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并蒂(三)
数日后,藤真拜相,大宴宾朋。
朝中四品以上文武官员均依柬赴宴,宾客如云,门庭若市。
筵席设于东院,雕梁绣柱张灯结彩,数十张八仙桌错列庭下。明间单置主桌,紫檀圆桌铺红毡,玉盘象箸食四方珍异,金樽银卮饮百年琼浆。
众宾依官阶鱼贯入席,额手相庆。藤真衣着光鲜,红光满面,诸宾敬贺,皆以笑示人,言辞平易。逢此大喜,藤真虽容光焕发、神清气爽,但待人接物仍似寻常,并无飘飘然凌云之态。
仙道官至从二品,按理应与越野同席,藤真却执意邀其落座主桌。仙道回朝后多受倚重,拜相一事,朝贡期间不少大臣皆以其为望。而今风向骤变,朝中议论纷纭,今日贺宴自是各有吃法,或兴致索然,或大快朵颐,入口是同一桌珍馐美馔,下肚便生千千万别样滋味。眼下,在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纷纷望向主桌。仙道泰然一笑,也不作态推辞,依礼道贺,敛衽坐定。
席间祝酒三轮,酬酢往复,周旋之间莫不是些场面话,仙道不甚上心。正堂较庭下略高出三四级台阶,仙道借势扫视四座,委实亦有人缺席,譬如流川。想来流川入京后长期寄寓藤真府内,而今又身为御前近侍,于情于理自当前来贺喜,除非是已不在京中……想来三日前,外使陆续离京,泽北特命宫中仪仗相送,彰宗主隆恩。翌日早朝擢藤真为相,自此重拾往日作息,不再日日不离养心殿。
宴罢撤席,众宾陆续移步后花园,园内早已搭好戏台,请来远近闻名的阁彩班唱全包堂会,伶工荟萃,歌舞升平,通宵达旦。庭下一时人声杂沓、人流如鲫,另有数人趁此机会,接连告辞归去。
待人潮散离殆尽,仙道这才不慌不忙地拱手告辞,刚称了声“丞相”,便为藤真按下手去,笑言:“仙道兄不必多礼,私下请还以朋辈相称。数月前,我们一行三人游山玩水、调笑取乐,彼时情景历历在目。而今,莫以显贵,另眼相待。”
仙道从容回曰:“藤真兄多虑了,仙道岂会以贵贱取人。”
那夜的谢恩折仙道终究没有写成,代之以一阕《鹧鸪天》,笔走龙蛇,一挥而就,和的却是前朝红杏尚书“画毂雕鞍狭路逢”之韵。词成掷笔,心中忧戚尽散。道途艰难,难在抉择,一旦落定,反觉轻快。今日种种,更不致耿耿于怀。只是藤真猝然封相,不少大臣均是费解,个中因由不知如他这等玲珑之人,是否早已揣度清楚。
仙道说了告辞的话,正待起身,藤真凑上前来,附耳轻言:“我往宫里派请柬时,他已不在禁中,恐怕是奉圣上旨意,离京办差去了。”
流川的踪迹仙道本已猜得七分,此刻只点头一笑,未置一词,抽身离去,暗觉自己与泽北的心思,藤真果真了若指掌。
出得府门,仙道没走两步,便听身后传来一声呼唤,扭头一看,乃是都察院卢御史。
其人粗眉宽额、鼻直口方,身材矮壮,看模样甚似武夫,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官。朝贡纷争两人所见略同,一来二去,这卢御史渐成仙道门前常客。二人不仅形貌悬殊,性情也迥然相异。可同朝为官,竟大有惺惺相惜之感,正是和而不同,周而不比。
仙道略一驻足,卢御史三两步跟了上来,“仙道大人可是这就要回去了?”
“正是。”
“那敢情好,走走走,今儿还去你家下棋。”语毕,卢御史催着仙道就往城西去,有意边走边聊。
“卢大人怎不留下看戏?”
“今儿这戏,不用看便知无趣至极。我要是点了戏,只怕他不乐意唱。”
“哦?敢问卢大人想听哪出?”
