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pione吧 关注:32,791贴子:571,068

回复:西方之不从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陆的凯尔特神话年前就告一段落了。新年我们也要有一个新的开始,进入海岛凯尔特神话。
第一个,就讲讲大英雄库丘林吧。
任何一个民族的神话里都不会缺乏英雄,而库丘林无疑是整个凯尔特神话体系里最伟大、最耀眼也是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英雄之一了(当然要把亚瑟王系列的提出的话,之一也可以省去)
真正古老的传统神话里的英雄,都兼具着神性与人性,多是半人半神的**。换而言之,他们在道德上都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也因此,大部分国家的英雄神话都以悲剧收场。而我国的英雄多被后世的道德所绑架,无限拔高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但你若究其本源都有着原始的那种不完美的影子。像大禹的神话,被塑造的如此伟岸,但在关于启出生的神话、禹诛防风氏的神话里还有大禹类似于人的情感在。
库丘林无疑是传统的英雄,他半人半神,是光之王、太阳神、长臂的神王鲁格·麦克·埃索伦的儿子,他因为幼年时杀了库兰的狗,于是改名库丘林(库兰的猛犬),从此代替猛犬守卫库兰和阿尔斯特。他向影之国的女王学习武艺并传授了盖伯尔加(Gáe Bolg),能刺入时化作无数荆棘,投射时无数飞箭,锋利沉重的神枪。
他伟大又嗜血,易怒又暴躁,相传他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经常是孤胆英雄。只要开始战斗,他的身体会变得极为畸形怪异,令敌人恐惧:“一只眼凹陷下去,另一只则异常外凸 ;血盆大口,嘴咧至达耳根;头变的异常巨大,带着怪光,令人毛骨悚然,头发矗立,硬如猪鬃”。当然,也有说法,说库丘林四肢都有7根指头,双眼里各有7个瞳孔。恐怖的他无疑有着与外表匹配的残暴,全副武装的库丘林在夺牛战争期间驾驶着两匹巨大战马拉着的双轮战车在战场上碾压杀戮着成千上万的康诺特士兵,无数战士甚至连几个国王就这样死去。连那些女人、小孩和战马都不能幸免。他的奋战使他抓住了梅芙,最后以“不得再侵犯阿尔斯特”的条件放了她,从而收获了至高荣誉。
他的悲剧在神话里源于他拒绝了女神莫瑞甘,这和吉尔加美什拒绝了伊斯塔如出一辙,一个战场的英雄拒绝了司掌战争的古老地母神,迎来了个人的悲剧


IP属地:安徽141楼2019-02-13 11:51
收起回复
    海神父子
    在欧洲三大神话里,海洋的位置都是十分特殊的。海洋既是凶暴的象征,能孕育恐怖的深海巨人,充满各种怪物;但同时海洋也是生命的诞生者,古老的男性地神很多都化作了海神,像希腊的波塞冬,北欧的弗雷。这些越过无数海洋的印欧民族,充分理解海洋的凶暴与富饶,他们征服无数区域与文化,把海神摆在了崇高又尴尬的位置上,海神是主要神明,但却永远不可能是神王。
    凯尔特的最古老的海神是李尔,不错就是那个莎翁四大悲剧里《李尔王》的最初的原型。关于李尔的事迹,现在目前已经不可考证,只是在各种神话里留下了这样的一个名字,海神玛纳诺·麦克·列就被称为李尔之子,当然也有的学者认为李尔不是具体的神,而是就是指海洋(在古盖尔语中李尔就是海洋的意思)。对李尔的演义则非常众多,相传在8世纪威尔士就有李尔王,当然或许这位也就是海神李尔的原型。神话历史,历史神话,谁又说的请呢?
    讲完父亲,我们接着说儿子。李尔之子——玛纳诺·麦克·列(百度的列其实应该翻译成李尔才对),他身上就具备了我说的地与水之神的特征,海神源自地神,富饶且凶暴。传说他有很多魔法物品,他给了科马克.麦克艾尔特他神奇的真理杯;他有一艘不需要帆的船,名叫“扫浪船”;他有一件雾衣,可以让他隐身;一顶燃烧的头盔;还有一把剑,名叫弗拉格拉赫(“回答者”或“报复者”),可以刺穿任何盔甲,当他指向一个目标时,一经命令,可以使目标安索,任何问题都要如实回答。他还拥有一种名为“流动鬃毛的Enbarr”的马,它可以像陆地一样轻松地在水上行走,对马南恩来说,大海就像一片平原。


