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吧 关注:5,218贴子:50,994

回复:驳北大教授赵冬梅系列言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下面说说赵教授2018年1月30日这一集,也是有点虚张声势、对司马光进行散文式狠夸:
一、司马光修《资治通鉴》跟司马迁撰写《史记》相比,所遇困难小多了:(一)司马迁撰写史记,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没有现成资料,需要司马迁一点一滴的去搜集、去征询,有时为了一篇100字的文章,可能需要搜集资料10几天乃至半个月,有时还得爬山越岭、跋山涉水、走乡串户多少天;(二)司马迁所撰《史记》,古奥艰深文字和内容占有相当一部分,尤其是先秦的典籍,有科技方面的,有艺术方面、有哲学方面等等,不下点功夫啃是编撰不好的;(三)司马光是四个人挣着国家的工资编,司马迁是一个人、遭受宫刑,饿着肚子在监狱里编。二者编写的难度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二、司马光用了将近20年时间跟其他三人一起编了一部二百多万字的书,就算查阅原始资料二千多万字,分到20年里,平均一年查阅100万字的资料,如按4个人分,一个人一年查阅资料只不过25万字,并不算是一项很艰深的工作。
三、《资治通鉴》里,司马光所附加的“臣光言”,技术含量不高,常引用汉代杨雄所写的《法言》中的句子,文意粗浅、思想浅陋,有时还嫌迂腐,根本得不到孔孟之道的精髓。
四、在这一集里,赵教授又一次拿出她那双重评价的老手法,抨击一些人对司马光的污蔑,简直有些义愤填膺,一再称这些人是小人。这次,她又不说官员可以不据事实的“风闻”了,说这些没有掌握事实就攻击司马光的是小人。但是当有些官员毫无事实的攻击新法时,她又说可以风闻,不能回击他们。这叫大家不知怎么领教赵教授,反正道理在赵教授嘴里,两嘴唇一碰就是理。


33楼2018-02-02 17:06
收起回复
    感谢吧主支持,拜谢!


