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吧 关注:37,624贴子:378,925

回复:想和大家讨论一点突然脑内一亮所想到的事情,关于灵魂与物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时间这个玩意,是个很神奇的存在,首先,我们,以正常我们传统经验论的感知来定义它,大家肯定觉得时间是有标准度量的,每个人对时间的感知都是一样的,比如你觉得过了多久,别人也肯定是这样的感知。
  但楼主要说,错了,事实上并不是这么一回事,时间的长度和流逝速度,对每个个体,都存在着差异性,而且差异性还非常的大。
 比如,大家来想一下,以生物来说,我们类举上几十种动物,我们就从小排到大,从昆虫类到鸟类到哺乳类。
  蜉蝣,大家有知道这种生物吧,它一生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朝生暮死,说的就是它,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大部分昆虫,例如草原清道夫,它们的寿命只有一年,它们是活不到来年的春天的,永远无法活到和子孙后代碰面的那一刻,没有一只这种成虫活着见到它们的子女从卵里孵出来的那一刻。
  麻雀,小型鸟类,寿命在4-5年,因为楼主在7月份就有养一只,是树上掉下来的,本来以为麻雀是养不活的,结果因为楼主养鸟经验太丰富竟然养活了,现在还会飞到手上来讨食,9月份了,已经养了它一个夏天了。
  犬科,比如人类忠实的伙伴狗,寿命在10-12年,活得最久的也就15年左右。
  大象,可以活40-60岁,是哺乳动物界里的寿星。
  人类,平均寿命在70-80,但现在生活水平好了,寿命长度也越来越长,百岁老人越来越多。科学家经研究预言,人类现在的寿命,可以达到120岁左右,这不是瞎说,因为身边,村里,百岁老人就有。这在以前的朝代,是不可想象的。以前古代人均寿命只有40多岁,普通百姓能活到50岁都算高寿的了,只有大户人家,才有很少一定机率能过60大寿的。


IP属地:上海124楼2017-09-23 11:10
回复
    而大部分普通人肯定想,能活1天,能活一年,能活4年,能活10年的,太悲哀了,还是人好,在无病无痛的情况下,能活到100岁。其它短寿命的动物太悲哀了,真是这样么?
      楼主在这里要提出不同意见,时间,对于每个个体来说,并不是一样的。举个例子,体型越小的生物,它的反应速度就越快,比如你试着用手去抓住在你房间里的老鼠,或飞在房间里的蝙蝠,草从中的蜻蜓,或一只猫,一只麻雀,都会发现,你的反应速度和这些小动物根本不成正比的。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几乎就做不到。
      这是因为你的动作,在昆虫,或小型动物眼里,完全是慢动作中的慢动作,它们可以很轻松的用灵活的跑动跳动来避开你。


    IP属地:上海125楼2017-09-23 11:10
    回复
       包括楼主养过鸟,麻雀,八哥,红嘴,在笼子里几乎很难有一刻是停的,特别是麻雀,在笼子里几乎没有一刻是停的,一会看这一会看那一会跳这一会跳那一会理毛一会啥啥。楼主在想它们会否思考,比如猫,狗,或灵长类,比如猩球崛起中的黑猩猩,或我们动物世界中看到的猕猴,卷尾猴,狒狒等,它们在树上的动作在电视慢动作里简直如舞蹈般完美,但是如果是正常速度播放的话,那反应速度简直绝了,在2-6秒的时间可以用手吊在树枝上经过十多个树枝点(用上技抓的在树从中飞舞)
        如果把同样的力量加在人类上,肯定做不到,一是容易在树上撞死,二是来不及反应,它们一到两秒可以连换3概树枝以上。 在它们看来也许和我们吃饭走路跑步一般习已为常,但人类看来,那个反应速度是非常令人惊讶的。


