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语大师一震:“水姓并不常见,本就令人怀疑水知寒与温柔乡的关系。记得水知寒在江湖上名声渐显之际,无语师兄还专门去四大家族求证过他的身份,却并未得到肯定的答复,亦就只当是巧合,不再过问,何况寒浸掌与四大家族的武功路数全不相符,所以排除了这个可能性。想不到事隔多年后竟又旧事重提,若果真如此,水知寒投靠将军府的行为大有蹊跷。”
君东临叹道:“太过明显的事情,反而会让人忽略。以水知寒的城府,大有可能虚者实之,故布疑阵。不过这个信息非常重要,恰好可解释水知寒的某些做法。譬如六年前迁州一役,水知寒与鬼失惊奉命保护鲁秋道,但因四大家族弟子花溅泪的现身,改而追杀花溅泪,从而令鬼失惊独自面对虫大师门下大弟子秦聆韵的伏击,最终因刑部名捕余收言倒戈一击,导致鲁秋道命丧迁州,鬼失惊亦受了不轻的伤。因随后花溅泪携妻子临云在焰天涯长住,我曾与他详细谈论过此事,当时水知寒追上花溅泪后,交手不过数招,便强行迫使花溅泪与之内力相拼,以致两败倶伤。事后花溅泪对此亦百思不解,至少觉得水知寒的武功并没有传闻中的那么高。如今看来,只怕是水知寒有意示弱,并没有完全施展其寒浸掌的威力。”许惊弦思索道:“但这样对水知寒有何好处?不但令他声望有损,迁州一役更是将军府首次在江湖上受挫,事后他这个总管亦难辞其咎。”
“许少侠毕竟不太明白京师的权谋之争。鲁秋道本是明将军手下第一谋臣,在将军府的地位亦与水知寒难分伯仲,将军府能在京师派系中屹立不倒,令政敌饱受打击,鲁秋道居功至伟。不过此人心性狭窄,睚眦必报,又贪慕虚荣,不但借机公报私仇,更是贪污官饷,中饱私囊,朝中早有怨言,在江湖上亦是臭名昭著,所以虫大师才会悬其名于五味崖发出必杀之令。何况当年为了打击政敌,将军府做出不少有违道义之事,皆来自鲁秋道的出谋划策,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而当将军府在京师渐渐坐大,再无敌手后,鲁秋道就已成了鸡肋,用之惹人垢言,杀之令门下齿冷,何况鲁秋道知道太多将军府的秘密,万一投靠政敌,反倒会授人以柄。鲁秋道的死虽令白道士气大涨,但也同时除去了将军府的一块心病,若论失职,首当其冲乃是鬼失惊,而失去鲁秋道后,明将军不得不更加倚重水知寒。由结果来看,水知寒虽稍损名望,却是实际上最大的获益者。”
许惊弦与妄语大师听得满面愕然,君东临的推敲细致入微,合情合理,虽只是猜测,想来与事实亦相差不远,宛如亲见,唯有敬服。何曾想到水知寒竟有如此深的心机。
“虽然加入了将军府,表面上是总管,其实却只不过是一个客卿,水知寒必须通过展现自己的实力而得到明将军的信任,同时也须赢得将军府众高手的尊重。于是,他的矛头直指明将军最大的政敌魏公子,并且是全力以赴,并无二心。”君东临一声长叹,“与之相争数年,君某终于还是无力护主。由那时起,我才真正明白将军府最可怕的人是谁。”
他显是不愿多说那一段伤心往事,一语带过:“待魏公子失势丢官后,虽然水知寒坐稳总管之位,但明将军在京师再无对手,势必伺机整顿将军府,水知寒怎能对此坐视不理?然而太子羽翼未丰,逍遥派不问政事,唯有泰亲王尚可与明将军一争高下。我虽随魏公子远离京师,但京中仍留有不少眼线,通过各方面情报分析,可以大致断定泰亲王的崛起离不开水知寒的暗中支持。”
许惊弦奇道:“如果当真如此,明将军岂会不知?何况泰亲王毕竟是皇室亲族,若当真扳倒将军府,水知寒就不怕引火烧身么?”
