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吧吧 关注:31,528贴子:81,318

《金刚经》核心思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
2《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4《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隋大业年中三藏笈多译
5《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七十七〈第九能断金刚分〉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6《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唐三藏沙门义净译
金刚经在汉语译本中共有6位法师。翻译过6个译本。与《心经》一样,《金刚经》也是600卷《大般若经》的精华。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最重要得经典之一,出自《大正藏》般若部。主要讲述了世界万法“.缘起性空,空性不二”的哲理。
般若学是大乘佛教理论的基础,认为世界万法缘起性空,是由缘而生的假有,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修行者只有把握性空之理,才能证悟佛智。成就佛果。“般若”系梵语音译,意思是一种能够洞察世间万物的大智慧。波罗蜜。也是梵语音译,指到达一种超越生死得涅槃彼岸。
金刚经4位法师翻译为:《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金刚能断,则是将金刚比喻为般若得智慧。整个经文得题目大意指:依靠着犹如金刚石一般无坚不摧得大智慧。破除一切得贪欲虚妄以及烦恼。从而使人达到一种超越生死的涅槃之境界。
其中两位法师翻译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能断金刚则是将金刚比喻为烦恼执着或者贪欲。认为人的烦恼执着或者贪欲就想金刚石一般坚定,让人难以斩断。经文得题目大意指:依靠着般若得大智慧,斩断犹如金刚石一般坚硬的烦恼或者贪欲执着,从而使人觉悟,达到一种超越生死的涅槃之境界。
不管经文的名称为那种。大意都 大相径庭。只是比喻的事物有所不同罢了。
《金刚经》在中国影响巨大,仅唐初即已有八百家注之说,由于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般若智慧,禅宗对之特别推崇,并以之印心。禅宗汲取金刚般若精髓,形成了超悟峻峭的机锋公案,和睿智灵动的诗歌偈颂。
修行的根本在修心。金刚经以须菩提和释迦摩尼佛的问答。来阐述大乘佛教的般若义理。围绕着“应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而展开,从而使“贫人遇宝,婴子见娘。飘风到岸,孤客还乡”。
般若思想的特点在于破除,首先是破除一切:于人而不取四相,于境而不住于六尘,乃至于一切外相,皆在破除之列;其次是“破“字亦破:破除诸相后,学人往往沉空滞寂,故经文又指出,要断除非法相,发菩提心;再次是无得无证:佛法是愈病良药,但执药则成病,故经文指出度生而又无众生可度,布施而无住布施相,说法而无法可说,证法而又实无所得。
《金刚经》本身内容由两大层面组成:一是缘起层面,二是性空层面。在缘起层面,《金刚经》开示,说法、布施、度众生、持经,引人生信。第二层面则以般若为武器,否定一切。在此层面又分两种境界,初悟是破除外相,于人而不取四相,于境而不住于六尘。深悟则是破除空相。修行之人往往在破除外相之后。会沉寂于一种空相,而这种空相亦在破除之列。从而达到一种即不住有又不住空的境界。
自从鸠摩罗什将《金刚经》翻译为汉语以来。历代的统治阶层。高僧大德都对他推崇备至。注疏,诠释,层出不穷。先有梁代昭明太子将金刚经全文整理为易于解读的三十二品。到唐代禅宗六祖慧能撰写《金刚经口诀义》。再到明太祖朱元璋亲著《集注金刚经》,《金刚经》早已成为佛教的代名词,而深深的融入到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当中。
以下是对于各个版本《金刚经》的简介。
鸠摩罗什译本的《金刚经》是初译本。该译本来自于印度的大乘佛教龙树提婆的中观学说一派的译本。于鸠摩罗什第一次在长安401年翻译。翻译经文的场面有500人之数。这个译本也是目前流传最广的译本,全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5180字。该译本文辞优美,语言简洁流畅。平易生动, 经文不失大意。确实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但是该译本在很多地方经文遗漏严重。有的地方晦涩难懂。自相矛盾。甚至经文有两处是错误得。和全经得义理相背。
但是绝大多数人在遇到鸠摩罗什译本译语模糊的地方,宁愿肆意发挥、猜测,也没有严肃地参考其他译本。特别是译语最详的玄奘译本,这种风气一直影响到现在,这真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参照其他得6种汉语译本 。对于我们准确得理解金刚经中得般若义理是非常有帮助得。
菩提流支译本。
《大正藏》收藏有菩提流支两个译本。第二个译本实际就是真谛译本。于公元509年翻译。该译本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该译本沿用了鸠摩罗什译本的译法。在内容上比较详尽。对于鸠摩罗什的译本具有补正的作用。鸠摩罗什译本中的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此段经文就是从菩提流支译本中移植过去的。详情可自行百度"幽灵僧"