    IP属地:安徽143楼2019-02-15 10:10
    收起回复
      阿波罗的最终进化版——卢格·麦克·埃索伦
      在CP里,丈月老师说阿波罗是诞生自黑暗大地的狼,因为杀死了同族的蛇,成为黑暗中诞生的光,最后变成光之神。关于这一点,没什么好争议的,但这一类的太阳神最终会达到怎样的高度呢?很可惜,希腊神话并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就断绝了,反倒是同是源于印欧民族的凯尔特神话有着这样一位神明——长臂卢格。
      作为凯尔特达努神族的第三代神王,卢格却与希腊的宙斯不同,他的形象和事迹反倒更接近于阿波罗和赫尔墨斯。就像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的学者一样,我一直也倾向于卢格就是凯尔特的阿波罗,他们同样的诞生自大地,并有一个象征地母神的母亲,阿波罗是勒托的儿子并且成为阿尔忒弥斯的兄弟,卢格是恩雅的儿子,也是海神玛纳诺的养子;同样的杀死了代表地与水的亲族并夺取了力量,阿波罗杀死许德斐的大蛇并成为预言之神建立自己的神庙,卢格杀死了外祖父巴罗尔,从此成为了神王;他们同样的多才多艺,是历史学家、诗人、高超的手工艺之神、乐器周之神;甚至连名字都类似,阿波罗和卢格的名号都有着对卢古斯这个异名的衍化,卢格甚至直接就说是“猎犬之子”,他们是地狱的看门狗,却最终成为了光辉的太阳神。不,不对,他们不是纯粹的太阳,而是同样的光之神,不只是阳光。
      卢格是雷电、太阳等等苍穹之光的神明,他的武器与其说是太阳光不如说是雷电的衍化,无敌的活着的魔枪——轰击五星(布里欧纳克)、击杀巴罗尔的投石索、应答者之剑,光辉奕奕。
      但为什么卢格会成为神王,而神话发展更充分的阿波罗却没有呢?归根结底,这是个科技的问题。在采集时代,人民半游牧半采集,生活更多的是依赖夜晚的庇护,这就是象征着夜的女王统治的时代,如苏美尔的伊南娜等;而随着耕种业的发展和男性地位的大父神时代的稳固发展,新一代的神王是象征土地与水源的古老农神,如埃及的奥西里斯、高卢的迪斯等,如果文明接着繁衍下去,农业技术的发展最终会要求,古老的地神体系的确会自行诞生出象征太阳与雷电的光之神,他们不单单是大地的土生土长,而是对历法、农具有更高的要求,而伴随着农业的兴旺,带来的是更多的生产资料开始转化为手工业品和农副产品输出,而解放出的人力开始把目光从关注于吃饱到追求更高的享受,于是乎新的光之神同样也是手工业之神,甚至是娱乐之神,不只是阿波罗和卢格,北欧的索尔、斯拉夫的佩伦也都有类似的属性。
      但是我说的是如果,人类自相残杀的斗争天赋从猿猴时代就一直根深蒂固地被继承下来,不同的群体为了争夺更多的资源而开始侵略与屠杀。很可惜,纯粹崇拜地神的农耕地带的群体是绝对干不过,崇拜天空的骑马与游牧部群。但是由于物资的匮乏,游牧部落征服农耕部后更多的是为了取代他们成为新一代的耕种者,于是乎两个部群并没有简单的形成奴役关系,而是相互融合,成为新的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大的部落,神也如此。不同群体的神被摆在各自的神庙但都允许存在,只是大群体的主神变成了征服者的天空之神。这样的混合体,导致了纯粹农耕的光之神失去了更进一步的可能。反应在神话里,就是阿波罗对宙斯的背叛,然后被放逐到人间给特洛伊的国王放羊。
      而凯尔特却是例外,作为半游牧的群体,他们一直是文明的征服者,从高加索山以东一路迁徙,以征服者的姿态进入西欧,他们成功的由夜之女神演变出农神,并进一步诞生出自己的光之神,不过很可惜,他们手工业开始发展的时候世界已经到了铁器时代,游牧与农耕的混合民族开始新一轮的征服,他们开始逐渐成为弱势群体,被一路驱赶到爱尔兰岛,直到同化和濒临灭亡。
      当然以上是我一家之言,关于卢格,也有学者认为他的语源来自古代印欧的“誓约”并进一步思考他可能曾经是契约之神,如果从这个角度考虑,那卢格就是与波斯的密斯拉、巴比伦的沙玛什、印度的因陀罗等有着深厚渊源的神。也有学者认为卢格是类似赫尔墨斯的存在,因为凯撒的高卢战记也有着类似的记录,甚至在英格兰岛的民间又流传着卢格是骗子的民间传说,从这样的角度看,那卢格或许是更深层次的地神


