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号角吧 关注:194贴子:26,854
  • 5回复贴,共1

背時獨立抱寂寞 心香貞烈透寥廓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陕西1楼2017-08-28 17:31回复
    直接引用 舍勒的幽灵:
    贵族体性有三:
    言辞坦荡,不逢他人左右;
    慎察民怨,峻拒怒不择事;
    审美独立,远离大众趣味。


    IP属地:陕西2楼2017-08-28 17:32
    回复
      生命短暂,(德意志的)艺术长存!
      富特文格勒指挥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1942)


      IP属地:陕西3楼2017-08-28 18:02
      回复
        正义就是给每个人其应得的 - Suum cuique
        腓特烈大帝D大调第四长笛协奏曲


        IP属地:陕西4楼2017-08-28 18:15
        回复
          没有什么比遍历完成的人生更适合做结,一切又回归最初的原点
          古尔德 哥德堡变奏曲 1981

          V1.使用第一层键盘,二声部,前奏曲风格,拍子和调性与主题类同
          V2.三声部,使用第一层键盘,上二声部暗示主题,低音部随基本旋律
          V3.卡农,三声部,使用第一层键盘
          V4.第四是一串轻快的模仿,模仿前一变奏
          V5.第五是两声部在两个键盘上交错着的,欢乐的爆发
          V6.在第六中,宁静回来了,顺利而迅速地,进入下一个卡农
          V7.第七是一个活泼的意大利风格的声音。第一、二层键盘交替表达,西西里舞曲风格
          V8.第八又开始了双声部交错的嬉戏,然后突然停止,让第九也就是第三个卡农进来。使用第二层键盘,二声部,活泼的托卡塔风格
          V9.使用第一层键盘的三度卡农,三声部
          V10.第十是个年轻蓬勃的、严格跟随低音的赋格。第一层键盘,四声部的小赋格
          V11.第十一是精致的双簧管声音,跟它对比的第十二,也是第四卡农,呈现出庄严的自我肯定气质。使用第二层键盘的托卡塔风格
          V12.第一层键盘,四度卡农
          V13.第十三是一个精巧的长音旋律,类似《意大利协奏曲》中的行板,但不像它那样以庄严的D小调结束,而是在最光辉的G大调中打开。使用第二层键盘,抒情风格
          V14.第十四在双手交错的演奏中恢复了活泼的性格。舞蹈的韵律似乎暗示着蝴蝶飞舞的形象。使用第二层键盘,活泼的前奏曲风格
          V15.第十五是第五个卡农。这是三个G小调变奏中的一个,这些上行下行的旋律似乎表达了愤怒和绝望的情绪。上行动机的最后一小节像问号一样悬置。巴赫这样悬而未决,大约是为加强第十六中——法国序曲的肯定色彩。由原来一直的G大调转为G小调,第一层键盘,五度转位卡农,行板
          V16.又变成G大调,前半部慢后半部快,序曲,把法国风格序曲的三段式改为两部:前半部为二声部前奏曲风格,行板;后半部为三声部小赋格,快板
          V17.第十七是一个下降的小瀑布,产生着泡沫。使用第二层键盘,二声部的托卡塔风格
          V18.第十八也就是第六卡农,好像一个穿插着幽默的进行曲。使用第一层键盘的六度卡农
          V19.第十九在这顺畅的声音中继续摇摆。使用第一层键盘,舞曲风格,三声部
          V20.第二十中又出现了猛烈的飞翔,对话的声音汇成强大的追索之声。使用第二层键盘,具华丽的技巧
          V21.第 二十一,好像女神列柱慢慢挪动着僵硬的步子一样,第二个G小调的变奏出现了,尖锐而具有悲剧性,支撑着两个卡农。这个小调的低音让我们想到B小调弥撒中的 “受难(Crucifixus)”。这一段变奏的不宁追问和哭泣的应答,形成退却的和结局。七度卡农,部分使用半音阶
          V22.第二十二,相反的代表“肯定”的时刻。它身形巨大,像帕勒斯特里纳(Palestrina)的音乐那样互相缠绕。托卡塔风格,宁静的调子
          V23.第二十三,模仿拉莫风格的性格是自由自在的,三度和弦无拘无束地奔跑。使用第二层键盘,模仿对位方式
          V24.第二十四中,巴赫让情绪严峻下来,这也是第八个卡农。八度卡农,使用第一层键盘
          V25.第二十五,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G小调的变奏,是这串项链中最美的珍珠。在它庄严的颤动中,所有的浪漫和不宁都发现了自己的标识。这个装饰丰富的广板有着劈天盖地的小调色彩。这个让人怀旧的、像六度扩展的乐句难道不让人想到瓦格纳的“特里斯坦”和肖邦吗
          V26.恢复G大调,前奏曲风格,慢拍和快拍子之间的旋律对比
          V27.第二十七,是一个稍纵即逝的经过段落,由三连音围绕萨拉班德构成。是第九个卡农——只有巴赫才能赋予这个学究气的形式如此顽皮幽默的色彩。使用第二层键盘,九度卡农
          V28.第二十八,像一串铃铛作响,好像在充满颤音的旋律之网中追寻光线。在巴赫的《圣诞神剧》中,开场就是这样欢乐的鼓声——大约拉莫会将之视为他的发明。使用一贯的震音发挥华丽效果
          V29.第二十九充满喧闹的喜乐,在分布于两个键盘上的滚动的三连音中,密实而厚重李斯特将之浓缩到一个键盘上,于是创造了他的作品中最辉煌的效果之一。主调音乐样式,第一、第二层键盘交替
          V30.第 三十,“集腋曲(quodlibet)”。集腋曲这种样式有很多种作法,比如把性格对立的歌曲主体混合,或者由许多首差别很大的民歌组成,同时发声。这种 途径暗示了对位的可能,故巴赫选择了它。此集腋曲是1696年左右大街小巷上流行的曲调。巴赫根据传统将主题分开,倒置、模仿后再穿插。看上去,巴赫以这 样的旋律结束全曲,是在缅怀亲族传统。据福科尔的传记记载,巴赫的音乐家家族聚会时,大家合唱一段众赞歌,然后开始即兴创作各种音乐玩笑,当快乐达到顶峰 的时候,突然又沉默下来。
          摘自“Landowska on music”


          IP属地:陕西5楼2017-08-28 18:26
          回复
            给每个在今天能够静下心听音乐的朋友
            致敬“审美独立,远离大众趣味”
            Frei aber einsam,诚我所愿也


            IP属地:陕西6楼2017-08-28 18: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