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吧 关注:761,424贴子:6,281,347

回复:让我们来了解宇宙中的天体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十一维空间是根据90年代提出的M理论(多种超弦理论的综合),宇宙是11维的,由震动的平面构成的。现代物理学则认为还有7维空间是我们感受不到但存在着的


107楼2018-02-03 14:41
回复
    高维空间是一种物理学理论。据90年代提出的M理论(超弦理论的一种),宇宙是十一维的,由震动的平面构成的。在爱因斯坦那里,宇宙只是四维的(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现代物理学则认为还有七维空间我们看不见。


    109楼2018-02-03 14:43
    回复
      当代物理中弦理论认为:空间是十维或十一维空间(维度最大值为十一维,详见M理论值),除了已知的三维,剩余的维数都在量子力学的量度下(10的负十几次方)卷缩。该理论只是假想,虽有严密理论依据但并未得到试验证实。 弦理论有更大的问题:似乎只有当空间— 时间是十维或二十六维,而不是通常的四维时它们才是协调的!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我们之外有着更多的空间,因为时空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空间是可以被改变的,所以,从我们生活的四维时空(空间维度三维 时间维度为第四维)衍生出其它的空间也是有可能的。


      110楼2018-02-03 14:43
      回复
        异次元空间 异次元空间这一词汇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小说和电视作品中,成了时空隧道的代名词,是另一个空间的意思,有平行宇宙的意思。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是一个三维的空间。有人提出,真实的世界可能并不只有三维,可能是四维,甚至更多维空间,如果是四维空间,那么就可以把时间加进去,这样就可以解释一些在时间中旅行的事件。但是这种构想目前只停留在想象阶段,没有人可以证实它。数学家们就是根据这个构想,构造了多维空间模型,并从理论上加以研究。这可能就是你说的异次元隧道所达到的异次元空间。在异次元空间里,人不仅可以在空间里变化自己的位置,还可以在时间里变化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说,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到任何一个他想去的年代。”《时间简史》论证了生命不会在二维以下空间存在,而在别的地方的研究证实,在四维(包括四维)以上,原子不稳定。目前,这些还只是猜测,以人类的大脑很难直接想象高于三维的空间,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多按坐标系的建立法研究。


        111楼2018-02-03 14:44
        回复
          翘曲空间即做时空转换时所经历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可以进行瞬间移动。空间翘曲:一张纸上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记作a。如果你把纸弯曲使这两个点重合那么现在这两个点的距离就是0,而不是刚开始的纸面上的距离a。


          112楼2018-02-03 14:46
          回复
            双星系统是指由两颗恒星组成,相对于其他恒星来说,位置看起来非常靠近的天体系统,联星是指两颗恒星各自在轨道上环绕着共同质量中心的恒星系统。双星可以当成联星的同义词,但一般而言,双星可以是联星,也可以是没有物理关联性,只是从地球观察是在一起的光学双星。双星系统是天体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对于研究不同天体间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14楼2018-02-05 15:50
            回复
              对于双重星系,把较大的叫做主星系,较小的称为伴星系。群星璀璨的星系也和单个的星星类似,常常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与双星、聚星和星团类似,我们称他们为“双重星系”、 “星系群”和“星系团”。


