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宫廷吧 关注:7,462贴子:864,805

【华韵宫·庆应殿】——嘉懿太后 夏摇筝 寝宫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绥猷元年正月上旬,太子李舒隽登基为帝,太子生母纯元夫人夏摇筝,钟祥勋族,秉教名宗。礼成渭涘;誉蔼河洲。温恭娴图史之规,敬顺协珩璜之度。允赖宜家之助,当隆正位之仪。即为太后,尊号嘉懿。奉长乐之春晖,勗夏清冬温之节,仁惠以膺多福。永绥天禄,懋迓鸿禧。钦哉。
(请按照格式自贴资料以示入住,二楼晋升过程、资料,独白随意。)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6-27 23:13回复
    嘉和元年冬,夏氏自江南入宫参选,册为贵人,居永安宫·尚德轩。
    嘉和二年春,贵人夏氏,进退有度,蕙质兰心,晋为婕妤,赐号“慎”,迁居明光苑。
    嘉和二年夏,婕妤夏氏,秀外慧中,仁良好礼,晋为充仪,仍居原处。
    嘉和二年秋,充仪夏氏,天生丽质,进退有度,晋为良仪,仍居原处。
    嘉和二年冬,良仪夏氏,恪守宫规,风姿绰约,晋为芳仪,改封号为“祺”,仍居原处。
    嘉和二年冬,芳仪夏氏,通情达理,天生丽质,晋为顺仪 ,仍居原处。
    嘉和三年夏,顺仪夏氏,温婉娴淑,知书达礼,晋为婉容,仍居原处。
    嘉和三年冬,婉容夏氏,德容兼备,秀外慧中,晋为修媛,仍居原处。
    嘉和四年夏,修媛夏氏,钟灵毓秀,贤良淑德,晋为昭仪,仍居原处。
    嘉和五年春,昭仪夏氏锦心绣肠,嘉言懿行,仪态万千,恭顺柔和,特晋为宸姬,迁居琼华院。
    嘉和六年冬,帝旨:宸姬夏氏进退有度,温润舒和,深得朕心,特晋为宸嫔,迁居寿安宫·琼华院。
    嘉和七年夏,帝旨:宸嫔夏氏温婉大方,清艳脱俗,深得朕心,晋为贤妃,仍居原处。
    嘉和十年春,朝元夫人册立为后,特晋贤妃夏氏为纯元夫人,迁居寿安宫·疏影殿。
    绥猷元年正月上旬,太子李舒隽登基为帝,太子生母纯元夫人夏摇筝,钟祥勋族,秉教名宗。礼成渭涘;誉蔼河洲。温恭娴图史之规,敬顺协珩璜之度。允赖宜家之助,当隆正位之仪。即为太后,尊号嘉懿。奉长乐之春晖,勗夏清冬温之节,仁惠以膺多福。永绥天禄,懋迓鸿禧。钦哉。
    夏摇筝,江南人士,出身书香门第,年幼丧母,父亲是教书先生。性情温和恭顺,进退有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06-28 00:00
    回复
      夏氏摇筝,江南书香门第女,因父病重,家徒四壁,不得已入宫,以俸禄为父寻医问诊。
      诞皇次子疏衡,即当今宣平王;皇三子舒隽,于嘉和八年入东宫,为太子;如今膝下还有一幼女昀蓁,得封明灼郡君。
      嘉和五年春,得帝恩宠,位列女御,为从二品宸姬。次年冬,晋宸嫔。嘉和七年晋贤妃,十年春,晋纯元夫人。
      绥猷元年,太子登基为帝,尊其生母夏氏为太后,上徽号嘉懿,居华韵宫·庆应殿。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6-28 00:04
      回复
        ( 嘉和元年我如同所有初入宫闱的采女一样,带着前途未卜的恐惧与不安,小心翼翼的踏入这座皇城。在往后的数十载光阴里,即便我不曾获得先帝过多的恩宠,却也熬到了如今与花氏一起入住华韵的日子。我的儿子足够优秀,他以卓绝的手段挣回了这一片大好河山——至少我一直是这样想的。 )
        ( 可那一日,在先帝奄奄一息的病榻下,我站在暗处亲眼目睹他与往日截然不同的模样。隽儿有一双极好看的眼,温润的线条总是带着笑,连铃儿都不止一次的与我夸赞,殿下的眉眼生得温柔多情,定是心善之人。但在那天,他面对他不久于世的父亲,眼神冰冷得让人害怕,那一字一句都像是利刃一般戳人心扉。 )
        ( 这不该是我儿子,他不该是这样一幅为了江山罔顾骨肉亲情的嘴脸。庆应殿的富丽堂皇比之疏影有过之而无不及,自打先帝的葬礼之后我便不再出门半步,更不曾召见过任何人,即便是自幼就被我养在身边的景昀。 )
        ( 庆应殿的后院被我改成了佛堂,青灯古佛,檀香屡屡,我一袭素槁,跪在佛前念经。一篇经文还未念完,便听见身侧有人轻声道,太后,寿安宫霍氏求见。 )
        ( 睁开眼,只低低的说了一个字。 )
        “ 宣。 ”
        ( 而后木鱼声阵阵,继续诵读经文。 )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06-28 11:16
        回复
          ( 我将佛经来回诵读,每日斋戒沐浴,愿先帝早登极乐。祈求着能为隽儿洗刷这满身的罪孽,让先帝的在天之灵能宽恕他的孩子。左右曾多次踌躇着上前来禀,说陛下在殿外恭候,我充耳不闻,也没人敢将他领进门来。 )
          ( 此后,晚晚与衡儿也曾数次前来,皆被我拒之门外。我知道他们的目的——不过是给他们的兄弟当说客。 )