      IP属地:上海126楼2017-09-23 11:10
      回复
         即然它们的反应速度如此高速,那么也就是脑神经元之间的弱电传输或神经速度是高于人类的,也就是平时思考,也是比人类要更快。人类的1分钟,只是固定的一分钟,动物的一分钟,可能相当于人类的10分钟,或更久,这个比例根据体型会倍数更大。更大。
          也许在麻雀的一生中 4-5年, 在它感知上来说,它也觉得活了100年, 还有朝生暮死的那哥们,它也觉得活了一辈子,
          狗狗一年顶人类8年, 但在它感知中,也许也觉得活了100年。
          那些楼主举例中的蝙蝠, 老鼠, 或家禽,比如鸡,它们的反应速度明显是比人类要快的,它们的寿命一生所感知到的时间长短,也许也是80-100年呢。
          大家可能有人不相信。那么楼主来举一个每个人都亲身体验过的例子。


        IP属地:上海127楼2017-09-23 11:11
        收起回复
           每个人都有数个阶段, 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比如楼主在前面几楼的回忆中,想到楼主小时候快乐的童年,和小伙伴们钓龙虾,用网兜去河岸边抓龙虾,在河里游泳,去70-80年代造的厂里探险,翻墙,在黄黄的街灯下面弄个方凳子和几个小椅子下象棋军棋,楼主还因为是色弱,经常用对方的棋去吃对方的子,引起了小伙伴的不满,去抓知了,夏天窝在另一个大点的小镇上的高冷小朋友因为暑假来亲戚家住一个夏天带来的游戏机,互相为了游戏机争得打架。
            在沙地泥地,打弹珠,养蝈蝈,在那个照片里的桥的西面有一片河滩,在上面捡贝壳,用来做游戏时当筹码,在那个石桥上折纸飞机,然后顺着风飞,可以在河面上飞好远好远。


          IP属地:上海128楼2017-09-23 11:11
          回复
            还有借住的那个父亲的朋友的那两层楼的老房子,进去进深很深的,除了前面路边上一个正屋外,房子里一个弄堂直穿了4个房子,里面感觉好神秘好神奇,都是几十年代的老东西,老物件,我在家里都能探除探索许久,就想发现宝贝。
            冬天放鞭炮,把鞭炮放在桥边上的那石狮子的脚弯里,放在桥边上堆积的水泥楼板的孔洞里,放一瓶子里,再用力丢进河里,感觉童年是一个世界,如今30多岁一想其实我以为神奇漫长的童年,在那个地方,我最快乐的时长,也就短短四年。
              现在30多岁,感觉一年根本不是一年,几乎转眼就是一周,回头就是一年。现在再给我四年,感觉一瞬就过。再也不会有那灿烂的童年那样无尽时光的感觉了。
              我的少年,是在游戏机房的年代,徒步走上6公里(到廊下镇)或走上10多公里,到新庙镇,(因为那边游戏机铜板一块钱七个) 而且机种繁多。
              小学时候的一年,感觉好有过头,一年会觉得很长很长,别说一年了,就一学期也觉得很长很长,一个暑假感觉如同隔年,一暑假过了回到学校,班上有些较低调不冒头的同学都差点忘记叫啥名字了。
              而现在别说一年,就是3年5年也就匆匆流走,楼主想来是因为思考速度小时候脑袋里的神经活跃程度和20多岁,30多岁,是根本不好比的,小时候跟母亲请求,说,出去玩会,问:多久? 答:一小时,就玩一小时。 于是开心得出去玩了,一小时感觉可以玩好多好多东西。
              现在各位已经作了的朋友,有家庭的朋友,你们如果给你一小时,你觉得能玩什么事么?


