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心吧 关注:265贴子:14,181
  • 10回复贴,共1

郡望堂号 
1、郡望 
颍川郡:秦王政时置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秦灭韩,以所得韩地置颍川郡,在今河南省中部。东魏迁治颍阴(后为长社,即今河南省许昌)。隋唐为许州颍川郡。 
南阳郡:①春秋战国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战国战国秦昭王三十五年置郡,为魏南阳,一部分属韩(按公元前263年,秦白起攻韩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②秦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隋唐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河南省邓县)为治所。元明清南阳府治南阳,即汉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昌黎郡:自曹魏至隋初,以昌黎(今辽宁省辽东义县)为中心,在辽河以西,有昌黎郡。今河北省昌黎县隋唐在卢龙县境内。辽置广宁县,为营州治所;金为昌黎县。 



1楼2009-03-14 07:18回复
    韩氏族谱:家吉业盛,尚思敬义,文履宜全. 
     
     
     作者:承远 封 2009-3-13 22:14   回复此发言 删除 
     这条留言是通过手机发表的,我也要用手机发表留言! 
     
    --------------------------------------------------------------------------------


    2楼2009-03-14 07:20
    回复
      2、堂号 
      泣杖堂:汉朝时候,韩伯愈最孝。一次他犯了过,母亲用拐杖打他,他的眼泪像下雨一样掉下来。母亲很奇怪地问:“我过去打你,你都是欢欢喜喜地接受,今天为什么掉泪呢?”伯愈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对母亲说:“娘呀!过去您打得疼,我知道母亲健康有力,所以喜欢;今天杖落在我身上,我一点儿感不到疼了,我知道母亲体力衰弱了,所以难过得掉泪。” 
      昌黎堂:唐朝大文学家韩愈,河北昌黎人。他一生从事古文运动,反对骈体文的华而不实,主张恢复秦、汉时的散文体。历史上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姓堂号也为“颍川”、“南阳”。 
      此外,韩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颍川堂”、“南阳堂”、“画锦堂”、“荣归堂”、“荣事堂”、“书锦堂”、“继锦堂”、“福荫堂”、“恭寿堂”、“永思堂”、“翕和堂”等。


      3楼2009-03-14 07:24
      回复
        宗族特征 
        1、泱泱大姓,名人辈出,众多贤才名士,交相辉映,光照史册。 
        2、字行辈份分明有序,如江苏春晖韩姓一支为:“学以全为范,衷其慎是举,作求躬日方迪,遵集受敷宜。”又如浙江萧山一支通谱字行辈份为:“心之言可山问日,世淳禾溥金信水,贞火明土永木茂,竹承。”随着子孙繁衍增多,又分出贵字派、和字派、平字派、寅字派、朝字派等。


        4楼2009-03-14 07:25
        回复
          韩姓家谱的内容和体例、格式,一般包括谱名、序、凡例、遗像、像赞、祠规、族约、家法、世系、传记、遗事、艺文、派字、碑记、婚冠丧祭、族产、坟茔、墓志铭、祠记、遗稿、跋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序、世系、传记、派语等。 
          韩姓家谱的序的内容,一般都是写本支派之来历,有的序,不仅溯源,而且旁及有关分支分派;写先世事迹;阐明家谱的意义;修谱经过,等等。韩姓家谱的序,其中不少都出自名人手笔。 
          北宋宰相韩琦于嘉佑七年(1062年)中秋日作《韩氏家谱序》,明代刘基于洪武三年(1370年)仲春作《黟北南阳韩氏宗谱序》,明代文学家程敏政作《南阳韩氏宗谱叙》。韩姓字辈派语


          5楼2009-03-14 07:30
          回复
            《相韩谱》载,宋室南渡前,宋忠献王韩琦创订的8世派语为: 
            玉 彦 口 胄,乡 卿 立 甫。 
            《义桥谱》载,宋中散大夫韩休卿所订萧山韩氏8世派语为: 
            心 之 言 可,山 问 日 世。 
            《越韩谱》载,明刑部尚书韩邦问为绍兴韩姓所订16世派语为: 
            人 淳 禾 溥,金 信 水 贞,火 明 土 永,木 茂 竹 承。 
            《相州韩氏文献》载,民国十三年(1924年),经南北宗族会同集议,订32世派语,咨明内务部备案并通咨宗族占籍省分行政长官,同时转行族属繁衍县分,俾资遵守。32字为: 
            一 本 大 宗,子 孙 千 载,一 修 寸 念,门 尚 中 行, 
            示 以 文 为,工 其 力 作,曰 惟 、 善,卜 兆 方 长。 
            《春晖谱》,所载当地韩姓20世派语为: 
            学 以 全 为 范,衷 其,填 是 举,作 求 躬 昉 迪,遵 集 受 敷 宜。


