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吧 关注:761,382贴子:6,280,552

回复:【轻松一下】 02-27漫话天文——常见术语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事出去,有时间接着更。


IP属地:河北24楼2017-02-27 18:51
回复
    说完了“冲日”,再来说说“合日”。
    “合日”其实也分两种情况:上合与下合。
    “下合”类似于前面说过的“朔月”,地球、合日的行星、太阳三者成一条直线,且合日的行星位于中间。


    IP属地:河北31楼2017-02-28 09:20
    回复
      这里稍带说一下:如果行星“下合”期间正好从太阳圆面划过,那就叫做“凌日”。
      金星“凌日”是天文爱好者们的盛事,尤其是2012年的那次金星凌日,让广大天文爱好者大饱眼福。可惜那时楼主所在的地区阴天没有看到,成为楼主一生的遗憾!
      下图:隔壁天文吧大神拍摄的金星凌日照片。

      附上链接:http://tieba.baidu.com/p/1657960804?pid=20775174882&cid=0#20775174882
      【注意:坟贴,勿回复!否则被删贴封号后果自负!】
      PS:下一次金星凌日是在2117年,所以,除灰你能活得够久才能有幸看得到……


      IP属地:河北32楼2017-02-28 09:27
      收起回复
        另外,只有地内行星才会发生“下合”以及“凌日”现象,不要问我为什么,地外行星的回答同样是——

        知道了什么是下合,就很容易理解什么是上合,很简单,就是日、地、合日的行星排成一条直线,且太阳位于中间。
        另外,对于地内行星而言,还有一个现象叫做“大距”。
        “大距”分为“东大距”和“西大距”,有点类似于月相中的“弦月”。它是指从地球上观察,地内行星与太阳的角距最大的时候。如果此时地内行星位于太阳东方,就叫“东大距”,上合——东大距——下合期间该地内行星只能在黄昏时分的西方天空看到;反之,如果此时行星位于太阳西方就叫做“西大距”,下合——西大距——上合期间该地内行星只能在黎明时分的东方天空看到。


        IP属地:河北33楼2017-02-28 09:34
        回复
          对于地球而言,内行星只有水星和金星,水星即使是在东西大距阶段,与太阳的角距也不大,从地球上观察,它总是像个小跟班一样围在太阳身边。但是金星大距时,与太阳的角距就很大了,相对于地球而言,金星大距时与太阳的夹角几乎接近50度(水星最大时还不到20度),因此,前段时间金星东大距前后,即便是太阳落山后两三个小时,我们仍然能在西方低空看到亮瞎氪金狗眼的金星。
          归纳一下:
          1、冲日:日、地、行排成一条直线,地球位于中间。
          2、上合:日、地、行排成一条直线,太阳位于中间。
          3、下合:日、地、行排成一条直线,行星位于中间。
          4、地外行星没有下合,地内行星没有冲日。
          问题来了:相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地内行星与太阳的夹角有没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过90度?为什么?


          IP属地:河北34楼2017-02-28 09:42
          收起回复
            说点题外话:400多年前,伽利略用他那颤抖的双手把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指向了深邃的天空,经过对金星长期的观察,他发现金星居然像月亮一样有着明显的相位变化!不仅如此,金星在不同的相位时,其视直径(可以简单理解为圆面大小)以及与太阳的相对位置也有着周期性的变化,一番思索之后,他恍然大悟:原来金星是在围绕太阳而不是地球公转!


            IP属地:河北35楼2017-02-28 09:56
            回复
              那么,为什么伽利略仅仅凭借金星相位就可以断定它在围绕太阳公转呢?这个并不难,只要我们将观测结果重新排列一下就能看明白了。


              就这样,一个在如今看来只是玩具级别的天文望远镜,给了曾经占统治地位的地心说一记超强的爆击,从而加速了它的死亡,而伽利略也因此开始受到教会势力的长期迫害。


              IP属地:河北36楼2017-02-28 10:04
              收起回复
                经常有人问天文爱好者:“你这台望远镜能看多远?”。
                对于这样的问题,天文爱好者往往很无奈,因为你无论怎么回答都不会完美。
                如果你告诉他:“能看无穷远”,他会嗤之以鼻嘲笑你装B:“你的破镜子能比哈勃还牛?”
                而你如果告诉他只能看到木星和土星,又完全是违心的回答,因为你明明用肉眼都可以看到几百上千光年外的恒星……


