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吧 关注:761,424贴子:6,281,347

回复:让我们来了解宇宙中的天体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星族III 第三星族星即无金属星是假设中的星族,是在早期宇宙中应该形成的极端重和热,并且不含金属的恒星。 理论并没有区分出第一颗恒星是否非常巨大。一种经由计算机模拟证实的恒星形成理论,宇宙大爆炸没有产生任何的重元素,但很容易产生质量远比现存的恒星更大的恒星。第三星族星的典型质量是数百个太阳质量,远大于现存的恒星。分析贫金属量的第二星族星,被认为包含了第三星族星创造的金属,建议这些没有金属的恒星质量在10至100倍的太阳质量;这也足以解释为何未能观察到不含金属的恒星。但这些理论的验证则要等到NASA的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发射之后。新的光谱仪巡天,像是SEGUE或 SDSS-II,也可能找到第三族星。今天,能形成的质量最大恒星是110倍太阳质量;质量更大的原恒星在最初的核反应开始之际将喷发出部分的质量。在没有足够的碳、氧和氮的核心,不管怎样CNO循环无法进行,恒星将无法很快的自我毁灭。直接进行质子-质子链的核融合反应速率不足以产生足够的能量支撑如此大的庞然巨物,最终结果是未经过发光的过程就直接塌缩成为黑洞。这也是天文学家认为第三族星特别奥秘的原因——所有的理由都认为它们应该存在,但却必须经由类星体的观测才能解释。如果这些恒星能够适当的形成,它们的寿命也很短——必定短于一百万年。由于这种恒星已经不再形成,要观察这种恒星就必须在极端遥远的可见宇宙的边界搜寻,(因为来自极端遥远的星光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抵达地球,观察遥远的天体就有如在“回溯时光”。) 而在如此遥远的距离上要解析出恒星,即使对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也是件艰巨的任务。第三星族星未曾被直接观测到,但是经由宇宙中非常遥远的重力透镜星系可以找到间接的证据。它们也被认为是暗弱蓝星系的成员。它们的存在是基于以下事实:宇宙大爆炸不可能创造重元素,而在观测到的类星体发射光谱,特别是暗弱蓝星系中重元素又确实存在。认为是这些恒星触发了宇宙再电。


37楼2017-12-01 00:17
回复

    宇宙网 宇宙是由众多星系构成的庞大“宇宙网”串成丝状或卷须状。宇宙网的丝状物是由暗物质维系在一起的。宇宙网被认为是由宇宙中密布的漏斗形的星系、气体和暗物质构成,仿佛混沌的“星系际高速公路”。宇宙其实是一团乱——由众多星系构成的庞大“宇宙网”串成丝状或卷须状,在茫茫宇宙中蔓延数百万甚至数十亿光年远。据美宇航局太空网报道,宇宙这种网状的基本架构已经确定。法国斯特拉斯堡天文台的天文学家罗德里戈·伊巴塔表示:“当你使用大型天文望远镜遥望宇宙时,你的眼前会出现一张宇宙网,因为你可以看到星系是如何形成的。我们有很明显的证据表明证实宇宙网是存在的,但它依旧有很多谜团尚待我们解开。”据伊巴塔解释,宇宙网的丝状物是由暗物质维系在一起的。暗物质是人的肉眼所无法直接看到的,它既不发光,也不反射光,宇宙中85%的质量是暗物质。宇宙网被认为是由宇宙中密布的漏斗形的星系、气体和暗物质构成,仿佛混沌的“星系际高速公路”。伊巴塔表示,他正试图通过我们的地球邻居来探查这种网络的影响,“我们认为宇宙网的枝蔓直接延伸到星系,将灰尘倾倒在上面,将它们牢牢地绑在一起。”


