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珑吧 关注:725贴子:17,304

回复:【良珑】剧本《假如公孙是天明师傅》(名家专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完了才觉得似乎不是上次那个的后续_(:зゝ∠)_


18楼2017-03-10 14:56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7-03-12 15:21
    收起回复
        公孙:(妖媚)子房先生~冒昧到访——
        张良:公孙先生,劳您大驾!
        公孙:子房先生多礼了。小女子听闻先生要传我剑术?
        张良:(笑)想必是子明传错话了,在下只是想谈谈铸剑术罢了,我那雕虫小技,哪敢授之于人。
        公孙:可是子房先生,铸剑术小女子可是一窍不通哦。(手帕挡脸)
        张良:无妨。张良只是略有疑问,想请先生为我解惑一二。
        公孙:岂敢担先生一个“请”字呀。(半面脸)莫非,小女子在先生心目中有了特殊地位不成?
        张良:咳咳,公孙先生莫要折煞在下。
        公孙:怎敢折煞,人家可没有拒绝哟。(抛飞媚眼)
        张良:(强笑,快要撑不住了)不如请先生就席,我们开始?
        公孙:(心道:强求不得,不如欲擒故纵)呵呵呵,请。
        张良:《相剑刀》有言,善剑有四器,曰“故器”,曰“利善者,视之身中有黑,两桁不绝”,曰“其锋若不见,视白坚未至锋三分所而绝”,曰“身中生如黍粟状”。不知先生认为可对?
        公孙:咯咯咯咯,子房先生说笑了,小女子可是对铸剑术一窍不通的呀。
        张良:剑之白坚,由铸剑师淬炼而成,一次加热、折叠、锻打,称为一炼,而百炼之钢,钢材分布均匀,质地坚硬。刃口局部反复淬火,钢多,呈白色,更是锐不可当。
        公孙:(拍手)子房先生真是见多识广!(心道:搞什么鬼?)
        张良:想必公孙先生也知道相剑师风胡子吧?
        公孙:相剑师虽不成一家之言,但出世则深得君主信赖,他是天下第一的相剑师,小女子虽寡闻,又岂能不知?
        张良:好。公孙先生想必也知道,风胡子评龙渊、太阿、工布三剑,仅观看剑文就得其妙。我想问问先生,离坚白之论中,剑文可算是看见的?
        公孙:是。
        张良:如此,光凭优美的剑文就推测出刀剑锋利无比,算不算是由白推出坚?
        公孙:呃……
        张良:相剑师之言不可尽信,但也不能不信。请问公孙先生,仅从视觉,就可以断定剑是好剑的相剑师们,可不可以说,“坚白剑”三字?
        公孙:不对!子房先生难道不知道《相剑刀》敝剑六事?其二曰“白坚随锋上者为敝”,其三曰“及推处白黑坚分明者为敝”,其四其五言,无文,或有文而在坚中者为敝。可见,纵然有白刃和剑文,也不一定都是利剑。所以,坚白石,依然不能如此称呼!
      旁白:《相剑刀》其二说,白色沿着剑脊直抵剑锋的不是好剑(因为剑尖最锋利,也容易断,锋锐的长度大就容易断);其三说,在剑格处黑色与白色泾渭分明的不是好剑(因为白色跟黑色泾渭分明是因为淬炼只淬炼到剑格的地方,剑身受到打击,剑格一用力,剑柄就容易断);其四其五说,没有出现剑纹或者剑纹出现在中间一段的,不是好剑(没有剑纹是指淬炼炼数少,精度不够;剑纹出现在中间,易断,剑尖不锋利)
        张良:(一脸狐狸的笑:她终于露马脚来了)呵呵,先生说笑了。良曾说,相剑师之言不可尽信,但是先生因为反对“有文即好剑”的说法,就搬出“剑文在不同地方,好坏也不一样”,岂不是正好说明坚仅凭眼睛就可以知道?此所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公孙:(哑口无言)
        张良:贵门鼻祖邓析子前辈曾经扬言,反对“饰辞以相乱,匿辞以相移”的诡辩。而公孙先生如今用均衡论擅自断言,事不分主次轻重,又算不算得上是数典忘祖呢?
        公孙:你!
        张良:良告辞,子明多承先生教化。张良在此谢过先生。
        公孙:张良!
        张良:张良在此!
        公孙:(糟了!我好想透露了自己熟悉铸剑术的秘密!难道……)既如此,不打扰先生了!