                IP属地:河北37楼2017-02-28 10:11
                收起回复
                  那么我们常说的“能看多远”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举个栗子:我们用肉眼可以看到38万公里外的月球,却看不到38米外的一只蚂蚁,原因是什么?答案是三个字:【视直径】。
                  简单地说,视直径可以理解为目标的长宽相对于我们眼睛的夹角。


                  IP属地:河北38楼2017-02-28 10:15
                  回复
                    【决定目标在我们视野中大小的关键,是这个目标的视直径而不是它的实际大小】
                    有一句古语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小小的一片树叶竟能挡住巍峨的泰山,根本原因就在于树叶由于离眼睛很近,因而视直径超过了远处的泰山。
                    视直径的单位是度、分、秒。
                    1度=60分,1分=60秒。
                    从地球上观察,常见天体的视直径如下:
                    太阳:约30角分;
                    月球:约30角分;
                    金星:最大约1角分[下合前后];
                    木星:最大约50角秒[冲日期间];
                    土星:最大约20角秒[冲日期间];
                    火星:最大约25角秒[冲日期间];
                    望远镜与显微镜这类光学仪器,可以放大目标的视直径,使那些原本因为太远、太小而无法分辨的目标的视直径变大,从而可以被我们看到。


                    IP属地:河北39楼2017-02-28 10:23
                    回复
                      题外话:目前关于人眼极限分辨率的说法不一,据说视力极好的人,可以分辨的最小视直径约为0.5角分,因此曾经有人声称仅凭肉眼就能感觉到下合前后的金星不是一个圆点。当然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1角分左右的视直径差不多就是极限了。


                      IP属地:河北40楼2017-02-28 10:26
                      回复
                        有童鞋出来打脸:“瞎JB扯淡!我刚看了一下,那些遥远恒星的视直径,都远远低于你那个扯淡的人眼极限分辨率,可是为什么我还能看到它们!”

                        别着急,楼主还没有说完!
                        决定我们能不能看到目标的因素,并不仅仅只有视直径这一个。
                        举个栗子:10米外有一面刷了白漆的墙,墙面再贴上一张白纸,虽然从理论上来说这张白纸的视角远大于人眼的极限分辨率,但我们却很难看到这张白纸;而如果把这张白纸换成一张黑色的纸,那么我们在10米外甚至更远的地方也能一眼分辨出来,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是“反差”。


                        IP属地:河北41楼2017-02-28 10:31
                        回复
                          “反差”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这里就不再多说了。在这里,反差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明暗的对比(其实反差的定义非常广泛,除了亮度之外,其它还有诸如色彩之间的反差、线条之间的反差、饱和度之间的反差等等)。目标与背景的反差越小,我们就越不容易分辨。比如在天气晴好时,按理说就算是白天也应该能看到天空中的星星,但实际却并非如此,原因就在于星星与明亮的天空背景之间的反差太小,因此我们无法看到它们。


                          IP属地:河北42楼2017-02-28 10:34
                          收起回复
                            但到了夜晚或者没有大气散射作用的星际空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在这种情况下,理想的天空背景几乎是纯黑色的,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目标的亮度就可以了。只要目标足够亮,就算它的视直径远低于人眼的极限分辨率,但它仍然可以使我们的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捕获足够的光子从而在我们大脑中形成图像——虽然此时这个目标看上去只是一个没有任何视面积的亮点。这就好比一个口径远小于水桶直径的水龙头,只要水龙头中的水压足够高、水流足够大,那么它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灌满水桶。


                            IP属地:河北43楼2017-02-28 10:53
                            回复
                              但是,问一颗星星“有多亮”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对同一颗恒星的亮度,可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或者单位,以便在对天体亮度进行描述时可以实现度量化,这个描述天体亮度的单位就是“星等”。
                              关于星等这一概念是由谁在何时创立的这些身世问题就不再赘述了,百度有详细介绍,在这里我们只谈它的定义。
                              记住:星等的【数值越小,亮度越高】。
                              为毛会是这样?难道不应该是数值越大就越亮吗?

                              不要问我为什么会有如此违背常理的蛋疼规定,它就是这样规定的!
                              与数值成反比的变量多了去了,你都要一一吐槽吗?常见的比如相机的光圈就是如此:光圈值越大,光圈实际通光孔径就越小,你觉得不习惯,可人家射淫湿还不是照样每天拿着相机啪啪啪啪?


                              IP属地:河北44楼2017-02-28 10:5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