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吵了很严重的架,我是一个辩手,生活里和朋友发生争执,他们往往会流露出类似于“反正你是打辩论的”“我肯定说不过你”这种态度,这是我想表达的第一点。
辩论是什么?不是吵架吧?会打辩论也不等于会吵架吧?别人我不知道,单看我自己,其实很怕在除了辩论以外的地方发生言语矛盾,我总会有一种生理上的不适,心理有一万句想说的,但是眼睛不太听使唤,会有一些丢脸的反应。单自己觉得,辩论只是让你能够相对的看清“逻辑”,辩论更在于“论”,在于陈词,在于更好的阐释自己的观点。那么“辩”呢?如果我“辩”的成功了,反驳得你哑口无言,是不是说明我“论”得在理?我们可能掌握了一些技巧,但正是这些技巧,让我们知道,要用对的逻辑去支撑。
所以,辩手应该只是可能逻辑稍微好一点儿的人。
回到第二点,我们“争吵”的内容。其实也是一个我自己想过很久、很在意的问题。所以借这个机会,我决定好好的梳理,剖析。
我朋友表达的内容是,“郭敬明是一个败类,郭敬明所有的书都是抄袭。”
从“他是一个败类”开始。
我放弃使用技巧去反驳这句话,毕竟如果用技巧这句话简直匪夷所思,光败类的定义就能说个昏天黑地,看事实,郭敬明到底做了什么?在2021年1月12日22:59,郭敬明风波过去之后,人们到底还在说他什么?我打开微博搜索了“郭敬明”这个实时词条,大概浏览了一百条,结果自己都很惊讶,大致分为几类,一是玩梗郭敬明的华丽奢侈文风,二是一些人偶然想到郭敬明给自己带来了某某方面的启蒙,三是不看抄袭郭敬明在他自己的环境下真的做了很多很成功的事情。几乎没有一条在谩骂。为什么?第一因为不是真正看过、了解过郭敬明的人不评价了;二是之前那些被营销号洗脑的热度已经过去了。所以说一句热度过后还在发声的言论相对理智一点没有问题吧?那那些真正看过、了解过的人为什么没有一直骂下去,我又能不能说一句,他确实有可取之处?
执中学长在最近一期奇葩说里有讲到,喜欢一个人不必要喜欢他的全部,这样才是真正的热情。那是不是否认一个人也不要否认他的全部?其实你也没有资格否认他的全部。“为啥我觉得爵迹2挺好的”“我真的好喜欢郭敬明”“郭敬明导演的微电影也太好看了吧,审美真的绝”“郭敬明在二十年前就执行完毕了法院判决”等等一些言论,是我此时此刻真实看到的。
其实写到这里,我就能发现我朋友同我争执的所有的话都是前段时间风波之下营销号的标题,在这个时代,被引导被第一印象实在太多了,今天意不在此,暂且不提。
来到第三点核心,也就是抄袭。把立场放在前面,抄袭是不对的。我写不出来我就是想去抄别人的是不对的。是这样,是不对的。我当然知道这是不对的。我应该能算是对写作抱有极度热爱和尊重的那一类,所以,你想说的,我再三强调,我真的知道。
先来分享几个片段。一个是陈铭老师前几天说的一句话:“人类没有那么孤独的痛苦。”,理解下来应该是,我们的每一种感情,想法,在这个七十亿人的世界里,都能得到共鸣。第二是之前看过别人的文章,大致意思是说,郭敬明那个时代,他想写,但是他没有内容可以写,所以他看了外国的小说,他去“抄”了里面的内容。第三是最近网文圈蛮火的一个梗,是说十篇总裁文,七个有胃病,八个的管家说好久没看到少爷笑了等等这样的话。
从这三个片段,来讲我想表达的。我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当一个作家,从初中开始我就想写东西,但是是真的不知道能写什么,我看网络小说里面写学生会,我在想学生会是什么啊?我不懂怎么办?亲吻的感觉究竟是什么啊?我真的没经历过。我没办法一下子体验大学生活,我也没办法找一个人接吻。后来看了一本当时很喜欢的网络小说,孩子帮的《假面》,我真的太喜欢太喜欢了,我真的很沉浸里面的内容,我也很想写一篇类似的小说,然后我就写了。在起点文学网发表了五万字。那是我人生写作最明显的第一动力,我觉得别人写得好,我想学着写。老实讲,我们大多数人真的都很普通很普通,不像沈从文莫言那样生活在一个很“故事”的年代,我们的见识太贫瘠了,那些现实以外的地方,真的只能靠书去了解。我绝不说郭敬明的“抄袭”是出于我当时的想法,我不了解。只是我很诚恳的,很想知道,那个很小的我,写过的那个东西叫抄袭吗?
我蛮喜欢看网络小说,我一直在说,小说就是我的乌托邦。所以我们再想象几个很常见的场景吧。是不是经常有人在超话里发文,说“求什么什么类型的小说”?有时候甚至具体到了喜欢什么样的情节。是不是经常有人调侃,那些古早的网文用了怎样一致又好笑的套路?是不是经常有一些片段在很多小说里出现让我们觉得熟悉然后拿出来当段子?这个时候为什么不说融梗?为什么不说抄袭?
......抱歉。我是真的不明白。但是我很想尝试着去回答这个问题。因为需求不同。我们看网络小说为了放松,为了来到这个“乌托邦”里,应该没有人会希望从小说里学到什么专业知识吧?应该没有人希望网络小说给你大段大段讲述经济原理人生哲学吧?没有。你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