      IP属地:上海20楼2017-03-13 00:42
      回复
          公孙:(讨好)子明,上回子房先生跟我讨论完之后,有什么异常没?
          子明:(摸头)没有哇,三师公心情很好。
          公孙:(切齿)嘟囔:废话!辩倒了离坚白论,白痴也会高兴!
          公孙:子明,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讲外国的名辨之术。
          子明:诶?
          公孙:同时代,与我们古中国齐名的古希腊人也有很多优秀辩手。他们的辩论以对话体形式传承下来。最著名的三个古圣贤分别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子明:要情景模拟吗?
          公孙:(黑脸。糟,那些话我没有背下来)哦,不用了,我说,你听就可以。
          公孙:苏格拉底的战术一般是询问对方,为什么主张这种观点而不是另一种观点。如果对方回答不上来,那么对不起,对方就是无知,他就可以提出知识与道德的联系,证明此人品格低劣。
          子明:(哇!古今中外的无赖都是一副嘴脸啊!)嘿嘿。
          公孙:柏拉图喜欢用假设,把真实掩藏在表象背后,为知识提供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也为后来者制造种种关于真相的幻觉奠定了基础。
          子明:诶,好熟悉,道家……
          公孙:亚里士多德则将形式逻辑作为解决形而上问题的方式。
          子明:请问,何为形而上。
          公孙:笨啦。《易经》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就是道家的道,也是你的思维。
          子明:哦。
          公孙:这三师徒横行一时,终于被一个叫做休谟的人给打得一败涂地!
          子明:真的?圣斗士耶!
          公孙:往后两千多年,一个叫做休谟的英国人提出,实然与应然没有必然联系。任何人想要从事实中推导出价值的思维方式都是错误的。事实与价值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子明:不太懂,不过很有道理。
          公孙:(其实,我也不懂)休谟试图从逻辑学的演绎推理中寻求合法的根据,所以发展出一个叫做“凯尔逊”的学派,也叫做实证主义。后来又有一个叫做哈特的小伙子,说规则与规则之间,有主要的和次要的,彼此之间层次分明。所以只要证明元规则的合理性就可以了。
          子明:(瞌睡)
          公孙:我也觉得好困。
          子明:那睡吧。
          公孙:不行!子房先生托了我好好教化你!快起来,实战来了!
          子明:嗯……(一个激灵)哪里哪里?
          公孙:就芝诺悖论吧。我们惠子先生曾经也提出过,“飞矢不行不止”、“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那个叫做芝诺的西方人居然也这样说,还加了个龟兔赛跑的故事……
          子明:哈哈哈哈!
          公孙:芝诺洛里啰嗦举了三个例子,其实三者是一个道理。比如二分法,是说“穿过一定距离的全部之前,必须穿过这个距离的一半,穿过这个距离的一半之前,又必须穿过一半的一半,即必须穿过无限多个中点,因而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穿过这个确定的距离。”
          子明:可是明明可以到达的啊。怎么被你一说,好像真的就无法抵达了一样?
          公孙:(蔑笑)可是到了两千多年后,我们名家的这一名辩被两个学说打败了。
          子明:诶?打败了?
