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吧 关注:761,424贴子:6,281,347

回复:【轻松一下】 05-04我来讲化学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化合反应形式:A+B=C
例:2H2+O2=点燃=2H2O
分解反应形式:A=B+C
例: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复分解反应形式:AB+CD=AC+BD(无化合价变化)
例:CaCl2+Na2CO3=CaCO3↓+2NaCl
置换反应形式:A+BC=B+AC(A,B为单质)
例:2H2S+O2=2S+2H2O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7-05-05 23:31
收起回复
    化合价:原子得到或失去(接近或远离)的电荷数。比如氯化氢,氯原子和氢原子之间的共价键偏向于(更接近)氯原子,算上共价键中有一个电子本来就是氯原子的电子,氯与一个单位负电荷接近了,氢与一个负电荷远离了,所以氯是负一价,氢是正一价。
    歧化反应:反应后某一元素的化合价相差更大的反应。
    例:Cl2+2NaClO2=2NaCl+ClO2,其中,Cl元素化合价在反应物中为0和+3,在生成物中为-1和+4。
    归中反应:反应后某一元素化合价相差更小的反应。
    例:4HNO3(浓)+N2H4=4NO2↑+N2↑+4H2O,其中N元素从+5价和-2价变为了+4价和0价


    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7-05-06 23:36
    收起回复
      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也叫电离酸碱理论,该理论定义:在水中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水合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在水中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在水中电离的阳离子不全是氢离子且阴离子不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是盐。
      中和反应: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7-05-07 00:15
      收起回复
        中学六大强酸及其他酸:
        六大强酸: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氢溴酸HBr,氢碘酸HCl,高氯酸HClO4,其中前三者又称为三大强酸。
        中学常见弱酸:碳酸H2CO3(因为极易分解,常常在反应式中直接写为CO2+H2O),亚硫酸H2SO4,磷酸H3PO4,氢氟酸HF,次氯酸HClO,(偏)硅酸H2SiO3,亚硝酸HNO2,苯酚(俗名石炭酸)C6H5OH,醋酸(乙酸)CH3COOH,氢硫酸H2S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7-05-07 00:29
        收起回复
          中学四大强碱:Ba(OH)2,KOH,NaOH,Ca(OH)2
          微溶物:Ca(OH)2,MgCO3,CaSO4,Ag2SO4,PbSO4
          难溶物:
          AgCl,PbCl2,Hg2Cl2,BaSO4,Hg2SO4,CaCO3,BaCO3,MnCO3,Ag2CO3,ZnCO3,HgCO3,PbCO3
          AgBr,PbBr2,Hg2Br2,AgI,PbI2,Hg2I2,MnS,FeS,CuS,Ag2S,ZnS,HgS,Hg2S,PbS,Mg(OH)2,Mn(OH)2,Fe(OH)2,Fe(OH)3,Cu(OH)2,Zn(OH)2,Al(OH)3,Pb(OH)2,H2SiO3以及除Na2SiO3和K2SiO3外的硅酸盐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7-05-08 00:04
          回复
            复分解反应的规律是生成更弱的酸或更弱的碱或水或沉淀或(加热条件下的气体),总结说来,复分解反应的方向是生成弱电解质(高中概念,以后补充)或超过饱和量的溶质。比如侯氏制碱法生产碳酸钠的反应中有一步是碳酸氢铵与氯化钠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碳酸氢钠是易溶解的盐类,但在这里碳酸氢根离子和钠离子超过了碳酸氢钠的饱和度,所以就沉淀出来了。再比如浓硫酸与氯化钠加热生成氯化氢气体和硫酸氢钠,因为在加热条件下,氯化氢在浓硫酸中溶解不了那么多了,所以就逸出来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17-05-09 22:39
            收起回复
              置换反应:
              部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C高温)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越靠前的金属的单质越活泼,越容易作为反应物置换出靠后的金属的离子。*但当生成物中有配合物或难溶盐时,可能会影响这个反应中的金属活泼性顺序。


