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架空抗日战争的各种小说,都意识到了自主军工生产的必要性,可惜由于作者们缺乏历史、工业、技术等方面的基本常识,都属于纯扯蛋,我总结几个他们必犯的笑话。
一意淫国产摩托机械化部队,根本忘记了果脯没汽油没轮胎。
突出的是民国投机者。作者以为引进美国成套设备就可以生产汽车,自然实现摩托化。其实这很扯蛋。摩托化部队的建设关键不在于汽车装甲车坦克本身的生产,关键在于能源和关键原材料橡胶的供应。
先说橡胶,世界天然橡胶林在东南亚。中国虽然从1906年开始引进橡胶树,然而国际一直认为北纬17度以北是橡胶禁地。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新中国面对国际市场上对橡胶的封锁禁运,做出了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天然橡胶基地的战略决策。50多年来,经过中国几代植胶人的艰苦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打破了国际权威认定的橡胶树种植传统禁区,使橡胶树在中国北纬18-24度地区大面积种植成功。自此,中国的天然橡胶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以云南省、海南省、广东省为主的三大橡胶种植基地和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所以一切意淫中国在抗战期间能有天然橡胶供应的都是耍流氓。摩托机械化部队根本离不了轮胎等橡胶制品,坦克履带也必须有橡胶件,中国抗战期间没有稳定的橡胶供应,搞一堆没轮子履带的汽车坦克有什么用?
在真实的抗战历史上,由于倭寇对中国的封锁,我国曾经开拓印度到新疆的陆上国际通道,经过克什米尔首府翻越冰川,运送的第一批物资是:三千套汽车轮胎。
二战期间,日本占领了天然橡胶的产地,不仅中国,所有盟国都面临这一问题,他们是通过合成橡胶工业才涉险过关的。
摘自百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迫于橡胶匾乏,德国人采用了二甲基丁二烯聚合而成甲基橡胶,这种橡胶可以 大量生产,而且价格低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大约生产了2500吨甲基橡胶。尽管这种橡胶的耐压性能不理想,战后便被淘汰了,但它毕竟是第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合成橡胶。
大约在1930年,德国和苏联用丁二烯作为单体,金属钠作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种叫做丁钠橡胶。作为一种合成橡胶,丁钠橡胶对于应付橡胶匾乏而言还算是令人满意的。与其它单体共聚可以改善了钠橡胶的性能。如与苯乙烯共聚得到丁苯橡胶(Buna-S),它的性质与天然橡胶极其相似。事实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就是因为有丁苯橡胶,橡胶供应才没有出现严重短缺现象。苏联也用同样的方法向自己的军队提供橡胶。
那么果脯能否自己搞合成橡胶呢?答案是不行。这涉及到目前架空作者犯的第二个大错:石油。
所有架空者,都貌似忘记了中国是个贫油国。大庆油田发现前,玉门油田占了中国年产石油的半壁江山,而玉门油田是在一九三九年抗战爆发两年后才发现的。玉门油田的石油产量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稳定在五十万吨左右。在抗战期间,玉门油田的年产汽油量仅仅够二千辆汽车一年加油的。而美国一个二战步兵师就有上千辆汽车。所以即使你架空了中国的汽车和装甲车辆产量也没用,因为没有足够的油料。
回过头来说合成橡胶,合成橡胶的技术三十年代初已经被苏美德掌握,果脯可以向他们讨要技术来源和购买成套设备,问题是合成橡胶的来料是石油化工产品的乙烯。既然果脯不能变出油田来,自然就不能通过石化搞出乙烯来合成橡胶。
以民国投机者为例子的民国架空抗战小说,没有一个交代过他们架空的机械部队的轮胎和燃料是怎么变出来的,没有一个合格的。
一意淫国产摩托机械化部队,根本忘记了果脯没汽油没轮胎。
突出的是民国投机者。作者以为引进美国成套设备就可以生产汽车,自然实现摩托化。其实这很扯蛋。摩托化部队的建设关键不在于汽车装甲车坦克本身的生产,关键在于能源和关键原材料橡胶的供应。
先说橡胶,世界天然橡胶林在东南亚。中国虽然从1906年开始引进橡胶树,然而国际一直认为北纬17度以北是橡胶禁地。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新中国面对国际市场上对橡胶的封锁禁运,做出了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天然橡胶基地的战略决策。50多年来,经过中国几代植胶人的艰苦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打破了国际权威认定的橡胶树种植传统禁区,使橡胶树在中国北纬18-24度地区大面积种植成功。自此,中国的天然橡胶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以云南省、海南省、广东省为主的三大橡胶种植基地和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所以一切意淫中国在抗战期间能有天然橡胶供应的都是耍流氓。摩托机械化部队根本离不了轮胎等橡胶制品,坦克履带也必须有橡胶件,中国抗战期间没有稳定的橡胶供应,搞一堆没轮子履带的汽车坦克有什么用?
在真实的抗战历史上,由于倭寇对中国的封锁,我国曾经开拓印度到新疆的陆上国际通道,经过克什米尔首府翻越冰川,运送的第一批物资是:三千套汽车轮胎。
二战期间,日本占领了天然橡胶的产地,不仅中国,所有盟国都面临这一问题,他们是通过合成橡胶工业才涉险过关的。
摘自百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迫于橡胶匾乏,德国人采用了二甲基丁二烯聚合而成甲基橡胶,这种橡胶可以 大量生产,而且价格低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大约生产了2500吨甲基橡胶。尽管这种橡胶的耐压性能不理想,战后便被淘汰了,但它毕竟是第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合成橡胶。
大约在1930年,德国和苏联用丁二烯作为单体,金属钠作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种叫做丁钠橡胶。作为一种合成橡胶,丁钠橡胶对于应付橡胶匾乏而言还算是令人满意的。与其它单体共聚可以改善了钠橡胶的性能。如与苯乙烯共聚得到丁苯橡胶(Buna-S),它的性质与天然橡胶极其相似。事实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就是因为有丁苯橡胶,橡胶供应才没有出现严重短缺现象。苏联也用同样的方法向自己的军队提供橡胶。
那么果脯能否自己搞合成橡胶呢?答案是不行。这涉及到目前架空作者犯的第二个大错:石油。
所有架空者,都貌似忘记了中国是个贫油国。大庆油田发现前,玉门油田占了中国年产石油的半壁江山,而玉门油田是在一九三九年抗战爆发两年后才发现的。玉门油田的石油产量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稳定在五十万吨左右。在抗战期间,玉门油田的年产汽油量仅仅够二千辆汽车一年加油的。而美国一个二战步兵师就有上千辆汽车。所以即使你架空了中国的汽车和装甲车辆产量也没用,因为没有足够的油料。
回过头来说合成橡胶,合成橡胶的技术三十年代初已经被苏美德掌握,果脯可以向他们讨要技术来源和购买成套设备,问题是合成橡胶的来料是石油化工产品的乙烯。既然果脯不能变出油田来,自然就不能通过石化搞出乙烯来合成橡胶。
以民国投机者为例子的民国架空抗战小说,没有一个交代过他们架空的机械部队的轮胎和燃料是怎么变出来的,没有一个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