    38楼2017-12-01 00:19
    回复

      z8_GND_5296 z8_GND_5296是一个发现于2013年10月的星系,天文学家使用该星系氢原子光谱中的莱曼α谱线确认它是至今已确认的红移量最高星系之一;因此该星系是最古老且距离地球最远的星系之一,距离地球约131亿光年。该星系在大爆炸之后只有7亿年的时间就形成了,相当于宇宙年龄138亿年的5%。该星系的红移值7.51,并且邻近的第二远的星系红移值为7.2。该星系在观察时间中以惊人速度形成恒星,每年形成恒星总重量大约达到太阳的300倍。 z8_GND_5296是一个在2013年10月发现的矮星系,其具有通过氢的Lyman-α发射线确认的最高红移,将其置于距离已知和最远的已知星系131亿度,几年(4.0 Gpc)来自地球。“被认为是在大爆炸[...]当时只有7亿年后的时间,当时宇宙只有目前的138亿年的5%左右”。银河系红色为7.51,而这是当时宣布的第二个遥远的星系,与红移为7.2的邻居。在可观察的时间范围内,星系以惊人的速度生产星星,每年大约相当于大约330个太阳。从z8_GND_5296到达地球的光线显示了超过130亿年前的位置,已经走过了超过130亿光年的距离。由于宇宙的扩张,这个位置现在距离地球约为300亿光年(9.2 Gpc)(距离)。 由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天文学家史蒂文·芬克尔斯坦(Steven Finkelstein)联合其他来自德州农工大学、美国国家光学天文台、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于2013年10月24日发表在《自然》期刊的论文中描述了分析哈勃空间天文台拍摄的光学与红外线影像发现了已知最远的星系。他们的发现被位于夏威夷的凯克天文台望远镜上搭载的对红外线特别敏感的新仪器 MOSFIRE(红外线探测多目标摄谱仪,Multi-Object Spectrograph For Infra-Red Exploration)证明。为了以明确证据量测如此遥远的星系,天文学家以光谱学和红移现象对该星系进行研究。当光源远离观测者时就会发生红移现象,而天文学上的红移被认为是因为宇宙膨胀而造成。而距离地球足够远的光源(至少数百万光年)的红移就会显示出速度增加率和地球距离的关系。在天文学上红移是可以被量测的,这是因为天文学家已经相当了解来自原子的发射线或吸收线,并且可在地球上的实验室使用仪器进行标定。


      39楼2017-12-01 11:00
      收起回复
        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 是银河系、太阳系和地球所处的超星系团。2014年9月,夏威夷大学的布伦特·塔利(Brent Tully)和法国里昂第一大学的海伦·库尔图瓦(Helene Courtois)所领导的团队发表了一种通过星系的视向速度来定义超星系团的新方法,并由此定义了拉尼亚凯亚。按照新的定义,以往我们所知的室女座超星系团只是拉尼亚凯亚的一部分而已。


        44楼2018-01-09 17:13
        回复
          哈氏天体(Hoag's Object)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环星系,天体跨越大约10万光年,位于北天的巨蛇座星系内,距离地球大约6亿光年。1950年天文学家亚特·霍格(Art Hoag)偶然发现。它的外围是由明亮的蓝色恒星组成的环状物,而中心处的圆球则主要是由许多可能较老的红色恒星构成。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一道几乎完全黑暗的裂缝。虽然这些类似的天体已被识别出,并被归类为环状星系,但是哈氏天体是如何形成的,目前仍不为人知。