      IP属地:安徽145楼2019-02-18 10:21
      收起回复
        楼上既然说了凯尔特的神很弱,这一点我竟无言以对,但或许正是因为神明不是过于超凡脱俗,因此凯尔特神话的英雄传说就十分壮丽多彩,那我们就换个话题来讲讲英雄们吧。
        大体上来说,传统意义上的凯尔特神华可以分为四大块,达努神族的斗争记、夺牛记、亚瑟王传奇以及莪相故事群,今天想来说说的正是最后一个群体,大名鼎鼎的芬尼亚勇士团(在型月里经常被翻译为费纳昂骑士团),芬恩和他的勇士伙伴们。
        说是神话,莪相故事群更像是传奇或民间传说,但与一般的传奇故事不同,他的故事的整个世界观里是有神的出现的,这一点就远和一般的民间故事甚至英雄传奇都有所区别。
        虽然叫做莪相故事群,但实际上这一系列故事都是围绕芬尼亚勇士团的战士们展开的,其中他们的领袖是芬恩,有着无穷智慧的半神的英雄。故事的开始是来自芬恩的儿子——莪相的述说,这个人被玛纳恩的女儿带到了世外桃源,度过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后来因为无聊而希望回到自己的故乡,女神留给他一个禁忌,莪相回来后发现物是人非,他打破了禁忌,然后瞬间变得白发苍苍,然后遇到一个基督圣徒开始讲述自己年轻时冒险的故事。其实,像莪相这样的故事和传说在整个旧大陆都不属个例,日本的浦岛太郎完全就是这个故事的日本版本,而中国的《述异记》中也记录了王质烂柯人的故事,甚至在中国东北、西南的部分少数民族里也有类似的神话传说。这种神话你可以看成是人类社会变革的隐喻,过去与现在产生了不同,人们对沧海桑田等的感慨。
        关于具体的故事群我不打算在这里多费笔墨,因为这种兼具民间传说特点的故事,不论用怎样的话语概括复述都会失去让人想要看下去的欲望。只有你自己去阅读或是从小听奶奶讲述,才会理解为什么连拿破仑、歌德这些伟人都会为芬尼亚着迷。
        但我一定要强调,芬尼亚勇士团的伟大,他们这个群体可以看做是亚瑟王传奇、侠盗罗宾汉等故事的原型,勇士们的生活就是自己独自或是与伙伴展开各种冒险,消灭巨人等。只不过由于时间和地理空间的束缚,加上后来的亚瑟王传奇的过于辉煌,我们这个远东之国才会对他们的故事到了几乎一无所知的地步。


        IP属地:安徽146楼2019-02-19 16:47
        回复
          关于凯尔特神话,最后一块就是亚瑟王与圆桌骑士了,但这一块和莪相故事群一样,我再怎么说都会闲得无聊,所以就算了吧。
          西方之不从,剩下的就是写零零散散的了,或者我应该把西方的概念从欧洲扩展到整个中国以西?