    38楼2018-02-04 10:14
    回复
      下面讨论一下赵教授2018年1月31日这一集。这一集,主要是讲司马光的所谓“遗表”。在这个遗表里,司马光一以贯之的对王安石新法及宋神宗的做法进行攻击,指责新法之人都是奸邪无德之人,并且赵教授对司马光的观点基本是一一赞同,极力推崇。下面我们就一一批驳司马光及赵教授对新法、王安石和宋神宗的指责和污蔑。
      一在遗表里,司马光说宋朝已经岌岌可危,言外之意是王安石变法导致了宋朝的危机,危机在哪里呢?没说清,光凭嘴说吗?
      下面是我5年前发表在贴吧的“驳斥王安石新法导致北宋灭亡论”的帖子
      宋太祖的时候,北宋还好,不给大辽、西夏进贡。宋太宗的时候,打算灭辽,没灭了,自己反倒了大霉,挨了箭,从此大宋开始惧辽。宋真宗的时候,宋辽搞了个檀渊之盟,大宋便给大辽进贡了。宋仁宗、宋英宗的时候,大宋给大夏、大辽两边上供,大宋的兵熊啊,一万人干不住人家一千人。
      宋神宗即位,一看这不行啊,这样下去大宋一定越来越抽抽,早晚有被外族干掉的时候。宋神宗就找人想法。正好正时王安石在地方上当官,仁宗时候王安石给皇帝上了书,很有上进心,神宗就把安石找了来,说,介甫爱卿啊,现在大宋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你想想办法吧。
      王安石不好推辞,他忠于大宋朝啊,忠于君主啊,就开始搞将兵法和保甲法。将兵法就是别让宋朝兵士一片散沙了,兵要有人管,将要有责任;要想办法让大宋的兵强大起来,让将军来管理士兵,让有武艺的人来教给士兵武艺,增加他们体质体质;同时,还把老百姓都组织起来,实行全民大练兵、全民皆兵。抵抗有可能产生的外族侵略。
      王安石变法一时出现了大好效果,国力大增,国家兵强、马壮、粮足,一鼓作气收复土地2000余里,大辽和大夏害怕,一时战战兢兢,不敢主动闹事,北宋四疆也稳固了下来。
      神宗治国治得好好的,忽然死了。司马光上台,司马光就是看新法不顺眼,一年要他司马家多上好些税,另外司马光劝王安石停止变法,王安石言辞拒绝,司马光挨了个烧鸡好几个大窝脖,司马光憋气窝气呀,所以司马光对新法恨哪。必须把新法废了才能出胸中这个恶气。
      司马光废保甲法和将兵法,有人就发言了:司马相公,你把将兵法和保甲法废了,军队和老百姓又回到过去散漫、软绵和稀松平常状态,将来大辽和大夏打咱们,咱们能顶住吗?
      司马相公说,这怕吗?咱有钱呀。大辽和大夏要跟咱们打仗,咱就给他们钱,多多的给,哄他们高兴,他们不就不打咱们了。你这人一根筋。我不跟你废话了。
      司马相公就把包括将兵法和保甲法在内的全部新法给废了,北宋的兵又成了豆腐糕。
      后来大金朝的兵马打过来,大宋的兵像泥人遇上大水一样全都瘫了。大金朝不要钱,非要大宋朝的江山和皇帝,大宋朝没办法了,两个皇帝就跟着大金朝的军队走了。
      这事说起来,很明显,是司马相公把大宋朝给毁了。
      也不知什么时候冒出几个狗屁文人,说这事是王安石变法导致的。这是哪儿跟哪儿?八杆子打不着,跟王荆公有何干?如果按着王荆公的路子走,北宋何至于此?
      也许这事是王安石造成的,为什么?请听我说理由。我昨天撞到电线杆子上,是孔子造成的。为什么?孔子提倡仁义道德,我考公务员,有这么一道题,问孔子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我为了考上公务员,就每天背这道题,吃饭背,睡觉前背,下班以后还背。这一天下了班走在街上我还背这道题,背着背着就撞到电线杆子上了。所以说,我撞到电线杆子上,是孔子造成的。 大家说说,这是什么狗屁道理?
      二、在遗表里,司马光仍一再指责王安石独断专行、党同伐异,排斥反对派。其实这是在指责宋神宗。王安石在新法实施过程中,曾两度罢相,有好长时间,王安石没有人事权,在王安石离开开封期间,宋神宗仍不启用反对派,这是王安石的事吗?无非是宋神宗不愿启用反对派。司马光不敢反对宋神宗,把一切屎盆子全扣到王安石身上,其心何其陋也!
      三、司马光一再指责青苗法、免疫法、市易法,如何如何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如何如何害人,请问司马光找到哪几个普通老百姓调查过,他到过哪几个农村里向普通老百姓询问过?他无非是听了几个地主、官僚、、士人、商人的议论抱怨,就以偏概全说新法害人,这是严重的片面看问题。解放初搞土改,由于没经验、出现一些问题,不满者的反应向雪片一样飞到中央,能证明土改本身就错吗?
      四、指责神宗开边是穷兵黩武,浪费民脂民膏,造成国家灾难,主张保持现状、守成自持。这种说法简直荒谬的可笑。我们不妨一一驳斥:
      (一)如果不开边,大宋是怎么来的?不是宋太祖、宋太宗一点点“穷兵黩武”打下来的吗?怎么打胜了就是开疆扩土,打败了就是穷兵黩武。那理就凭他司马光两嘴唇一碰就是理吗?
      (二)不开边,安安稳稳、保持现状,就能过好日子吗?南朝陈朝是怎么灭的?不是安安稳稳,不思进取而被大隋朝灭的?南唐李煜不是安安稳稳、不思进取、保持现状而被大宋朝灭的?所以说用保持现场、不主动进取来保证国家不灭,在那个群雄割据的时代,简直就是幼稚可笑。
      (三)北宋永乐城惨败,可不是北宋主动进攻导致的,而是西夏主动进攻导致的,这能说你保持现状、不思进取,就能包住国家吗?送给别国一千里土地,只需一个人哼一声,要从别国争取半里土地,需要成千上万的人去厮杀。中日钓鱼岛之争,不就是为了那点土地而不放弃吗?
      总之,赵教授这一集,讲得乱七八糟,简直不值得一驳。


