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吧 关注:648,718贴子:30,631,890
我是喜欢按着一个板子使劲烧的那种,ye前前后后打过100来支,其次马林碳、ye3d、yeo、马琳软碳都有两位数
yeo是个很有意思的板子
我打算慢慢地聊聊yeo,关于结构、版本、性能、搭配,我的一些器材观点会在中间慢慢地整理,时可能会有点长
大家不耐烦的可以去我的另一个帖子《跟不上潮流的器材爱好者》看看,在那里交流,这里除了发表技术观点尽量别插楼吧
https://tieba.baidu.com/p/4535499041?pid=117267988690&red_tag=2673483298#117267988690
对了,有没有哪家乒乓网站最近有精华帖评奖发器材的?赶紧联系我,我还是有信心的


IP属地:广东1楼2018-02-02 16:45回复
    第一楼,关于评价器材的标准


    IP属地:广东2楼2018-02-02 16:46
    收起回复
      贴吧真讨厌,上万字我不可能一次打出来吧,不能编辑,很不好处理


      IP属地:广东17楼2018-02-02 17:00
      收起回复
        写了几百字,说是要审核,不知道能不能过


        IP属地:广东52楼2018-02-02 23:41
        收起回复
          先从选择底板的核心标准开始说
          选择底板的核心标准是什么?
          选择底板的标准有很多:
          种类是一个标准,总得分清直板横板吧;
          外观是一个标准,譬如限量版张继科那种外观我就觉得实在无法接受,好看的板子呢,我觉得大致有ye、yeo、cl、黑檀、普碳、蝴蝶王、狂飙王、天罡、ppp等,当然,这个标准没法统一,谈器材的时候我们也没必要试着去定一个标准;
          性能是一个标准,包括弹性、速度、旋转、力量等,厚度、硬度等都会影响到性能;
          手感是一个标准,但是手感是什么说不大清楚,大致就是你用这个拍子打球时手感触感的细微区别。
          当然,谈这个问题,当然得有个前提,就是假设大多数人的经济实力能接受一般的乒乓器材,不然第一标准就成了价格,这就没必要谈了。
          如果经济上不成为阻碍,我估计绝大多数人会认为拍子的“性能”是第一标准,够弹够力够快够转才好,但是,我观察周围的球友,剔除新手不谈(他们完全没标准,遇到什么算什么,或者对什么度满意,或者对什么都不满意),对于入门甚至进阶了球友来说,“手感”可能才是最核心的标准。


          IP属地:广东55楼2018-02-02 23:53
          收起回复
            假如将底板类比成菜肴,底板的性能大致相当于菜肴的营养,而底板的手感大致相当于菜肴的口味。在我们的选择中,口味的重要性实际上是压过营养的。口味好没营养甚至垃圾食品的几乎每个人都会吃得很高兴,但是营养好没口味甚至味道差的东西肯定就得皱着眉头吃了,而且肯定不愿意长期吃。至于像湖南人的辣椒、山西人的陈醋、贵州人的辣椒,那更是三天不吃浑身难受。底板与技术的互相影响我晚点要说的,但是第一块长期使用的底板会明显影响我们的“口味”。中老年球友大多是从红双喜7夹或者cl之类启蒙的,他们一生的第一选择标准就是厚实有力;中青年球友大多从ye、oc启蒙,对于手感清晰的五层纯木又爱又恨割舍不下;至于受到蝴蝶影响的一批年轻人,那更是觉得外置纤维才算清晰和爽脆。至于手感习惯之外的高性能底板,那是“彼之蜜糖,我之砒霜”。
            当然,撇开手感讲性能和撇开性能讲手感,都是片面的,我这不是写论文,大致就这么谈一谈吧。


            IP属地:广东56楼2018-02-02 23:57
            收起回复
              当今各大器材品牌中,其实是有手感的派别的。
              Nittaku、yasaka手感和性能其实比较接近,属于轻灵柔韧的路子,很少死硬的板子,即使是纤维板都往往比其它的纯木板偏纯木手感;palio实际上收到yasaka的影响蛮大,很多纯木板有yasaka的味道。
              Stiga走的是浑厚酥脆的路子;
              红双喜大致在以上三种品牌的中间;
              蝴蝶比较独特,走的是性能优先的道路,手感稳定但工业味重
              Donic大多在蝴蝶和stiga之间,xiom的板子大致有点像donic
              Andro和挺拔的板子基本没打过,就不怎么说了。
              银河和世奥德的板子,纤维这种材料是合成的很稳定而且属于配料里面影响很大的,所以纤维板还比较稳定,但是纯木板的个体差异真的比较大。
              早些年这个分类还比较清晰,这几年各品牌之间互相借鉴,新产品也多,品牌里面的异类比较多。
              这种手感和结构、工艺的互相影响,我晚点再说。


              IP属地:广东57楼2018-02-02 23:59
              收起回复
                记得有次有人说“蝴蝶的纤维板,蜜月期不过半个月”,真是深得我心啊。蝴蝶的纤维板很多手感舒服,但是不清晰,性能很好速度很快上台率高防守尤其好,但是我这种手感党打着打着就觉得对于来球细微的轻重旋转变化没感觉了,慢慢地自己心中没底不自信简直都没法打球了,最终不得不放弃。


                IP属地:广东58楼2018-02-03 00:04
                收起回复
                  我发现对于器材的敏感程度,其实跟技术水平是相关的,水平太低了不行,新手往往会觉得什么都好打或者什么都不好打,而水平足够高了以后(发力充分)对于器材的敏感程度也会下降。说句悲哀的话,对于器材敏感的人,其实发力大概在中等水平。当然了,到了世界顶尖水平,大家之间的差距微乎其微,那么对于器材的敏感又上升了。