“明将军只是心知肚明,假装糊涂罢了。他亦知一旦京师实力失衡,必会引得皇上猜疑,有泰亲王这道挡箭牌亦非坏事。水知寒有恃无恐,是因为他在泰亲王身边布下几个关键的人物,随时可掌控局势。”
许惊弦心中一动,当年京师巨变泰亲王谋反,最令人生疑的是简歌的倒戈,他本是太子手下,却暗中相助泰亲王,事发后远离京城,至今仍列于刑部的通缉名单之内,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虽说正是御泠堂枕戈乾坤、唯恐天下不乱的做派,但依简歌的老谋深算,岂会看不出京师局势,明知泰亲王成功几率极小,又何必行此下策?
但若是他与水知寒暗中有约,则又另当别论。更何况意外由斗千金口中得知销金窟秘会,可以判定简歌与水知寒、管平等人皆有勾结,所图绝计不小。
“击破泰亲王,可谓是水知寒的巅峰之作,一方面暗中联络京师各方面势力,壮大自己的实力,并逐渐接管将军府大权,更重要的是他终于在与明将军这一场藏于暗处的龙争虎斗扳得平手。”
“何出此言?”
君东临话锋一转,忽反问道:“两位可知近年来江湖上最受称道的英雄人物是谁?”’
此问不是太难,而是答案太过明显,那个刻骨铭心的名字凝在许惊弦唇边,却说不出来,只听妄语大师慨然道:“暗器王林青!”
“不错。”君东临点点头,目视许惊弦,“我知许少侠与喑器王渊源极深,但你可曾想过,为何是他?”
许惊弦一怔,在他的心目中一直视林青如天人,只觉加诸于他身上的一切荣誉都是理所当然的,此刻被君东临一言点醒,不由静心思索起来。
毕竟意欲挑战明将军武林第一的江湖豪杰不计其数,但却只有暗器王赢得了几乎所有人的尊敬。沉声道:“这么多年来,明将军稳居天下第一宝座,而在江湖上,反抗强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们渴望着出现一个打破平衡的英雄。而当年在塞外笑望山庄,林叔叔于万军丛中公然下战书挑战明将军,顿时激起了每个人心中的血性……”
“暗器王公然下战书之举虽被世人所称道,但事实上当时却无人看好他的战力,唯敬其不畏强权之风骨。然而林大侠因武成痴,视挑战明将军为鞭策自己之动力,更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偷天弓,经过几年卧薪尝胆,苦心磨砺,武功大进,先在困龙山庄力挫宁徊风、鬼失惊的阴谋,又在君山栈道不出一招迫退六大邪道宗师中的鬼王历轻笙,—跃成为武林中的宗师级人物,亦成为江湖人心目中有资格与明将军决一高下的首选。”君东临低叹一声,“然而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最重要的,以往明将军的挑战者,或为名利,或为声望,不似暗器王动机单纯,他身为京师八方名动中的一员,早已经是名利双收,锦衣玉食,养尊处优,更有红颜知己蒹葭门骆掌门相伴,江湖上谁不艳羡。但他却只因想要攀越武道极峰,为了自己的梦想宁可放弃这一切,加之行事不脱侠义本色,故而才得到江湖人的一致赞赏……”
许惊弦听得热血沸腾,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唯默默怀想林青永远留在他记忆中的风釆。
君东临淡淡道:“绝顶之战后,明将军自承失利,暗器王虽死犹荣,声望达至顶峰,亦令明将军数十年之积威出现了一丝破绽。然而,当所有人扼腕叹息的同时,都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一场万众瞩目的绝顶之战,最大的受益者是谁?”
