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郑先生影响了我,不如说我从郑先生那里找到了共鸣。中学时代,我听了太多国内和港台的流行音乐,但郑先生是独特并不可替代的。在那个开始思考人生但没有人懂我的年龄,郑先生是唯一懂我并给我心灵慰籍的人。在那个时候,最触动我的要数《补习街》了。
直到去年白岩松在tw采访时,我才从电视中得知,原来真的有这样一条街道名字就叫补习街,因这里汇集了各式各样的补习班而得名。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在一个周末,从同学借的一盒磁带里。歌曲一开始低沉的钢琴与略带伤感的弦乐立即将我带入了压抑、无奈地反抗与挣扎的情绪之中,并惊奇地发现,歌中所唱的“你”指的就是我自己,郑先生所说的教育就是这个将我围困其中、让我苟延残喘的教育!台湾是这样,大陆未必就不是!
我是一个不爱上学的人,但绝不是一个不爱学习的人!不是读书无用,是不读无用的书!我至今还是“执迷不悟”,为什么要3+2?数学与英语对我究竟有什么用?学数学从本质上来说,是要让我们学会思考、敢于思考,体会到思考的乐趣,但我们真的学会了吗?至于英语,我承认作为一种工具确实很需要,但我看到如今的人们疯狂学习英语,而同时国语水平却不断下降的状况着实令人担忧,一门外语在中国上到教育部下到学生家长受到如此之重视如此之热衷,这能说是正常现象吗?曾在博客看到有人说英语强奸了大多数中国人,确实,好在英语对于我来说,只能算作是强奸未遂。还有,为什么非得要文凭?难道仅仅是为了“农转非”?或许高中班主任的一句话一语道破了天机:你们现在的努力,说到底是为了提高自己将来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哼!不过瞧同学们听地津津有味的样子,看来是说到他们心里去了!都说因材施教,但我们的教育却像是一个模子,要试图生产出同一型号的产品!它更像一道铁轨,出了轨的你想要到达你想去的地方那简直是荒唐——我看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荒唐,真正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