          IP属地:安徽147楼2019-02-19 16:49
          收起回复
            终于把好多论文看完了。我想接着将一些古代印欧民族共同崇拜的神明,有感兴趣的同志吗?


            IP属地:安徽167楼2019-11-07 17:19
            收起回复
              古印欧民族的万神殿中第一位的神明是大父神,他是古老游牧民族崇拜的苍天父亲,同样也是能给人们带来死亡和丰收的大地之主。
              虽然所有古老的游牧民族,都有把”广阔的苍穹视作父亲,把辽阔的大地视作母亲“这种天父地母的神话崇拜,但是在印欧民族的神话体系里,以苍天神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的大父神体系,完全是CP里地母神崇拜的反面。地母神是古老的大女神,掌管黑夜、死亡(战争)、森林、兽群、大地的丰收与凋零的女王,男性的植物神(粮食神、野兽神、土地神都是他的变种)只能作为女王的附庸,是她的爱子、宠物或者伴侣(或者说面首?)。而大父神的体系里,女神通常是作为女儿(晨星神/金星神)、妻子(天后/地母)的存在。
              在现今印欧语族的各民族神话里,印度的特尤斯、北欧的提尔、希腊的宙斯、狄俄尼索斯(这两位比较特殊在别的内容里还要另外详说)、大陆凯尔特的迪斯神等他们在语言学上都源自Tis,Dis这样古老印欧语发音,无疑都是这位大父神最直系的后裔。


              IP属地:安徽175楼2019-11-11 11:59
              收起回复
                二、英雄与龙蛇,印欧最具代表性的神话母题
                随着数千年的岁月流逝,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分化,古老的父亲成为了伟大的国王。国王更重要的是威严、仁慈,而非恐怖,于是乎人们把大父神身上那狂暴的一面剥离了出来,从这位苍天之王上诞生出的是象征天之毁灭的分身——司掌雷霆暴雨的王子,战士中的战士,不败的英雄。
                由于古代印欧民族是游牧民族,生活在从高加索山到天山之间的大陆,温带大陆性气候使得这里旱雨两季分明。而这位王子作为雷霆暴雨的化身同时也是狂暴的战士神,他更多的在人们心目中是表现出雷霆寓意着的天之毁灭而不是雨所象征的天之恩惠,而身为战士,最体现他价值的便是对手——强大的非人的龙蛇怪物。于是乎“英雄与龙蛇斗争”作为反应雨旱两季交替轮回的时序神话,贯穿在所有的印欧民族分支的神话里。索尔和耶梦加得,佩伦和维列斯,宙斯和堤丰,泰舒卜和伊卢扬卡什,巴赫拉姆和阿帕奥沙,提什克利亚和达哈卡,因陀罗和弗栗多,梅尔卡托和亚姆(虽然梅尔卡的原型是闪含民族的哈达德,但是与迦南人和腓尼基人混居的非利士人确是印欧民族的一支,而反观闪含闪含其他民族神话则没有这一母题,在此我把他划分了过来),这种多到不自然的存在正是古印欧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神话母题。
                这其实,这一母题里,最初只是两个神(战士神和龙蛇神)的斗争而已。因为放眼全世界,龙蛇都是象征着水(我们印象里的西方龙另外说,它本身在全世界就是特例),我上述列出的这些龙蛇怪物基本上都是海与水的象征,最典型的证据就是《梨俱吠陀》里被杀死的龙蛇弗栗多,这个词在古代印欧雨里是“遮蔽”的意思,天空中什么是遮蔽?黑夜和乌云。所以这个神话最初的故事里,应该只是雷霆战士与水之龙蛇的斗争,水与雷霆争斗于是乎出现了暴风雨。证据之一就是这些龙蛇在很多印欧民族分支里是神明,如《梨俱吠陀》里的伐楼那,斯拉夫里的大神维列斯。


