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特写。正中上方是“蝴蝶顶花”,“大头”必戴,顾名思义是戴在头顶;下方“腰箍”,又称“中梁”,乃是“后三件”的一件,扣在发髻中腰;两边是成对的“六角花”“串蝴蝶”,戴在顶花两侧;下角是“泡子”,戴在额头片子上。盒中应该还有纂围、后兜、耳挖子等等。
这套头面是水钻制成,属于民国时期才出现的时新货,搁现在也要三五千块钱,确是出手大方。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2eedc35a3c379317d688621dbc4b784/d4791f30e924b899431f670b62061d950a7bf6a0.jpg)
前面有朋友问起昆曲哈,关于昆曲是不是昆明的地方戏曲。这也是个很好的问题,在这里详细说一下。
昆曲之“昆”,指的不是昆明,是江苏昆山。昆曲只是一种泛称,作为一个剧种来说的话,应该叫“昆剧”。昆剧的成熟大约在明代后期,本来只是昆山一带的地方戏,后来逐渐扩散,到清代差不多就是全国第一大剧种了。
现在都说京剧是国剧、国粹,其实京剧的历史很短,许多地方戏的年纪都比它大,真正要说国粹的话,昆剧可能更有说服力些。康熙朝以前,上流社会看的都是昆剧,称为“雅部”;京剧要到徽班进京之后才逐渐成熟,当时称为“花部”或者“乱弹”,属于不入流的俗玩意。京剧真正占据国剧地位大约要在慈禧听政以后吧,老佛爷是京剧的**粉,所以大伙儿都跟着看京剧。但是昆剧的地位一直也不低,前面说了,民国时候的名伶还是都要兼擅京昆的。电影《霸王别姬》里有句话:“男怕《夜奔》,女怕《思凡》”,这两出都是昆剧。
大连京剧院武生杨程的《夜奔》。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c2884c075310a55c424defc87454387/e371e924b899a901a716450511950a7b0208f5a0.jpg)
网上搜来的《思凡》,很抱歉演员不认得……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3dd52320655b3199cf9827d73a98286/1565b899a9014c0882183696067b02087bf4f4a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