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reators吧 关注:20,774贴子:278,771

【重发】REC引申,浅析不同类型作品对角色创造及其对角色的态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萌战吧,网络口袋大大的帖子
原帖《REC引申,浅析不同类型作品对于角色创造及其对角色的态度》
作者:网络口袋(主笔),454645gh(资料提供)
很有动新时代的专题贴的风格。
一直联系不上作者大大所以擅自转帖了。
因为如此专业的高水平分析贴,出于没有发在正确的贴吧而被放任沉没,是很令人痛心的事情!


IP属地:安徽1楼2017-05-25 13:58回复
    “爱、荣誉、怜悯、骄傲、慈悲和牺牲,这些事物是人心古老、普世的真实,缺了它们任何故事都是昙花一现、注定失败。”——威廉.福克纳。

    即使是在如今利益至上的业界,衡量一部作品是否优秀依然可以凭借以上标准。
    进入信息量爆炸式增进的当今时代,人类群体的想象力犹如脱缰野马,无死角疯狂扩张,各式各样的类型文学及其衍生作品随之问世,作品的背景不再仅仅限定于我们存在的现实。剑与魔法横行的中世纪大陆,电子符号化的网络世界,濒临灭绝的末土,辽阔无涯的星海宇宙...随着不同世界在作者们的笔下接连问世,于这些世界中存在的人文、社会、科技等条件亦被不断构思、完善,而这些异世界的种种不同又浓缩于个人的三观,从而产生一个个思维各异、存在鲜明的角色。
    ——当这些不同世界、不同思维的角色们接触时,会发生什么事?这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命题,可谓人类自古就有的兴趣所在,及想象力进一步发展的绝佳平台。因此,混世界、综漫类型的作品总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和讨论......嘛从贵吧不到二十四小时就蹦出接近二十条的Rec相关讨论贴就可以看出来了...
    业界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并与自身相结合的本事不管什么时候都令人佩服,小小的圈子(相对,相对而言...)却可谓涵盖了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有趣的作品类型及题材,又结合本土文化和产业规格,几十年来诞生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各类题材作品数不胜数,而Rec就将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几类角色置于同一作品,难怪如此吸引人眼球。
    但正如前文所说,题材、新颖的世界观并不是作品本身给人带来的最大感触所在。作者是人,读者亦是人,不论什么作品,终归是要将视线回归到作品本身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给人的心灵带来了怎样的触动,对读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体现这项重要指标的,自然是角色本身,和TA们所经历的种种命运。

    (pid:62399434)
    那么多贴刷下来,吧友们也普遍猜测Rec这部作品很有可能是要将众多角色分成两派,即“报复作者派”和“安守本分派”——当然,毕竟才播两集,后期会不会被打脸不清楚,所以就趁着还没被打赶紧把这贴发出来再说( ̄ε(# ̄)☆╰╮( ̄▽ ̄///)——前者的缘由其实挺好理解的,自身的种种不幸命运若只是因于一个类似机械神存在的“造物者”的笔,而今与TA处于同一世界,岂来不反抗之理?
    纵观众多作品,命运悲惨的角色往往是出于不同理由被创作出来的,或是由于作品核心主旨所在,为传达作者想要讲述的道理而被如此设置,或仅仅是由于这样比较有卖点——这些对作品有何影响这么多年来不断被讨论着,但这些角色自身对此是何看法呢?欢迎Rec用接下来的二十集为我们好好解惑。
    那么在焦急地等待下一集Rec播放的时候,想和吧友们讨论一下,一些较具代表性的类型作品中的各种角色是出于创造者的何种想法被创造出来的,随后的命运安排又是出于怎样的理由呢?
    既然是借Rec的东风,那么就以Rec中出场的几类作品为主探讨...阅历并不如吧里的各位大佬那般恐怖,对各类作品的了解也不能算太深刻,仅抱抛砖求玉之心...
    本贴受@454645gh 大佬的https://tieba.baidu.com/p/5074724073启发,感谢大佬对目前出场的各类角色的细致分析。