许惊弦与妄语大师皆沉默,这本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却因绝顶之战的光芒吸引了所有人的眼光,从而忽略过去。或许只有君东临才有如此独到的目光,见常人所不能见,思常人所不能思。
“正是水知寒!明将军远赴泰山绝顶,京师要务尽数移交于水知寒,无论之前明将军有怎样的策划,这功劳都只能归于水知寒。而明将军一旦败于林青之手,甚至丧命泰山,水知寒将会顺理成章趁势接管将军府,而即使如众人所见,林青招胜身死,亦会令明将军天下第一的名头摇摇欲坠,引得更多的人效仿暗器王。而无论水知寒是否料到明将军会因绝顶之战生出退隐之意,他进一步得到将军府更多的权力亦是不争事实。此战之后,只要他能寻得机会在公平决战中胜过明将军,将无人能望其项背。”
许惊弦越听越惊,喃喃道:“明将军必会识破水知寒的野心,对此应有防范。”
君东临叹道:“太过明显的事情,反而会让人忽略。以水知寒的城府,大有可能虚者实之,故布疑阵。不过这个信息非常重要,恰好可解释水知寒的某些做法。譬如六年前迁州一役,水知寒与鬼失惊奉命保护鲁秋道,但因四大家族弟子花溅泪的现身,改而追杀花溅泪,从而令鬼失惊独自面对虫大师门下大弟子秦聆韵的伏击,最终因刑部名捕余收言倒戈一击,导致鲁秋道命丧迁州,鬼失惊亦受了不轻的伤。因随后花溅泪携妻子临云在焰天涯长住,我曾与他详细谈论过此事,当时水知寒追上花溅泪后,交手不过数招,便强行迫使花溅泪与之内力相拼,以致两败倶伤。事后花溅泪对此亦百思不解,至少觉得水知寒的武功并没有传闻中的那么高。如今看来,只怕是水知寒有意示弱,并没有完全施展其寒浸掌的威力。”许惊弦思索道:“但这样对水知寒有何好处?不但令他声望有损,迁州一役更是将军府首次在江湖上受挫,事后他这个总管亦难辞其咎。”
“许少侠毕竟不太明白京师的权谋之争。鲁秋道本是明将军手下第一谋臣,在将军府的地位亦与水知寒难分伯仲,将军府能在京师派系中屹立不倒,令政敌饱受打击,鲁秋道居功至伟。不过此人心性狭窄,睚眦必报,又贪慕虚荣,不但借机公报私仇,更是贪污官饷,中饱私囊,朝中早有怨言,在江湖上亦是臭名昭著,所以虫大师才会悬其名于五味崖发出必杀之令。何况当年为了打击政敌,将军府做出不少有违道义之事,皆来自鲁秋道的出谋划策,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而当将军府在京师渐渐坐大,再无敌手后,鲁秋道就已成了鸡肋,用之惹人垢言,杀之令门下齿冷,何况鲁秋道知道太多将军府的秘密,万一投靠政敌,反倒会授人以柄。鲁秋道的死虽令白道士气大涨,但也同时除去了将军府的一块心病,若论失职,首当其冲乃是鬼失惊,而失去鲁秋道后,明将军不得不更加倚重水知寒。由结果来看,水知寒虽稍损名望,却是实际上最大的获益者。”
许惊弦与妄语大师听得满面愕然,君东临的推敲细致入微,合情合理,虽只是猜测,想来与事实亦相差不远,宛如亲见,唯有敬服。何曾想到水知寒竟有如此深的心机。
“虽然加入了将军府,表面上是总管,其实却只不过是一个客卿,水知寒必须通过展现自己的实力而得到明将军的信任,同时也须赢得将军府众高手的尊重。于是,他的矛头直指明将军最大的政敌魏公子,并且是全力以赴,并无二心。”君东临一声长叹,“与之相争数年,君某终于还是无力护主。由那时起,我才真正明白将军府最可怕的人是谁。”
他显是不愿多说那一段伤心往事,一语带过:“待魏公子失势丢官后,虽然水知寒坐稳总管之位,但明将军在京师再无对手,势必伺机整顿将军府,水知寒怎能对此坐视不理?然而太子羽翼未丰,逍遥派不问政事,唯有泰亲王尚可与明将军一争高下。我虽随魏公子远离京师,但京中仍留有不少眼线,通过各方面情报分析,可以大致断定泰亲王的崛起离不开水知寒的暗中支持。”
许惊弦奇道:“如果当真如此,明将军岂会不知?何况泰亲王毕竟是皇室亲族,若当真扳倒将军府,水知寒就不怕引火烧身么?”
