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可以比较一下李元星先生在《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中考证出的夏商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夏”字和三星堆玉器上的文字。李先生考证的“夏”字分为“首”系和“”臣“系两种,所谓”首“系就是字的上部有个横写的”目“,表示人首。
1. 下面是李先生考证的夏商的金文和甲骨文中的”首“系”夏“字: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71705ee1bdfa9ecfd2e561f52d1f754/53a64b166d224f4ad56014e103f790529922d121.jpg)
2. 下图是刻有文字的三星堆玉器(这是没有得到官方承认的民间文物,中间那个字有人认为是”蜀“字,但少个”虫“)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a1e8431da3ec8a13141a57e8c7029157/a24b65224f4a20a4b0e75b359a529822730ed021.jpg)
各位自己可以比较图2中间那个符号和图1里面的符号的相似度,我认为也就是下面部分是直还是弯的区别,李先生考证的图1中的各种”夏“字是象形字,上部的横写”目“代表人首,下面的部分是躯干和四肢,三星堆玉器上部也有横写”目“,下部代表躯干和四肢的部分应该是简化了,实际也是”夏“字,后来商人在中间加个”虫“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蜀“字。所以”蜀“就是”夏“。
3. 下图是李先生考证的商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各种”臣“系”夏“字,这种字形在夏和商早期没有发现: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61bfb2e8013632715edc23ba18ea056/8c7f474a20a44623fe33c2909222720e0df3d721.jpg)
注意图3中下面两个字形都是分别是商周金文中发现的,尤其是最下面的周代金文我看就像一个站立的老鼠,这种字形在夏和商早期没有发现,我猜想这种字形就是在商中后期商人为丑化夏人而造出来的,也就是早期的图1中那样的“夏”字读音演变成“蜀”(鼠)的由来,原来的“夏”字音训“大”,意思是“大人”,当然这是我的猜想,不是李先生的考证。
综合以上这些,再加上那些地名的联系,我现在深信不疑夏人后来迁到四川建立了古蜀国,三星堆就是他们的遗迹,为什么找不到夏的礼器?他们一路带到了四川(三星堆青铜器比殷商的如何?),找不到他们的城池?他们的旧城被商人占了或毁了,在四川建了城。他们中间路过安徽(桀奔南巢),所以合肥有蜀山区,越人是留下来看守祖先大禹的陵墓的,大禹陵墓也有可能是迁到浙江的。李元星先生的书中辨认出商人甲骨文中有夏人“出象方”的卜辞,所以大禹和夏不是从四川来的,而是迁到四川去的,“蜀”,“岷山”,“汶川”也许还有苍山凉山这些地名也是随着他们的部族从东方迁去的,黑彝应该就是他们的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