    IP属地:安徽2楼2017-05-25 13:58
    回复
      1)轻小说中的她——以角色为核心卖点的幸运儿?
      正如大佬们所分析的那样,红毛所代表的的轻小说女主类型并非近几年流行的作为男主陪衬而存在的花瓶角色,而是于世纪初开始流行的具有鲜明自我标签,往往选择主动出击达成目的或改变自身命运的团长、夏娜类型女主。
      那时候的轻小说除了以作者们新颖的想法和流畅爽快的叙事为要点吸引读者外,插画也是这类新兴媒体形式的重要特征。愿意为纸面上这些可爱的妹子们买账的消费者不在少数,这也让作者和编辑认识到,一个讨喜甚至令人爱戴的女主角对一部轻小说来说是多么重要。于是,创作者们对这类角色的创造往往可以让人们体会到对她们的爱——拥有再悲惨的身世最终也能得到救赎,经历再大的打压依然能重拾本心。虽然不知道她们对于创作者出于增加萌点的想法给她们加上种种奇怪的标签作何感想,但总体而言这个时期除了个别恶趣味的作者外大多数轻小说女主都是创作者捧在手心的宝,这也难怪红毛是个这般正直善良的可爱姑娘。所以就目前来看,卖角色为主的轻小说是对待角色最友善的类型之一?
      当然,这几年的轻小说恶趣味比例开始逐渐增加,类似世界系的平凡男主与不平凡女主之间的物语故事逐渐被龙傲天男主一条龙服务取代,很多女性角色的塑造实在不敢苟同...请允悲...


      IP属地:安徽5楼2017-05-25 14:01
      回复
        2)列王纷争的角斗士们——浩瀚史诗之下,光环稀薄的“历史人物”哟
        许多轻小说喜欢以剑与魔法的世界为背景,但写作手法依然是刻画角色为主...当然,自八九十年代《罗德岛战记》和各类魔幻游戏的西学东渐以来,业界的西幻题材作品多少带着本土重角色的特点...这时我们不妨回望一下那些源头的现代西幻作品,以及注重正统“史诗向”和“跑团向”的作品。
        提到西幻必提托尔金,这个当代除了克苏鲁流外的所有奇幻支线都要喊声祖师爷的泰斗级人物...中土是当代西方人所有史诗幻想的源头所在,但这个幻想的魅力并不在于人物而在于史诗...
        中土这个庞大的故事是怎样被创作出来的呢?了不起的语言学家创造了一门动听的语言,想为这个语言配备一个高贵的种族,这个种族要有一个史诗般动人的历史,这般动人的历史需要其他种族和优美的神话修饰,这般重要的修饰必须如同真实存在的历史一般严谨——于是,厚达十二卷的《中土世界编年史》横空出世——这还只是托尔金的小儿子勤勤恳恳修改完善后的,原本留下的书稿据说装满了数十个大箱子...
        有人说,看历史就像坐过山车一样,翻一页纸,一个朝代的兴衰始末。“史诗向”作品追求的是叙事的宏大性,历史的残酷悲壮性,作者笔下的,不论是意气风发的诸王,剑饮献血的战士,力挽狂澜的法师还是卑微的仆从们,大都逃不过时代性悲剧的洗卷...掩卷长叹之后,读者会叹然于浩瀚史诗的大气与蓬勃,但身处于其中的角色们呢?很遗憾,他们只是时代变迁的容器与代表,作品的走向并不以他们的愿望为主,他们能做的,仅仅只是在巨浪袭来之时稳住自身......
        中土系列作品并不以刻画角色为主,但即使之后奇幻分支发展到重视角色塑造和情节安排的阶段,角色依然只能痛苦地挣扎于洪流之间,不能被历史所改变,不同的仅仅只是观众代入的从王朝的兴衰变成了角色自身的悲惨这点叙事时间范围的缩小——对,说的就是马丁老爷子的《杀与艹之歌》,低魔世界观下的凄惨玫瑰战争,以及在这条分支技能点上再也回不了头的新世纪奇幻小说们...
        而业界受着正统西幻影响的作品亦不在少数,从八九十年代至今,“剑与魔法”题材在各大媒体中都爆炸式泛滥过一番,而每次的爆炸都为它增加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奇怪技能点...导致如今剑与魔法也成了魔法少女这般被业界玩坏的存在..
        说这类角色能找作者谈人生他们会怎么做?你看金毛大姐什么时候不是苦大仇深的...