          ( 直到将经文诵读完毕,才搭着宫人的手起身。理了理衣裙上的褶皱,朝着主座的方向走去。 )
          “ 起来吧。 ”
          ( 落座,命人奉茶,将眼眸投向眼前这位依旧温和恭顺的女子。 )
          “ 你是哀家宫里来的第一位客人。 ”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7-06-28 11:59
          回复
            ( 我还愿意见她,说到底是因为我终究无法放下心来对隽儿不闻不问,他自幼体弱多病。如今初登基,国事繁重,既要端平了后宫的一碗水,还要与那些世家名门周旋,我终归是要担心他身体吃不消。 )
            ( 深冬时节,屋外北风呼啸,扫雪的宫人总是冻得两耳通红。新年伊始,我曾独身前往清心堂的凉亭里小坐,时至今日,我都还记得那年除夕夜里,我与他们兄弟二人谈笑风生的场景。彼时,那个温润柔和的少年儿郎如今已成了一国之君,一切终究成了无法触及的过往。 )
            “ 你有心了。 ”
            ( 除了这一句,我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天色渐暗,今日是正月十五,然整座宫城无人敢为这个节气而欢庆,先帝离世不足一载,所有人都还未能从这片悲凉中回过神来。 )
            “ 先帝在世时,对哀家的眷顾并不多,相敬如宾,不过如此。可当他真正离去时,哀家却觉得心里好像空落落的。 ”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06-28 13:38
            回复
              ( 起风了,吹得窗户砰砰作响,阴郁的天总让人提不起精神来,到了深夜里只怕又有大雪降临。手里的佛珠被打磨的圆润饱满,捻在手里颗颗分明,一簇檀香燃尽,只留下一寸一吹就散的灰。人就如这一柱香,燃到最后就会被风吹散,了无踪迹。即便他生前再辉煌,死后也只是一抔黃土。 )
              “ 既是如此,你替哀家带个话,陛下操劳国事,日理万机,往后无事,便不用来哀家这里了。 ”
              ( 她这一说,我难免要想起过往岁月里的柔情似水,那时,我的隽儿还没有这般冷血不孝,他温柔又乖巧,懂事得让人心疼。 )
              “ 哀家一切都好。 ”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7-06-28 16:17
              回复
                ( 我曾祈求漫天的神佛庇佑我的三个孩子平安喜乐,一生顺遂,事到如今,也算得偿所愿。可总有什么东西在这颠沛流离的过程中悄然流逝,是起初那一份真挚,更是天真纯良的初心。 )
                ( 后宫沉浮多年,再柔软的心也会被打磨得牢不可破,就像是常用针线,手指会被磨出一层厚厚的茧。她柔软纤细的手覆盖在微凉的指尖,可面上依然不为所动。 )
                “ 但凡陛下还能记得哀家是他的生母,就该把哀家的话听进去才是。 ”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06-28 17:08
                回复
                  “ 好了,哀家都知道了。 ”
                  ( 将她未尽之言打断,睽了双眸不去看她,沉稳的声线在静谧的大堂里晕开。我不愿再听下去,她深知骨肉亲情是我在这世上最挂念的东西,她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及,想以此触碰我内心深处那些最柔软的回忆。 )
                  ( 她做到了,故而我才不愿意再继续往下听。抬起手揉了揉眉心,皓腕上环佩碰撞出清脆的响声,稍稍露出些疲态。 )
                  “ 哀家累了,你先退下吧。 ”
                  ( 尾音不自觉的带了些柔软绵长的叹息,夜色迷离,呼啸的北风拼命拍打的门扉,迫不及待的要冲进屋子,将人席卷得遍体鳞伤。 )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7-06-29 12:13
                  回复
                    ( 昨天夜里,我辗转难眠,大约是夏夜里划破天际的惊雷所致,又或者是因为烦闷而阴郁的天气。披了件衣裳起床,铃儿扶着我走到窗边,长长叹了口气与她说起明日是景昀的生辰,今年与往年不同,要行冠礼了。 )
                    ( 我是不指望他的母妃苏氏能有多大作为,前些日子才被罚了俸禄迁到了永安宫最偏僻的院子,她能给景昀带来的只有麻烦与失败。 )
                    ( 宫人领着浑身湿漉漉的景昀进来时,我正在给满屋的兰草修剪枝叶,放下手中的剪刀迎上前,伸手替他擦拭着脸上的雨水。 )
                    “ 怎么淋成这个样子,绿箩,先领着郡侯去内殿更衣。 ”