          46楼2018-01-09 17:18
          收起回复
            僵尸恒星据美国太空网报道,科学家表示,暗淡发光的“僵尸”恒星揭示此恒星“尸体”仍在快速活动,并以惊人的速度在旋转,转一周仅2.6秒,并产生强烈的磁场。“僵尸”恒星在濒临死亡时通常以最后的殉爆来结束一切,但是其又能通过吞噬周围恒星的物质“起死回生”。 此种恒星通常是内部坍塌,而表面却完好无损。之后,“僵尸”恒星内部爆炸,外部完好,但最后它必然会爆炸。“僵尸恒星”这个名字首先告诉我们,作为恒星,它已经死亡了,死亡之后它还会有某种活动。它的活动或者表现为向外界喷发物质,这通常是一种超新星爆发的表现。超新星爆发并不是原来想象的那么疯狂,它们还有一种微型爆发,僵尸恒星通常是指一颗已经发生过超新星爆发的恒星,再一次发生了超新星爆发。一颗恒星不断地发出光芒,但这个时间是有限制的,总有一天,它会耗尽氢元素这种能源,发生超新星爆发,最后留下一个致密的核心,由于最初的质量不同,这个核心的密度也就不同,或者变成中子星,或者变成白矮星,这就是恒星的尸体。但是,白矮星通常不会单独存在着,它会有一颗伴星,这颗伴星就是红巨星,是一种走到生命尽头的大质量恒星,它们在飞速地膨胀,拥有巨大的外壳,蔓延到空间很远的地方,这种稀疏的结构就成为白矮星的食物,白矮星会从红巨星身上吸收物质。它完全有这样的资本,此刻的它非常致密,因而有很大的引力,另外,那些围绕着它们的气体也已经消失了,它开始从红巨星的身上吸收物质,巨星的外壳被它吸引,首先来到它的周边,白矮星会在自己周围建立起“大圆盘”,就像是蚊香那样的“大圆盘”,一圈又一圈,最接近白矮星的物资被它吸收,这个“大圆盘”就像吸管。当白矮星吸收的较多,自己也承受不了以后,它便开始发生了超新星爆发,这就是微型的超新星爆发。微型超新星爆发是天文学家确认的一种新型超新星,它在爆发的时候,也会抛弃一些物质,它抛弃的物质一般很小,可以达到太阳质量的万分之一或者一半。可以确认,微型超新星爆发就是白矮星吸收了同伴物质的结果,它的再次爆发就像是僵尸复活那样,再次显示了自己的行动。生活在红巨星旁边的白矮星从同伴身上索取物质,这会成为一种常态,白矮星爆发之后,还可能再一次从身边的巨星身上吸收物质,当然,达到一定的时候,还会再一次爆发。


            49楼2018-01-10 23:08
            收起回复
              钻石星球 钻石星球是美国天文学家2010年9月观测到的一颗恒星,距地球约50光年,它直径达4000公里,其核心是密度极高的结晶碳(即钻石),重量相当于10的34次方克拉。钻石历来是财富的象征,因其稀有而身价百倍,但天文学家们却发现了一个“钻石星球(Diamond star)”。天文学家们通过观察,确信这颗白矮星是一个巨大的钻石,并推断它是一颗由碳和氧组成并处于水晶状态的星球。类似白矮星


              50楼2018-01-10 23:10
              收起回复
                白矮星白矮星(White Dwarf,也称为简并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白矮星是演化到末期的恒星,主要由碳构成,外部覆盖一层氢气与氦气。白矮星在亿万年的时间里逐渐冷却、变暗,它体积小,亮度低,但密度高,质量大。1982年出版的白矮星星表表明,银河系中已被发现的白矮星有488颗,它们都是离太阳不远的近距天体。根据观测资料统计,大约有3%的恒星是白矮星,但理论分析与推算认为,白矮星应占全部恒星的10%左右。


                51楼2018-01-10 23:11
                回复
                  地狱行星 系外行星CoRoT-7b堪称一个地狱,炽热的石雨从天而降,一侧存在广阔的熔岩海,另一侧永远被恒星发出的光线烘烤。2009年,科学家第一次对CoRoT-7b进行描述,它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颗系外多岩行星。CoRoT-7b距离母星150万英里(约合250万公里),是水星与太阳间距离的1/23。这颗行星同样受潮汐能影响,一侧始终朝向所绕恒星,另一侧则永远处于黑夜之中。根据天文学家的计算,朝着恒星的一侧温度达到4220华氏度(约合2327摄氏度)。


                  52楼2018-01-10 23:12
                  收起回复
                    平行宇宙 多元宇宙是一个理论上的无限个或有限个可能的宇宙的集合,包括了一切存在和可能存在的事物:所有的空间、时间、物质、能量以及描述它们的物理定律和物理常数。多元宇宙所包含的各个宇宙被称为平行宇宙(parallel universes)。在20世纪50年代,有的物理学家在观察量子的时候,发现每次观察的量子状态都不相同。而由于宇宙空间的所有物质都是由量子组成,所以这些科学家推测既然每个量子都有不同的状态,那么宇宙也有可能并不只是一个,而是由多个类似的宇宙组成。平行宇宙概念的提出,得益于现代量子力学的科学发现。有学者描述平行宇宙时用了这样的比喻,它们可能处于同一空间体系,但时间体系不同,就好像同在一条铁路线上疾驰的先后两列火车;它们有可能处于同一时间体系,但空间体系不同,就好像同时行驶在立交桥上下两层通道中的小汽车。


