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929贴子:613,584

回复:【国学】深度解局《易经》原始面貌--连载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上九爻爻辞解释:黄帝追赶鸿雁的一些部队,所追雁龙不是来的时候追踪的中原的大雁,而是飞往其他地域的雁龙,在长江上游渡过长江之后,进入甚至迷失于连绵不断的大山之中。“悔”,退回原地的意思。


来自iPhone客户端748楼2018-02-24 09:47
回复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来自iPhone客户端749楼2018-02-24 19:30
    回复
      直播开课讲易经吧😄


      来自iPhone客户端750楼2018-02-24 21:51
      回复
        用九:在《周易》中,《乾》卦爻辞“用九”,《坤》卦爻辞“用六”,是对节气的标识。《周易》六十四卦,每一卦关于时间的规律性很强。伏羲创立《周易》,目的是为了揭示人、人的生命、命运与天地自然节律之间的深层联系与规律。伏羲、女娲观察记录以鸿雁为主的候鸟,不仅有图画文本的观察内容的记录,同时还有观察时间的标识。


        来自iPhone客户端751楼2018-02-25 20:04
        回复
          开网络直播,讲易经,有没有支持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753楼2018-02-27 21:33
          回复
            专注ID《现代先天易学》,视频直播教易经的原始面貌。


            来自iPhone客户端755楼2018-03-02 10:50
            回复
              ▲节气对应的六十四卦,我们称之为“节气卦”


              来自iPhone客户端756楼2018-03-02 12:54
              回复
                整部《周易》,作品本身的结构构筑上,“时”的规律性最初就精微到了爻辞的程度。《周易·巽》卦第五“先庚三日后庚三日”的天干的出现,就是指大雁飞往南方,记录下的具体的起飞时间。


                来自iPhone客户端757楼2018-03-02 17:11
                回复
                  鸿雁飞行途径地域、路线、事件、时间,时间上在《巽》卦占有了几个爻位,经过《井》卦卦中的几个爻位,直至《蛊》卦的到达日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来自iPhone客户端758楼2018-03-02 21:35
                  回复
                    它告诉我们的是《周易》以天记爻。在《周易》中,“爻”不仅是鸿雁飞翔的雁阵组合,同是还是以爻配天,即以爻配天干。一爻表示一天,每一天都配有具体天干,这是《周易》本身是观察候鸟的产物,使用的历法,也是一种候鸟历。


                    来自iPhone客户端759楼2018-03-03 10:00
                    回复
                      说明《周易》爻辞与干支是同是的产物,是伏羲、女娲观察鸿雁创立《周易》的同时就创设了天干地支,作为观察记录鸿雁必不可少的工具。这种“周易历法”的特征是动物性,是“候鸟历”,它是人类狩猎时代创造的狩猎文明的产物,不是人类到了农业时代创造的农业文明的产物。


                      来自iPhone客户端760楼2018-03-03 23:23
                      回复
                        《周易》《巽》卦、《蛊》卦讲明了《周易》卦爻已经使用天干,《周易》以爻配天干。有天干,也有地支,有二十四节气。《周易》每一卦的每一爻配有具体天干,换爻就换天干,爻变天干也变。


                        来自iPhone客户端761楼2018-03-04 09:40
                        回复
                          其天干是动态的,是多变的,其地支却是相对静止的,是少变的。《周易》经文爻辞中似乎没有讲明表示二十四节气的地支,这是错误的认识。


                          来自iPhone客户端763楼2018-03-05 20:43
                          回复
                            其天干是动态的,是多变的,其地支却是相对静止的,是少变的。《周易》经文爻辞中似乎没有讲明表示二十四节气的地支,这是错误的认识。


                            来自iPhone客户端764楼2018-03-08 08:56
                            回复
                              http://tieba.baidu.com/p/5586339022


                              来自iPhone客户端765楼2018-03-09 21: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