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物。
如上文所述,全书基本围绕着主角林缚而进行。因此这篇书评主要谈的,也就是他本人而已,其他的就不多说了。
小说简介中作者自己提到,“整日无事生非,遛狗养鸟,调戏年轻妇女的举人老爷梦想”,这个说法多少带了些吸引眼球,以三俗内容做噱头的意味,夸张了一些,林缚断不至于没出息到这个程度。不过平心而论,林缚的性格中确实带了一点随遇而安、不愿强求的因素存在。所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换句话说就是为臣为王都是能够被接受的。
这种性格也让一些读者产生了一种误解。看龙空的书评,有人甚至指责林缚救国救民忠于国家的圣人情怀过重。我觉得这个指责就过分了,事实上,大家扪心自问下,对于普通人,没有过高过强的野心,满足于做一个体制内的官员,还是很正常的,不是定要逆天呀那个德行的。
因而,主角这种性格的好处首先在于比较温和,理性,不容易显得**;其次在于比较贴近正常人,容易有代入感。
然而事无两全,这样写的弊端也是存在的:首先为臣还是为王,当然爽感上是有差别的,就像鲁肃劝孙权的话,“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而称孤哉!”。读者不爽难免就会挑刺,乃至于如上面一样硬说一脸反骨的林缚忠心过多都有可能啊!
另一个问题则是:由于个性的相对温和,其实林缚和周围的环境并没有格格不入的天然冲突。因而回顾剧情,我们会发现往往他是被动的卷入事件的发展中,而并不是非常主动的去参与到大势变幻之中。这既是因为在初期他身份地位不足,只能做棋子而不能下棋,同时也是因为他本身也没有太强烈的参与棋局的欲望。
这一点容易被林缚看似行险搏杀的计策掩盖,而误认为他是一个胆大妄为、野心包天的人。这不是事实:文中借他对手之口谈过,林缚此人,看似好行险计,但是骨子里是谨慎稳妥的。淮东崛起靠的是老老实实的闷头种田,而不是去干涉天下变局。所以我们看到,林缚不停的被动卷入种种事件,然后凭借智慧一次次破局而出,带着捡到的好处回家继续种田;而鲜见他主动出击面对矛盾,真正做出艰难的抉择。
因此,得以展现的是他的智慧,没有被强调的是他的决心。书中给了他一个“东海狐”的绰号,倒还真是恰如其分,十分贴切。林缚此人,是一头狡黠的狐狸,而不是领袖百兽的猛虎。
这种主角个人角色的烙印延续到淮东集团上之后,使得淮东集团看起来也并非是一个进取心很强、变革色彩很重的集团,更多的是一个利益集团。我并不是说这有什么不好或不对,做什么事情都是要靠利益做基础的。只是,如果只是逐利而为,会不会,有少了点什么的感觉呢?
固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然而也有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来时,的确其兴也勃;往时,会不会其亡也忽呢?
整个淮东集团,让我始终忍不住联想到北洋集团。同样是带有稍许进步色彩,依附与王朝中央而又自身带有一定的独立性,对内解决农民起义问题,而对外抗击异族侵略……相似之处很多。
审视北洋,对内镇压太平天国胜利的无可争议。对外也未必真的一无是处,如果对手是传统的游牧民族封建帝国,未见得不是对手,比如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役。只是,这样的利益集团,如何约束自己的腐化堕落,如何在历史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呢?在它前方的,也许只是一次又一次相同的兴衰轮回吧。
所以,从合理性角度分析,淮东集团驱除鞑虏平定天下,这些都是说的过去的。由此让大家爽了一把,开心了一下,似乎小说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只是读起来,忍不住还是会想到,这个集团及其首领林缚,整个身上并没有让我看出走上一条新的道路的气质。书中已经提到,林缚作为集团领袖是不能死,不可或缺的。这不禁让人联系,若林缚老朽之后,那时的淮东,或者已经是林氏王朝了,又会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