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战舰吧 关注:10,160贴子:76,283

回复:自己设想的中式战船,欢迎提意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船帆的另一种改进型,实际上就是把原来大角度向上倾斜的帆顶桁直接变成垂直的,并且固定到桅杆顶部了。下面的帆撑改为帆桁,升帆索连接到这根帆桁上。升帆时先通过连接这根帆桁的升帆索把帆的主体部分拉到下桅杆顶,然后通过上桅杆顶的索具把帆上部扇形部分拉到位。
这样的改动好处是一方面增加了帆顶部的高度,另一方面对帆顶部的固定较好,而且气动外形更好。
这种帆型很接近削去尖顶的百慕大三角帆,事实证明百慕大三角帆的尖顶没有多大用处,很多设计中把三角帆尖顶削去,增加斜撑,就成了这种外形。


IP属地:安徽33楼2017-11-13 22:45
收起回复
    大佬我在写明末背景的穿越文,能不能用一下大佬的资料?


    IP属地:日本34楼2017-12-06 19:12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xykmon 非常喜欢您的设定,之前看到您的中式舰艇分级1100顿是四桅杆,而这个设定是五桅杆的,那么根据您的设定中式舰艇1000吨级是四桅还是五桅合适呢?


      IP属地:广西来自手机贴吧35楼2018-03-30 17:27
      收起回复
        另外还想向大神请教一下,在您的设定中小级别的中式帆船是几桅的呢?比如400吨brig级别和200吨sloop级别的会是几桅合适,最近想开本明末新书,想参考一下,还请大神不吝赐教


        IP属地:广西来自手机贴吧36楼2018-03-30 17:45
        收起回复
          楼主的设定很好,只是关于隔舱板的设计,我有一些疑问:
          不知道楼主所说的半隔舱板是什么意思?
          船只分底舱,上层甲板等多层。由于船只必须浮在水面上,所以水线下不可能开窗口。所以船只不可能在水线下设置两层甲板(水线下舱室分成两层又不能开窗,就没必要)。所以船只的浮力和排水,几乎都来自于底舱。船只底舱的高度是贯穿了船底到水线以上的。而水密隔舱是作为设置在船底舱的安全措施和结构受力设置,其要发挥万一破损后的限制进水效果,那么水密隔舱板就必然是要保证分割整个底舱的。也就是说水密隔舱板的高度必然是与底舱一致的。能够完全密闭分割整个底舱。 如果隔舱板的高度不能分割整个底舱,那么其就起不到限制进水的作用了。这样的隔舱就不能叫水密隔舱了,这样的隔舱板设置就没有意义了。 反过来说,水密隔舱也只需要密闭分割底舱就足够了,没有水密隔舱的高度设置到上层开窗甲板的情况。至于楼主提到的只保留隔舱板的框架,不进行安装密闭隔舱板的说法,其实这就已经不能叫水密隔舱板了。没有密闭隔舱,只保留框架,就只是普通的肋骨设置了。
          关于纵向隔舱板设置有一些问题。
          如果船壳破损进水。纵向隔舱板固然可以起到部分限制进水的作用。但是这会导致一个新问题就是船只进水后的左右平衡问题。左边底舱进水了,被纵向隔舱板限制在左边,右边没有进水。那么这肯定就会导致左边比右边重,船只就肯定会向左倾斜直至翻覆。反之右边进水亦然。所以,传统上古人们设置水密隔舱的都是设置的横向隔舱板。无论哪边进水,都对船只的左右平衡问题影响不大。而船只的前后平衡由于船只的瘦长结构,即便不平衡,问题也不大,无非是船首的轻微埋首或翘起而已。所以我认为船只的纵向隔舱板设计不合适。
          其实关于水密隔舱的改进我也有一些想法。
          我国古代的水密隔舱技术对于船只设计来说,其实已经是非常完美的设计了。但是对于火炮时代的战船而言,有个很大的弊端。因为水密隔舱分割的主要是船只底舱。而船只由于浮力来源主要是底舱,所以船只的底舱往往是最大的一层舱室。这个最大的舱室,必然是船只放置压舱物和重型货物的位置。而船只在港口进行装卸压舱物与重型货物的时候,如何让这些重物进出底舱呢?由于水密隔舱分割了底舱,所以,中式船装卸压舱重物的时候必然只能是从底舱的上面进出底舱。所以底舱上面这层甲板就必然要开口。底舱水密分割越多,这个进出底舱的货物开口就必然越多。最后导致中式船底舱上面这层甲板由于开口过多,结构强度必然不足,无法安放火炮等其他重型物品了。这也是中式水密隔舱不适合风帆炮战舰的说法由来。 而西式船,由于底舱是拉通的一个空间。所以他们在装卸底舱重物的时候,就可以只需要在底舱上面的甲板开一个口或者艏艉最多两个口,重物下到底舱后再纵向搬动放置就可以了。底舱上面这层甲板由于开口少,就可以设置得结构很牢靠,可以安放大量的火炮等其他重物。
          要解决中式水密隔舱在炮战时代的这个弊端。最好的改进方法,我认为就是点开“水密门”技术了。水密隔舱上面开口多是因为压舱重物等在底舱无法纵向搬动导致的。那我们就把水密隔舱板开一个门就好了。让这些货物可以在底舱纵向搬动就好了。然后在把这个门做成可以水密关闭的门。 当船只在港口要装卸底舱重物时,就把这个水密门打开搬运货物。当船只在航行过程中的时候,不需要搬动底舱重物时,就把这个水密门关闭,让隔舱板起到水密隔舱的安全作用。这样就能解决这个看似两难的问题了。而底舱上面这层甲板就可以如同西式船一样,只开一两个口子,其余大部分甲板都进行固定加固,方便安放火炮等其他重物。


          IP属地:重庆37楼2018-03-31 17:10
          收起回复
            @ 过路的人丁

            很明显三角帆的帆桁远比桅杆要高,一般的帆桁挑出到桅杆之上了。


            IP属地:安徽38楼2018-03-31 18:07
            收起回复
              船体靠左边的旋转炮,恐怕没法朝右边开炮,甲板上的零零碎碎,缆绳什么的。怕是禁不起气浪的折腾。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18-08-15 15:23
              回复
                楼主,刚才看了你的帖子,发现了一个问题。你在帖子中说的是水线十米,吃水4.5米,水线长45米,水线一下用的是V型底,中式帆船的两头翘船型。大概的计算了一下,你的方模系数是以现代战舰的某个型号参考出来的?还是简单的用横向投影面积乘以水线长计算出来的?我反着算了下系数大概是0.52左右。这样的话问题就来了,现代战舰是方尾,而且船头也不上翘,所以你的型排水体积不能简单的照抄现代战舰,如果你是简单计算的话,应该是要考虑船型两头上翘造成的型排水体积减少的问题,而不是用投影面积乘以水线长来简单计算。因为没有你的图纸具体数字,而且型排水体积计算也过于复杂,所以我没计算。恕我直言,只估算的话,你的船型的方模系数应该超不过0.5可能只有0.45左右,所以你设计的排水量1100吨应该是算多了,实际应该超不过1000吨甚至更低,如果你以1100吨的排水量来设计的话可能不现实。另外还有长宽比的问题,10米的水线甲板炮位设置和炮型问题,修长的船型和水线下V字船型在开炮时造成的船重心偏移,这个问题很重要,有造成战舰侧翻的危险。因为有事,不多说了,下次有空细说。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24-11-29 17: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