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伴吧 关注:15贴子:100
  • 12回复贴,共1

致2018届美术生,联考之后我们何去何从?哪些学生适合参加校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艺伴君首先恭喜已经考完联考的考生,第一关考试已经完成。但联考结束你们要干嘛了!真的知道吗?今天艺伴君重点给同学们说一下联考后的学习规划。


1楼2017-12-19 11:23回复
    大家都知道,联考后无非有两条路可以选:
    一、直接复习文化课,不参加校考。
    二、继续集训专业课,备战校考。


    2楼2017-12-19 11:24
    回复
      直接复习文化课,不参加校考
      艺伴君建议如果联考成绩在省内排名500名以内,而文化课成绩又不怎么好的考生,直接回校复习文化课。因为这样的名次报考承认统考成绩的院校被录取的机会已经很大,留下充足的时间复习文化课,未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3楼2017-12-19 11:24
      回复
        文化课复习注意事项
        要特别注意的是,校考大多集中在春节前后举行,2018年春节是2月16日,比往年较晚,所以留给考生复习文化课的时间不多,这种情况就要从两个时间点来安排。


        4楼2017-12-19 11:24
        回复
          一、 联考结束后:
          这个时间节点开始进行文化课学习的考生适合那种不准备参加校考,只想使用联考成绩报考的考生,但是有个大前提是你得对你联考取得优异成绩有充分的自信才行,否则不建议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文化课的备考,在这期间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少量复习,比如语文、英语、文综等学科的必背内容,可以进行强记强背,合理安排背诵的量,每天坚持。同时,对校考的专业也要做提前准备,如果联考成绩一发布没有想象中的理想,及时进行校考的备考,不至于在专业的学习上慌乱,专业考试必须一鼓作气拿下才行。


          5楼2017-12-19 11:24
          回复
            二、 校考结束后:
            这时候绝大多数考生都会回原高中或者艺考文化课学校进行学习。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回原高中进行文化课学习的考生,如果原高中没有专门的美术班,你就会和文化生一起复习。在你外出集训的这些时间里,文化生已经完成了一轮系统复习,系统的一轮复习非常重要,是你将来做题的基础中的基础。但是这些落下的内容该去哪里补上,让不少同学和家长头疼。如果选择文化课补习班学习,老师和环境比较陌生,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而学习时间紧张,对美术生来说,无疑是降低了学习效率。小达建议:现在美术培训机构都是配备文化课教师的,如果你的文化课教师经验丰富,你也对集训期间的文化课教师很认可,适应了教师的授课方式和节奏,尽量选在继续跟随这些老师学习,因为他们更了解你的基础和水平,更够帮助你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高考模拟演练。


            6楼2017-12-19 11:25
            回复
              不论是选择何时开始复习文化课,2018年,留给艺术生复习文化课的时间比往年要少,另外艺术生基础相对较差,在教材选用上,不适合使用偏难的文化生教材。


              7楼2017-12-19 11:25
              回复
                继续集训专业课,备战校考
                艺伴君建议这3类艺术生却必须参加校考
                1.联考成绩不理想的
                联考紧张的气氛让很多考生在考试中难免发挥失常而错失大好前景,但不要灰心,摆在我们面前的还有校考这条路可走。联考成绩不理想,需要自身找原因,是专业确实不好,还是因心态问题而发挥失常,这些都是为接下来校考做准备。专业不好,可在心仪院校开考前的一月时间内针对性突击训练, 联考与校考不同,校考对考生的专业要求较为严格,但对部分专业的偏好较为明显,比如有些美术类院校更看中美术考生的设计能力,以便针对性应考。