      39楼2018-02-04 11:56
      收起回复
        下面再说说2018年2月1日这一集。这一集主要讲了两件事,一个是高太皇太后,一个是吴居厚被罢免。
        先说第一大项,高太皇太后。据史料记载,高太黄太后做了几件“仁德”之事,大概此太后算是一位有仁心、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的太后,但她反对新法,说王安石新法祸乱国家,则显认识粗浅、幼稚。综合高太黄太后不满意新法的原因:
        (一)王安石新法,极大损害了跪族利益,而高太黄太后出身豪门,新法一实施,比过去多上许多税,高太后自然不高兴,利益关系,反对新法,身不得已;(二)久居深宫,不可能接触到最下层劳动人民(有几个农村锄大地的老百姓能见到高太后),不可能了解新法给最下层劳动人民带来的某些实惠,不可能了解新法实施的全部情况,她所接触的基本上是有头有脸有“档次”的人,而这些人几乎都是新法的受害者,他们能说新法的好话吗?这些人老说新法的坏话,天长日久,渐渐地,高太后就被这些人的思想俘虏了;(三)高太后久居深宫,加上年老迟钝,看问题粗浅、表面,进取之心早就没有多少了,她反对新法不足为奇。(四)高太后比较孤陋寡闻,不能全面理解和吃透新法给国家所带来的长远的和根本的好处,只听到说新法不好的一面,所以她不反对新法,也在情理之中。
        再说第二大项,司马光进京,所谓“老百姓欢迎”问题。(一)新法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缺陷,某些“老百姓”不满意,所以老百姓要“欢迎”司马光;(二)大部分老百姓是谁?是不是那些被新法损害了一些利益的人,比如有些商人,某些官僚,因为能在开封住的,不可能是种大地的一般老百姓。通过青苗法得到好处的老百姓基本上都不住在开封。(三)有些有职位或当过大官的人,只要不是太坏,走到一个地方,受到一些人的欢迎,不足为奇。蒋介石、汪精卫,就是再不好,到上海、到南京,有个千八百人欢迎也是没问题的。
        第三大项,吴居厚被罢官问题。吴居厚收财太多固然不能全部肯定,但也不能全部否定。因为吴居厚所收之税,无非就是酒税,酒税到现在还是重税所征之列。另外,人喝酒不是必须的,一般老百姓哪有钱天天喝酒,能天天喝酒的一定是家境不错的富户,如果重征粮食税,那吴居厚的毛病可就大了,现在他重征的是酒税,不是普通老百姓必须天天享用的食品,所以征的酒税,基本上征的都是有钱人的税——嫌税重可以不喝少喝,没酒喝死不了人。所以神宗说吴居厚征税“不扰乎下”(不侵害最下层老百姓利益)是完全准确的。对于这一点,不知赵教授注意到了吗?