                    53楼2018-01-10 23:15
                    收起回复
                      潮汐锁定潮汐锁定(或同步自转、受俘自转)发生在重力梯度使天体永远以同一面对着另一个天体;例如,月球永远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潮汐锁定的天体绕自身的轴旋转一圈要花上绕着同伴公转一圈相同的时间。这种同步自转导致一个半球固定不变的朝向伙伴。


                      54楼2018-01-10 23:16
                      回复
                        寄生母星寄生母星,即一类通过吞噬自身行星物质来扩张自身的恒星。(2010年5月25日讯)近日,科学家通过哈勃望远镜“宇宙起源摄谱仪(COS)”最新收集到的数据发现,迄今为止发现的银河系中温度最高的行星WASP-12b同时可能会是银河系中寿命最短的行星。目前,该行星正处于被其母星逐渐吞噬的过程中。WASP-12b行星环绕母星运动的轨迹非常奇怪,而且距离母星非常近。WASP-12行星的表面温度高达1500摄氏度,受母星潮汐拉力作用,其外形已经变为橄榄球状。WASP-12行星的外层大气厚度已经超过木星半径的三倍。WASP-12b行星环绕母星运动的轨迹非常奇怪,而且距离母星非常近。WASP-12行星的表面温度高达1500摄氏度,受母星潮汐拉力作用,其外形已经变为橄榄球状。WASP-12行星的外层大气厚度已经超过木星半径的三倍。天文学家推测,鉴于WASP-12行星目前的现状,其最终难逃被母星吞噬的命运。在被母星完全吞噬之前,WASP-12行星大约还有1000万年的寿命。


                        55楼2018-01-10 23:18
                        回复
                          流浪行星 流浪行星是指不绕任何恒星公转的行星。虽然不围绕任何星体公转,却具有行星质量。它们或是受到其它行星等天体(例如:热木星的形成阶段)的引力影响而被抛出原本绕着公转的行星系统,或是在行星系统形成期间被弹射出来的原行星,以致流浪于星系或宇宙之中。2011年科学家利用重力微透镜法首度证实星际行星的存在,并推测银河系内木星大小的星际行星数量有恒星的两倍之多。虽然它们在星际中流浪,但不代表它们没有生命,可是其上存在的生命可能也只是如非常小的微生物和细菌。含 义(不绕任何恒星公转的行星)类 别行星(质量小于木星的11倍)


                          56楼2018-01-10 23:20
                          收起回复
                            热木星 热木星(Hot Jupiter)是指其公转轨道极为接近其宿主恒星的类木行星,这类行星在其他的星系可以找到。它们的大小可以比木星大,而轨道可比水星到太阳的距离更近,可达0.05AU。 被认为在距主星2.7AU附近形成气体盘并压缩物质。在这个距离上,有足够多的固体原料来形成核,也有足够的气体以形成巨行星。当它的质量达到1木星质量左右的危险边界时,它和原行星盘之间的万有引力使行星失去角动量,从而螺旋式地趋近主星。


                            57楼2018-01-10 23:22
                            回复
                              武仙-北冕座长城 武仙-北冕座长城(英语:Hercules-Corona Borealis Great Wall)是宇宙中一个由星系组成的巨大超结构,延伸超过100亿光年,是可观测宇宙中已知最巨大的结构。 天文学家于2013年11月使用雨燕卫星和费米伽玛射线空间望远镜的观测资料将发生在遥远宇宙的多次伽玛射线暴位置绘制成分布图时发现了这个巨大结构. 武仙-北冕座长城是大尺度纤维状结构的一部分,或者是以重力结合的巨大星系集群。该长城的长度最长端横跨约100亿光年(30亿秒差距),另一端的长度则是72亿光年(22亿秒差距,在红移空间的红移速度150,000 km/s),是宇宙中已知最大的单一结构。武仙-北冕座长城的红移值为1.6到2.1,相当于距离地球约100亿光年。它的名称由来是因为它在天球上的投影位置在武仙座和北冕座。 特 点(已知最大结构)


                              61楼2018-01-11 21: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