            IP属地:上海129楼2017-09-23 11:12
            回复
               个人总结是,儿童时的一年,等于少年(12-18岁)的两年以上。
                儿童时的一年,抵30岁以上的3-4年, 抵60岁以后的5-6年以上,可能略有浮动,楼主都只是按照自已的感觉来测定的。
                老年人,特别是60岁以后的,因为思维速度变慢,一小时,在他们眼里可能也就十几分钟或20分钟的样子,一天,一下午,也就儿童时的几个小时。 越到老,时间就更不值钱更不值时间了。 所以有些孩子是根本想不通一个老人就坐着就能坐几个小时,在公园里亭子里坐下喝茶啥都不动一会半天过去了。像我小时候就想不通。事实上这个时间概念也就是跟思维速度,思考速度是一样的,不是绝对的。
                再举个例子,大家看过不少电影吧,有没有看过山崩或山体爆炸的镜头。
                如下面这种,山的悬崖上崩塌了一块,主角在远距离看到那个山顶爆了,掉下来的悬崖尖尖碎块随着烟尘缓缓掉落,一般会有个远镜,再瞬间由远镜焦距切近到那个山体掉落的中景特写,这个掉下来的过程,直到落到山底的时间的过程够主角弯腰下来系个鞋带,系完鞋带再梳个头都够了。大家觉得我说得夸张,或会问,那个掉落的过程也许是慢镜头呢?
                不,不是慢镜头,而是电影里的正常时间,真实时间,不是慢镜头,也就是说,现实中,我们看到同样的情影,你都可以在这过程中原地做几节广播体操了。
                而假设,电影中,有巨人,身高和这山差不多,嗯,那,我们把我们自已替换到这个巨人身上,那边上的山,等于是等身高的一个小土坡,如果上面有一块碎片掉下来,我们的眼中,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根本来不及做这么多事情。
                所以楼主推想时间的感知是根据大脑运转速度思考速度,脑内电讯号传递速度来为标准的,可能真的在动物身上的十年,在它们感知来说,也要70-80年了,所以它们并不会觉得活得真短,刚出生才几年就要死了,先不说它们智力达不达到思考这种事的程度,在我看来它们可能没这种想法,也觉得活了很久。
                悬崖崩塌图
                


              IP属地:上海130楼2017-09-23 11:12
              收起回复
                山体崩塌图


                IP属地:上海131楼2017-09-23 11:13
                收起回复
                   下午到了,楼主来更了,下午我们来说说时间,根据相对论,引力能影响时间,引力越大,在引力范围内的时间就会变得越慢,比如星际穿越里夸张的设定,主角去了那个超大质量的星球几个小时,回到离星球较远的空间站上,时间已经过去23年(这点上,导演有夸大的效果,但是是为了引出人性的思考,时空的隔阂),而且如果这星际质量那么大,引力那么高,就靠电影中那种推进力的飞船感觉很难驰出星体引力场。
                  广义相对论并不是只凭脑补产生的理论,是经有科学实验测量得出的结论。这点先声明。


                  IP属地:上海132楼2017-09-23 11:14
                  回复
                    而楼主的想法和设想,对时间的定义,跟这个关于光或雷达波的速度来定义的时间概念不一样。
                      楼主是用纯意识感知来定义时间,就像楼主用不同种类的生物对时间的感知来定义时间的长度和流逝速度一样。
                    在三维生物(人类)的感知中,楼主认为,时间概念跟以下几个因素的互动有关,距离,坐标(三维座标),速度。可能不全面或有缺失因素,因为楼主能想到的基本在于这几点要素。
                      速度中,包含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的速度,比如声波传播速度,光粒子运动速度,比如现实物质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速度之一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细胞分裂速度(细胞分裂这个现象,是即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两者的混合体。)
                    还有一切物质的氧化速度(腐朽速度)


