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作者:陆铭
1.在可以进行比较的国家中,中国储蓄率最高,消费占GDP比率最低,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最低,外贸依存度最高,外汇储备最多。
2.各个地区都陷在了一个本地和短期利益高于全局和长期利益的“囚徒困境”里。
3.“在集聚中走向平衡”。事实上,中国的内陆省份很多都是自然资源丰富的省份,旅游资源也丰富,在这样的地区,要致富的最好办法就是减少人口,以使不愿意迁移的人口的人均资源占有量上升。我们挣的钱是“微笑曲线”中间的低端部分,研发和销售这两头都很挣钱,而这两头都在发达国家。
4.不管是东部由于房价推动的工资上涨,还是中西部由最低工资抬升的工资上涨,都使得工资的上涨偏离劳动生产率,从而不利于企业保持竞争力。
5.不要盲目投资于产业,特别是偏离比较优势的产业,要投,就投在人身上。
6.“人力资本外部性”。这个词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教育水平提高了,不仅能使自己的收入有所提高,而且,在他与其他人的交往中,还能够相互学习和影响,促进知识的传播和生产,于是,别人的收入也能够有所提高。
7.低密度和宽马路的模式适于开车,而不适于行走,这就导致马路两边的行人达不到服务业所需的“进门人口”。另有一些城市,连旧城改造也追求低密度和宽马路,结果是,很多老建筑和窄街道被破坏,市中心的消费型服务业失去了发展的空间。
7.进城的农民要在城市生根,有就业,有社保,有公共服务,完成向市民的转变,在放弃农村土地时,还能够得到合理的补偿,或者可以用土地的使用权入股,参与农业的规模经营。
8.宜居城市(图)。正确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进一步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并转变生活方式。
9.而人口本身就是经济资源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