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502贴子:87,748,143

回复:到底是谁或什么创造了世界,揭露宇宙终极奥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修行只是让自己放松下来,不再对抗,习惯那种不确定性并安住于此。有人也把这称为自在。


来自Android客户端847楼2018-03-27 16:57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848楼2018-03-27 17:02
    回复
      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他不禁慨叹:所有众生都有一颗本自具足的菩提心。不论我们曾经多么贪婪、残暴、奸诈、愚昧,都 从未令它有丝毫减损。它一直在那里,从未离开过我们,所以修行不为再去成就什么、证明什么,而只是引导我们放松下来,慢慢去贴近本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849楼2018-03-27 17:03
      回复
        我们之所以很难体会到本心,是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所作所为大都在牵着我们朝与本心相反的方向走。很多习惯,尤其是心的习惯,让我们一而再、再 而三地陷入窘境,比如前面说到的紧张对抗,还有趋利避害、推卸责任、自以为是、太在意自己的方式等等。我们修行便是要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扭转这些习惯,使自 己逐渐摆脱困窘的境地。


        来自Android客户端850楼2018-03-27 17:04
        回复
          趋利避害大概是所有众生最根深蒂固的一个习惯。趋利避害本身并没有问题,我们想脱离痛苦、寻求解脱,这就是趋利避害的一种表现。但问题是很多人 对趋利避害上瘾,只要一感觉不舒服马上就另外寻找慰藉,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去认知和体验。天热要开冷气,天冷要烧暖气,风吹日晒很辛苦,出门要坐车。就在 这忙不迭找安适的过程中,我们不但错过体验四季的乐趣,而且还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容易受伤害。


          来自Android客户端851楼2018-03-27 17:05
          回复
            对趋利避害上瘾,也有人称之为“纵yu”。我们一般认为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才是纵yu,不过在较微细的层面上,只要有条件,每个人都愿意纵yu,因为纵yu是人们逃避不安的习惯性方式。
              人们孤独、烦闷或者感觉有压力的时候,会喝酒、暴饮暴食、购wu、打电话、上wang,或者窝在沙发里不停地换电shi频道。反正就是不想留一点空间给自己 去面对那份孤独、烦闷或压力。
            用来帮助我们逃避不安的种种活动本身又会带来新的烦恼和问题。我们的初衷是让自己免于痛苦,得到安适,而实际做的却是用一种 痛苦代替另一种痛苦,如此循环往复,更强化了我们的恐惧。


            来自Android客户端852楼2018-03-27 17:08
            回复
              以前的人排遣情绪还能写信、看书或培养某种陶冶性情的爱好,而现在的人远没有那份耐心,除了对轮 回,对什么都很快就厌烦。人生如朝露,可我们似乎还嫌它过得不够快。现代社会真是一个迷信趋利避害的社会。人们不能容忍哪怕是一丁点的不舒服、不满足、不 方便,所以不停地寻找安慰、便捷,并且相信能找到。


              来自Android客户端853楼2018-03-27 17:10
              回复
                常听人把烦恼增多、内心空虚归咎于物质的繁荣,其实不尽然。物质会对人心产生一定影响,但关键还是人心在作怪。烦恼多,是因为物质条件改善后内 心执著的东西更多了。
                以前你可能只有一块手表舍不下,现在却有房子、车子、存款时刻牵着你的心。
                内心空虚也是因为物质丰富后有更多逃避痛苦的选择,你可以 更频繁地变换安慰的方式,结果你便更频繁地感受到不满足和挫败。


                来自Android客户端854楼2018-03-27 17:12
                回复
                  大家还记得小时候吧,特别是短缺年代里长大的孩子,一块糖、一件新衣服就能让你高兴很久。 当你从父母或其他人手里接过这样的礼物时,你心里充满了感激。你会说谢谢他们。你会非常珍惜那块糖,并用心去品尝它的味道;你会懂得欣赏自己的新衣,并且 真心赞叹它的美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856楼2018-03-27 17:13
                  回复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眼里的礼物越来越少,你能得到的越来越多的东西都被认为是理所应得,因为你聪明、能干、努力。然而,这个世界上 聪明的人很多,自闭症患者中不少就是某些领域的天才;能干的人也多,努力的就更不用说,你看建筑工地上的那些工人,谁不比你辛苦?但是,并非所有比你更聪 明、更能干、更努力的人都过得比你更富足安适。只能说你比他们幸运,而你却忘记感念自己的福报。


                    来自Android客户端857楼2018-03-27 17:14
                    回复
                      我并不是说人生在世就应该低头承受痛苦。其实不是我们自己选择受不受苦的问题。佛陀早就告诉过我们:诸受是苦。世上没有一件事物是恒久不变的, 所以我们拥有、经历的一切都会带来不安全感。这恐怕是无人能幸免的一种痛苦。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粗大的、细微的、强烈的、温和的痛苦伴随着我们短暂的一生, 你也可以把它们称为压抑、孤独、怨恨、哀愁、恐惧、贫穷等等,这些东西无论我们现在做得好或不好都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按理说,我们对痛苦应该很熟悉 了,但事实正相反,我们只是熟悉自己面对痛苦时的那份恐惧和挫败,对痛苦本身却从不敢凑近了仔细看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859楼2018-03-27 17:16
                      回复
                        有人希望痛苦尽快结束,结束了就会一直幸福下去。有人在痛苦的同时不忘享乐,痛苦并快乐着。有人虽然不再惧怕痛苦,但痛苦妨碍了他的修行。有人拥抱痛苦,在痛苦中找到通向自you的路途。


                        来自Android客户端860楼2018-03-27 17:19
                        回复
                          最近有人跟我讲述了她的一次体验。她因为疏忽而被人利用,深受伤害。如果按照以往的经验,出现这么大的危机,她的生活肯定会变得一团糟,她 一定会惊慌失措,拼命想办法报复和弥补。
                          但是这一次,她决定逆习惯而行,不急于自责或责怪他人,而是放松下来,让内心保持开放,去深切而清晰地感受那被伤害的痛苦。虽然同样会惊慌、压抑、懊悔,但她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心里有一个柔软的东西,那竟是对自己、对伤害她的人、对所有人、所有众生的一份悲悯。全力以 赴、苦心营建的生活原来是那样不可靠、不堪一击。生平第一次,她体悟到了出离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861楼2018-03-27 17:22
                          回复
                            一般情况下,当人们遭受痛苦,尤其是受到伤害时,心量会变得狭小。最好整个人都能缩进一个桃核里,以为有坚硬的外壳保护会安全些,而实际上这只 会使内心更加压抑和僵硬。不如把心打开,让自己暴露在痛苦中,让那种强烈的感受去瓦解心里根深蒂固的观念和习惯。这时,我们的本心,或者它折射出来的慈悲 心、出离心、世俗菩提心才会有机会显现。


                            来自Android客户端862楼2018-03-27 17:23
                            回复
                              把自己看得太重是我们另一个顽强的习惯。虽然我们都知道佛陀的教诲:我执乃痛苦的根源,但回到日常生活中,我们依然把什么好的都留给自己、自以为是、特别在意自己的那一套、遇到问题就责怪别人。
                                抓取这个动作暗示着内心的恐惧。婴儿初生到这个陌生未知的世界,拳头是抓得紧紧的。我们紧张、害怕的时候也都不由自主地握紧拳头。因为我们一辈子都在担心失去,便一辈子都在抓取、囤积,永远缺乏满足感。


                              来自Android客户端863楼2018-03-27 17: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