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里,两张机票。
其实,
也并没有那样忙,至少在我预先的行程中,还有安排有一段游玩的时间,行囊里有一本书和一个相机,非常干净的出行,干净的很彻底,书页很新,已不见了包页,相机只带了一个镜头,和一块电池,充电器都没带,本想带个读卡器,临走时,忘了,其它的,没有了,什么都没带。
要开的会,当天就搞定,然后考虑去哪里,下飞机时,贵阳的出租车司机跟我说,来了贵州,不去黄果树,就是遗憾,我说是。现在一想,也许真去了,还是遗憾,就像武汉的黄鹤楼一样,见面不如闻名。于是临时改变计划,当晚回成都,机场空荡荡的,换登机牌的柜台,只有我一个人在办手续,世界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清净?
过安检,检查人员手里的机器“滴滴”响,抬头问我,是不是口香糖,我点头,然后掏出来,放进嘴里嚼,心里奇怪,他怎么知道是口香糖?候机厅有宽大的玻璃,可以看见外面的停机坪,夜色落满,黑沉沉的一片,再远处,有山峦的轮廓,说不定是云也未可知。候机厅灯火通明,我站在光明里,眺望黑暗,思绪像一个热气球,用手一拨,飘得好远。
飞机晚点,登机的时候,空姐的笑容好甜,好像晚点是多么理所当然的事,本想瞪她两眼,转念还是还她个笑脸,我操,她好像没看见。
飞机腾空而起,爬升的阶段,有那么几秒钟,我觉得脚踏实地的感觉真好,飞行平稳后,灯光点亮,一位空姐站在走道里演示安全操作手法,很特别的表演,以前都是看录像来着,不过既然不是脱衣舞,也没什么可看,仰头,闭眼,睡觉。
有音乐,没错,音乐一直在放,来来回回像一缕烟一样盘旋着,没什么特别,是的,没什么特别,如果不是那一缕熟悉的烟,一切都平常如昔,烟也有熟悉的吗?确实如此,比如我喜欢抽的一种香烟,烟雾里有熟悉的味道,当然,这里我说的是音乐,《情歌》,草蜢的那一首,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那是《三人主义》专辑里的一首歌,三人主义的情歌,一个人在听,我确信,只有我在听,正如当年我一个人听《三人主义》。
在我的记忆里,《三人主义》应该是草蜢尝试转型的第一张专辑,在此之前《暗恋的代价》,《宝贝对不起》,是对以往风格的补充,且不说歌路的变化,仅在造型上,就有一次漂亮的转身,以往草蜢在舞台上,衣饰都统一,而在三人主义后,则各有各的服装,风格各廻异却又丝丝吻合,并一直延伸至今,从最初的模仿日本少年队,到三人主义风格的形成,草蜢用了差不多十年,到如今,又是一个十年。
在轰鸣声中听音乐,就像在一堆米中找一粒芝麻,很仔细才能找到,我在半空中听《情歌》,而这一切,绝不关感情的事,我和一段旋律,偶然在空中邂逅,那是我很熟悉的旋律,相遇并不应景,却很及时,恍惚中又想起空姐的微笑,这算是一种补偿吗?哪怕完全出于偶然,音乐早已暗淡下去,城市的灯光从下方放射过来,此起彼伏,忽明忽暗。我看看夹在书中的机牌,谁知道在一张小小的票根上,可以记载一段邂逅,不太美丽,谁说不惬意呢?
其实,
也并没有那样忙,至少在我预先的行程中,还有安排有一段游玩的时间,行囊里有一本书和一个相机,非常干净的出行,干净的很彻底,书页很新,已不见了包页,相机只带了一个镜头,和一块电池,充电器都没带,本想带个读卡器,临走时,忘了,其它的,没有了,什么都没带。
要开的会,当天就搞定,然后考虑去哪里,下飞机时,贵阳的出租车司机跟我说,来了贵州,不去黄果树,就是遗憾,我说是。现在一想,也许真去了,还是遗憾,就像武汉的黄鹤楼一样,见面不如闻名。于是临时改变计划,当晚回成都,机场空荡荡的,换登机牌的柜台,只有我一个人在办手续,世界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清净?
过安检,检查人员手里的机器“滴滴”响,抬头问我,是不是口香糖,我点头,然后掏出来,放进嘴里嚼,心里奇怪,他怎么知道是口香糖?候机厅有宽大的玻璃,可以看见外面的停机坪,夜色落满,黑沉沉的一片,再远处,有山峦的轮廓,说不定是云也未可知。候机厅灯火通明,我站在光明里,眺望黑暗,思绪像一个热气球,用手一拨,飘得好远。
飞机晚点,登机的时候,空姐的笑容好甜,好像晚点是多么理所当然的事,本想瞪她两眼,转念还是还她个笑脸,我操,她好像没看见。
飞机腾空而起,爬升的阶段,有那么几秒钟,我觉得脚踏实地的感觉真好,飞行平稳后,灯光点亮,一位空姐站在走道里演示安全操作手法,很特别的表演,以前都是看录像来着,不过既然不是脱衣舞,也没什么可看,仰头,闭眼,睡觉。
有音乐,没错,音乐一直在放,来来回回像一缕烟一样盘旋着,没什么特别,是的,没什么特别,如果不是那一缕熟悉的烟,一切都平常如昔,烟也有熟悉的吗?确实如此,比如我喜欢抽的一种香烟,烟雾里有熟悉的味道,当然,这里我说的是音乐,《情歌》,草蜢的那一首,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那是《三人主义》专辑里的一首歌,三人主义的情歌,一个人在听,我确信,只有我在听,正如当年我一个人听《三人主义》。
在我的记忆里,《三人主义》应该是草蜢尝试转型的第一张专辑,在此之前《暗恋的代价》,《宝贝对不起》,是对以往风格的补充,且不说歌路的变化,仅在造型上,就有一次漂亮的转身,以往草蜢在舞台上,衣饰都统一,而在三人主义后,则各有各的服装,风格各廻异却又丝丝吻合,并一直延伸至今,从最初的模仿日本少年队,到三人主义风格的形成,草蜢用了差不多十年,到如今,又是一个十年。
在轰鸣声中听音乐,就像在一堆米中找一粒芝麻,很仔细才能找到,我在半空中听《情歌》,而这一切,绝不关感情的事,我和一段旋律,偶然在空中邂逅,那是我很熟悉的旋律,相遇并不应景,却很及时,恍惚中又想起空姐的微笑,这算是一种补偿吗?哪怕完全出于偶然,音乐早已暗淡下去,城市的灯光从下方放射过来,此起彼伏,忽明忽暗。我看看夹在书中的机牌,谁知道在一张小小的票根上,可以记载一段邂逅,不太美丽,谁说不惬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