                8楼2017-12-19 11:25
                回复
                  2.专业课特别突出的
                  觉得自己的专业特别突出的考生,校考是必须要参加的,要知道一般能够单独组织校考的院校都是专业比较好的。如果你在专业联考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不要轻易放弃校考,适当的冲一下更的理想院校是很有必要的,为了增加录取的几率,也为了不让自己留下遗憾。
                  但是需要注意,校考对艺术生录取的要求不仅仅在专业方面,文化课也占了很大比重,近几年艺术类院校对考生文化课要求越来越高,在录取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所以艺术生在选择校考院校时,要结合自身专业和文化现状合理选择报考院校。


                  9楼2017-12-19 11:25
                  回复
                    3.专业基础相对薄弱
                    专业基础薄弱的若在联考过后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也不要慌。因为校考一般在联考后一两个月,基础好的同学,在联考过后已经去学文化课了,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两个月加油冲刺,在校考时选择针对性强的院校考试几个,正因为针对性强,只要提前做好针对性训练,就会相应弥补基础方面的不足,定当扭转乾坤!!


                    10楼2017-12-19 11:25
                    回复
                      很多考生及家长对校考有很多认知误区,
                      艺伴君给大家总结了一下,供参考!
                      误区1
                      “校考比较容易通过、比联考要简单,到时候临时突击一两个星期就可以了”
                      很多考生选择联考后先回家学习文化课,然后等快考试了再来突击一下,文化课的学习固然重要,不过咱们也得有学校要呀!想像一下文化课300多分的你,沦落到了一个200多分的院校。望着别人对你投来的诧异目光,你难受不?所以在学习文化课时千万不要放弃专业课的练习,尽量保证每天都有时间来复习一下专业课知识。
                      误区2
                      “校考就是学设计,素描、色彩、速写等基础课不用学了”
                      虽然大部分校考院校都比较重视设计,而且对设计的要求都比较高。但素描、色彩等基础课也是考试内容哦。所以不学基础课,只学设计也是不行的,可以已设计为主,素描、色彩平均分配时间。
                      误区3
                      “校考考得越多越好”
                      校考的整体时间是固定的,所以报考的学校越多相应的准备时间就越少。把精力分的过散对于考试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从备考开始我们就应该明确针对性,把考题相似的院校归在一起备考。所以千万万不要抱着参考的学校多,录取几率就大的心态。那些没有充分准备的院校,即使参加考试,和其他有充分准备的同学相比,你肯定处于劣势。因为“校考”无论怎么理解都是一种考试,是考试就不能靠命,如果各位觉得自己“命”不错那就去买彩票吧,因为中彩票和努力工作相比,无疑前者更轻松且周期较短。要因个人的专业和文化选择院校。
                      误区4
                      “校考就是花钱找关系等等办合格证”
                      现在国家对考试、大学招生的管理越来越严格,从命题、考试、评卷、录取、最后进入大学的复查等等有非常严格的管理和措施,绝对很少有人能够通过所谓的”关系“和金钱可以买到合格证,往年有学生联考后就回家去学文化课去了,跟老师说我叔叔的朋友是某某学校的教授,已经帮我办妥学校了,结果等到发榜的那一天,没有发现自己合格,但是又误过了校考,后悔不已。帮着办事的人也只是回复一句:“今年确实太严了、指标都被其他人占了等等”。
                      误区5
                      “校考的时候越是厉害的院校就难考,越是差的院校就好考”
                      拿中央美院造型专业来举例,这是全国所有艺术院校里最难上的学校和专业了,我们来看看它的专业合格证比例(7000人报考,发放合格证人数约900名,合格比例是12.8%);而有的外省比较一般的综合性大学在本省只招3个人或5个人,也有2000余人去报考,而且央美、国美、鲁美等名校出题严谨、评卷公平公正、仔细认真,结果可想而知。这就是为什么每年有很多同学过得了央美、国美、鲁美,却通不过地方院校的考试。


                      11楼2017-12-19 11:26
                      回复
                        祝大家艺考考个好成绩~
                        加油!!


                        12楼2017-12-19 11:26
                        回复
                          你好能问你有关校考的事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12-24 12: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