其他后五位法师的译本均来自印度的另一个大乘佛教无住世亲一脉。
真谛译本
该译本于公元562年翻译。此译本内容较为详尽。并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须菩提第一次提问的问题上。该译本和其他的译本不同。其他的译本为:“云何降服或者摄服其心。而此译本为:“云何发起菩萨心"。释迦摩尼佛回:当生如是心。这也和释迦摩尼佛的回答是一致的。前后并不矛盾。
但是这个译本诵读的人最少。本文作者认为。要想准确的理解金刚经中的般若义理。多看看其他的汉语译本是非常有帮助的。
达摩笈多译本
该译本于公元592年翻译。全称,《金刚能断波若波罗蜜经》。该译本最大的特点是7个译本中的直译本。全文和梵文原本一一对应。堪称汉语版的梵文金刚经。但梵文的语法和汉语差异较大。所以该译本读起来让人晦涩难懂。词多倒序。句且难寻。但是这在当时。对于学习梵文的人来说,这个一译本对于学习梵文的语法是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的。
该译本只是做到了信。但是这个信是以牺牲经文的流畅度为代价的。
玄奘译本
玄奘法师于公元648年翻译此经,但是后来该经失传。现存的玄奘译本于公元663年翻译。节选自《大波若波罗蜜多经》第577卷,第9分,能断金刚分。玄奘法师指出。鸠摩罗什的译本,三问缺一。二颂缺一。九喻之三。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支持下,玄奘法师翻译出了完全忠于原版的金刚经。玄奘法师翻译的金刚经,虽然不及鸠摩罗什的普及。但由于他翻译的金刚经。内容详尽准确。不乏有其殊胜之处。值得每一个学习金刚经的人重视和学习。
但是本文作者在对玄奘法师翻译的金刚经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玄奘法师有时也会为了解经的需要。把自己对于经文的理解强行加入到经文中,对原经文进行自我演绎。虽然有些地方的添加为点睛之笔。但有些地方似乎也画蛇添足。难免有矫枉过正之嫌。这似乎是玄奘法师翻译经文的硬伤。
著名的佛学大师吕澂就曾经对玄奘究。通过玄奘法师翻译的诸多经文的对比。他推翻了此前学术界认为。玄奘法师翻译的经文,忠于梵文原本的看法。玄奘法师翻译的经文实际上是不忠于原文的意译。
吕澂大师的看法得到了本文作者的印证。我们认为翻译经文应该秉承着忠于梵文原本的原则。不能把自己对于经文的见解强行加入的经文之中。亦不能对经文进行随意的添加和更改。这也是对经文作者释迦牟尼佛的最基本的尊重。
义净译本
该译本于公元703年翻译,全称《佛说能断金刚波若波罗蜜经》该译本字数最少。但是该译本集众家之大成。也不乏是一篇优秀之作品。但是该译本似乎也有所缺失。义净法师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共称四大译经家。
以上是我们对于6个译本的简单概括。以后我们会对六个译本进行更加认真仔细的研究。指出一些译本中的不足。我们认为翻译佛经要顾及教义,不能自相矛盾,更不能盲目从前。我们会将现存的六个译本和梵文的原本进行考察和对比。指出经文翻译或者注解的错误和不足。
本文的分析都是作者自己的观点。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也可以加本文作者的扣扣,354455497.一起讨论。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我也会为您解答。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2-01 19:02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2-18 07:59
    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2-18 17:33
      回复
        感想分享。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2-20 23:48
        回复
          下载贴吧客户端发语音!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2-22 10:44
          回复
            我只是平时喜欢研究。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2-24 00:32
            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3-12 03:55
              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3-15 12:46
                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4-14 12:19
                  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4-14 19:04
                    回复
                      8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4-20 01:40
                      回复
                        全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5180字。求贴出这个版本。