              115楼2018-02-07 20:22
              回复
                麦哲伦云(Magellanic clouds) 银河系的两个伴星系。在北纬20°以南的地区升出地平面。它们是南天银河附近两个肉眼清晰可见的云雾状天体。大的一个在剑鱼座和山案座,约6°大小,相当于12个月球视直径;小的一个在杜鹃座,张角约2°,相当于4个月球视直径;两个云在天球上相距约20°。大麦哲伦星云离我们约180,000光年,小麦哲伦星云离我们也有210,000光年,而左下方的明亮的星,是船底座α老人星,是银河系的居民,离我们仅仅310光年。大小麦云都在南半天球距离南天极大约20°左右的地方。大麦云位于剑鱼座与山案座两个星座的交界处,跨越了两个星座,占据了8°×7°的天区,相当于 200多个满月的视面积。小麦云位于杜鹃座,占据了4°×2°的天区,相当于30个满月的视面积。大麦云和小麦云之间相距大约20°。在南半球看大小麦云,一年四季,它们都高高地悬挂在南天天顶附近,争相辉映,从不会落到地平线以下。就像我们在北半球看北斗七星永远不会落到地平线以下一样。它们是南天的一对瑰宝。可惜的是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都看不见它们,在中国南沙群岛一带,也只能在非常接近南方地平线的地方寻找到它们。麦哲伦星云属于小且不规则星系,是银河系的卫星星系,每15亿年绕银河系轨道转一圈。正因它如此的没有标准固定的形状,麦哲伦星云成了南半球争议最多的天体,甚至是最能激发人们幻想的天体。有天文学家表示,麦哲伦星云似乎会与宇宙中存在的暗物质相互作用,形成星系弯曲。什么是星系弯曲呢?我想这个就比较难解释了,简单点的说法是邻近星云的运行可能对我们生存的银河系造成影响,就像地毯的另一头鼓动,能造成类似波浪一样的形状扭曲,目前银河系银盘已经变成碗状了。南半球最著名的天体,除了艳丽如玫瑰的钥匙孔星云、闪耀的南十字星座外,就属在在大、小麦哲伦星系。这两个天体在中国大陆的纬度是看不见的,它们是”本银河系”的卫星星系,和仙女座大星系(M31)旁边的M32与NGC205一样是大星系身旁的小星系。LMC距离地球16万光年,SMC距离地球19万光年。德国业余天文同好来到澳洲观星时,还曾经将LMC与SMC误认为是天上的两朵”云”,怎么风吹不走?一时传为笑谈。SMC旁的NGC104星是另一个观赏的好目标,LMC旁的蜘蛛星云更不容你错过。麦哲伦云像我们的银河一样,也包括气体和恒星。大麦云属矮棒旋星系或不规则星系,质量为银河系的1/20。小麦云属不规则星系或不规则棒旋矮星系,质量只及银河系的1/100。麦哲伦云中的气体含量丰富;中性氢质量分别占它们总质量的 9%和32%,都比银河系的大得多。这表明它们的演化程度不如银河系高。它们的星际尘埃含量比银河系中的少,而年轻的星族Ⅰ的天体则很多,有大量的高光度 O-B型星;此外,还观测到新星、超新星遗迹、X射线双星等天体。如1987年2月23日发现大麦哲伦云中一颗超新星 (SN 1987A),它的最大亮度是太阳的2.5亿倍,被认为是383年来最亮的超新星。麦哲伦云围绕着银河系的轨道每15亿年转一圈。每到离银河较近时,它的恒星和气体都会在银河系引力作用下发生变化。小麦哲伦云现在已被撕裂,它的恒星将成为银河系的一部分。大麦哲伦云最终也将是这种命运。


                116楼2018-02-07 20:23
                回复
                  大麦哲伦云:我们的银河系有多个伴星系,像地球的引力牵着月亮转一样,银河系也牵着这两个星系围绕自己转,这两个星系就是大、小麦哲伦云,大麦哲伦云距离我们16万光年,小麦哲伦云离我们19万光年。它们都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主要河外星系。它们转一圈要10亿多年。可惜它们的灿烂景观出现在南半球的夜空里,北半球的人想看不容易。银河系的两个伴星系。在北纬20°以南的地区升出地平面。它们是南天银河附近两个肉眼清晰可见的云雾状天体。大的一个在剑鱼座和山案座,约6°大小,相当于12个月球视直径;小的一个在杜鹃座,张角约2°,相当于4个月球视直径;两个云在天球上相距约20°。


                  117楼2018-02-07 20:24
                  回复
                    小麦哲伦星云,位于杜鹃座,距离我们大约21万光年远,是银河系的已知卫星星系中第四近邻的星系,仅次于大犬座和天马座矮星系以及大麦哲伦云。葡萄牙航海家费迪南德。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和他的船员们在第一次环球航行中有大量的时间研究南天的星空。其结果是,两个对于南天的天空守望者来说轻易可见的天体奇观即被命名为麦哲伦云。小麦哲伦星系(英文:Small Magellanic cloud,SMC)是一个环绕着银河系的矮星系,拥有数亿颗的恒星。它位于杜鹃座,在夜空中看似模糊的光斑,大小约为3゜,由于平均的赤纬是 -73゜,所以只能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看见。他看似银河系被分割的一个片段,由于表面光度很低,要在黑暗的环境下才能看得清楚。它与在东方20゜的大麦哲伦星系成为一对,都是本星系群的成员。在20万光年距离上的小麦哲伦星系是最靠近银河系的邻居之一,也是肉眼能看见的最遥远天体之一。在它的外侧边缘,有一个年龄在500万年的年轻恒星团NGC602。NGC602被新诞生的气体与尘埃包围,出现在这张绚丽的哈勃影像中。绚丽的起伏和向后扫去的形状强烈的表明了NGC602内大质量年轻恒星发射出了高能射线以及冲击波,侵蚀了尘埃物质并触发了恒星诞生进程慢慢向远离星团中央的方向发展。在小麦哲伦星云的估计距离上估计,这张影像大约覆盖200光年,还可以在这张清晰的影像中看到不同种类的背景星系。背景星系距离我们有数亿光年远,远远远于NGC602。推测小麦哲伦星系原本是棒旋星系,因为受到银河系的扰动才成为不规则星系,但在核心仍残留着棒状的结构。