                    IP属地:上海133楼2017-09-23 11:15
                    回复
                       @心随晚风回故里 2017-09-20 13:52:52
                        在三维生物(人类)的感知中,楼主认为,时间概念跟以下几个因素的互动有关,距离,坐标(三维座标),速度。可能不全面或有缺失因素,因为楼主能想到的基本在于这几点要素。
                        速度中,包含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的速度,比如声波传播速度,光粒子运动速度,比如现实物质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速度之一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细胞分裂速度(细胞分裂这个现象,是即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两者的混合体。)
                        -----------------------------
                        在上面这些描述中,楼主还漏了一个,就是意识的思考速度,不管是人类的思考速度,还是世间数不清的无数生物的思考速度。
                        当然,因为在三维世界中,在绝大部分情况,也就是99.99%的情况下,意识无法跨越维度,超越物质身体肉体来进行思考而是必须遵从
                        思维速度,就是大脑思考问题的速度,根据生物学理论,信息在神经上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在两个神经元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 。(而神经元传输速度,影响着思维速度,而思维具有不确定性,当你不去想它的时候,它并不能成为思维,当你想了,它才出现。
                        从很多方面而言,地球上的75亿人口都有很大差别,但这么多人却有同一个共同点:在当下这个特定时刻我们都有活着的感觉。
                        虽然“现在”像是真实世界最直观的感觉,可一旦你进行深入探索,就会发现它很奇怪。人类的思维需要时间才能形成,因此我们头颅里正在经历的“现在”永远比外面的世界晚一点。大脑需要500毫秒,或者半秒钟的时间,才能将外界感官信息整合成它的意识体验。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未来已经发生了,只是我们还不知道而已。
                        更复杂的是,不同的感觉运行速度也不一样,因此为了创造统一的“现在”感,大脑不得不延迟一些感觉,以便让它们无缝衔接成意识
                        以下内容也是引用的,也就是括号内的
                        【影响思考反应时间的神经因素有哪些呢?随着思考过程中参与的神经元与神经网络的不同,思考所需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影响神经系统中信息流速度的因素有许多,但最主要的有三个:
                        一是距离。信息传递的距离越长,反应时间越长。大脑指令脚部作出的反应时间就比指令手部作出的反应时间要长,这是因为信息从大脑传递到脚的距离比到手的距离要远。条件反射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原理(注意,条件反射指的是无需“思考”的本能反应,因为反射作用中不需要有意识思考所运用的神经元)。这里举条件反射的例子是指,面对同样的条件反射,高个子的反应时间就比矮个子长一些。
                        二是神经元特性。首先,神经元的直径是关键因素。直径越大的神经元传播信息的速度越快,打个比方,在宽阔的多车道高速路上驾驶的人比在狭窄马路上驾驶的人,行驶速度普遍要快。其次,神经元拥有的髓鞘形成数量也很重要。
                        一些神经细胞外层覆盖有髓鞘细胞,这层髓鞘质层起着隔离作用。有些神经细胞外层的髓鞘质层并不完整连贯,断层之间的神经细胞是裸露在外的。
                        这样一来,神经信号在传递过程中,要在这些裸露区域中断断续续跳跃前进,相比平滑地流经神经细胞表面,速度就慢了许多。
                        在有髓鞘质层完整覆盖的神经细胞中,信息流的传递速度更快,更有效率。同样打个比方,比起由人工开车传递信息,经手机信号塔传播信息的速度要快得多。就人类而言,在联结脊髓到肌肉的神经细胞中,外层覆盖有髓鞘质层、直径大的神经元的信号传递速度为每秒70-120米,与之相反的神经元的信号传递速度为每秒0.5-2米。其间差距实在太大。
                        三是复杂度。增加思考所需的神经元数量,意味着信号需要传递的绝对距离增大——因此需要的时间就更多。
                        此外,更多的神经元意味着更多的关联作用。由于大多数神经元之间并无物理接触,因此绝大多数神经信号是通过神经递质颗粒传递的。神经细胞之间的这种小空间,我们称之为突触。相比在单个神经元中持续传递,突触之间的信号传递过程所需时间更长(至少每突触0.5毫秒)。
                        同样一份信息,从华盛顿传递到纽约,由同一个人完成整个任务所需时间,比由多个人接力完成该任务的时间要节省很多。事实上,即使是“最简单”的思考,都需要多个神经系统和成千上万的神经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引用后以这个观点来看,楼主因为是先写上面部分,再因为知识不够及时补充及时思考后发现,个体的大小真的影响意识思考速度。


                      IP属地:上海134楼2017-09-23 11:15
                      回复
                        楼主在引用了上面这些资料后发现,原来楼主的关于个体大小影响思维速度的理论,还真的是对的,楼主真是自已佩服自已,然后,就要说到脑神经元之间的转输速度的想法,这些楼主知识不太够用,只是楼主的理论是越年老的人思维的速度越慢,越年轻思维速度越快,所以各位在座的不要想着年轻时不注重今天,
                        心随晚风回故里:黑名单 举报 2017-09-20 14:25:48 评论
                        却只想过明天,比如年轻时不考虑生活质量亲人父母子女,只想赚够钱等50-60岁以后手捧一大堆钱过后面的40年,醒醒吧孩子,那是假象,后面的40年在我看来可能只有年轻时的20年都不到,(当然,假设你能成功活到100岁的话)