        IP属地:安徽6楼2017-05-25 14:01
        回复
          3)即便我们的征途是星辰——萝卜机师们
          追求历史向的不仅仅是剑与魔法,当人类踏上广阔的宇宙,当版图的扩张撞上新科技、新人类的诞生,一股更有趣的历史洪流便开始孕育...
          UC系的高达追求的就是这般严谨的历史性,自白色恶魔屹立于大地上之时到骡子鸭子高唱着BEYOND THE TIME带着陨石远走高飞(划掉)乃至到哈撒韦的这段假想中的庞大史诗至今为业界津津乐道,一个塑料玩具的广告系列长存不衰自有其道理...
          比起穿越回前朝,有着高度发达科技的未来才是人类的想象力结晶所在。萝卜片的未来时代背景为作者们准备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可以探讨更先进的科技会对人类群体产生何种影响,更广阔的版图可以衍生出怎样的新兴政体,更强大的武器会产生出怎样悲壮的战斗...而角色本身,就是种种变化的推动者,或是实验活体。作者、观众想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人类的飞升或是堕落,所以他们自身的命运基本可归咎于时代...科幻史诗之下,甭管是从不曾被击落的王牌机师,掀起时代巨浪的变革者,还是仅仅只是处于留白时间线的小角色,在科技树点歪的那一刻起,命运似乎就已经被注定了...那么从他们身上流露出的毅然决然的勇气和凛然,还是对时代的仇视与报复呢?
          当然,萝卜片作为业界常青藤,并不需要一直带着所谓科幻史诗的标签...好的萝卜塑料玩具若是有个人气爆表的驾驶员,岂不是更好卖?所以萝卜片走向偶像化这点其实没什么好黑的...
          而偶像化时期的萝卜片机师们,创作者们对他们开始朝着吸引人气的方向上刻画...从w五小强到基狼,再到鲁路修傻子那...
          未来背景之下更容易写出高帅智慧的万能机师这种苏到爆炸的设定...但不论角色刻画角度怎么变化,萝卜之间的战役便当率依然还是高到爆表...这就为提升角色悲壮色彩提供了一种...非常方便的手段...所以不管什么时候萝卜机师都是个苦逼的活...
          那么这位蓝毛机师会是哪一类呢?令人期待。


          IP属地:安徽7楼2017-05-25 14:01
          回复
            4)我变成这样怎么看都是世界的错——赛博朋克、末日世界中的倒霉鬼们
            未来未必就是往着好的方向发展肯定是科幻小说家们的共识,你看第一部科幻小说就是那个黑得要死的《弗兰肯斯坦》...
            当凡尔纳用新兴的科学幻想鼓舞着人类发展科技之时,HG威尔逊就警惕着用一部又一部的寓言式科幻小说警醒着人类科技发展千万要适度...
            古典科幻小说家们说到底还是以教育为目的的多,但到了黄金时代...让想象力插上翅膀高飞的科幻小说家们就开始往越来越奇怪的方向幻想未来的人类世界了...
            再加上,虽然科幻小说家之中不乏三巨头那样活着的时候就名利双收的幸运儿们,但数量更多的还是菲利普迪克那样因为想法太过超前被当时的世人唾弃的...本就不爱往好方向想的科幻小说家们碰上这样的生活环境,黑起来那是更加...咳咳,不过说到底他们本意还是和古典老前辈们一样的。
            不说作家本身,即使是科学家们对科技的发展依然是有些畏惧的。人类本身就对超出自身理解的事物怀有恐惧,而脱胎于自己手中的科技更是让这种恐惧加倍。所以大多数科幻世界的构成是含有很大比例黑暗成分的,而这样的世界下出现怎样病态的人,大概都不足为奇吧?
            一如科幻史诗那般,这种世界下的角色也是科技发展、时代变迁下的活体实验者。《放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中被精神寄托和自身怀疑逼到疯癫的赏金猎人,《攻壳机动队》单元剧中形形色色的犯罪者们,用自己的生命向观众演绎着科技可能带来的惨状。作为观众的我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领悟到科技发展应该注意到的弊端那便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但那些角色本身若是真实存在的话——大叔,你也是一脸苦大仇深的耶....


