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吧 关注:135,503贴子:1,195,941
  • 11回复贴,共1

对新古典效用论和需求函数的一点看法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丁教授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9-16 00:24回复
    大概是觉得用两条曲线来解释“自然价格”有点空洞,西方经济学企图用效用理论(即消费者行为理论)来解释需求函数。
    在效用理论的开头,需求函数当然是未知的,只有存在于生活经验中的具体的偶然的各种价格和偏好、收入等条件是给定的。
    由于效用函数[U (x,y)]受预算线(M=Px*x+Py*y)的约束,可以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L=U(x,y)+λ(Px*x+Py*y-M)
    于是效用函数取极大值的一阶条件就是:
    ∂u/ ∂x=MUx+λPx=0
    ∂u/ ∂y=MUy+λPy=0
    ∂u/ ∂λ= Px*x+Py*y-M=0
    可得MUx/MUy=Px/Py。
    于是,消费者均衡即( ∂u/ ∂x)/( ∂u/ ∂y)=MUx/MUy=Px/Py。所以,边际效用即效用函数的偏导数之比实际上是由商品价格之比决定的,从而是市场价格决定着消费者的决策,从而决定着他的各种商品的购买量,也就决定着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
    因为效用理论的目的是解释需求函数,所以应该考察价格变动对于需求的影响。由于我们已经有了消费者均衡的概念(这个概念从推导结果上看,在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中都是一样的),所以就要从这个均衡条件入手。当x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就要使x的边际效用提高以维持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从而必然要求减少x的购买量。因此,西方经济学断定,需求函数必然是一个向右下方倾斜的函数。
    西方经济学认为,这样就能够解释需求函数的性质。而实际上,这不过是西方经济学对数学逻辑和形式逻辑施加的种种暴行之一。
    第一,只要仔细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个效用函数——据西方经济学说是解释均衡价格的重要因素,本身就是建立在基数效用之上的,因此也就具有基数效用论的荒谬性。
    首先,数学上关于序数的函数实际上没有定义,也就没有关于这个函数的偏导数,即排除了求边际效用的可能。
    其次,若采用序数效用(描绘“第一、第二……”的偏好程度),则除非排除一切定量研究的可能,否则就一定可以通过某些手段,在效用函数和无差异曲线中找到有某种量纲的基数效用。例如,可以通过类似于生产理论中判断平面坐标系中各等产量曲线的大小的方法,来找出每条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的具体数量。
    再次,序数只是至多可数的,而反映效用水平的射线上的点集是不可数的。所以,即使能够画出无差异曲线,在坐标系里也有无数个没有效用定义的商品组合(已经假定,商品是无限可分的)。因此,如果我们不借助于基数效用概念,就画不出西方经济学所要求的连续的需求函数。因此,西方经济学实际上在号称序数效用的无差异曲线分析中偷偷塞进“早已过时”的基数效用论。
    众所周知,假设上是可度量的基数效用实际上是不可度量的,因为效用本身只是标示一种主观感受。这真是跋胡疐尾,进退维谷。
    最后,具体的效用函数及其偏导函数,在序数效用的范围内是不能存在的。谁能对一个没有具体数值,而只有相对关系的“函数”求偏导数(边际效用)呢?因此我们根本无法明确数量和边际效用的函数关系。当价格变化要求消费者调整边际效用之比时,我们并不知道,消费者要调整到这个均衡水平,需要增加或减少多少数量的商品。进而,我们就不能确定价格和数量的函数关系,从而使西方经济学要求的某一具体需求函数成为不可能,也就使日后均衡价格的推导成为不可能。即使是根据基数效用概念,那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效用的计量问题。
    第二,这个解释必然与消费者剩余和西方经济学关于“价值悖论”的解释相矛盾。边际效用价值论坚持价格决定于边际效用的原则。为了证明它的致用性,经济学家曾试图借此解释斯密提出的“价值悖论”。他们认为,钻石由于数量很小,所以边际效用极大;而水的数量极大,故边际效用极小。因为边际效用决定商品价格,所以由边际效用的差异,就有了他们的交换价值即价格的差异。关于这个规律,萨缪尔森形象地称之为“狗尾巴摇动狗身子”。
    其次,他们认为,既然边际效用决定商品价格,那么消费者就是按照边际效用购买商品。然而在实际的享受中,消费者实际上得到了商品的总效用,而不是边际效用乘以商品数量的那个效用水平,这两者的差别,即总效用和价格总额的差别,就构成消费者的“福利”,即消费者剩余。
    但是,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我们决不能肯定他们的观点——因为这条“狗尾巴”恰恰是和上述关于需求函数的解释出自同一个经济学家的同一本著作的。请看下面的分析。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9-16 00:24
    回复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自供,效用理论只是通过消费者均衡和边际效用来解释需求函数。而需求函数是以价格为自变量,以需求量(即购买量)为因变量的函数,所以解释这个函数,就要解释需求量为何、如何随价格变化而变化,即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现实根据是什么。根据上面的分析,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实际上在价格和需求之间起到了一个中介的作用,即解释了为什么在价格变动的情况下,购买量会和价格成反向变动。但这个规律不能决定价格本身。可见,在需求函数的推导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价格决定边际效用,进而决定需求函数,从而完成对价格-需求关系的解释,而不是消费者剩余所依据的刚好相反的关系。