“明将军只是心知肚明,假装糊涂罢了。他亦知一旦京师实力失衡,必会引得皇上猜疑,有泰亲王这道挡箭牌亦非坏事。水知寒有恃无恐,是因为他在泰亲王身边布下几个关键的人物,随时可掌控局势。”
许惊弦心中一动,当年京师巨变泰亲王谋反,最令人生疑的是简歌的倒戈,他本是太子手下,却暗中相助泰亲王,事发后远离京城,至今仍列于刑部的通缉名单之内,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虽说正是御泠堂枕戈乾坤、唯恐天下不乱的做派,但依简歌的老谋深算,岂会看不出京师局势,明知泰亲王成功几率极小,又何必行此下策?
但若是他与水知寒暗中有约,则又另当别论。更何况意外由斗千金口中得知销金窟秘会,可以判定简歌与水知寒、管平等人皆有勾结,所图绝计不小。
“击破泰亲王,可谓是水知寒的巅峰之作,一方面暗中联络京师各方面势力,壮大自己的实力,并逐渐接管将军府大权,更重要的是他终于在与明将军这一场藏于暗处的龙争虎斗扳得平手。”
“何出此言?”
君东临话锋一转,忽反问道:“两位可知近年来江湖上最受称道的英雄人物是谁?”’
此问不是太难,而是答案太过明显,那个刻骨铭心的名字凝在许惊弦唇边,却说不出来,只听妄语大师慨然道:“暗器王林青!”
“不错。”君东临点点头,目视许惊弦,“我知许少侠与喑器王渊源极深,但你可曾想过,为何是他?”
许惊弦一怔,在他的心目中一直视林青如天人,只觉加诸于他身上的一切荣誉都是理所当然的,此刻被君东临一言点醒,不由静心思索起来。
毕竟意欲挑战明将军武林第一的江湖豪杰不计其数,但却只有暗器王赢得了几乎所有人的尊敬。沉声道:“这么多年来,明将军稳居天下第一宝座,而在江湖上,反抗强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们渴望着出现一个打破平衡的英雄。而当年在塞外笑望山庄,林叔叔于万军丛中公然下战书挑战明将军,顿时激起了每个人心中的血性……”
“暗器王公然下战书之举虽被世人所称道,但事实上当时却无人看好他的战力,唯敬其不畏强权之风骨。然而林大侠因武成痴,视挑战明将军为鞭策自己之动力,更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偷天弓,经过几年卧薪尝胆,苦心磨砺,武功大进,先在困龙山庄力挫宁徊风、鬼失惊的阴谋,又在君山栈道不出一招迫退六大邪道宗师中的鬼王历轻笙,—跃成为武林中的宗师级人物,亦成为江湖人心目中有资格与明将军决一高下的首选。”君东临低叹一声,“然而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最重要的,以往明将军的挑战者,或为名利,或为声望,不似暗器王动机单纯,他身为京师八方名动中的一员,早已经是名利双收,锦衣玉食,养尊处优,更有红颜知己蒹葭门骆掌门相伴,江湖上谁不艳羡。但他却只因想要攀越武道极峰,为了自己的梦想宁可放弃这一切,加之行事不脱侠义本色,故而才得到江湖人的一致赞赏……”
许惊弦听得热血沸腾,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唯默默怀想林青永远留在他记忆中的风釆。
君东临淡淡道:“绝顶之战后,明将军自承失利,暗器王虽死犹荣,声望达至顶峰,亦令明将军数十年之积威出现了一丝破绽。然而,当所有人扼腕叹息的同时,都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一场万众瞩目的绝顶之战,最大的受益者是谁?”
许惊弦与妄语大师皆沉默,这本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却因绝顶之战的光芒吸引了所有人的眼光,从而忽略过去。或许只有君东临才有如此独到的目光,见常人所不能见,思常人所不能思。
“正是水知寒!明将军远赴泰山绝顶,京师要务尽数移交于水知寒,无论之前明将军有怎样的策划,这功劳都只能归于水知寒。而明将军一旦败于林青之手,甚至丧命泰山,水知寒将会顺理成章趁势接管将军府,而即使如众人所见,林青招胜身死,亦会令明将军天下第一的名头摇摇欲坠,引得更多的人效仿暗器王。而无论水知寒是否料到明将军会因绝顶之战生出退隐之意,他进一步得到将军府更多的权力亦是不争事实。此战之后,只要他能寻得机会在公平决战中胜过明将军,将无人能望其项背。”
许惊弦越听越惊,喃喃道:“明将军必会识破水知寒的野心,对此应有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