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562贴子:87,748,931

回复:到底是谁或什么创造了世界,揭露宇宙终极奥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遇到的一切都是空性,但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它们却都是那么完整、那么实在,这是为什么呢?就是我们的幻觉在作怪。
比如说,从我们的肉眼来看一本书,是一个静止的物体,无论怎么去看,都不能看出它在运动,但前面也讲过,从经典物理学的角度来说,你们都知道,如果用电子显微镜来看,它却是由很多粒子构成的,而其中的每一个粒子都是以极快的速度在运动的。其中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是以每秒730公里至2200公里的速度在运动。


来自Android客户端340楼2018-03-20 11:16
回复
    在原子里面,绝大多数都是空间。我们都知道,原子里面只有一个原子核。原子核有多小呢?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如果把原子放大到这栋楼这么大的话,那么原子核的体积就只有一粒芝麻那么小。除了原子核以外,在原子中剩下的其余部分都是空的,只是一些电子在围绕着它旋转而已。正因为电子转得太快了,人类的眼睛看起来,就像根本没有运动的固体一样,所以,以前的科学家才会认为,原子就是不能分割的最小单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41楼2018-03-20 11:16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42楼2018-03-20 11:17
      回复
        比如:如果在漆黑的夜晚用一根燃烧的蜡烛很快在空中画一个圆圈,我们就只能在空中看到一个亮的圆圈,而看不出一个个的亮点;但如果划圈的速度减慢以后,我们就能看到蜡烛的运动,以及蜡烛所在之处的亮点。
        再比如,当螺旋桨飞速旋转的时候,我们也只能看到一个似乎是静止的封闭的圆圈,而根本看不到其中的叶片和空间,也看不到叶片的运转。


        来自Android客户端343楼2018-03-20 11:17
        回复
          为什么我们看不出来呢?就是我们的眼睛出了问题,我们的眼睛还没有这样的能力。所以,我们的眼睛看起来是静止的东西,却并不能证明它是静止的。
          而我手里的这本书,就是由这些飞速运转的原子、电子等组成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344楼2018-03-20 11:18
          回复
            当然,实际上运动和静止不可能同时在一本书上成立。既然如此,那么,当宏观的静止概念和微观的运动概念发生矛盾的时候,哪一个是正确的呢?肯定微观的结论说了算。所以,这本书就是运动的。
            不仅仅是这本书,包括周围的房屋、花园、山脉等等都是这样,虽然我们从来没有发现它们是运动的,但它们实际上就是运动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345楼2018-03-20 11:18
            回复
              同样,虽然我们看到了楼房,看到了周围的一切,对于我们来说,它们都是确确实实地存在着的,但实际上,它们却是不存在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346楼2018-03-20 11:19
              回复
                待续


                来自Android客户端347楼2018-03-20 11:27
                回复
                  在了知这一切以后,我们就会恍然大悟:噢!原来是我的眼睛有错,不要说什么胜义谛光明如来藏,连世俗谛物质的细微层面我都看不见。
                  我们的眼、耳、鼻、舌,只是在特定的范围内起作用。在这个范围之内,它们说了算——眼睛看到是蓝色,我们就认为是蓝色;耳朵听到有歌声,我们就认为有歌声。但是,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我就不能再相信它们。那相信谁呢?相信佛的理论。最终的真理,就是佛教,特别是大中观的境界。


                  来自Android客户端348楼2018-03-20 13:26
                  回复
                    那个时候,物理学就帮佛教做了一件大好事。
                    这些道理我们都知道,我能讲得头头是道,你们也可以听得津津有味,从头到尾没有什么不懂的内容。然而,虽然我们知道自己生存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面,但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逃出去,还是要去接受现实,还是要从存在的角度来面对这一切。
                    明明我们知道这是虚幻的,为什么还要把它们当成实在的呢?为什么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我们的表现还是和普通凡夫一模一样,凡夫追求的我们也渴望,凡夫厌恶的我们也躲避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351楼2018-03-20 14:02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52楼2018-03-20 14:05
                      回复
                        这就说明我们的修行还不到位,只是理论上知道了一点,却羽毛未丰,还没有真正的本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起太大的作用。
                        但有一点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见解,如果在此见解上再能进步的话,则以后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也会和普通的凡夫大不一样,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而已。现在没有能力,并不说明证悟空性不能断除烦恼,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证悟空性,所以才不能断除烦恼。


                        来自Android客户端353楼2018-03-20 14:06
                        回复
                          待续


                          来自Android客户端354楼2018-03-20 14:19
                          回复
                            其实,这四句话分别还有一些特殊的必要:①“色即是空”,是为了让我们断除常见。常见是什么呢?我们都认为,物质是实实在在、常住不灭的,这就是常见。要断除常见,就要证悟空性,这就是宣说“色即是空”的目的。②“空即是色”是为了让我们消灭断见。断见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既然“色即是空”,那么一切都是不存在的,所有的因果、山河大地、宇宙等等都不存在,什么也没有。这种不建立、不承认现象,只是片面、一味地言说空性的见解,就是断见。如果什么都不存在,那我们所看见的周围的一切又作何解释呢?所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要把这些概念分清楚,如果分不清楚,只是大体、笼统地知道一个空性,便含混不清地妄说一切都不存在,就是违背现实,就是断见。为了断除断见,所以就要说“空即是色”。③“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两句话,是为了消除我们对空性和现象的细微分别——认为这个是空性、那个才是现象的分别。我们就是要打破上述割裂空性和现象的执著,空性就是现象,现象就是空性,二者没有任何差别,只是我们的分别念而已。这就是宣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原因。
                            在此之前的内容,我们可以和现代物理结合起来进行讲解,但后面剖析受、想、行、识的时候,就跟物理完全靠不上边了,因为受、想、行、识的空性,已经超出了物理学所研究的范畴,完全是不同的两个领域。


                            来自Android客户端356楼2018-03-20 15:28
                            回复
                              待续


                              来自Android客户端357楼2018-03-20 15: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