            IP属地:安徽8楼2017-05-25 14:02
            回复
              5)WHY SO SERIOUS?——惊悚题材的变态们
              人类是唯一会去尝试辣味的种族,为什么?因为其他生物会自主避开作为痛觉的伤害,但人类有时候会沉迷于此而不知疲惫。
              如果说赛博朋克等末世作品的黑暗本意上是为了警示人类注意科技发展的弊端,那么惊悚类题材的黑暗为的纯粹是挑战你心中的那一个底线。
              为什么有人会追求混沌?为什么有人会去追求犯罪的惊险刺激?为什么有人就是愿意做这样那样恐怖可怕的事?
              心理学或许可以给我们列出一串串的病单,但最通俗易懂的解释或许就是——因为他们是变态啊。
              平常生活中的人自有道德底线所在,即便内心再波涛汹涌也有强大的社会共同道德将之压抑...
              若是不能得到有效的压抑或者化解,这些扭曲的心灵总会开出异样的恶之花,危害社会和平...
              或许是为了满足作者的发泄心里,或许是为了让读者群体有个稳定的发泄,惊悚题材的作品开始有了他们稳定的市场...
              这些作品中的变态或许可以视作作者扭曲心灵的化身,但不排除有时也同样带有警示作用在其中。若是前者,这个角色本身或许和作者就是一体的;若是后者,那作者角色之间的关系或许就如同双面人的本心与阴暗处,若二者共处一世,似乎就是一部心理犯罪大戏?


              IP属地:安徽9楼2017-05-25 14:02
              回复
                6)看啊,此刻,连太阳都与我们并肩作战!——少年热血漫的王道情怀
                说到漫画家,你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是怎样的形象?
                是《爆漫王》中从入门到住院的那对伙伴,还是懒洋洋把笔一挥放下任读者们怨声载道的稀世天才?
                事实上如今依然奋斗在最前线的漫画家们个个都是兢兢业业的匠人们...睁开眼提起笔,放下笔再合眼...私生活简单如白纸,太有名气的诸如尾田甚至十年里都不敢和家人去游乐场怕被认出来...
                就是这些外表上看着平凡无奇甚至衰弱的人们,用自己内心如太阳一般激烈的热情和无数的稿纸墨笔,激励着千百万的读者:“加油,努力活下去,明天很美好!”
                作为整个业界真正的支柱产业,漫画在不同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市场使命,对每代读者的影响可能也都大不相同。简单的方格不断变得复杂,寥寥几笔的台词不断变得丰富,但贯彻始终的,或许就是漫画家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影响他人的内心吧——从这点来看,不论是角色、剧情,还是分镜、作画,都是围绕这点而存在的。
                不论从影响力还是销量上来看,顶尖的漫画作品、杂志似乎都是以热血王道少年向为主打的,或许就是因为不管什么年代,人类都需要强烈的内心鼓舞?
                那么,以这个为目标而创造出来的漫画,其中的角色们该如何完成这一使命呢?自身永不言败的勇气、坚硬如刚的意志,待巨大变革之时的成长与变化,对人心的信任与等等...几十年的发展让业界有着层出不穷的想法和点子,令人惊艳叫绝之辈不在少数。
                热血的漫画家们塑造的主角兴许就如同他们的化身,即便知道自己的命运是被安排,或许也只将此看作是命运的一种挑战?