            6楼2009-03-14 07:31
            回复
                《云湖谱》,为本宗原定5字,后又增加20字,实定为25派: 
                学 应 辵 知 金,世 映 兴 朝 久,家 承 建 业 传,作 忠 培 远 泽,笃 孝 绍 先 贤。 
                《紫泥谱》载本支韩姓派字为10字:元 受 祖 宗 善,德 福 庆 昌 隆。 
                《麻阳姓氏》载全县韩姓派语15字:友 文 迁 通 上,启 朝 正 天 子, 宗 景 志 永 仲。


              7楼2009-03-14 07:34
              回复
                蔺姓起源参考之一
                 蔺姓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蔺姓出自韩姓。春秋时候的韩国,有一位国君叫作韩阙
                ,谥号献,历史上称为韩献子。韩献子有一个曾孙叫作康,到了赵国,被封到蔺(今陕西省
                渭南县一带,一说今山西柳林县北)。韩康的后代有的以封地作为姓氏,称为蔺氏,是今天
                蔺姓的起源。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大臣,智勇双全,他以超人的胆识将秦国企图骗去的“
                和氏璧”保住,并在绳池之会上使赵王没有受辱。因功封为上卿后,他对名将廉颇容忍谦让
                ,使廉颇愧悟,两人最后成为团结御敌的知交。


                10楼2009-05-09 18:12
                回复
                  历史来源
                  「韩」源出 ;
                  一 ; 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成王分封其第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因邻晋水,叔虞之子燮( 音 谢 )继位后,称为晋侯。晋穆侯之孙毕万受封于韩原 ( 陜西韩城 ),其后逐有韩氏。
                  二 ; 以国为氏。战国七雄之一有韩国,三家分晋以后,于前403年由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阳翟 ( 今河南新郑县 )。前 230 年,韩国被秦国攻灭。国族后人有的以「韩」为氏。
                  三 ;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三字姓「出大汗」氏,后改为汉字单姓「韩」氏。


                  33楼2014-11-18 06:15
                  回复
                    家族名人
                    韩非 (?~前234): 战国时韩国的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归本于黄老,为人口吃而不能流利地辩说,与李斯同受业于荀卿。曾以书谏韩王而不见用,于是发愤著书五十余篇,号为韩非子。文章峻严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后秦王攻韩,韩王遣非使秦,为李斯所谮,下狱而死。
                    韩信 (?~前196) : 淮阴人,年轻时曾忍少年胯下之辱,后助汉高祖伐魏、举赵、降燕、破齐,封为齐王,后徙封楚王,高祖疑其背叛,伪作云梦之会,擒置咸阳,降封淮阴侯,终为吕后所杀。
                    韩愈 (768~824): 字退之,唐河阳人。通六经百家之学,崇儒辟佛老,文章自成一家,为后世治古文者所取法。官至吏部侍郎。祖先世居昌黎,因此自称为昌黎韩愈。卒谥文,宋代元丰年间追封为昌黎伯,世称为「韩昌黎」。门人编次其诗文为昌黎先生集。
                    韩湘子: 唐朝韩愈的侄子。生性放荡不拘,不好读书,世传其学道成仙,为八仙之一。尝于初冬季节令牡丹开花数色,又尝令聚盆覆土,顷刻开花。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九˙广动植之四。或称为「韩湘」。
                    韩世忠 (1089~1151): 字良臣,宋延安人。高宗时,平苗傅、刘正彦之乱,破金兀术于黄天荡,名重当时,称为中兴第一功臣。后以秦桧主和,罢其兵柄,乃口不谈兵,隐居西湖,自号清凉居士。卒谥忠武,孝宗追封蕲王。
                    韩侂胄 (1151~1207): 字节夫,宋安阳人,韩琦的曾孙。宁宗时专权十余年,官至平章军国事。专横恣肆,斥理学为伪学,使朱熹等人均获罪。后欲立功以自固,乃北伐金人,终兵败被斩首。


                    34楼2014-11-18 06:16
                    回复
                      102du: 应、德、昭、明、远、洪、开、万、代、兴 (根据四川射洪金鹤乡地区韩姓[斗山堂]辈份) 据老人讲四川射洪金鹤乡地区韩姓是走湖北孝感迁徙过来的,当时有三兄弟分别创建了三个祠堂,老大创建了斗山堂、老二创建了武穆堂、老三创建尽美堂(尽美2字无考证、也有可能是敬美)
                      hanyong1888: 我也是韩姓,四川三台的,听老人家说是十六字辈,但我只记得几辈,升 永 明 世,大家可以这辈分的,发qq 1137238914
                      地望分布
                      江西豫章郡。


                      35楼2014-11-18 06: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