          公孙:是啊。一个是叫做马克思的外国人,他说“量变引起质变",以“不可分微粒子理论”为依据。另一个是叫做”微积分“的自然科学,两者距离被无限缩小,但是芝诺也架不住微分……唉。
          子明:哦?看来名家也不过如此。。
          公孙:(黑线)其实名家的辩术,还真的是有立于不败之地的推理。
          子明:嗤!
          公孙:小子,不要不知天高地厚。你可知道两难推理?
          子明:左右为难?
          公孙:意思是这个意思,但差的就远了。
          先说一个简单的。你说,上帝是万能的吗?
          子明:印象中是的。
          公孙:如果是万能的,那么他能不能造出一个他也举不起来的石头呢?
          子明:这……能吧。
          公孙:举得起来,就不是所谓的”连他也举不起来的石头“;造不出来,也证明他不造不出来。
          子明:这个,我不服!
          公孙:哦?再举个例子。比如说天下第一骗子专门说假话,但是他自己说,我说的是假话。那么,他说的这话是真是假?
          子明:这……
          公孙:这是无解的难题。但也不是没有挽回的余地。
          子明:耶?这样也可以赢?
          公孙:不是赢,是平手。要驳诉一个错误的二难推理,有三种方法:第一指出其推理形式上的错;第二指出其内容上的错;第三就是另外再去构造一个与原来的二难推理相反的二难推理。
          子明:那该怎么做?
          公孙:其实也不算难。比如第一个,就是内容上错误。其实上帝不是万能的,所以当然不能造一个自己都举不动的石头来。
          再说第二个,这个在内容上也是错误的,一个人是不可能说的全是假话,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盲区。
          子明:哦,明白了。
          公孙:再说第一种,形式上的错误。这种推理方式称为“假二难推理”。比如我问你,你是老人,还是女人?
          子明:都不是。
          公孙:这就是没有穷尽所有可能的情形,所以这种推理方式不可取。
          再说第三种。古希腊有一个名叫欧提勒士的人,他向著名的辩者普罗达哥拉斯学法律。两人曾订有合同,其中约定在欧提勒士毕业时付一半学费给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学费则等欧提勒士毕业后头一次打赢官司时付清。但毕业后,欧提勒士并不执行律师职务,总不打官司。普罗达哥拉斯等得不耐烦了,于是向法庭状告欧提勒士,他提出了以下二难推理:如果欧提勒士这场官司胜诉,那么,按合同的约定,他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如果欧提勒士这场官司败诉,那么按法庭的判决,他也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他这场官司或者胜诉或者败诉,所以,他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而欧提勒士则针对老师的理论提出一个完全相反的二难推理:如果我这场官司胜诉,那么,按法庭的判决,我不应付给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学费;如果我这场官司败诉,那么,按合同的约定,我也不应付给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学费;我这场官司或者胜诉或者败诉,所以我不应付给他另一半学费。
          这个案例称为“半费之讼”,就是用二难推理反驳二难推理。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子明:哇!老师好伟大! (鼓掌)