                IP属地:安徽176楼2019-11-11 15:44
                收起回复
                  (2)英雄与龙蛇的变迁
                  在最初,战士与龙蛇的斗争只是两个神的争斗,他们的战争周而复始,永不停息。这也构成了部分印欧民族分支里二元论的基础,双方都是神,双方互相争斗因果轮回(但是只要生产力发展,其他文化的交流存在,这斗争的双方总会和道德联系在一起,于是渐渐会有一方变成邪恶的象征,再进一步就会变成一神论)。其实这个故事还有另一种解读手段,就是游牧族群内部斗争,双方逐水草而居,你进我退,你退我进,争斗不休。后来形成大的族群后,因为双方的在其中,于是乎双方都是神明,但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英雄,另一方则成为了龙蛇。
                  但是为什么后来这个母题发生变化了呢?因为一切神话都反应的都是人,当生产力达到一定程度后,侵略其他族群的居住地(定居的存在,主要是发展处农耕文化的族群),胜者将拥有土地和女人,失败者则会失去一切,甚至自身成为胜者的财富(奴隶)。在这一过程中,战士这个阶层开始在群体中抬头,狂暴的雷霆王子则成为这些人间武士的保护神,用他无双的武力庇佑人类的胜利。他本职的雷霆霹雳也变成了战士手里的武器,不管是托尔的锤子,佩伦的弓箭和战斧、因陀罗的金刚杵都是如此。战士的对立面是什么,是反抗本族群侵略的那些拥有土地和水源的族群。于是乎渐渐地原本象征风雨的龙蛇也成为了土地、水源(河流)、海洋的象征,龙蛇神在故事里也开始变成邪恶起来。最典型的就是雅利安人,印度和伊朗两个族群,他们的神完全相反(阿修罗,在《梨俱吠陀》里是善神,而在伊朗这方则是恶神),但不变的是善的这一方是英雄,邪恶的龙蛇。不断堕落的龙蛇神,他的神性完全被雷霆战士所继承,最后就演变出成为旱灾的象征和纯粹的魔物。我们大众文化里的西方龙,其实主要就是对这个状态下的龙蛇的演义。因为龙是旱灾,所有龙会喷火;因为龙因为者被征服的土地,所以龙收集财宝。
                  而所谓的战士难道会一直满足现在的地位吗?怎么可能!!手握武器的战士最终会取国王而代之,于是乎在神话里天父的地位会渐渐被雷霆战士所取代。神话里的王子成为新的神王,并且在之后的几千年岁月里都维持这个现状。
                  比如说象征天空的提尔,在很多神话学者的研究推测下都认为他才是托尔的父亲,但是在现代北欧神话里提尔几乎可以说地位基本退居二线,他的很多事迹都和其他神模糊混合到一起了,而所谓托尔在很多北欧、日耳曼的考古发掘的神庙里都发现他位于正中央。
                  这里的特例就是宙斯,他既是天(古希腊语:Ζεύς、希腊语:Δίας,这个本身就是源自古印欧的Dis),也是雷霆。但事实上这是因为所谓的希腊和希腊神话并不是一个纯粹民族的神话,而是多种文明、多种族群,多种神话层层累积的成果,最原始的人民构筑出最原始的苍天神(乌拉诺斯),而后来的征服者带来的天神则直接演变成雷之英雄,只是在名字上还保留了古老苍天神的影子。