                    118楼2018-02-07 20:24
                    回复
                      星暴星系(Starburst Galaxies), 是一个星系中有巨大的恒星形成的暴发区,它的特征是红外光度明显高于光学光度.普通的星系比如银河系也形成恒星,但是形成的速度很慢·而在星暴星系中,恒星的形成是非常剧烈的·如果星暴星系能够保持稳定,它内部形成新恒星的宇宙气体消耗的速度非常快·著名的星暴星系有大熊座的M82星系·星暴星系以迅猛的速度产生新星,同时又以迅猛的势头引起超新星爆发


                      120楼2018-02-07 20:26
                      回复
                        车轮星系是位于玉夫座方向的一个相互作用星系,也是一个透镜状星系,它是最近的和观察最完全的碰撞环星系。有一个明亮的核心,一个内环,外部还有一个星暴环。这个星系的样子呈车轮般光环状,外部的光环是不少新形成的恒星。天文学家认为,这个星系原本是一个像银河系般的螺旋星系,因为与另一星系相撞,才变成车轮状。估计在约两亿年以前,一个较小的星系撞向较大星系的中央。由于较大星系中心的重力遭小星系扭曲,以致产生冲击波(密度波),从中央冲向外部,使外层星云受压,形成新恒星。虽然人们找到车轮星系旁边有两个小星系,但多认为与它们与这次碰撞无关,原来发生碰撞的星系早已离去,现估计位于距离其25万光年的位置。车轮星系外部环的旋转速度达到每秒250千米,并以每秒90千米的速度膨胀。外部环上点缀着许多超巨型电离氢区,其联合光度50倍于银河系总光度。外部环内部则是一些稍老星协构成的弥漫轮辐,轮辐再与内环相连,其内部恒星更老。


                        121楼2018-02-07 20:27
                        收起回复
                          黑眼星系(Black Eye Galaxy,M64,NGC4826)也称为睡美人星系、魔眼星系,因有一条引人入胜的壮观黑暗尘带横亘在明亮的星系核心之前而得名,位于后发座,距离我们大约1700万光年,后发星座里著名的黑眼星系(Black Eye Galaxy)又叫睡美人星系,编号为Messier 64。它有一条引人入胜的黑色尘带,横亘在明亮的星系核心之前,因而被称为“黑眼星系”或“魔眼星系”。这个星系在天文爱好者中间非常有名,因为用小型望远镜就能看到它。两个星系的碰撞产生了这样一个具有奇特外形以及特殊内部运动的恒星系统。M64在其明亮的星系核周围拥有壮观的吸收尘埃暗带,因此得名“黑眼睛星系”。在这张哈勃空间望远镜所拍摄的照片中央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暗带微小细节。由于M64在小望远镜的独特外形,使得它在天文爱好者中也非常有名。18世纪法国天文学家梅西耶第一次将其收录在了自己的星云星团表中。M64位于北天的后发座,距离地球1700万光年。乍看之下,M64只是一个普通的旋涡星系,星系中绝大部分的恒星都以顺时针方向绕星系核运动。但是在90年代的仔细研究之后发现,M64的外层气体的运动方向和内层气体以及恒星的运动方向相反。在以不同方向运动的气体的剪切区域,由于气体间的碰撞、挤压和收缩导致了恒星大量形成。在这张图上沿着发光氢气体云刚刚形成的蓝色高温恒星特别醒目。天文学家相信当一个M64的卫星系与M64发生碰撞时引发了反向旋转的气体流,时间大约是在超过10亿年之前。这个卫星系几乎已经被完全摧毁了,但是由于碰撞导致的M64外层气体反向运动还保留至今


                          124楼2018-02-07 20:35
                          回复
                            天卫三是天王星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内第八大的卫星。表面也覆满了火山灰。这表明曾发生过火山活动。那儿有长达数千公里的风力强劲的大峡谷,可能是由于内部的水冻结、膨胀,撑裂了薄弱的外壳而形成的。表面也覆满了火山灰。这表明曾发生过火山活动。那儿有长达数千公里的风力强劲的大峡谷,可能是由于内部的水冻结、膨胀,撑裂了薄弱的外壳而形成的。它的表面也被一种黑色物质重新覆盖过,可能是甲烷或水冰。


                            127楼2018-02-07 20:41
                            回复
                              海卫一是环绕海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它是海王星的卫星中最大的一颗,它是太阳系中最冷的天体之一,具有复杂的地质历史和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年轻的表面。1846年10月10日威廉·拉塞尔(William Lassell)发现了海卫一(这是海王星被发现后第17天)。海卫一在国际上的名字是崔顿(Triton),它是以希腊海神崔顿命名的,这个名字是1880年卡米伊·弗拉马利翁提出的。发现者拉塞尔本人似乎想不出应该怎样给这颗卫星命名,但是他给他后来的发现土卫七和天卫一、天卫二命名了。拉塞尔以为他还发现了海王星的一个环。虽然后来发现海王星的确有一个环,但是拉塞尔的发现还是值得怀疑,因为实际上海王星的环太暗了不可能被拉塞尔用他的仪器发现。


                              128楼2018-02-07 20: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