                IP属地:安徽10楼2017-05-25 14:03
                收起回复
                  7)或许,你才是这个新的世界本身所在——NPC们
                  Non Player Character,非玩家控制角色,简称NPC。
                  《New Game!》中青叶为一个个NPC角色忙活的样子相信令不少人记忆犹新,同时也表达出再渺小的角色都是制作人的心血所在。
                  新世界观的新颖之处是其存在意义,将这个新世界观的条条框框稳定下来的严谨设定是其存在支柱。世界观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直观的景色、建筑,主角自身的设定和成长经历等等,然而最能在潜移默化之下让观众接受其逻辑性并逐渐适应的,唯有无数的NPC们。
                  一个图书管理员似的万事通NPC或许是每个玩家进入新游戏后第一个要寻找的人,因为他们简直就是玩家的贴心点读机,哪里不会点哪里。
                  但进入新时期以来,越来越多宏大世界观的游戏开始选择逐渐减少这类NPC能透露的信息乃至完全不设置此类角色,原因何在?就是希望玩家能通过对与一个个不同的NPC交流以体验到逐渐融入到一个世界内的快感。捧着游戏手柄,盯着眼前的屏幕,一点一点地将自己的常识隐藏,悄悄装上新的世界所表达出来的点点滴滴,不知不觉,就成就了一段新的人生?
                  NPC的创作就是作者对整个世界的创作衍生,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的言谈举止,乃至他们人生的大起大落,是整个世界小小的缩影。
                  那么何不好好观察一下他们,看看瑰丽的想象力之下,人们会以何种姿态存在于世呢?


                  IP属地:安徽12楼2017-05-25 14:04
                  回复
                    8)放开我!我不回病栋!——业界符号魔法少女
                    如果说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逐渐成型的日式SF动画是业界逐渐形成自己独特标志的里程碑,那么,从五六十年代随着业界一起诞生的魔法少女题材作品就是整个业界最大的那株常青藤。
                    阳光可爱的女孩子们在令人浮想联翩的变身之后穿戴者华丽俏皮的服装,甩着炫目夸张的魔弹,打击着看上去并不那么可怕的敌人.......事实上,基础设定越是简单的题材作品越是拥有强悍的生命力,若是这些基础设定本身就拥有跨越时代的长久魅力和永远存在的观众群体,它就有永不成为时代眼泪的可能性。
                    本就是目标群体的小女孩们不必说,作为国民级题材其对于其他群体也有着难以言喻的吸引力。小男孩们可能会为了看一眼漂亮的女主角们偷偷摸摸地躲在半掩的门后边看着妹妹正在看的电视,被烦闷琐碎的工作生活压得疲惫不堪的大人们也想着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陪孩子们大笑开怀,更别提那些不在意他人异样的眼光天天在Q娃里找老婆找糖找毒找药周边特典现场LIVE样样不错过的大友们了。(细软跑)
                    这么一看,如今依然数目众多的创作者们,有哪个不是自小在上一代人创作的魔法少女熏陶、引导下走向创作道路的?好似一段无需相互熟识的传承,每一代人都在吸收总结前辈优秀经验的同时寻找符合自身时代的特色,将之注入到自己这代的魔法少女之中,这也让其成为自身时代业界的浓缩。
                    随着业界各领域的交融逐渐成熟,不同领域的创作者们也靠着自身杰出的才华让魔法少女在自己所处的领域落地生根,同时也让魔法少女吸收自身领域的特色点出更多分支。武内直子的美战为其注入了少女漫画的气息,文艺博闻的CLAMP让初代见识了巴洛克风姿,都筑在魔炮中建立起了宛如硬核科幻一般严谨的体系,而黄油出生的...黄,黄油出生的老,老虚就更厉害了,直接颠覆了整个业界对魔法少女的认识......2011年横空出世的魔圆在挽救了业界的碟子市场的同时,也彻底将深黑残这个原先八竿子打不着的标签牢牢地贴在了马猴烧酒们的身上...
                    嘛,说起来也是无风不起浪...其实本身魔法少女这个题材就有一些亘古不变的点是频频引起业界的疑惑,比如打到你服为主的交涉手段啊,设定基本隐藏的魔法构造和能量来源啊,只追求视觉效果造成的夸张战力啊...即便魔圆自身素质实在过硬,但其依然犹如导火索一般迅速地将魔法少女带入一个被业界玩坏的领域...
                    最为典型的就是去年那部纯粹就是为了恶心人而存在的轻改魔保育,魔法少女题材仅剩的空壳犹如提线傀儡一般被迫上演了一场主旨不明意义不明的莫名其妙的大逃杀...最不能忍的是角色的便当竟纯粹出于恶趣味...一个角色的死亡为何沉重?因为一条生命的终结,需要体现出的应该是对逝者的怜悯与追忆,和对生者的警示与慰藉...
                    所以真心希望马猴烧酒的这条黑暗分支可以适可而止...这么想着的我点开了一集东大妈十余年的魔法少女老招牌光美,想告慰一下疲惫的内心...然后...放手!放手!这毒我不!我不...嗷呜真好吃啊呸...怎么说呢,虽然主要是因为戴上了作为大朋友特有的浑浊有色眼镜,但近年来越来越以女孩们之间的贵♀乱♀感♀情为刻画点的光美...***更带感了我喜欢啊不是不是,更丧心病狂了!要批判!
                    啊其实我挺想看看不同时期的魔法少女们汇聚一堂的大乱斗的...老前辈们对新人们会有何种反应实在令人期待...
                    不过暂时就让我们先看看这位相对比较正统的烧酒在造物者们的世界里会遭遇怎样的经历和变化吧。