        40楼2018-02-04 15:16
        回复
          下面说说2018年2月2日这一集中,在这一集里,赵冬梅教授充分发挥了她把百家讲坛变成娱乐节目、散文朗诵的超高水平,光一个司马光当副宰相之犹豫,就讲了近20分钟,又找这原因,又找那原因。
          其实司马光一开始不愿当副宰相的真正原因,就是他肚子里没真货、没干货。他一生光说这不行那不行了,一旦让他当领导,他又不知怎么做,所以是一个劲的犹豫。其实宋朝大官中,就是司马光当官合算,一生除了编了个《资治通鉴》,其他几十年不干事,光白拿国家高工资了,按现在说,起码一年二三十万的国家工资供司马相公消遣。
          在这一集里,赵教授的讲座又出了一个巨大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漏洞,司马光自己承认他在做外官十几年,对新法的实行情况完全不了解。那么我们要问,完全不了解,你为什么坚决的反对新法?这不是不了解情况瞎反对新法吗?这难道不是司马光的立场问题吗?由此可见,赵教授的学术水准,恐怕连高中生都够呛。
          这一集,是赵教授“司马光系列”讲的最水的一集之一,她不惜浪费观众的时间,尽管没什么实质讲的,但是仍是竭尽全力地把这一集凑完,东拉西扯、婆婆妈妈、杂乱无章地想尽一切办法塑造司马光的光辉形象。
          好不容易讲完了司马光辞职,为司马光唱赞歌告一段落,又说司马光上书请高太后要“广开言路”。广开言路自然是美德。但是我们看人,不但要看他怎么说的,还要看他怎么做的。司马光主张广开言路,他真正广纳善言了吗?他一上台,新法派纷纷被贬,难道新法派里就一个好人都没有吗?连苏轼这样的人提了点不同意见,不也是被外贬了吗?司马相公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还有,赵教授说,王安石任副宰相的时候,韩琦任宰相,韩琦有事出差,王安石主导宰相府事物搞变法,赵教授认为王安石是越权做事。现在司马光做了副宰相,支持新法的宰相蔡确有事外出,司马光主导反对变法,赵教授怎么又不说司马光越权做事了吗?赵教授拿观众当小孩子耍吗?


          41楼2018-02-06 09:43
          回复
            下面说说赵教授2018年2月4日讲的这一集。皇太后下诏要全面废除免役法,诏书中指明是司马光的主意,赵教授不乐意了,认为这是王安石派掌权人物蔡确、章惇等搞的鬼,在捉弄司马光。理由是诏书中光提是司马光的主意,而没说集体讨论决定,这就把废除新法、恢复旧法的动因全归向了司马光,使司马光成了众矢之的。在此笔者要问,要真正进过讨论,能通过废除新法的决定吗,难道废除新法不正是司马光的真正想法吗?如果要真集体讨论,那么多的人支持王安石新法,司马光的主意能通过吗?废除新法不就是高太后和司马光的主意吗?赵教授的意思大概是:既要行独段砖行之实,还要披上“抿主讨论”的外衣,这不是掩耳盗铃吗?所以赵教授要求皇帝在诏书上写上废除新法进过了“集体讨论决定”,其实是明白人装糊涂。
            苏轼反对司马光全面废除差役法,怒斥司马光,司马光不但不听从,反而拒谏发怒。赵教授为司马光辩护,说这是司马光为国家着想、为民着想而不得已的表现,而王安石为了富国强兵,坚持己见,力排众议,却被说成是刚愎自用、一意孤行,赵教授的偏见可见一斑。
            司马光要全面废除新法,受到众人反对和质疑,司马光一意孤行,坚持要废除。对此,赵教授对司马光的做法感到困惑,不知赵教授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真糊涂。其实根本用不着困惑,司马光就是那么一个人,他反对青苗法,根本就不知道青苗法实际的实施情况,坐在家里挤着眼就反对青苗法(后来顶多听了几个官僚、富户的反映)。他反对免役法,也是这个做法,就是不管青红皂白,一股脑推翻免役法。
            按照在下的看法,司马光一意孤行的原因:一、司马光就是代表地主、官僚的利益,新法更多的侵害了这些人的利益,司马光从根上坚决反对、要废除;二、跟王安石斗气:当初你不是不听我的吗?我现在有权了,就是要废除你的新法,众人反对又怎么样?我必须要出胸中这口恶气……。
            三、刷价值感,刷存在感,刷正确感,不彻底否定新法,就不能说明他的高明、他的正确。司马光是以王安石新法反对派上任的,他不反对新法,不彻底否定新法,就显示不出他的高人一头,就显示不出他的价值感、存在感。就像现在太弯的菜英文一样,九二共识对两岸有利,但那是国敏党搞的,我民晋党是跟国敏党对着干的,我要是承认了九二共识,跟随了九二共识,不显得我没水平低人一头吗?所以蔡英文明知九二共识好,但打死也不承认。在这方面,彩英文的心理跟司马光当时的心理一样。