                  IP属地:安徽177楼2019-11-11 16:24
                  收起回复
                    三、另一个王子——苍老的死神
                    (1)
                    我一直在说古印欧民族神话里的大父神,是苍天父亲,同样也是能给人们带来死亡和丰收的大地之主。虽然他在现代各印欧语族的民族神话地位下降甚至隐藏不见。但在最初,他绝对是法力无边的存在,但当他地位下降,以雷霆为代表的狂暴神力被分给了英雄战士,那象征死亡与丰收的大地这一部分呢?这就涉及到我现在讲的这一块,从这位古老的王身上演化出来的另一个分身——象征大地与死亡的王子。
                    关于大地、死亡和黑暗为何连在一起,幸亏有CP存在,我不用做过多的解释。现在的关键是whydoit.还是要寻找到根源的古印欧民族是个游牧民族这一点。所谓的游牧民族,经常是对农耕文明存在向往的一群人。他们比任何人都热烈地推崇农耕,但在行动上却展现出无比的摧残和破坏。而前一特点则使得很多早期游牧民族的分支都还是向半耕半牧的生活演变,正是如此,大父神才同样也具备土地的神格。因为在现实中,从游牧生活转向定居农耕生活的是最早的一批,所以他们崇拜的地神也是大父神最年长的王子。但是年长并不意味着强大,游牧生活在很长时间里代表着先进的军事实力,而无拘无束的他们面对束缚在土地上的那些同胞们则更具破坏性,最终被击败的同胞成为胜者的俘虏,那些地神也成为雷神母题里的龙蛇,他作为地神的神性部分则演变出拥有财富的雷神的老大哥,虽然是王子,虽然更年长,但他却不是神王。
                    但是,农耕生活意味着更多的食物与更多的财富,也能养育更多的族人,于是与骑马游击的族群斗争,往往是旷日持久的,而放到每一个局部里,游牧的群体并不是百战百胜。地神同样具有不亚于雷霆英雄的威力与恐怖,表现出来则是森林里的熊狼这样的猛兽,冬季刁琳万物的死亡或者地震等等。


                    IP属地:安徽178楼2019-11-11 17:01
                    收起回复
                      (2)死神来了
                      也许有人会说不对,很多单一民族的神话里既有雷神也有地神,不是外来的。其实这个问题要看你怎么看,打个比方吧,我所说的古印欧民族,最初只是生活在南俄草原上的一个族群100人,他们在1000年的迁徙的过程中发展出1000个族群,这个1000个族群经过交流、斗争最后融合出10个现代意义上的民族,而这10个民族肯定各有一个最初并占据主导地位的一支,其余则是或主动或被动加入进来的。时间证明一切,时间改变一切。
                      是不是扯远了,让我们书归正题。古老的地神也象征着死亡,但是别忘了新的神话里还有别的力量能代表大地,那就是快被我们遗忘的地母神及其伴侣。如何解决这些神的矛盾和职能的重复成了新生民族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不了用武力和财富拴在一起就还不是一个民族而是无数联盟。解决这类矛盾的方法通常不外乎神代分和神职分离这几种方法。即把神按照血缘分出谱系,一代神,二代神等等,或者就是让矛盾的神的一方改变,把他身上与别人矛盾的神格剥离出去,通常这种改变都是强者施加给弱者的。而在某些强者的神话里需要这些神被剥夺走的神格出现的神话里怎么办?那就是在强者神话里把这一部分神格贬低成怪物。
                      于是乎,我们的地神在很多民族里就悲催地剥夺走了土地的象征,成为只象征死亡的存在,但这些冥王身上还保留着地神的影子,因为死亡的空间在地下,地下也意味着矿藏,于是地神的财富的这一特质也被保留在冥王身上。那新的问题是什么事物或概念最能表达死亡?在古印欧人的想象里看来是代表生命与魔力的河水,是离死亡一步之遥的老人(有的时候是残疾老人)。所以最初的死神是在冥河上摆渡的老人,是希腊神话里的卡戎,是北欧/日耳曼神话里的卡尔,是凯尔特神话里的摆渡人(名字我忘了)。因为神话是层层累积的产物,死神越来越多,于是死神也开始出现等级,最早兼并的死神沦为单纯的亡灵接引神,后来者则成为强大的冥王。如希腊的哈德斯,北欧的奥丁。