                    IP属地:安徽13楼2017-05-25 14:06
                    回复
                      9)我们不要再提三德子和膏药的事情了好不?——诠释破灭之美的轴心军服文化
                      在当今动画成为一个庞大产业的当下,角色设定发生撞衫的现象无可避免,若是出自同一制作公司,那么还可以用“八月脸”“喵森当国王”“走错片场但同一世界观”这样的借口呵呵带过;但随后在产业化,快餐化的影响下,特别是因为GAL和轻改等作品的蜂拥而至,令动画制作方们无暇顾及及时交货之外的事情。所以角色只差发色,眼睛颜色和少数装饰品的奇葩现象俨然成为业界标准,而不屑的观众们则毫不客气的将某部动画的众多角色简单粗暴以“红毛”“蓝毛”假以代称予以还击。连这部《REC》也难逃此番待遇,等等,他们中间出了一个叛徒!明明有一头白发,为啥大家却叫她“军服姬”哩?被称做红毛的女主角XXX,被称作紫毛的女反派XXX表示这是歧视!严重抗议!


                      IP属地:安徽14楼2017-05-25 14:54
                      回复

                        特别待遇?军服姬表示那还是小儿科,因为在你们这些红毛紫毛自我满足自相残杀自攻自受的时候....我——
                        正酝酿制裁众神之地的计划!这种狂妄和自信居然出自一个身材瘦小的萝莉之口,但是却没人敢质疑和反驳。因为早在今年一月,就有另一个满脸颜艺但内心强似怪物的军服萝莉身体力行,作为特种魔导大队的一员驰骋于假想世界的二战战场,拳打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列强,脚踢老大哥脊梁,将欧洲战场搅得天翻地覆,其人也一路官至上校,被揍得鼻青眼肿的大人们纷纷牙齿打颤的称其为“莱茵的恶魔”,连很多观众也纷纷表示治好了自己多年萝莉控。
                        然后观众们联想起了更早前的一部作品《终结的炽天使》。然后又有V家人士补充发言咱家初音也穿过皇军军服唱过《千本樱》!随后GAL玩家也不甘示弱:我家的《神怒之日》的三德军服才最帅!


