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并非无中生有。2017年可以说是中国古典音乐演艺市场的大年,期间顶尖乐团接二连三的访华。于是朋友圈里面也开始常常有人问我哪场真正值得去听,其中也不乏些许在平时连本地团都很少去现场支持的人。联想到自己开始进行古典音乐的学习还是非常小的时候,那个时候国外的天团一年能碰上几次已是非常幸福的事,大多数时候都是去听本地乐团的现场来攒聆听经验。对于音乐的鉴赏和评判能力一方面是通过长久以来的系统性学习,但同时也是从这些数不清的现场中培养起来的。逐渐的,耳朵开始变得非常挑剔,在演出的选择上也更加谨慎。再加上如今在国外学习的原因,能够比较多的接触顶尖现场,自然而然的稍微次一点的现场都不会去了。
现今国内的一线城市有比以前更多的机会听到顶尖的乐团,独奏家甚至歌剧演出,观众也比以前在选择上有更大的空间。尽管个人的选择是自由的,但是对于平时那些并不常去音乐厅的人他们是否真的有能力在现场鉴别出世界顶尖乐团跟本地团的区别?如果自己本身没有这方面相对敏锐的听觉,仅仅通过一些媒体或是主办方的宣传便盲目的投钱,是否真的可取?另外,顶尖乐团来访曲目大多会比较艰涩,其对观众素养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部分随大流进入现场的似乎并不太会做充分的预习,那么这么一场动辄上千元门票的音乐会是否能真正地消化呢?针对这些疑问,我想请各位吧友来探讨一下,也不妨交流一下自己的经验。多谢。
现今国内的一线城市有比以前更多的机会听到顶尖的乐团,独奏家甚至歌剧演出,观众也比以前在选择上有更大的空间。尽管个人的选择是自由的,但是对于平时那些并不常去音乐厅的人他们是否真的有能力在现场鉴别出世界顶尖乐团跟本地团的区别?如果自己本身没有这方面相对敏锐的听觉,仅仅通过一些媒体或是主办方的宣传便盲目的投钱,是否真的可取?另外,顶尖乐团来访曲目大多会比较艰涩,其对观众素养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部分随大流进入现场的似乎并不太会做充分的预习,那么这么一场动辄上千元门票的音乐会是否能真正地消化呢?针对这些疑问,我想请各位吧友来探讨一下,也不妨交流一下自己的经验。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