                        IP属地:河北14楼2019-06-08 21:08
                        收起回复
                          现在金刚经的译本有多种,其中有两种流传的比较广,一个是字数有5176字或5180字的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经,一个是字数有8208字的唐玄奘所译的金刚经。
                          我一直读诵的是5176字的,我想弄清楚差了那四个字。


                          IP属地:河北15楼2019-06-09 07:50
                          回复
                            玄奘法师指出。鸠摩罗什的译本,三问缺一。二颂缺一。九喻之三。
                            三问缺一
                            【鸠摩罗什译】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玄奘译】世尊!诸有发趣菩萨乘者,应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摄伏其心?
                            【义净译】世尊!若有发趣菩萨乘者,云何应住?云何修行?云何摄伏其心?
                            【笈多译】世尊!菩萨乘发行住应?云何修行应?云何心降伏应?
                            【真谛译】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行菩萨乘,云何应住?云何修行?云何发起菩萨心?
                            【菩提流支译】世尊!云何菩萨大乘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
                            二颂缺一
                            【鸠摩罗什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玄奘译】
                            诸以色观我,以音声寻我,彼生履邪断,不能当见我。
                            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
                            【菩提流支译】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彼如来妙体,即法身诸佛,法体不可见,彼识不能知。
                            九喻之三
                            【鸠摩罗什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玄奘译】诸和合所为,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
                            【菩提流支译】一切有为法,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
                            【义净译】一切有为法,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
                            【笈多译】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见如是,此有为者。


                            IP属地:浙江16楼2019-06-09 10:02
                            收起回复
                              金刚经的核心思想是“如”。
                              【菩提流支译】
                              尔时,佛告须菩提: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如。菩萨大乘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修行,如是降伏其心。
                              【真谛译】
                              尔时世尊告须菩提:须菩提!善哉善哉!如是。善男子,如来善护念诸菩萨摩诃萨,无上利益故;善付嘱诸菩萨摩诃萨,无上教故。须菩提!是故汝今一心谛听,恭敬,善思念之。我今当为汝说如。菩萨发菩提心,行菩萨乘,如是应住,如是修行,如是发心。
                              菩提流支与真谛版“当为汝说如”,这里的断句常常是断为“当为汝说,如菩萨大乘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修行,如是降伏其心。”;“我今当为汝说,如菩萨发菩提心,行菩萨乘,如是应住,如是修行,如是发心。”
                              再来看。。。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如。菩萨大乘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修行,如是降伏其心。是不是更符合逻辑?
                              再看各译本与“如”相关的章句。
                              【鸠摩罗什译】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义净译】佛告须菩提:若有发趣菩萨乘者,当生如是心。
                              【菩提流支译】佛复告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是行于布施。
                              【菩提流支译】如是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笈多译】法应如是舍,何况非法。
                              【义净译】佛告妙生:此经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如是应持。何以故?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则非般若波罗蜜多。
                              【玄奘译】须菩提!如来宣说如是法门不可思议,不可称量。
                              【鸠摩罗什译】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玄奘译】如是应以诸相非相观于如来。
                              【义净译】佛告须菩提:诸有发趣菩萨乘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应如是见,应如是信解,如是不住法想。
                              【玄奘译】诸和合所为,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


                              IP属地:浙江17楼2019-06-09 11: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