                      IP属地:安徽179楼2019-11-11 17:40
                      回复
                        (3)特例——奥丁
                        我这里必须把这特例单独列为一节,因为他涉及的内容太多。你们就当我讲了一个不从之奥丁吧。
                        奥丁可以说是古印欧民族死神这一类别演化的“活化石”,在他身上保留了最原始的样貌。奥丁本身是个独目的老人,是死亡的象征,精通诗歌、魔法的万能的神王。
                        但奥丁的本质是个死神,不管是头上的乌鸦和还是脚下恶犬都是死亡的象征物,而奥丁本身也是肆意主宰战争的神,把他喜爱的战士接引到瓦尔哈拉,是亡灵(英灵?)之主。即使在所罗门72柱魔王里,奥丁依旧是独眼的骑着瘦弱白马的老人形象。
                        唯一遗憾的是,在奥丁的故事里似乎没有冥河的出现,但是并不是没有影子的。冥河是古印欧民族生命之水的投影,最初是河流,但是它的变形可以使泉水或者海洋。在奥丁的神话里,奥丁为了饮下智慧之泉而失去了一只眼,泉水是和奥丁长期联系在一起的。而在《撒加》中记录了一则雷神与卡尔的故事,当中就说了托尔对卡尔无可违抗,许多神话学者就研究过,这个卡尔事实上就是奥丁的化身。于是奥丁与船夫有联系在了一起。
                        虽然在之前我们论述过托尔在很多意义上是独当一面的大神,但在大众文化里奥丁才是北欧神话的神王。为何一个死神会成为神王呢?这里就涉及到古代北欧人和日耳曼人是一个怎样的族群。这些生活在温带和寒带的人被亚热带的居民视为蛮族,生活的艰难使得他们好勇斗狠,因此也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古印欧民族狂暴与剥皮的传统。披上皮肤,意味着继承力量,狂战士正是披着熊皮或狼皮,勇敢无畏的狂暴战士。所以,这里的苍天神王即使分离出雷霆也必须是战士,所以提尔在分离出托尔后依然是手握宝剑的勇者。在这个族群融合的过程中是一支后来的被其他族群击败的崇拜死神的群体在融合中占据主导地位。奥丁取代了提尔,依旧保留了原始的苍天和死亡,在大众文化里甚至成为雷神的父亲。但苍天必然要为雷霆让路,雷神崇拜在历史上正不断崛起,开始取而代之,所幸整个民族被其他文化征服,北欧神话自身的演变戛然而止。
                        在这个民族神话里,弱势一方是地母神,地母神被剥夺走土地,成为死亡的象征,而最崇高的死亡属于神王。于是乎,在分等级的死亡离,地母神和她的伴侣沦为那些弱者死亡的海拉和地狱犬的变形芬里尔、加勒姆。


                        IP属地:安徽180楼2019-11-11 18:06
                        收起回复
                          三、晨光的天之女神
                          古印欧民族神话里的女神,除了放诸四海的地母神外,它还独有一类,那就是对曙光女神Hausos的崇拜。
                          这一类女神一般是天父的女儿,雷神的妻子,光神的母亲。她的本质是对晨光的崇拜,代表黑夜结束后,破晓带来的世间第一缕阳光。这种从地平线上发出的光芒,是照亮黑暗的神圣,如果大家有幸在开阔的平原或者站在山上看日出,应该都会有这种感觉。
                          这一类女神最大的特征就是白臂,用洁白的手臂来代表女神的光辉四溢。不管是印度的乌莎斯,还是斯拉夫的黎明女神,希腊的俄厄斯,罗马的奥罗拉,北欧的欧若拉,等都是如此,如果深入追究的话,天后赫拉、北欧的弗利嘉都是她的子孙与远亲。
                          关于这一类女神,很遗憾在现代我们只能通过各种印欧民族的神话推断找出她是真实存在于古印欧民族神系里的。她在现代各个神话里形象都是偏单薄的,各种神话故事也几乎没有关联性,似乎是各个民族分离后独自发展出来的。但是她的存在应该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如此大范围内,即使没有神话依托,即使没有多少崇拜。但这尊女神却在8个说印欧语的民族中留下姓名,应该是真实不虚的。


