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及家长对校考有很多认知误区,
艺伴君给大家总结了一下,供参考!
误区1
“校考比较容易通过、比联考要简单,到时候临时突击一两个星期就可以了”
很多考生选择联考后先回家学习文化课,然后等快考试了再来突击一下,文化课的学习固然重要,不过咱们也得有学校要呀!想像一下文化课300多分的你,沦落到了一个200多分的院校。望着别人对你投来的诧异目光,你难受不?所以在学习文化课时千万不要放弃专业课的练习,尽量保证每天都有时间来复习一下专业课知识。
误区2
“校考就是学设计,素描、色彩、速写等基础课不用学了”
虽然大部分校考院校都比较重视设计,而且对设计的要求都比较高。但素描、色彩等基础课也是考试内容哦。所以不学基础课,只学设计也是不行的,可以已设计为主,素描、色彩平均分配时间。
误区3
“校考考得越多越好”
校考的整体时间是固定的,所以报考的学校越多相应的准备时间就越少。把精力分的过散对于考试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从备考开始我们就应该明确针对性,把考题相似的院校归在一起备考。所以千万万不要抱着参考的学校多,录取几率就大的心态。那些没有充分准备的院校,即使参加考试,和其他有充分准备的同学相比,你肯定处于劣势。因为“校考”无论怎么理解都是一种考试,是考试就不能靠命,如果各位觉得自己“命”不错那就去买彩票吧,因为中彩票和努力工作相比,无疑前者更轻松且周期较短。要因个人的专业和文化选择院校。
误区4
“校考就是花钱找关系等等办合格证”
现在国家对考试、大学招生的管理越来越严格,从命题、考试、评卷、录取、最后进入大学的复查等等有非常严格的管理和措施,绝对很少有人能够通过所谓的”关系“和金钱可以买到合格证,往年有学生联考后就回家去学文化课去了,跟老师说我叔叔的朋友是某某学校的教授,已经帮我办妥学校了,结果等到发榜的那一天,没有发现自己合格,但是又误过了校考,后悔不已。帮着办事的人也只是回复一句:“今年确实太严了、指标都被其他人占了等等”。
误区5
“校考的时候越是厉害的院校就难考,越是差的院校就好考”
拿中央美院造型专业来举例,这是全国所有艺术院校里最难上的学校和专业了,我们来看看它的专业合格证比例(7000人报考,发放合格证人数约900名,合格比例是12.8%);而有的外省比较一般的综合性大学在本省只招3个人或5个人,也有2000余人去报考,而且央美、国美、鲁美等名校出题严谨、评卷公平公正、仔细认真,结果可想而知。这就是为什么每年有很多同学过得了央美、国美、鲁美,却通不过地方院校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