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523贴子:87,748,520

回复:到底是谁或什么创造了世界,揭露宇宙终极奥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并非如此。虽然此时我们的眼睛仍然能看到物质,但认识上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过去我们认为,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楼房;但现在我们却明白,虽然它看起来是楼房,但它却是虚幻的,而不是实实在在的。这就是我们的收获。
在刚刚开始修法的时候,我们只能从理论上知道空性。当别人问我们“这本书是实在的吗?”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它不是实在的,而是虚幻的。”当我们回答的时候,并不是因为其他原因才违背自己的意愿而说出来的,这就是我们的真实想法。我们发自内心地认为它就是虚幻的,但如果没有修行,就纯粹是一种观点,起不到什么作用。
如果通过这样的观察方式去修的话,最终执著是肯定可以消灭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5楼2018-03-20 10:29
回复
    这样一来,外境就不会对我们有任何利害了。什么是利害呢?就是我们自己的心去分析这些物质。比如说,在我们刚刚看到这束花的时候,就像刚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虽然看见了,却没有任何思维,也没有任何执著,那时也就不会有任何利害。
    佛经里面也讲过:小孩子杀生没有成年人的罪过严重,因为成年人杀生是故意去杀的——因为这个动物身上有可以食用的鲜肉,或可以卖钱的皮毛,所以就生起了强烈的贪心,继而去杀害了这个动物;小孩子虽然也杀死了动物,给动物带来了痛苦,但他们的思维却是很简单的,没有太多的恶意,没有什么大的执著,是无意去杀的,所以没有成年人的罪过严重。这是佛经里面说的,不是我编造的。
    再比如说,当有人看到战争的杀人场面,自己却没有生起嗔恨心,也就不会造作罪业。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6楼2018-03-20 10:30
    回复
      这说明什么呢?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内心的执著,因为有了执著,便会导致很多的烦恼。如果不消灭内心的执著,我们就会认为:金钱是实在的东西,可以解决实在的痛苦,我去挣钱是应当应分的事情。如果挣不到钱,实在活不下去,那么采取偷盗、抢劫等不正当手段去获得钱财也是未尝不可的。这样就会造业,并丧失最起码的道德观念。所以,我们必须要消灭自己的执著,要跟自己的执著决一雌雄。
      在消灭执著以后,是什么样的状况呢?那个时候,我们的眼睛还是可以看到所有的东西,跟以前没有听过空性、没有修过空性时完全没有两样。以前能看到的,现在也看得见,以前能听到的,现在也听得见,但心里看问题就全然不同了。以前认为是实在的东西,现在不需要去分析这束花是能量、是空性等等,不假思索地直接就可以把它看成如梦如幻,所以也不会有执著,继而也就没有烦恼;既然没有了烦恼,也就没有理由再在轮回中继续受苦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7楼2018-03-20 10:31
      收起回复
        待续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8楼2018-03-20 10:33
        回复
          虽然眼睛所看到的现象在一定的阶段也可以发生变化,但在一般修法当中,却要经过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发生改变;而依照一些特殊的修法,则可以快速地改变,不但心里没有执著,而且也可以看到全然不同的景象。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9楼2018-03-20 11:03
          回复
            当然,这不是我们现在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无论看得到现象还是看不到现象,都没有问题,主要的是破除对现象的执著。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0楼2018-03-20 11:03
            回复
              比如说:当我们眼睛看到一个人,如果只是眼睛看到,而心里却没有执著,既没有对他的贪心,也没有对他的嗔恨心,那看到看不到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看到这个人以后,心里产生了执著,随即开始贪爱或者嗔恨这个人,那就会造业,造了业以后,就无论如何都跑不掉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消除执著。如果不消除,就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要消除执著,就要去修行。这是非常合理的说法。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1楼2018-03-20 11:0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2楼2018-03-20 11:04
                回复
                  有些人认为,所有合理的东西就叫做科学。既然如此,那我们前面的推断,就应该是非常“科学”的说法。其实科学本身,也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关于这一点,前面已经讲过;退一万步说,即便科学的结论是正确的,它的权威性也只能限定在世俗谛当中,一旦超出了世俗谛的范畴,科学就一无是处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3楼2018-03-20 11:05
                  回复
                    总而言之,“空即是色”,就是虽然通过观察,知道万事万物都不存在,但它却还是会在我们的眼前出现。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4楼2018-03-20 11:07
                    回复
                      现在经常有些人不知天高地厚,一看到佛经当中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便望文生义,抓住字面就开始胡乱地批驳一气,但他们却根本不懂什么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就是很荒唐的。
                      在辩论当中,有一个十分严格的要求,就是如果想驳倒对方,就必须非常清楚地知道对方的观点,这样才有资格去评价对方。如果别人说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却不明就里地妄加评论,那就是荒谬至极的做法。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5楼2018-03-20 11:07
                      回复
                        “空即是色”要告诉我们的意思,并不是说这栋楼房连现象都不存在,只是要表明这个世界是一个如幻如梦的虚幻世界,并进一步要我们消除对它的执著而已。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6楼2018-03-20 11:08
                        回复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意思和前面讲的差不多,空离不开色,色离不开空。如果离开了色法,就不存在空性;如果离开了空性,也就不存在色法。在色法或者现象之外,不存在空性;除了空性以外,也没有其他的色法或者现象。空性就是现象,现象就是空性。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7楼2018-03-20 11:11
                          回复
                            为什么呢?比如说,当我们的肉眼正在看一本书的时候,同时它就是空性的。佛菩萨境界当中一切万法的空性,与我们所看到的不空二者,是位于同时的。作为现象的色法,根本就没有离开空性。现象和空性二者,是无二无别、不可分离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8楼2018-03-20 11:13
                            回复
                              我想用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如果有人说“运动不异静止,静止不异运动”,听起来似乎是矛盾的,但实际上一点也不矛盾。
                              怎么理解呢?因为,我们所看到的所有静止物体,比如一座大山,实际上就是运动的,所以“静止不异运动”;实际上是运动之物,在我们看来却是静止的,所以“运动不异静止”。这就是现象和实际存在方式的两个不同侧面。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9楼2018-03-20 11: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