                          IP属地:安徽190楼2019-11-18 10:18
                          收起回复
                            四、光女神的孩子——双子的马神
                            在上一章中我们说曙光女神是光神的母亲,这个光之神在古印欧的万神殿(神系)里也是有名有姓的,他的形象之特殊在世界万国的神话里也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奇特的双子神。
                            古人不理解双胞胎为何会诞生,也不明白为何会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同卵,异卵这种更少见的就不多说了),而以为经济和卫生条件的限制,双胞胎也很难同时存活下去。于是乎,在远古,不管是任何一个民族,都把双生子视作禁忌,但唯独印欧民族却在万神殿里留下这一尊双子神。双子神,两位一体,互为表里,永不分开/永不相见。什么东西是两位一体,互为表里,永不分开/永不相见?日与月是一组(如苏尔和曼尼,如赫利俄斯和塞勒留),光明与黑暗是一组(如巴尔德和霍尔德,贝洛伯格和切尔诺伯格),除此之外还有的就是天边的晨星与昏星。说起这个,我们现代人就更难理解了,事实上这两个都指代的是金星,但是因为自传和公转的原因,导致在地球上观测时,金星在日出的时候在太阳的东边,在日落时却在太阳的西边。于是古人就认为这是两个星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晨星和昏星,或者参星与商星。两星各据一方,一星升起,一星落下,永不相见,这也是成语动如参商的源头。但晨星与昏星却同时也是太阳的使者,为太阳马车做前行的向导。双子神是光之神,也正因为是印欧的光之神而成为马神。(关于太阳和马的关系,参见下一章)
                            双子神除了光之神、马之神外,在某些民族里还承担着医药神的职责(虽然很多都被本民族后来的医药神所取代了),关于医药与光的关系,应该也不难理解。人虽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光的能量还是能被人所感知到,那种热量代表着生命与治愈。而双胞胎本身的难以存活,也是双子神可能会受到人们把它看做医药和救治(打破不可能)的象征。
                            这样的双子神,在希腊神话里有波拉克斯和卡斯托,吠陀神话里有双马童,立陶宛神话里有阿施韦尼奈,甚至在我看来巴尔德和霍尔德,贝洛伯格和切尔诺伯格等都是以双子神为原型的本民族演变。


                            IP属地:安徽191楼2019-11-18 10:57
                            收起回复
                              五、千变万化的太阳神
                              关于太阳,很遗憾,这一位无疑是在印欧的万神殿里真实存在的,但局限于个人能力有限和考古依据不足,我无法对这位太阳神做出太多的推断,甚至连这尊是男是女我都无法给与大家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古印欧民族分布太广,他们在广阔的领域里各自延伸,与其他族群间的交流与征服,加上光与太阳的神格也经常容易混淆,导致神的变动太随意。
                              让我们先来列个关于清单在细说吧:
                              北欧:弗雷、苏尔、海姆达尔;斯拉夫:达日博格、霍尔斯;希腊:赫利俄斯、阿波罗;赫梯:乌伦塞穆、希梅吉、伊斯塔努斯、爱斯坦、杨倌、卡塔哈兹普利、阿丽娜;波斯:密斯拉;印度:苏利耶;凯尔特 :塔尔努诺斯、鲁格
                              事实上,这一大串的神明都与太阳和光有关,但是有的是和光有关,有的则是和太阳马车相关。在很多我们现代看到的印欧语系的民族神话里,许多的太阳神都被原始印欧民族神系里的光之神给兼并了,代表就有密斯拉、达日博格这些,他们由光之神进步升格成为天空主宰的太阳。
                              原始印欧民族的太阳神则是比较纯粹的马车御者,他们驱赶着马车(有时是骏马)从天穹的东端行到西端。但是马车御者也有男有女,希腊、印度是男,北欧、赫梯是女。
                              印欧民族作为游牧民族,把白色的骏马看做太阳一点也不奇怪。而马有的时候也作为大地和军队的象征,所以在印欧系的神话里,有些太阳神还兼职着其他诸如大地、海洋、战士的神格。但为何有时是马车呢?因为古印欧民族正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车轮的民族之一。


                              IP属地:安徽192楼2019-11-19 10:2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