              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7-05-09 22:50
              收起回复
                虽然不太想,我还是找了张图片来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7-05-10 19:35
                收起回复
                  初中课本上的反应方程式:
                  C+O2=点燃=CO2
                  2C+O2=点燃=2CO
                  2CO+O2=点燃=2CO2
                  C+H2O=高温=CO+H2
                  2H2+O2=点燃=2H2O
                  S+O2=点燃=SO2
                  3Fe+2O2=点燃=Fe3O4
                  2H2O2=MnO2=2H2O+O2↑
                  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MnO2/∆=2KCl+3O2↑
                  CaCO3+2HCl=CaCl2+CO2↑+H2O
                  CO2+H2O⇋H2CO3
                  CH4+2O2=点燃=CO2+2H2O
                  4Al+3O2=2Al2O3
                  2Cu+O2=∆=2CuO
                  2Mg+O2=点燃=2MgO
                  2Al+Fe2O3=高温=2Fe+Al2O3
                  Fe+2HCl=FeCl2+H2↑
                  Zn+H2SO4=ZnSO4+H2↑
                  2AgNO3+Cu=Cu(NO3)2+2Ag
                  Fe+CuSO4=FeSO4+Cu
                  2FeCl3+Cu=CuCl2+2FeCl2
                  HCl+NaOH=NaCl+H2O
                  AgNO3+NaCl=NaNO3+AgCl↓
                  BaCl2+Na2SO4=BaSO4↓+2NaCl
                  Na2CO3+CaCl2=CaCO3↓+2NaCl
                  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CaCO3=高温=CaO+CO2↑
                  有漏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7-05-10 20:08
                  收起回复
                    初中篇完结


                    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17-05-10 20:08
                    收起回复
                      实验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化学的实验设计方法、实验操作规范以及试验器材是必须要讲的。只要你理解了这些,无论是做题的思维实验还是实际实验操作,都是没问题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17-05-11 23:29
                      回复
                        化学实验的设计思路及方法:
                        1.制备
                        纯净物的实验室制备一般是直接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但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这种制备方法往往需要通过分离纯化的步骤,或者是需要防止杂质混入的操作。比如高锰酸钾制备氧气的实验,它使用液封排气法防止空气混入,而且还要弃去最初得到的混有空气的气体。这种思路在很多制取实验中都有。比如复分解反应制取氢氧化铝,就要过滤,过滤之后的滤渣在从漏斗中拿出来之前要水洗,之后才干燥。为什么要水洗啊?因为要尽量减少杂质,水洗可以洗去可溶性杂质。*不同的制备实验有不同的纯化方法,其中有些非常有趣,比如茶碱,可以用物理升华来获取高纯度的结晶。总而言之,制备某样东西,你要考虑这个反应的产物(包括各种生成物甚至是没反应完的反应物)是否易于分离,分离的过程中是否会掺入杂质,或者掺入杂质了,那么杂质是否能够去掉。


                        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17-05-11 23:53
                        回复
                          2.检验
                          检验,最常见的是检验水溶液中的某项离子。检验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检验所发生的反应是否灵敏,反应的现象是否明显,发生的反应是否专一(也就是是否有别的物质可以与探针物质发生反应并且能够掩盖预期现象)。
                          灵敏的反应,一般是题目中不需要太多考虑的,因为课堂往往就会学到。而反应的现象就稍微复杂一点,因为有时候同一种检测物,遇到不同的被检测物会出现不同的现象,但不要搞混就好了。考点则往往在反应的专一性上,关于这一点,处理方法一般是加入能反应掉干扰物而不干扰反应的试剂,注意两个条件——能反应掉干扰物,不干扰反应。比如硝酸银检测氯离子,用硝酸作为杂质掩蔽剂,为什么是硝酸,因为它满足这两个条件而别的物质不满足。


                          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17-05-12 00:13
                          回复
                            3.分离
                            制备常常伴随分离,检验有时候也需要分离,然而分离是可以独立的。分离的方法有:蒸馏(分馏、精馏)、过滤、萃取和分液,高级点的有柱层析、离心,等等。


                            来自Android客户端46楼2017-05-12 22:42
                            回复
                              蒸馏,就是加热液体来得到纯净物,把杂质留在溶液里。制备蒸馏水,还需要冷凝水蒸汽;工业上制备氧气和氮气,以及稀有气体,也是用蒸馏——先把空气液化,再蒸馏。
                              分馏:有些液体混合物的最低蒸馏温度比其中一种成分的沸点还要低,这个时候就要用到分馏了,比如酒精和水。
                              而精馏则更精细,比如分离石油的各成分,而且石油还不能分离彻底,比如戊烷和己烷经过精馏还是混在一起。


                              来自Android客户端47楼2017-05-12 23: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