                        IP属地:上海135楼2017-09-23 11:16
                        回复
                           现在,我们继续,继续什么?关于楼主要先暂离跳大神和物理学皮毛家的身份,要先戴上人生导师的帽子,给大家灌心灵鸡汤。
                            因为刚好说到人生长度,和今天及明天的话题,再结合前几天一位朋友和我在QQ上的聊天,楼主总结出来的一些答案。
                            那个朋友跟楼主说起,身边有个20多岁的小伙子去世了,而且是莫名去世,原因是心脏问题,那个朋友感觉难以置信。
                            于是楼主说道:“很多人都不会把自已的生命长度放在随机的位置,人人都规划到百岁,而事实上不少人攒钱,买房,还货,节衣缩食,为了投资,或有的用来炒房,等退休。
                            结果中途突然人就没了,一心在规划明天,却忽略了当前,享受生命的宽度,也就是乐趣,比如不少人各种不顾家人,不顾小孩,不顾老婆,想着赚钱为了你们,等以后老起来大家开心啥的(其实这种想法不能说是错,在一定程度,也就是没有意外的情况下也不能称之为错)
                            他们不知道生命的长度在全局统计来说并没有他们规划的那样,比如我们国内在某川的N次地震中,那多少万的民众,他们可能还想着明天要还货,后天要买房,下周升职,一场天灾,瞬间抹灭。
                            在楼主看来,今天才是重要的,每一天都是重要的,今天是可以亲手操作的,明天是随机的,刻苦学习工作是个积极向上的好事情,属于社会正能量,但不能在放掉另一方面的情况下执着的去追求这个。


                          IP属地:上海136楼2017-09-23 11:16
                          回复
                              最好在一定程度上兼顾,比如很多人觉得,工作忙,周末来不及回家看父母,想反正以后的日子还长了,所以专心工作,一周,或半月,反正就是难得到父母家里吃顿饭,看看父母,就算是吃,一会就走了,经常连多个五分钟,多个半小时都难,因为感觉生活日程排得满满得,比如朋友还约了,公司还有事,加班带回家了,再不赶紧就完不成了,女儿还要送培训班了,儿子还要去学啥啥了。
                              父母?不急,不急,不急在这会,以后日子还长着呢,父母才60岁,但楼主来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大家看了肯定得吓尿。
                              据统计,在中国有很大一部分的老年人,从60岁以后,到去世,和子女相聚的时间如果严格按小时算的话加起来根本就达不到一年了。(那些和父母同住在一起的除外)
                              什么?不可能?
                              好,我们来算算,不少现在的年青家庭,有非常非常多的是这个模式,也就是周末回家吃顿晚饭的模式,吃饭多少时间?2小时左右差不多了吧,还有的半个月才回家一次,为什么半个月呢?很好理解,这周岳父母家,下周父母家这个模式,是不是半个月一次?那么以2小时来算的话,一年52周,即使每周去,换算日期也就是100多天,(按小时算的话)如果2周一次的话是 52除以2等于26次,乘以2小时,一年52个小时 即使父母从60岁能活到100岁再52小时剩以40年等于2080小时,除以24,实足实的小时数来换算天数等于86天, 40年后到百岁时是86天。


                            IP属地:上海137楼2017-09-23 11:16
                            回复
                               很多人都是直到那刻才觉得来不及了,更别说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是活不到100岁的。当然,这个理论,也同样套用在夫妻,子女上,总觉得时间还长,日子还久,记住一句话,人的一生不过短短两万多天,别觉得一生是多长多长一件事。
                                随便在这里附上一个视频以加助攻效果 http://pan.baidu.com/s/1gfxQH4v
                              可以保存到电脑里观看该视频,也可百度云盘直接在线观看。
                              虽然楼主说起来一套一套的,但楼主也是一周回去一次党,楼主会尽量多回去的,以身作则么,不然大家对我这个鸡汤师也不会信任对不,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大家一起从今天做起吧,记住,今天是确定的,明天是随机的。


                              IP属地:上海138楼2017-09-23 11: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