        IP属地:上海21楼2017-03-13 00:50
        收起回复
          高深啊


          IP属地:俄罗斯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7-03-13 19:29
          收起回复
            第十课被吞了,都两天了,还不吐出来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7-03-14 00:28
            回复
              有才,楼主。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7-10-24 23:29
              收起回复
                  公孙:最后一节课,我将结合古印度因明学传授纯粹的逻辑推理方法和辩论术,千万不要打瞌睡啊!
                  子明:嗯!(我可以出师了啊!)
                  公孙:古印度的因明学因为佛教的发展,主要成果在于内道因明学。除了常见的辩论术,还有“思择”“纷义”“坏义”“似因”“难难”“诤论”“堕负”。
                  子明:请先生释义。
                  公孙:思择又叫做归谬法、反证法,即沿着对方的主张、或者依照自己论题的反面来推导,进而得出谬误的结论,以此证明自己主张的正确。
                  子明:是!
                  公孙:纷义旨在为自己辩护。虽然有诡辩成分在,但是在论据不足的情况下,足以让不明真相的人信以为真,也算实用。
                  子明:(唉,大妈承认诡辩非正途,也算进步了。)
                  公孙:坏义是指只去驳倒对方的立论,但自己不立论的辩论。
                  子明:嗯,我对先生此前的立论进行的辩论大部分是坏义。
                  公孙:嗯。似因只指,用似是而非的理由来作为论据。其实与后来的类推法相似,为自己论证时可以用,辩驳对方时可以质疑对方立论不确定、举例不当,有相违背的情况、例子过时等。
                  子明:(记笔记)
                  公孙:难难也是一种诡辩术。要争论就要求胜利,所以有时候故意曲解对方的言论也无不可。
                  子明:(唉。)
                  公孙:诤论是用错误的理由推出错误的结论,用以反对和破坏对手。
                  子明:错误的理由……比如帝国的言论就是正确的?
                  公孙:也可以这么说。
                  子明:(若有所思)
                  公孙:最后一种可以适当运用一下。堕负这种情形就是非辩,比如中断辩论,比如充耳不闻,比如拉东扯西……
                  子明:嘿嘿。
                  公孙:子明,古印度的学问就这么多。但是结业之前,我必须要考你一考。
                  子明:(拍胸膛)没问题!
                  公孙:你先立论,并为自己辩护。我当你的敌手,辩不过我,我不会承认有你这个徒弟!
                  子明:(惊吓!!师傅不要为难我才好啊)
                  子明:我的立论是,金钱是负担。师傅,请!
                  公孙:(这个傻子,居然拿谬论当论点,活该不出师!)
                  公孙:不急,先用纷义为自己辩护。
                  子明:好。请问师傅,人,是不是不喜欢背负东西?
                  公孙:(这小子离题了吧)是。
                  子明:国人都爱黄金?
                  公孙:是。
                  子明:如果背负的是黄金,那么他是喜是悲?
                  公孙:喜。
                  子明:是否背的越多越好?
                  公孙:是。
                  子明:那么试问一下,如果金子是自己的,而此人行于沙漠中,又饥渴又劳累,是否还愿意交出来换取粮食和水?
                  公孙:是。
                  子明:然。此时是否有金不如米之感?
                  公孙:(咦?)
                  子明:再则,如果背负的是别人的黄金,是不是也是越多越好?
                  公孙:呃……
                  子明:(得意)师傅,此时是不是有金不如少的感觉?
                  公孙:你说的只是一种情形。我举一个反例就可以驳倒你!
                  子明:是!不过师傅,我有前两种情形打底,你也驳不倒我,这局我们平手吧?
                  公孙:(哼!看你耍什么花招!)
                  公孙:你可知后代有一句话,叫做“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子明:(惊悚)三国?!
                  公孙:是,你就以此为坏义,辩倒它!不过,勉强辩倒可不成,必须要说的我心服口服!
                  现在,我是你的敌手。
                  子明:(鞠躬)是!
                  子明:请问先生,天下大势是否只有分与合之势?
                  公孙:是!
                  子明:那么是否非分即合,非合即分?
                  公孙:是!
                  子明:先生错啦。分就是趋向于合,合就是趋向于分,何必有分合之别?
                  公孙:(好小子,方生方死的理论吸收的不错嘛!)不,分合这二字合起来是大势这一整体,但是具体而言,还是有分合之别的,就好像这大秦帝国,六王毕、四海一,自然是符合“合”的字面意思,但是依然有暴动,怎么能算是完完全全的一统?分合之间的来回,也符合这句话不是?
                  子明:先生说的是。
                  次之,先生认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谓的“久”字是否多有不妥?
                  公孙:这……
                  子明:分之即合,合之立分,这一现象并不鲜见。怎样才算久?十年?百年?还是世世代代如此?
                  公孙:嗯。
                  子明:其三,何为大势?以地域计?还是以人口为计?
                  公孙:(微笑)子明以为以何为计?
                  子明:这是我驳斥的第三点。此合彼分,此分彼合,所占比例多达百分之九十九也不无可能,所谓大势如果以半壁为计,是否大势多变呢?此种情况,更是不符合分合之久了!
                  公孙:自小,厉害啊!
                  子明:其实还有一点。我认为的分合之道在于人心,人心思归,才是真正的大势所趋!
                  何为分,何为合?一农夫垦十亩之地,乐岁终生饱,凶年免于死亡,合也。驱逐鞑虏,卫我河江,华夏一心,虽力量不足,但是志向相同,兵燹连绵,可合于分合之道?
                  公孙:(抚掌叹息)
                  张良:子明这下是真的出师了!来,向公孙先生叩头!
                  子明:(叩头)多谢师傅教化之恩。弟子子明,光耀名家,义不容辞!
                ——————作者君飙泪挥别。。。撒花,,,全剧完+++++++++++++++++


                IP属地:上海28楼2017-11-03 18:41
                回复


                  IP属地:俄罗斯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7-11-04 01:00
                  回复
                    腻害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8-04-28 10:0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