                        IP属地:安徽16楼2017-05-25 15:20
                        收起回复
                          其实,有心细数下来,这样的作品居然数不胜数。没错。按照作品数量和影响力,军服不只是止步于二次元萌属性那么简单,而是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立的题材和文化。其原因,要从军服文化和传统教育之间密不可分,源远流长的历史谈起。
                          在近代全民义务教育普及开来前,受教育权其实是一种阶级独享特权。男性贵族一般会在军校受训,而贵族女性的教育则交由教会建立的全寄宿教育机构完成。但到了近代,随着全民皆兵思想的总体战体制的建立,学校等教育机构自然也成为了庞大战争机器的一部分,学校变成了预备队的军营,老师变成了教官,而学生而变成了未来的士兵。
                          这一点,军国主义日本是做的最彻底的,日本JK们依然在穿的水手服,其实源自海军水手的制式军服;而众多港台校园青春剧中小鲜肉们穿着的笔挺西装男学生服,则是由普鲁士军校的男士官服变化而来....而二战中轴心国惨败的经历,更为日系和德系军服文化诠释了另一层意义: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壮。
                          军装文化,已经浸透到了人类社会发展和变迁的血液中。它代表着肃穆和权利,服从和忠诚,早已超出了人物设定的范畴,而成为一种精神和传承。
                          但是作为一种过于严肃和正统的文化,军服题材和二次元轻松结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虽然军服文化在二次元的作品不少,但鲜有直接引用,而是掺杂了很多其他题材。比如前面提到的《神怒之日》是德国军服文化加上视觉系魔幻的结合,而《终结的炽天使》是日系军服文化加西方吸血鬼传说的结合;其余的例子也是千奇百怪,比如德系军服加美型少男少女的《吸血鬼骑士》,德系军服加硬派奇幻的《皇家国教骑士团》以及日俄战争时期军服加兽耳文化的《强袭魔女》,各国军服大杂烩的《黑塔利亚》。
                          反衬也好,增益也好,军服文化是一种影响力超过单独萌点,但尚无法形成完整人设的残念“类型”


                          IP属地:安徽17楼2017-05-25 16:20
                          回复
                            【总结】
                            任何试图探讨文化的综合史的人都会面临一个问题,这和编写四库全书、修订大英字典的编著家同样的问题---你没法拥有完整的全部资料,而你也无法完整的穷尽一生去了解你想编著的一切。很多珍贵的东西遗失了,而你却被更多数据所淹没忘记了。很多过于繁茂的事项让你在编纂时左右为难不知道如何取舍。
                            所以任何综漫题材制作者和鉴赏者都没法掌控广袤文化星海的全部,更多情况下,我们只是在自己最熟悉的方面聊以自慰罢了。用不关注这边的人来说,“你们是我这辈子见过最无聊的人”(笑)

                            这幅宣传图看上去把角色分成两个阵营,但是个人认为这不是故事的斗争阵营,因为剧情为了增添戏剧感分分钟制造二五仔是家常便饭。那么这个分阵营的本来目的是什么?是历史的沉淀度。右侧的是完成态的文化,他们精彩他们夺目,他们也在业界的扩张中感到迷失;而左侧是还没有完成的文化,他们还没有“完成”,他们还有“希望”。
                            那么先从右侧说起
                            第一位姬骑士:姬骑士作为一种角色类别是从80~90年代dnd文化东向运动来到日本后的本土化形象。事实上在欧美的正宗跑团桌面游戏和早期mmorpg游戏中的骑士形象并没有日本的骑士文化特征。其中最大的特性就是,欧美的传统dnd文化中骑士(准确的说是圣武士、战斗修教士)是一种阶级和宗教,他们没有强调外在人物细节设定的需求。向目前黑魂中的各种“太阳骑士”,“毫无节操”的游侠性格和硬核风格是同时与伟光正一齐存在的。玩家需要遵循的是规则与文化背景,而骑士本身的价值取向与风格没有严格的限制。
                            而日本在早期的最终幻想和罗德司岛战记以及火焰纹章、梦幻模拟战等作品中将骑士属性进行固定,重甲、骑术、骑士教条、死板性格等等刻意要素被市场筛选归纳了出来并形成了固定类别。虽然还有剑锋传奇和黑魂这种作品在向日本市场继续投放西方本土化的dnd骑士文化。但主流本土文化市场依然不属于它们,骑士形象也在动画二次热潮时期在日本进行了固定化。
                            姬骑士也是在这个时期通过小说和文字冒险游戏从日式奇幻作品中的骑士形象中被单独拆分了出来。姬骑士与欧美骑士最大也是最日式特色的是隶属冲动,他们希望有一个值得服务的对象并愚忠的奉献自己,无论这个对象是个人还是国家。如果有一天你告诉姬骑士你“自由”了,她们反而会手足无措。
                            这和欧美仅仅是和领主维持着契约关系,为了利益和信仰屈尊于教会与领主的骑士有着极微妙的不同。也是这种对大众极有诱惑力的隶属冲动使得对她们进行戏剧化描写让她们深陷戏剧矛盾有了额外的价值。于是恶堕、反逆、殉道、相爱相杀、救国不成被隶属锁链所钳制等等多样化解构类情节从正传级传说到不能让外人直视的小小游戏盘或动画盘,姬骑士的悲剧在大家的欣赏中一次又一次上演着。从而在各种可能都已探索后成为了一种完成的文化。虽然可以重新解构为观众带来新的特点,人们已经没法从传统的故事中找到那种未知的期待了。