                    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7-07-09 22:55
                    回复
                      “ 起来吧。 ”
                      ( 且不论他母妃做过什么,我是极疼爱这个孙儿的。一个他还有一个是衡儿家的阿栩,他们都不嫌弃我这里枯燥又无聊,总爱来坐坐。 )
                      “ 今日是你生辰,哀家记得的。 ”
                      ( 抬手抚上他的眉眼,示意一旁的铃儿去把我今日早晨亲自动手做的长寿面给他端出来。热气腾腾的面条端上桌,拉着他走近后坐下。 )
                      “ 趁热吃一些,长命百岁的。 ”


                      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17-07-09 22:57
                      回复
                        “ 你父皇年幼时,每逢生辰,哀家也会替他做一碗长寿面,你皇伯父和四姑姑也是如此。你姑姑直到出嫁前,每到生辰都要哀家替她煮面吃的。 ”
                        ( 低头絮絮叨叨说着,语调柔和而沉稳,轻轻替他梳理着刚刚洗澡时打湿的发梢。我这一生最开心的日子,应该就是几个孩子还未出宫前的时候了,虽然那时地位不高,需要在许多人面前低眉顺眼,但从不会感觉到孤独。 )
                        “ 怎么会忘呢?景昀是哀家一手带大的,哀家记得清清楚楚。 ”


                        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17-07-09 23:00
                        回复
                          ( 手上的动作一滞,忽然回想起十多年前那苏氏来寿安宫向我问安时的场景,嚣张跋扈的气焰惹人生厌。时过境迁,如今我常伴青灯古佛,心境平和下来,也就不再计较这些陈年旧事了,只当是闲话家常,轻轻问了一句。 )
                          “ 哦,她过得好吗? ”
                          ( 我虽闭门不出,消息却还是灵通的,寿安宫那一出闹剧我也听说了。苏氏被我夺走了儿子这么多年,也不见她痛定思痛,改过自新,反而是变本加厉了。 )


                          来自iPhone客户端23楼2017-07-09 23:01
                          回复
                            “ 因为人都是会变的。 ”
                            ( 这世上最难测的便是人心,即使是我,这么多年过去也不再如同往昔,更何况苏氏那个只知道拼了命往高处走的女人。她有一颗急功近利的心,自然会变得更快。 )
                            “ 生辰礼啊…… ”
                            ( 笑吟吟的开口,朝着侍奉在身侧的铃儿使了个眼色。她立马会意,去了内殿取来了那一方小小的锦盒。双手接过锦盒,递到了他面前。 )
                            “ 打开看看? ”


                            来自iPhone客户端25楼2017-07-09 23:03
                            回复
                              ( 中秋家宴我到底还是出席了,即便如今我不愿面对这一切,可心底里还是盼着儿女能过得好一些。前朝后宫那些流言蜚语无一不是冲着隽儿去的,我不愿见他,却也不忍心他遭受非议。 )
                              ( 秋风卷起了院落里的枫叶,四周静谧得只能听见落叶沙沙作响。殿中檀香缭绕,跪在蒲团上,口中默念着经文,手里佛珠碰撞出清脆的响声。前些日子,薛氏差人送来了几本佛经,说是从天竺游历归来的高僧亲自誊写的,她倒是细心。 )
                              ( 听人说顺慈太妃在外头求见,点了点头,让人扶自己起来。 )
                              “ 让她进来。 ”


                              来自iPhone客户端28楼2017-07-16 16: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