“自然是《桃花扇》。”
仙道闻言失笑,“不会是专要听末一折吧?”
“嘿,知我者仙道大人也,我还就想听《哀江南》。‘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卢御史尖起嗓子,故意捏腔拿调地唱上了,还略带着点身段手势,全不顾街上人来人往。
“卢大人,你啊!”仙道见状早笑得合不拢嘴,好不无奈地连连摆手。
卢御史唱罢,也乐得大笑,洪声朗朗,旁若无人。“哈哈,我怎么了?我就这么个脾气。我们这些谏官,没别的本事,只会哪壶不开提哪壶,平时专拣皇帝不爱听的讲。可有些人嘛,也没别的本事,就会察颜观色,佐君如顺鬃,唯恐逆了毛。”
“欸,卢大人,休要言之太过,这些话可别让旁人听了去。”
“‘如蝇在食,吐之乃已!’”
仙道微微一笑,缓言道:“卢大人,当年东坡屡遭贬谪,此话也仅作知交语。对泛泛之交,无不道悔不该当初。数年前,仙道初涉官场,不知深浅,亦是金铁不可折。如今,倒也不怕卢大人笑话,只觉若能达进言之效,正话反说、有话不说、短话长说,也未尝不可。忠言逆耳,皇帝也是人,满朝文武要是没一人说好话,恐怕在上在下,谁的日子都不好过。所谓朝廷,水至清则无鱼。”
“仙道大人看得透彻。不过我这人冥顽不化,只想仗着眼下的太平盛世,多说两句大实话。倘使有朝一日,本朝也会因言获罪了,那我卢倬头一个打点细软,回乡种田,恕不伺候。”卢御史说着,四指一握,拇指一伸,作势扬扬手,仿佛立马就要拂袖而去,活似绿林好汉,教人忍俊不禁。
仙道拍手笑赞:“卢大人豪气干云,朝中恐无人能及。”
二人一路说笑,本是远路,却似不过顷刻之功。
数日后,藤真拜相,大宴宾朋。
朝中四品以上文武官员均依柬赴宴,宾客如云,门庭若市。
筵席设于东院,雕梁绣柱张灯结彩,数十张八仙桌错列庭下。明间单置主桌,紫檀圆桌铺红毡,玉盘象箸食四方珍异,金樽银卮饮百年琼浆。
众宾依官阶鱼贯入席,额手相庆。藤真衣着光鲜,红光满面,诸宾敬贺,皆以笑示人,言辞平易。逢此大喜,藤真虽容光焕发、神清气爽,但待人接物仍似寻常,并无飘飘然凌云之态。
仙道官至从二品,按理应与越野同席,藤真却执意邀其落座主桌。仙道回朝后多受倚重,拜相一事,朝贡期间不少大臣皆以其为望。而今风向骤变,朝中议论纷纭,今日贺宴自是各有吃法,或兴致索然,或大快朵颐,入口是同一桌珍馐美馔,下肚便生千千万别样滋味。眼下,在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纷纷望向主桌。仙道泰然一笑,也不作态推辞,依礼道贺,敛衽坐定。
席间祝酒三轮,酬酢往复,周旋之间莫不是些场面话,仙道不甚上心。正堂较庭下略高出三四级台阶,仙道借势扫视四座,委实亦有人缺席,譬如流川。想来流川入京后长期寄寓藤真府内,而今又身为御前近侍,于情于理自当前来贺喜,除非是已不在京中……想来三日前,外使陆续离京,泽北特命宫中仪仗相送,彰宗主隆恩。翌日早朝擢藤真为相,自此重拾往日作息,不再日日不离养心殿。
宴罢撤席,众宾陆续移步后花园,园内早已搭好戏台,请来远近闻名的阁彩班唱全包堂会,伶工荟萃,歌舞升平,通宵达旦。庭下一时人声杂沓、人流如鲫,另有数人趁此机会,接连告辞归去。
待人潮散离殆尽,仙道这才不慌不忙地拱手告辞,刚称了声“丞相”,便为藤真按下手去,笑言:“仙道兄不必多礼,私下请还以朋辈相称。数月前,我们一行三人游山玩水、调笑取乐,彼时情景历历在目。而今,莫以显贵,另眼相待。”