                            IP属地:安徽18楼2017-05-25 16:24
                            回复
                              第二位魔法少女:我在其他几个帖子中已经讲过了这一类别的分类和一些问题,这里就不在进一步阐述了,可以移步到帖子https://tieba.baidu.com/p/5074724073里去看一下分类描写。
                              魔法少女是从手冢治虫时期就有雏形的老资历角色随着甜心战士在鲁棒的时代站在动画上并一直走到了现在,可以说日本动画史也是魔法少女的动画史。
                              对于这样一个到现在还在不停搞出新花样的老前辈似乎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但是事实上比姬骑士更老资格的她们作为完成的文化特征更为明显,明显到作者如果不颠覆一些基础架构就没法产生那种未知的期待感了。不过和面向受众年龄偏大的姬骑士不同,只要小孩子还没有消失,总有人会期待她们的故事并在她们的关注下长大成人。
                              第三位赛博朋客的大叔:正如楼主所叙述的那样,从凡尔纳时期发展过来的科幻文化是颇有历史感的文化。他们随着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步伐来到人世又随着必将工业文化的衰落走向老化和成熟。科幻文化时至今日已分化出了蒸汽朋克、太空歌剧、赛博朋客、理论科幻、唯心主义反证等流派,而随着银翼杀手、麦田的守望者、美丽新世界一同来到日本,并催化诞生的赛博朋客最代表性的花朵便是攻壳机动队了。已士郎正宗为原案,在押守井等左翼作家结合日本文化诞生对亚洲集群网络文化独特的反思产物,是非常具备异质美感的。
                              赛博朋客的本质是在没有外向发展动力下人类在腐化摇篮里自我麻醉,自我觉醒,自我选择的探寻之路。怀疑和个人主义,灵魂与社会角色的分离,被信息海洋淹没不知道什么是“真实”的羊群(大众),是比较标牌化的特性。总体上,这是绝望的一种世界观。因而,其中角色就更加珍惜有可能性的世界和希望走在朴实,没有怀疑必要的世界中。不过这种艰涩的世界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就像虽然大家都知道大学政 课内容很好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从公式化枯燥的文字中找到最有用的东西。更多人连读都不都读,就丢在了一旁。
                              第四位,本格小说角色大姐。无论是悬疑恐怖还是都市闲谈亦或是在推理与智斗中享受戏剧感。本格派小说一直都是在日本有固定受众的,也是从人间失格再到江户川推理小说再到金田一系列以及其他例如无头骑士异闻录等轻小说一路贯彻下来的作品。本格小说相对于目前评价不高的厕纸和夏娜、全金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个过去化的故事,而凉宫这类作品则是未来向的。读夏娜、凉宫、魔禁你想知道的是未来,是角色能成长到什么样子,故事能扩张到何处?而本格小说你想知道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展,原因是什么?动机是什么?手法是什么?渊源是什么?
                              这类小说角色的魅力在于他们的信息被隐藏了,他们动机被曲解了,他们的羁绊被误会了。随着线索的推进你会发现被作者遮盖的东西,发现在表象与猎奇背后的故事、原因并为角色那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举动所惊艳。


                              IP属地:安徽19楼2017-05-25 16: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