            45楼2018-02-08 08:44
            回复
              下面说说赵教授2018年2月6日这一集。在这一集里,赵教授着重颂扬了司马光休假超过期限,就赶紧请求不再领俸禄的崇高行为,把司马光颂扬成了当代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她不说说司马光当官四十余年,除了用二十年编了部《资治通鉴》外,剩下的二十几年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不干事还拿国家工资?说新法不好,你可以到地方上几个村里去调查一下真正的普通村民百姓啊,去真正跟那些普通服役的老百姓聊一聊新法的利弊嘛。司马光这样做过吗?司马光打心眼儿里铁定了要护着富人的利益,再加上一些对新法不满的地主、商人、官僚等一个劲地上门唠叨,司马光反新法就更加不含糊了。
              赵教授只读了反对派所记载的只言片语的新法在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就断定新法把老百姓搞得水深火热,赵教授怎么不调查一下新法修了多少水利工程呢,让老百姓增产了多少粮食呢?地主、商人不关心这个,他们只关心新法让他们多出了多少钱。所以司马相公不去关心这个。
              在这一集里,赵教授再一次举了司马光进京受“欢迎”的事例,来凸显司马光是一位爱国爱民,受老百姓欢迎的人。既然司马光受老百姓欢迎,那么司马光在来京的路上,为什么普通农民、普通打工者没热烈欢迎司马光呢?因为司马光反对新法,所亲近的“民”大都是一些商人、地主之类的在新法实施过程中受到损害的人,这些人不住在乡下,所有司马光只有到了开封才会受欢迎。而普通农村的得益于新法的老百姓是不会住在开封的,所以司马光从洛阳到开封一路好几百里,得益于新法的沿途普通老百姓就不会迎接欢迎司马光,只有到了开封,才会有人“欢迎”司马光。
              另外,司马光废除免役法出了问题,赵教授还不遗余力地为司马光做了颇有力度的辩护,说是执行中的毛病,不是司马光废除新法的毛病。这又是赵教授惯用的典型的看人下菜碟式的评价人或事件的又一重要例征,是赵教授治学作风中非常糟糕的一种恶习。王安石推行新法,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赵教授就说王安石不好、新法不好;司马光在废除免疫法恢复差役法过程中出了毛病,赵教授就说是落实过程中的毛病,而不是司马光的毛病。赵教授这张嘴不愧是教授水平,跟司马光有一比,能来回扇,凡事能把左说成右。


              46楼2018-02-08 11:29
              回复
                下面说说2018年2月7日这一集。在这一集里,赵教授为了维护司马光的形象,对王安石新法进行了全面攻鸡。
                先说司马光废除王安石之科举法。赵教授说王安石的科举考试只重才干,不重道德。请问赵教授,王安石科举考试所依据的底本“三经”(尚书、周礼、诗经)不是道德之书吗?说王安石的科举考试只重才干,不重道德,不如说王安石的科举考试侧重实践、侧重治果的真才实学,而不像老的科举制度那样崇尚说叫、空谈,不尚实用。
                又说用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做学生科举标准答案参考,会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的精神,那么用过去的教材考试就不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精神?旧的考试考出了多少读死书、死读书的人?
                再则,用王安石的科举教材作为考试标准注解,只是学生进入政界的开始,他们不是傻子,他们难道不知道随着时事的变化,而进行适时的改革,王安石的科举教材一定包含许多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断变革的思想。而司马光要废除王安石的科举,无非是想把科举重新拉回到旧的注重说教、耍嘴而不重理论联系实际,不重因地因时制宜的老路上去。
                司马光把宋朝经过千辛万苦而收复的被西夏侵占的许多土地,轻而易举地送了回去,赵教授对此大加赞赏,说司马光是为了安邦靖民、拯黎民与苦难,消除兵祸。而司马光想通过委曲求全、奴颜忍让换取西夏的怜悯、恩赐而不再进攻宋朝,司马光做到了吗?司马相公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司马光死了没几年,西夏就对宋朝进行了大举进攻,把宋朝拖入了难以自拔的战争之中。
                还有,司马光头死之前,对朝廷恢复青苗法大为光火,赵教授对此完全支持司马光。司马光对经过重大调整完善,实行了十几年,在农村中受到老百姓普遍认可的青苗法,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一定要彻底废除青苗法。司马光就是痛恨青苗法,这个迂腐的封建官僚、地主利益维护者,以近70岁的年纪,竟采取流氓无赖的做法不分青红皂白的强行再一次废除了对国对民都有好处的青苗法(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是有诸多资料记载的,不要只看反对派史家所写的一面之词)。这是司马光最后的一次拙劣的表演。
                对于青苗法,赵教授不看青苗法在十几年的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逐步调整、逐渐被老百姓所欢迎的事实,仍以青苗法一开始实行时出现的问题来咒骂青苗法,赵教授跟司马光一样,抓住青苗法一开始实施时暂时的局部的曾经出现的问题的小辫子不放,孤立地静止的片面的仍把青苗法说的一无是处,一定要置青苗法于死地。赵教授断定,只要实行青苗法就一定害民,看来赵教授为了维护司马光,连诸多客观事实都不顾了,连科学辩证的分析问题的方法都不要了。赵教授的武断的、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看问题的学术作风,是一个科学文明的学者所应具有的吗?