                  IP属地:广东84楼2018-02-03 14:56
                  收起回复
                    性能这个标准其实分多个层次,基本因素包括了硬度、厚度、重量、板面大小等,基本因素决定了旋转、力量、速度、持球时长、震动频率、底劲等综合因素。这里面持球时长、震动频率、底劲三个因素要特别说明下。
                    底劲:指的是底板既能给予球的高转速(我们一般称为旋转),又能给予球高位移速度(我们一般成为速度,光有速度没旋转和光有旋转没速度都叫没底劲,一般认为旋转是比速度更为重要的底劲指标,底劲好的板子基本都有形变蓄能。并不是所有人都追求底劲,譬如快攻打法有速度就够了。
                    持球时长和震动频率基本决定了底板的手感,这是两个长期被忽视的因素。昨天有人在贴吧问“用惯了OC,用其它板子都不适应,怎么办?”我大致猜了猜估计有4点原因:
                    1.习惯了板子持球时间长,脱板快的板子失误多;
                    2.板子形变大,没形变的板子不舒服
                    3.防守和反手进攻都习惯含一下再出去,不求爽脆,而习惯了弧线高、稳定和旋转
                    4.很有可能还有个手感要求清晰,震动感强烈,如果有的话,这实际上是第一要求。
                    实际上上这里讲的都是持球时长和震动频率,对方说“我自己都没发觉,你这么一说我觉得说得还都对”


                    IP属地:广东86楼2018-02-03 15:05
                    收起回复
                      影响选拍习惯最突出的,其实就是持球时长和震动频率
                      用惯了软5夹的人,习惯了比较长的持球时间,以及低频而大幅度的震动
                      用灌了硬板的人,习惯了较短的持球时间,以及扎实(实际上是震动频率低幅度小)


                      IP属地:广东87楼2018-02-03 16:10
                      收起回复
                        写着写着突然没劲了,写简短一点吧
                        影响选拍习惯最突出的,其实就是持球时长和震动频率
                        用惯了软5夹的人,习惯了比较长的持球时间,以及低频而大幅度的震动,会形成与之对应的以正手为主,比较大的动作,充分的发力,譬如许昕、方博那样的风格
                        用灌了硬板的人,习惯了较短的持球时间,以及扎实(实际上是震动频率低幅度小)的手感,就会形成小动作、紧凑发力,快节奏的风格,就是张继科那种风格
                        这个选板子的习惯很难改变,根本就是因为技术风格难以改变。板子和技术风格不配套的话,就会出现动作昨晚了球还没出去,或者还没做动作球已经走了的情况。
                        如果不改变动作和风格,业余球友是很难顺利地从习惯某一类风格的板子,转为习惯另一类风格的板子。
                        所以,如果你想改动作,换一块对应风格的板子是有帮助的


                        IP属地:广东89楼2018-02-03 16:20
                        收起回复
                          另外,除了整体风格会影响到动作,拍子的突出特性其实也会影响到技术风格的
                          用yeo,极致的小球控制性能,会引导人不自觉地趴在台内斗小球
                          用656,无可比拟的横拉性能,会引导人加重反手的使用比例
                          用oc、655、单桧之类的板子,会引导人以正手为主全台攻击
                          所以,如果你想加强某项技能,换一块有对应特长的板子也是有帮助的


                          IP属地:广东90楼2018-02-03 16:24
                          收起回复
                            贴一段以前的文字
                            关于底板的档位和线性
                            档位
                            假设,一般业余爱好者(大概1600分左右,就是在县区级能被人视为高手但是较大比赛拿不了名次的那种,在1万人左右的单位一般能前5了)发力从小到大分为5档:
                            1档微小力量,大致是摆、搓、挡、吸之类技术;
                            2档小力量,大致是稍微加点力的中性技术,譬如搓重下旋,稍微重点的挡也算;
                            3档中等力量,大致是轻轻的正手攻,借力推,削球之类技术;
                            4档发力,正手攻,高吊弧圈,加力推、弹之类技术;
                            5档全力,暴推、暴冲、全力的前冲、反拉之类;1400以下基本无5档;
                            6档,巨力,只在专业队以及极个别天赋异秉的业务身上才见到,大概就是一道白光之类的。
                            以下是关于直板品牌的大致判定,部分型号并不能完全对号入座:
                            蝴蝶纤维:1档60分,234档能有80分,5档70分,1档手感不够清晰
                            红双喜:1档80分,234档70分,5档100分,红双喜典型的两端好,跟胶皮一个路子
                            yasaka:1档100分,23档75分,45档85分;但是yeo这种234档大概40分绝对没及格
                            stiga:12档差异较大,34档80分,5档100分。12档差异大是因为硬面材板子能到90分,但是oc这类只有50分
                            nittaku:12档90分,手感很清晰,34档80分都不错,5档60分勉强及格


                            IP属地:广东91楼2018-02-03 17:00
                            收起回复
                              有几个定义可以用这个档位论来解释
                              线性:就是指板子在12345档表现的稳定程度,分数越接近的板子越线性。譬如蝴蝶比较线性,但是ye3d就不是很线性,到了4档有明显的放大效应,yeo这支板子也有明显的不线性的表现。线性与否不代表优劣,只代表风格。
                              天花板:就是上面说的5档的表现,天花板低可以认为是5档表现差。对于发力不好的球友来说,天花板可以不考虑。


                              IP属地:广东92楼2018-02-03 17: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