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922贴子:613,466

回复:【国学】深度解局《易经》原始面貌--连载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伏羲的“羲”字的组合,便是由“着眼点”的“着”字的上部、“我”字和读音“兮”字三部分构成。“伏羲”之称名,便是“我是一个隐伏在鸟群中观察鸟类的人”。


来自iPhone客户端307楼2017-07-20 21:38
回复
    “士刲羊”是由伏羲的“羲”而来,“无血”则纯粹是为了与前一句的“无实”对仗而来。


    来自iPhone客户端308楼2017-07-21 08:02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309楼2017-07-21 13:56
      回复
        伏羲女娲的婚姻


        来自iPhone客户端310楼2017-07-22 15:11
        回复
          《路史》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


          来自iPhone客户端311楼2017-07-22 18:22
          回复
            姓氏的主要作用就是明血缘、别婚姻,纯正血统。不同部族的人分别有不同的姓氏,“同姓不婚,惧不殖也”,各个部族相互通婚混血,从而奠定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基础。这是伏羲在民族血缘方面的伟大贡献。


            来自iPhone客户端313楼2017-07-23 09:13
            回复
              女娲号称娲皇,也叫女希,是被中国人尊奉为人类始祖的伏羲的妹妹,在传说中,他们都是龙种,具有人首蛇身异相。


              来自iPhone客户端314楼2017-07-23 15:22
              回复
                我们对于女娲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神话传说:女娲造人和炼五彩石补天。也因为这些故事,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被尊奉为人类之母,成为一位充满传奇与神秘色彩的始母形象。


                来自iPhone客户端315楼2017-07-23 21:38
                回复
                  废话不多说,点赞者能学会易经。


                  来自iPhone客户端317楼2017-07-24 07:31
                  回复
                    历史上,女娲氏族发源地,文献不见记载,在中国,各地都有古老的女娲祠、女娲洞祭祀女娲。


                    来自iPhone客户端318楼2017-07-24 15:41
                    回复
                      女娲的功业一是造人,二是补天。相传女娲依照自己的形状,捏黄土造人,造好后就会说话,成了活人,后来女娲造人累了,便用柳枝抽打黄泥,甩下的泥点子也变成了人,会咿咿呀呀的说话。


                      来自iPhone客户端319楼2017-07-24 21:28
                      回复
                        因为她是用黄土造人,所以中国人是黄皮肤。女娲补天,天为什么破了原因很多,女娲不辞辛劳,烧炼了数万颗五彩石补在天的破洞上,使她的子民有一个舒服的生存环境。


                        来自iPhone客户端320楼2017-07-25 10:12
                        回复
                          传说在远古时代,发生了一次大洪水,洪荒之后只剩下伏羲女娲兄妹,后来为了人类的延续,兄妹结为夫妻。


                          来自iPhone客户端321楼2017-07-25 14:16
                          回复
                            人如果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人类社会没有形成之前,跟动物相比并没有多大质的区别。


                            来自iPhone客户端324楼2017-07-25 21:20
                            回复
                              群居在一起的人们并没有父女、母子、兄弟姐妹的概念,也与动物一样杂乱交媾。这种群居在一起的人们,我们称之为氏族婚姻,称之为血婚制,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有血缘关系的人相互通婚。


                              来自iPhone客户端325楼2017-07-26 09: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