                48楼2018-02-08 17:49
                回复
                  下面我们看看赵教授2018年2月8日这一集。这一集,是赵教授“司马光系列3”的最后一集。在这一集里,赵教授对司马光的葬礼大加渲染,说有多少万人送其灵柩回家,多少万人送其下葬,又说雕刻元祐党籍碑,有个老百姓不愿刻上司马光的名字,说明司马光如何如何受百姓爱戴。还有,赵教授还不忘老饭新炒,把北宋灭亡的原因归罪于宋神宗和王安石。
                  先说,南宋一些迂腐文人把北宋灭亡归罪于宋神宗和王安石这件事,此说法非常荒唐,本不值得进行驳斥,但赵教授屡屡拿来说事,来攻鸡王安石和新法,因此在下只怕一些糊涂网友只信了南宋迂腐文人和赵教授的说法,对历史造成误解,因此不得不再加驳斥一番。在此敝人并不想直接加以驳斥,只打个比方,大家看看有没有道理。一个人吃喝嫖赌抽,把自己身体搞坏了,最后得了癌症死了,**文人不说这个人有毛病,反而把这个人死的原因归咎于他祖上的遗传基因不好,这是什么道理?简直荒唐至极。蔡京和宋徽宗把国家玩完了,反怪罪王安石和宋神宗,这是典型的机械归纳法或庸俗归纳法的做法,实在令人可笑。
                  恕我不恭,在下要请教一下赵教授,如果你的学生中,将来有人把事搞砸了,出了大事,后人把原因归咎于你,你接受吗?
                  在下再要请教一下赵教授,如果王安石和宋神宗能活到蔡京和宋徽宗时代,你认为北宋会亡吗?恐怕连你自己也不敢说北宋会亡。蔡京和宋徽宗搞的事,由他们自己负责,不要胡拆别人。
                  再说司马光出殡人多,有一些哭的,这是可能的,因为司马光废除新法,有得利的,比如大官僚、大商人、大地主等,他们肯定会哭。但是要说有不少老百姓哭,请问,司马光废除了青苗法,让穷人继续向大地主、大商人借高利贷,他们还不上,就会卖宅子卖地,卖儿卖女,到处乞讨,他们为什么要哭司马光?司马光废除了水利法,引水渠被废弃,老百姓种地浇不上地,再次靠天吃饭,农民收入减产,老百姓为什么要哭司马光?司马光废除了免役法,老百姓再次给国家白干活(免役法的钱大多来自富人,穷人给国家干活有收入),老百姓为什么要哭司马光?就凭赵教授一张嘴吗?就凭那个倾向保守派的《长编》的作者李焘的记述吗?历史的记载值得推敲,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要拿一些无根据的历史文字来忽悠大家。
                  说司马光出殡、下葬人多是可能的,因为司马光毕竟是大官,有点影响,他死了,大家都想看看出殡、下葬的阵势、规模,但这不代表大家都为他送葬。慈禧死,有几十万人跑出来看,能说明大家都哭慈禧,并为慈禧送葬吗?
                  王安石一生为鄞县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死前将自己的财产全部捐了出去,他死后非常低调简洁不声张,并不代表老百姓从心里不爱戴他。
                  到此,赵教授“司马光3”系列讲完了,我的驳斥也告一段落。以后还会有跟帖,但不定期了。谢谢诸位关注此帖的朋友


