2012吧 关注:1,626,502贴子:87,748,143

回复:到底是谁或什么创造了世界,揭露宇宙终极奥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也许有人会觉得放掉这个、放掉那个,说起来容易,而实际做起来,委屈、无奈、懊悔、愧疚、惶恐、挫败的感受是那样强烈而真实,不是自己不想摆脱 而实在是无力摆脱。如果是这样,也就不必急于放掉什么,不要再为难自己,你已经很不开心了。有那么多烦忧伤痛要放在心里,你该需要一颗多么大的心呐!


来自Android客户端886楼2018-03-27 18:20
回复
    那么 就给自己一分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的心在慢慢扩大,它很柔软、很有弹性,慢慢地,它把这个伤痕累累的自己包容进它的温柔之中,它扩大到整个房间、外 面的院子、街道、行人、桥梁、城市、江海、山峰、天空、日月、星辰……专注在那种可以无限延伸的开阔感中。当你再次睁开眼睛,你会感觉好一点。


    来自Android客户端887楼2018-03-27 18:21
    回复
      我们拒绝与他人沟通,通常是因为我们觉得那些人不会理解我们。我们排斥他人什么,实际上正反映出我们排斥自己什么。如果你觉得别人不会理解你, 说明你也根本不想去理解别人。如果你讨厌别人贫穷,说明你害怕自己贫穷。如果你排斥别人的浅薄、狭隘、冷漠,说明你不想面对自己身上的这些东西。所以,我 们只有不排斥别人才能接受自己。一些修行人为了训练这种开放能力,故意要与难打交道的人相处。印度的阿底峡尊者担心找不到修心的对境,故而特意把一个脾气怪戾、总爱挑他毛病的侍者带在身边。


      来自Android客户端888楼2018-03-27 18:22
      回复
        虽然我们都把自己看得很重,都想对自己好,可令人难堪的是,习惯让我们看上去像个傻瓜,所作所为全都在让自己更困惑、更痛苦。
          现在就开始改变这些习惯吧,这就是出离。


        来自Android客户端889楼2018-03-27 18:23
        回复
          比如下次遇上堵车,看看自己会有什么习惯性的反应:惶惶不安?牢骚满腹?神经质地不停看表?掏出手机开始跟朋友抱怨?批评前面的车、前面的司 机、路上的警cha、失灵的红绿灯?或是打开广播、唱机,让自己更加心烦意乱?就这么看着自己,不去评断也不刻意纠正。遇到情况不立即被情绪淹没,而是看看自 己的反应,这就是改变。下次再遇上堵车,再看看自己是怎么发牢骚、看表、打电话、一刻不停地折腾。第三次、第四次及以后遇上堵车,仍然是这么观察自己的反 应,终于有一天你会觉得自己可笑:发牢骚、看表、打电话、折腾,怎么每次都一样,不能有点创意吗?所以,下次再遇到同样情况时,你会做点不同的事情:真正 去听一听广播里的人在谈什么、欣赏一首歌、体会旁边那个司机的焦虑、想想因为堵车有哪些安排需要调整……总之,你不再跟自己较劲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890楼2018-03-27 18:24
          回复
             轮回是一种惯性,不断改变习惯能让那股巨大的惯性慢慢地停下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891楼2018-03-27 18:25
            回复
              传统上,我们把出离心解释为厌离轮回痛苦、追求解脱安乐的心。痛苦由执著而来,所以我们实际要远离的是执著。而什么是执著呢?什么都可以是执著。这就使出离成为一件不得不心无旁骛、精进不懈去做的事,因为事事处处、时时刻刻都是陷阱。


              来自Android客户端892楼2018-03-27 18:26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893楼2018-03-27 18:28
                回复
                  1