      顺便说一句,这个西方经济学一直奉为圭臬的消费者剩余,实际上已经假定1)效用是基数效用,它可以求具体数量,甚至可以积分;2)效用不仅有量纲,而且它的量纲还是货币单位;3)效用函数必须是具体的明确的。这可真是难为了经济学家们。
      因此,西方经济学要么留下消费者均衡,要么留下明摆着是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剩余,以及相关的“极其有用的政策分析”,而决不能不顾理论的严密性,来一个“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辩证”把戏。但矛盾和矛盾不一样。很不幸,这里没有“引导前进”的矛盾,而只有无视逻辑的愚人智慧。
      由此可见,西方经济学关于所谓需求函数的推导,完全是建立在虚无的效用函数和明显的理论不自洽之上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9-16 00:25
      回复
        二楼的拉格朗日函数极值条件写错了,三个式子都应该是∂L。抱歉。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9-16 00:28
        回复
          刚刚入门新古典,希望大家指正。其中有一些观点是余斌《微观经济学批判》(是最早出版的那本)里的,算是摘要。当然,这里只是一些主干逻辑的问题,一些细节(比如无差异曲线的假设和边际替代率什么的)没有讨论。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9-16 00:31
          回复
            看了一下余斌和别人合著的《微观经济学真相》电子版,感觉没有前面那本好,比较粗糙,没怎么讲清楚,有些地方甚至有错误。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9-16 00:33
            回复
              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比较好的批判西经各流派的著作,求推荐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9-16 00:42
              回复
                关于边际替代率:
                设某条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为U0=(x,y),则对其取全微分可得dTU=MUx*dx+MUy*dy
                整理可得dy/dx即保持效用不变情况下x对y的替代率为MRSxy=│dy/dx│=MUx/MUy。这被认为是解释无差异曲线形状(斜率递减,凸向原点)的关键,即因为边际效用递减,当x增加而y减少时,MRSxy必然递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9-16 22:45
                收起回复
                  分析:
                  这里首先要求MUx和MUy即效用函数关于两种物品使用量的偏导数不等于零。无差异曲线假定,MU
                  始终大于零,即各种商品的消费都是多多益善。看到这里就不用多说了:按照这个假定,资源当然是稀缺的,甚至是枯竭的;而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口号不过是违反“人性”的非理性选择罢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9-16 22:45
                  回复
                    而且,这里是整个效用理论第一次出现偏导数的概念。偏导数意味着,各个变量都是相互独立的。即使跟着西方经济学的逻辑走,在这里还没有出现预算线约束的情况下,有一种情况即互补品的边际替代率是不存在的。因为,互补品要求两种或几种商品的消费保持一定的比例,从而不能在减少x的情况下增加y,来保持总效用水平不变(事实上,线性生产函数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及其边际技术替代率也具有类似问题,即完全无视生产要素的技术比例。相比而言,列昂惕夫生产函数就显得比较合理)。这时,互补品x和y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计算边际效用和总效用,从而序数效用论的基数效用实质又更加明显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9-16 22:51
                    回复
                      最后(摘要自余斌《批判》2017版p15),无差异曲线和边际替代率意味着,无穷的x和某一常量的y带来的效用是无穷大的,但是这根本不符合人们的日常感受,而是纯粹的数学形式主义和诡辩:如果在沙漠中给一个人以100000……00个面包和两滴水,他得到的效用是无穷的么?恐怕他会被渴死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9-16 22:55
                      回复
                        有点小小的感受:现代新古典经济学对效用论的使用……貌似比所谓古典的边际主义(比如门格尔和杰文斯)的理论更加“合理”一点。因为谁都知道,在正常的商品交换中,商品价格不可能以个人的主观评价为依据,而可能是相反。这是因为生产者不可能消费自己的产品,也就没有消费领域的主观评价,而消费者在消费之前面对的是客观的市场价格(参看布哈林《食利者政治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一章,以及马克思批判孔迪亚克)。
                        反观新古典经济学,它的价格理论实际上是供求论(均衡价格论仍然不能解决马克思提出的供求论的根本问题),不过是用效用论、生产论和成本论来填补供给和需求曲线罢了。但是它至少能够面对一点市场上客观形成的价格,在理论上就比20世纪初的边际主义更具有迷惑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09-16 23: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