                  50楼2018-02-09 10:21
                  回复
                    个人认为,王安石可以承当的称号是: 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军事战略家、经济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诗人、语言学家、历史学家,政论家,训诂学家,哲学家、经学家、大儒、圣人、先贤、智者。
                    下面将陆续批驳一些质疑、曲解王安石变法的诸多谬论。这些谬论是:
                    一、王安石变法是与民争利论
                    二、王安石变法是敛财论
                    三、王安石变法导致北宋灭亡论
                    四、王安石变法导致蔡京误国论
                    五、王安石变法是维护封建专制论
                    六、王安石变法导致党祸纷争论
                    七、王安石变法是擅开边衅、影响国际和平论


                    51楼2018-02-11 15:35
                    收起回复
                      下面重新贴一下我五年前发表的一些有关王安石的帖子
                      一,首先驳斥“王安石变法是与民争利论”。
                      请网友仔细看这个帖子,你会了解很多不知道的知识。
                      要驳斥这种观点很简单,首先看看王安石变法与谁争的利。
                      (一)、青苗法是国家以相对低的利息向农民贷款,防止大地主、大富豪以高息盘剥老百姓,尽管中间出了一些偏差,但总的来说这个变法是跟大官僚、大地主、富人争的利。
                      (二)、方田均税法是清查大地主、大官僚隐藏的土地,按清查出来的土地实数征税。可见这个变法主要是从有地的大富豪手里抠钱,也是跟大地主、大官僚争利。
                      (三)、市易法是国家开银行、开当铺,以低息向需要钱、需要物的人贷款、贷东西。可见,市易法也是限制了大商人、大富豪囤积居奇、高息贷款谋取暴利。也是跟富人争利。
                      (四)、免役法是要求不当兵的官僚、富户,出免役钱,有国家雇佣士兵打仗,基本上也是跟有钱人争利。
                      可见,王安石变法涉及钱的事都是跟富人争利。
                      所以说司马光所谓的“王安石变法是与民争利论”中的“民”,其实就是大地主、大富豪、大商人。司马光所说的“民”,绝不是普通老百姓。
                      那么司马光、韩琦、文彦博、苏轼、苏辙等反对派都属于哪一阶级的人呢?绝对都是大富豪。怎么这样说呢?据有关资料记载,宋朝官员的俸禄,在中国历代最高。一个三品以上官员的年收入,绝对能买一两千亩地没问题。司马光、苏轼、韩琦、富弼及其父辈、子孙当官多少年,哪个家里也有有个几千亩地,上万亩地,乃至更多。
                      老实说,王安石在担任宰相期间及退休后工资也不少。王安石老伴花八十万贯钱给王安石买了一个妾(王安石没要,钱也没追回),看上去轻轻松松的,这说明王安石家也很有钱。后来王安石在南京退休养老,也买了一个园子,几百亩地(后来王安石全部将其赠给寺院)。这说明宋朝中上等官员的工资是很高的。可以想象,像司马光、苏轼、韩琦、富弼、文彦博这些反对派,那个家里也趁上万亩地,几座庄园,是实实在在的大富豪。
                      司马光、苏轼、韩琦、富弼、文彦博这些反对派吃着宋朝,喝着宋朝,一个个足得流油,腰包鼓鼓的,一家趁十几套房,几万亩地,怎么变法一说让他们多给国家交点钱,他们就一个劲的拨愣脑袋、一毛不拔,可见这些人的思想境界并不高,不为大宋前途着想。而被他们污蔑成奸臣的变法派则都带头向国家交税交钱,相比之下,哪一派思想境界高呢?这说明变法派,基本上都是君子。