仙道从容回曰:“藤真兄多虑了,仙道岂会以贵贱取人。”
那夜的谢恩折仙道终究没有写成,代之以一阕《鹧鸪天》,笔走龙蛇,一挥而就,和的却是前朝红杏尚书“画毂雕鞍狭路逢”之韵。词成掷笔,心中忧戚尽散。道途艰难,难在抉择,一旦落定,反觉轻快。今日种种,更不致耿耿于怀。只是藤真猝然封相,不少大臣均是费解,个中因由不知如他这等玲珑之人,是否早已揣度清楚。
仙道说了告辞的话,正待起身,藤真凑上前来,附耳轻言:“我往宫里派请柬时,他已不在禁中,恐怕是奉圣上旨意,离京办差去了。”
流川的踪迹仙道本已猜得七分,此刻只点头一笑,未置一词,抽身离去,暗觉自己与泽北的心思,藤真果真了若指掌。
出得府门,仙道没走两步,便听身后传来一声呼唤,扭头一看,乃是都察院卢御史。
其人粗眉宽额、鼻直口方,身材矮壮,看模样甚似武夫,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官。朝贡纷争两人所见略同,一来二去,这卢御史渐成仙道门前常客。二人不仅形貌悬殊,性情也迥然相异。可同朝为官,竟大有惺惺相惜之感,正是和而不同,周而不比。
仙道略一驻足,卢御史三两步跟了上来,“仙道大人可是这就要回去了?”
“正是。”
“那敢情好,走走走,今儿还去你家下棋。”语毕,卢御史催着仙道就往城西去,有意边走边聊。
“卢大人怎不留下看戏?”
“今儿这戏,不用看便知无趣至极。我要是点了戏,只怕他不乐意唱。”
“哦?敢问卢大人想听哪出?”
“自然是《桃花扇》。”
仙道闻言失笑,“不会是专要听末一折吧?”
“嘿,知我者仙道大人也,我还就想听《哀江南》。‘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卢御史尖起嗓子,故意捏腔拿调地唱上了,还略带着点身段手势,全不顾街上人来人往。
“卢大人,你啊!”仙道见状早笑得合不拢嘴,好不无奈地连连摆手。
卢御史唱罢,也乐得大笑,洪声朗朗,旁若无人。“哈哈,我怎么了?我就这么个脾气。我们这些谏官,没别的本事,只会哪壶不开提哪壶,平时专拣皇帝不爱听的讲。可有些人嘛,也没别的本事,就会察颜观色,佐君如顺鬃,唯恐逆了毛。”
“欸,卢大人,休要言之太过,这些话可别让旁人听了去。”
“‘如蝇在食,吐之乃已!’”
仙道微微一笑,缓言道:“卢大人,当年东坡屡遭贬谪,此话也仅作知交语。对泛泛之交,无不道悔不该当初。数年前,仙道初涉官场,不知深浅,亦是金铁不可折。如今,倒也不怕卢大人笑话,只觉若能达进言之效,正话反说、有话不说、短话长说,也未尝不可。忠言逆耳,皇帝也是人,满朝文武要是没一人说好话,恐怕在上在下,谁的日子都不好过。所谓朝廷,水至清则无鱼。”
“仙道大人看得透彻。不过我这人冥顽不化,只想仗着眼下的太平盛世,多说两句大实话。倘使有朝一日,本朝也会因言获罪了,那我卢倬头一个打点细软,回乡种田,恕不伺候。”卢御史说着,四指一握,拇指一伸,作势扬扬手,仿佛立马就要拂袖而去,活似绿林好汉,教人忍俊不禁。
仙道拍手笑赞:“卢大人豪气干云,朝中恐无人能及。”
二人一路说笑,本是远路,却似不过顷刻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