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566贴子:87,748,944

回复:到底是谁或什么创造了世界,揭露宇宙终极奥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1楼2018-03-19 08:24
回复
    量子物理学家也有类似的看法。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海森堡说过:“关于语言的问题,在此确实很重要。我们想以某种方式讨论原子结构……但是却不能用平常的语言来谈论它。”
    既然量子物理学家都有这样的感受,空性的境界就更是超越了这个层面,因为它比量子物理还要深得多。还有很多东西,量子物理都没有打破,还有很多问题,量子物理也没有解决,所以,量子物理还需要发展。
    其实,释迦牟尼佛早就以“不可思议”等等来描述空性,禅宗也说“不可思、不可言”。为什么“不可思、不可言”呢?因为,空性的境界,并没有什么可以思维、言说的东西——一无所有,都是空性。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可说、可思维的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3楼2018-03-19 08:26
    回复
      但是,为什么我们这次讲空性的时候,要讲到量子物理呢?因为,量子物理是科学,大多数人是相信科学的。既然相信科学,那么,当量子物理跟我们的常识完全相反、互相抵触的时候,究竟是我们的常识说了算,还是科学说了算呢?此时,稍有理智的人都不会信口开河,妄说“只有我说的才算,只有我的眼睛看到的才算,量子物理是一派胡言!”而只会明智地说:“虽然我是这样看见的,但如果科学的立场跟我相反,那肯定科学说了算!”
      量子物理的研究成果可以证明,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原来并不是真实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4楼2018-03-19 08:27
      回复
        这不仅仅是佛菩萨说的,包括爱因斯坦都说过:“我们的感官,是非常愚蠢的,所以,我们的感官没有发现的,并不代表不存在,很多事情它都无法感受到。”佛经里面也说了很多这样的话,而且其中所包含的意义更为深刻。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5楼2018-03-19 08:27
        回复
          我们每个人以前都认为,在眼睛没有毛病的情况下,所见到的东西不会有错,一直非常信任自己的感官。但是,在通过量子力学得知微观世界并不是这样的以后,就会思维:为什么我的常识与科学的结论是矛盾的呢?原来是因为我的眼、耳、鼻、舌有问题。我所感知到的,只是我自己的世界,只有在我的世界当中,它们才会起作用。眼、耳、鼻、舌所感受的,并不是真理。那个时候,我们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的结论,不但是怀疑,而且也可以进一步知道这些都是错误的。从此以后,我们的自尊心就开始降低,而不会墨守成规,执意固守以往的经验了。
          本身凡夫的自尊心或者傲慢心是很强的,如果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因为佛是这样说的,根据龙树菩萨的逻辑也可以判定出这样的结论,整个世界都是空性,有些人或许会对此嗤之以鼻:“这是两千多年前的陈词滥调,这种落后观念早就该扔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了!”就不一定愿意去思维,即便愿意思维,也不一定能思维出什么结果。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6楼2018-03-19 08:29
          回复
            但量子物理却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在它的面前,任何人都无话可说。而量子物理告诉我们的结果,就已经接近于佛教的观点了。
            当然,我说过很多次,你们不要搞错了,佛法不是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更不是佛法,它们之间是有着很大差别的,但是,利用量子力学,就可以间接地让大家接受一些佛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7楼2018-03-19 08:30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8楼2018-03-19 08:30
              回复
                待续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0楼2018-03-19 08:31
                回复
                  比如说,在宏观世界当中,一个闹钟的分针、秒针的位置和速度都测得准,因此能表示一个精确的时点,可以给我们明确地指出二十四小时的任何一个时间,所以测得准是可以成立的。然而,在微观世界当中,这些都是测不准的。比如说,时钟秒针的顶端,是由很多粒子组成的,每个粒子的速度和位置又是测不准的。这样一来,我们又怎么能确定出一个准确的时点呢?在微观世界里面,时间是测不准的。
                  当然,在宏观世界当中,时间还是测得准的。否则我们就无法确定出飞机、轮船的出入港时间,或者是汽车出发的准确时间,这样所有的生活都会乱套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1楼2018-03-19 08:37
                  回复
                    同样,如果不观察,则周围的一切都是存在的:因为有这栋楼房,所以我们可以住在这里;如果没有这栋楼房,我们又怎么住在这里,又怎么进入这个房间呢?在宏观世界当中,很多人既可以聚在一起,也可以各自分散;但在微观世界当中,我们所有人的身体都是量子场,不存在什么你我的分别,都是弥漫在整个空间当中、互无差别、无法区分的一体。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3楼2018-03-19 10:26
                    回复
                      打个比方,在沙漠里面,有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沙丘、凹地,但沙漠本身,却是由一粒粒的沙子组成的,没有什么沙丘、沟壑等形状,只是在风力的影响下,才会显示出各式各样的形状。同样,在微观世界当中,我们每一个人和这个房子,都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全部都是一个整体的量子场。所谓“场”,就是一个波动的、无形的东西,根本没有任何物质实相,只是一种能量。但是,在我们的眼里,就像风力吹动所形成的沙丘一样,从量子场当中便形成了一堆堆的物质,大家就把它们分别认定为是房子、家具、老年人、年轻人、男人、女人等等。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4楼2018-03-19 10:27
                      收起回复
                        这些东西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与观察者有关。所以,古往今来的很多人,包括聪明绝顶的爱因斯坦,在一开始的时候,都不能理解这些东西。直至现在,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西方哲学也不能摆脱这些困境。比如英国经验论的代表人物贝克莱,就遇到过这样的责难——“难道这个世界就不存在了?只有人去看的时候,它才存在;一旦没有人去看,它就不复存在了吗?”面对这个问题,他也束手无策,只有把这个问题寄托于上帝:“即使人没有观察世界,但上帝却一直在关照着世界,所以世界不会变得因为不存在而不稳固。”但上帝是否存在都很难证明,这种回答是荒唐的。谁会承认上帝在看呢?你相信上帝,就可以这样说;要让别人相信,就是很牵强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5楼2018-03-19 10:28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6楼2018-03-19 10:28
                          回复
                            量子物理学家们都是很严谨的,他们在遇到这个难题时,当然不会像贝克莱那样把问题推卸给上帝,而只能心存疑虑地做出一些似是而非的回答。
                            比如,俄籍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混沌膨胀模型最主要的发明者安德烈·林德博士在接受罗伯特·劳伦斯·库恩(Robert Lawrence Kuhn)采访时,两人之间曾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7楼2018-03-19 10:31
                            回复
                              罗伯特:“安德烈,我们不观察宇宙,真的就意味着宇宙不存在吗?”
                              安德烈说:“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薛定谔之猫提出的问题是,在打开箱子以前,小猫是活的还是已经死了。量子力学的答案是,正如史蒂夫所言,小猫既非生也非死——至少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式(玻尔—海森堡)解释是这样的。现在,假定当你打开箱子时发现小猫已经死了,那么,你最多只能说,‘事情似乎是,在打开箱子以前,小猫已经死了’;而如果小猫还活着,那你最多也只能说,‘事情似乎是,在打开箱子以前,小猫还活着’。所以说,当你观察宇宙时,你也同样最多只能得出下述结论:‘事情似乎是,宇宙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8楼2018-03-19 10: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