                  来自Android客户端895楼2018-03-27 18:39
                  回复
                    佛陀不是天上的神。他是个凡人。但他又不平凡,因为他是一位太子。他的名字叫悉达多·乔达摩,他享有优裕的生活,在迦毗罗卫国有美丽的宫殿、钟爱的妻儿、敬爱的双亲、忠心的臣民、孔雀悠游的苍翠花园、还有一群才华出众的宫女随侍在侧。他的父亲——净饭王,尽全力要让他在宫墙之内不虞匮乏,并且让他的一切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因为当悉达多还在襁褓时,一位占星家曾预言,太子将来可能会选择做为一名隐士,但是净饭王决心要让悉达多继承王位。宫中的生活豪华、安全而且相当的平静,悉达多从不与家人起争执。事实上,他关怀家人,而且深爱他们。除了偶尔与堂弟有一些紧张的关系之外,悉达多和每个人相处得都很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898楼2018-03-27 18:40
                    回复
                      当悉达多渐渐长大成人,他对自己的国土以及外面的世界开始好奇起来。净饭王拗不过太子多次的恳求,答应让他到宫外出游。但他严令太子的车夫——迦那,只能让太子看到美好的事物。悉达多确实尽情享受了沿途的山光水色和自然丰沛的大地,但就在回家的路上,他们两人遇到一个在路边呻吟的乡下人,被极大的病痛所折磨。悉达多一辈子都被魁梧的侍卫和健康的宫女所围绕,听见呻吟的声音,见到受病苦折磨的躯体,对他来说是一大冲击。目睹了人身的脆弱,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带着沉重的心情回到了皇宫。
                        随着时光流逝,太子好像又回复了平常,但是他渴望再度出游。净饭王再一次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他的请求。这一回,悉达多看到一位齿牙脱落、老态龙钟的妇人,步履蹒跚、踽踽独行。他立刻叫迦那停车,他问迦那:“为什么她这样子走路?”
                        迦那说:“主人,因为她老了。”
                        “什么是老?”悉达多问道。
                        “她身体各部分,经长期使用都已经耗损了。”迦那回答他。
                        悉达多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于是下令迦那掉头回宫。
                        如今悉达多的好奇心再也无法平息,他想知道外面到底还有些什么,于是和车夫第三次出游。这一回他同样欣赏了沿途美丽的风景,尽览青山绿水。但是在回程的时候,他看到四个人抬着一个尸架,上面平躺着一具毫无生气的躯体。悉达多一生中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东西。迦那向他解释那个看来羸弱的躯体,事实上已经死亡。
                        悉达多问迦那:“其它人也会死吗?”
                        迦那回答:“是的,主人,每个人都会死。”
                        “我的父王、甚至我的儿子也会吗?”
                        “是的,每一个人都会。不论你是富裕或贫穷、种性高贵或低贱,都无法避免死亡。这是生在这世界上所有人的最终命运。”


                      来自Android客户端899楼2018-03-27 18:43
                      回复
                        第一次听到悉达多开始迈向证悟的故事,我们可能会认为他实在是太天真了。听到一位将要领dao整个国jia的太子,问出这么简单的问题,似乎很奇怪。
                        但其实我们才是真正幼稚的人。在这个资讯时代,斩首、斗牛、血xing谋sha等衰坏与死亡的影像环绕着我们。这些影像非但没有提醒我们最终的命运,反而被拿来做为娱乐和获取li润之用。死亡早已成为一种消fei产pin。


                        来自Android客户端901楼2018-03-27 18:47
                        回复
                          我们大多数人并不去深思死亡的本质。我们不去承认自身与环境都是由不稳定的元素所组成,只须要一点小刺ji就会分崩离析。
                          我们当然都知道终有一天会死亡,但是除非是被诊断罹患绝症,大部分的人都自认暂时不会有危险。偶尔想到死亡的时候,所思索的却是“我会得到多少遗chan?”或者“我的骨灰要洒在什么地方?”诸如此类的事。从这个观点来说,我们才是太天真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902楼2018-03-27 18:49
                          回复
                            第三次出游回来以后,悉达多对于自己无力保护他的子民、父母,以及挚爱的妻子耶输陀罗、儿子罗睺罗免于必然的死亡,感到极度的沮丧。对治贫qiong、饥饿、无家可归等苦难他有办法,但是对年老与死亡,他却束手无策。
                              日以继夜地沉思着这些问题,悉达多试图和他的父亲讨论死亡。对国王而言,这是个理论上两难的问题,他实在不懂太子为何如此耿耿于怀。净饭王越来越担心预言成真,说不定他的儿子真会放弃继承王位、选择苦行之路。不管有没有预言,在那个时代,有权势财富的印度教徒变成苦行僧并不乏其例。净饭王表面上想尽办法来消除悉达多的执著,但是内心里,他并没有忘记那个预言。
                              然而对太子而言,这并不是短暂的忧伤情绪而已。悉达多完全沉陷其中。为了防止太子愈陷愈深,净饭王不准他再次离开王宫,并私下指示宫中侍卫监视他。就像任何一个担心儿子的父亲会做的,他也尽其所能不让太子看到任何死亡和衰朽的迹象。


                            来自Android客户端903楼2018-03-27 18:50
                            回复
                              2


                              来自Android客户端904楼2018-03-27 18: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