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吧 关注:110,456贴子:953,087

回复:禅净双修——我的打坐经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什么是禅?现在,很多人喜欢谈禅,修禅,它甚至成为小资阶层的高雅生活情调,但那只是文字禅或口头禅。有些人认为打个坐就是禅,但大多只是在身体感觉上打转,亦或是追求什么神通和感应。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有些感触。澄海先生说:没有禅门修证经验的,总误把打坐当禅定,甚至把四禅八定、天台止观当做禅宗的禅,有些人还把小乘的南传三摩地及毗婆舍那当做禅,其实把达摩的教示、六祖坛经多研究,就不会有这种观念,六祖甚至说过:“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如果坐在那儿把捉身心变化、守窍炼丹,那与禅丝毫不相干。因为“心不住法,道即流通,心若住法,名为自缚”,难怪大慧宗杲不遗余力的劝人莫学默照禅,甚至不惜称为“邪禅”。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95楼2018-03-20 19:51
收起回复
    可以加微信吗,lufeiyin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96楼2018-03-20 23:19
    收起回复
      修行中遇到病痛该怎么办?印光大师说,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种想念,便与阿弥陀佛之心隔开了,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之力。
      你要晓得,天地父母,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轮回,唯有阿弥陀佛,能令你出生死轮回。你若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若世寿未尽,就会速好。若世寿已尽,即往生西方。然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求病愈,若寿尽,便不得往生。求往生,若寿未尽,则速得痊愈。
      往生西方,好处说不尽,较彼生到天上,做天帝天王,尚要高超过无数无量万万万万倍。你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我们在世间,犹如蛆在粪坑里,囚在监牢里,苦得了不得。往生西方,如出粪坑监牢,到清净安乐逍遥自在之家乡,何可怕死。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时期了。
      你若能出声念,则小声念。不能出声念,则心里默念。耳朵听别人念,心中亦如此念。又眼睛望著阿弥陀佛,(即室中所供的佛)心中想著阿弥陀佛。有别种念起,当自责曰,我要仗佛力生西方,何可起此种念头,坏我大事。你若肯依我所说的念,决定会往生西方,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永劫常受快乐,了无一丝一毫之苦事见闻,又何有此种之疾病苦恼乎。
      倘心中起烦恼时,要晓得这是宿世恶业所使,要坏我往生西方之道,要使我永远受生死轮回之苦。我而今晓得他是要害我的,我偏不随他转。除过念佛外,一事也不念他。那就能与佛心心相应,蒙佛接引,直下往生矣。好记我语,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97楼2018-03-21 19:42
      回复
        念佛法门,一般人会觉得很简单,而不愿意修,他们更愿意去修复杂和高深的法门,认为《阿弥陀经》太简单。净土宗的祖师大德是怎么做的呢?他们把所有的佛经都研究透了,还是会选择念佛法门,他们当中的好多都已证得念佛三昧。念佛并不排斥读佛经和念咒,开悟之后正好实修念佛,不开悟更要精进念佛。
        《法华经》中说:“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华严经》最后也是导归西方净土,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中说:“愿我临欲命终时。除尽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98楼2018-03-22 21:55
        回复
          打开网上就看到你文章,证明有缘,近来计划学打坐,能加你QQ或微信吗?


          来自手机贴吧499楼2018-03-23 20:07
          收起回复
            今天在《净土圣贤录》慧恭一节看到“如聋奏音乐,悦彼不自闻”,这是慧恭的庐山莲社同学兰告诉他的。查了一下,它是出自《华严经》,原经文是:“如聋奏音乐,悦彼不自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我们来看看宽运大和尚对这句话的解释:就好像聋子演奏音乐给别人听,这个音乐虽然很美妙、动听,可是自己却听不到,这就如同“于法不修行”的情况一样,光懂得道理是没有用的;只会讲给别人听,而自己却不实行,因此一点受益也没有。
            佛法不光是道理,而必须付诸于实践,所以我们常强调“事修一定要有”,尤其初学的时候,一定要花个三、五年下死工夫,把这个基础打好,不管是诵经、念佛或拜佛都可以,总要定时、定课老老实实的去修。若刚开始学的时候,事修基础不打好,等开始广度众生的时候,就没时间再修了。所以,如果自己没有事修的基础,就将自己一点粗浅的认识去告诉别人,就会如同聋子奏音乐一样,“悦彼不自闻”,取悦了对方,自己却什么也听不到。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00楼2018-03-23 20:33
            收起回复
              师兄,请加我,谢谢!


              来自手机贴吧502楼2018-03-25 17:39
              收起回复
                微信号:飞鱼,Q:63095386,谢!


                来自手机贴吧503楼2018-03-25 20:33
                收起回复
                  这两天没垫打坐,不断要调节身体,计划买了打坐垫再来,先做大礼拜


                  来自手机贴吧504楼2018-03-25 20:37
                  收起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505楼2018-03-25 21:06
                    收起回复
                      师兄,加一下我,13651209442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506楼2018-03-27 10:51
                      收起回复
                        说说打坐时“意守”的问题,打坐时总要意守某样东西,可以是呼吸,也可以是佛号,意守某个身体部位我不太提倡,除非有师傅亲自教授和指点。
                        明贤法师在其所写的略述禅宗禅修的理念基础中有谈到意守的价值,内容如下:
                        禅宗的话头工夫最讲究的便是“打成一片,绵绵密密”,根本原理还就在一个“专”字。禅宗门下微妙殊胜的成就案例都在反复阐明此一道理。
                        高深的入道工夫源于起步的用心方法,这里当然要谈到“守意”的问题,确认“守意”工夫的价值。凡人的颠倒生死业由身心去推动,解脱之道自然要基于人的身心,身心的方位上下都关系到“守意”的功用。
                        《童蒙止观》及《菩提道次第广论》等论著,将这类功夫称作“对治”,一是对治昏沉与沉没、二是对治掉举。意志精神无不如此,意散时注“意”内守,则意稳神安;志迷时注“意”不动,则精敛志明。
                        很显然,“意守”是有其特殊功用的,佛教各宗都有“意守”的修行方法,这是一套收拾散动以归心魄的理路,历史以来虽不明言,其实是修行者们反复摸索的真实经验。
                        对大众而言,若论修行的真正难点,还在这入手工夫上;而入手工夫的真正效验,恐怕还得从“意守”得来。意守的作用应该要确认,虽然来自妄心,但却有“以妄治妄、以楔出楔”的功用。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07楼2018-03-27 17:54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09楼2018-03-30 08:44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11楼2018-03-30 20:51
                            回复
                              我现在打坐,主要是顺着心中自动念佛的节奏来念佛,有时就是听心中自动念佛的声音,这样很快就有一种清虚之感,身体如同消失。我有时也在思考这个心里自动念佛的声音,到底是谁在念佛?是自性本心在念佛吗?
                              记得夏莲居居士说过:念佛即是自心现,自心现时方念佛;不念是迷念是悟,迷即不念悟即念;念即见佛成佛时,三际同时无先后。净念相继即是佛,拟议顿隔万亿程;幸闻如来异方便,苦乐忙闲莫停声。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12楼2018-04-01 13:0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