                      52楼2018-02-11 15:38
                      收起回复
                        二、驳斥“王安石变法是敛财论”
                        一提敛财,这肯定是个贬义词。比如谁谁敛财,谁谁聚财,这肯定是个不好的词。
                        说王安石变法是为了敛财,这是当前很流行的一个说法,就连不少专家教授学者也连篇累牍的这样认为,并对王安石表示鄙视。
                        但是敛财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也是个比较复杂的工程。这个工程包括敛财的起因,敛财的目的,敛财的手段,敛财的对象,敛财的用途等等。
                        先看敛财的起因。敛财的起因是:北宋积贫积弱啊,养兵开支大呀,官员开支大呀,给外国上供开支大呀,其他各种开支大呀,朝廷入不敷出啊。谁操这个心?自然轮到王安石了。
                        二、敛财的目的。敛财的目的自然不是王安石等变法派自吞自有,他们看到大宋朝积贫积弱的倾向,自然要为大宋朝长治久安、积累雄厚的物质基础着想啊!这有错吗?
                        三、敛财的手段:平均地税,土地多的人多上税;富人不当兵、不服劳役的,要出免役钱;国家低息放贷,限制富豪高利盘剥穷人。这些措施公平啊,正当啊,有哪一样是不正当的?没什么可指责的。
                        四、敛财的对象:如上所述,基本上都是有钱的官员、地主、商人。如果你说你偏向这些人,那我也没办法。
                        五、敛财的用途:
                        (一)、用于政府和国家开支,如养兵的费用、兴修水利、修桥修路的费用,送礼的费用,政府办公费用等等。
                        (二)、用于返还穷老百姓。原先老百姓为国家服劳役,政府一点报酬也不给,全是白干。现在王安石变法,实行募役法,老百姓给国家干事国家要出钱,老百姓自然高兴了。但是老老百姓高兴是高兴,但老百姓不会写书,会写书的都是他马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富人或富豪雇佣的文人,所以说王安石变法好的书没怎么留下来。
                        看书要长个心眼,不能全被那些反对变法的大地主、大富豪、大官僚写的书忽悠了。
                        综上所述,王安石敛财,没有不妥。 (待续)


                        53楼2018-02-21 10:10
                        回复
                          五、驳“王安石变法是维护封谏专至论”
                          有不少网友不赞成王安石变法的理由,是认为王安石变法是在维护封谏专至。本人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是值得商榷的。


                          58楼2018-03-05 18:58
                          回复(2)
                            二、我们现代人不要拿现在才能有的思想去苛求古人,那样做对古人是极其不公的,是很不厚道的。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由于历史的局限,每个人的思想都会受到当时环境的影响,要求他们完全脱离当时的环境而具有现代人的思想,苛求他们白璧无瑕、先知先觉,成为超世的圣人,这种思考方式本身就有问题,是很幼稚的,是非历史唯物主义的。
                            三、不能认为历史上的所有皇帝都想维护自己的封谏专至统治,就说历史的所有皇帝一个好或相对好的东西也没有。这样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尽管都自觉不自觉的维护封谏专至统制,但有的采取的办法、措施有利于减少阶级压迫,有利于遏制贫富差别,有利于缓解老百姓的痛苦,那么这种办法就是文明的,进步的,就是有利于历史发展的。不到60分不及格,但考了59分总比只考19分要强许多。
                            四、说王安石变法是为了维护封谏专至,那么王安石不变法,实行陈旧的浮败至度就不是维护封谏专至吗?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古人不可以抛弃封谏专至思想。这个王朝覆灭了,那个王朝就会建起来,还是封谏专至,而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更替,老百姓是会遭受巨大的涂炭的。为了避免这种涂炭,王安石采取一些有利于稳定宋朝统制,缩小社会不公的办法,来延长一下宋朝的统制又有什么不好呢?


                            62楼2018-03-05 19:03
                            回复
                              百度忌讳字太多,打着费劲,暂告一段落。


                              63楼2018-03-07 18: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