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氏方程还给我一个启发是哲学上的。”鹿鸣拿着粉笔继续在黑板上写着一个英文词语,是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兹曼,“大家知道玻尔兹曼是热力学第二大定律的主要奠基人。他曾今提出这样的一个疑问:既然宇宙是诞生与如此低的熵值,如果熵总是增大的话,那么产生我们宇宙的那个低熵值是怎么来的呢?他就提出一种假设,宇宙的熵并不总是增大而是存在涨落。如果已知的低熵宇宙来自于熵的涨落,那么涨落中应该会出现许多低熵的自我意识,比如孤单的大脑,这种大脑被科学家叫做玻尔兹曼大脑。就目前来说如果宇宙的年龄只有137亿年的话,不可能出现玻尔兹曼大脑,除非宇宙在时空上是无限的。也就是说,玻尔兹曼的推测出如果宇宙是无限的,在熵的涨落中会自发的涨落出一个超级甚至全能的宇宙观察者。如果宇宙在时空上是有限的,果如科学家所推测的那样,我们现在所观察到的预测确实诞生与137亿年前的一次奇点大爆炸,那么我就能这样发问:这个诞生大爆炸的低熵奇点怎么来的?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得出以下两个推论:
一、无论宇宙在时空上是有限还是无限的,熵都是可逆的,也就是说存在则熵的涨落,这至少说明时间倒流是可能的。
二、无论宇宙在时空上是无限还是有限的,最终都会得出宇宙的存在需要一个全能的观察者,而这种观察者只能是全能的上帝。”
出乎意料,鹿鸣说完这句话之后没有任何掌声,整个阶梯教室突然陷入了不正常的寂静。莱氏方程宛如一条桥梁一样将理性通向了宗教。这一点,不但在座的物理学家难以接受就是民科也无法接受,虽然不擅长数学推理,但是民科本质上还是把自己划分为无神论者。
“你们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这是我从莱氏方程做出的推论。而且我相信一点,既然存在就必然能被观察且探测到。如果上帝真的存在那么他绝不仅仅存在于我们的数学理论之中,我一定能从现实中发现他存在的证据,这就是我向在座的五位老师讲述莱氏方程的动机,请求你老师们帮助我说服中科院,利用科学实验寻找上帝。”
又是一阵长久的沉默之后,观众席上出现了一些微弱的喧闹声,一些人兴奋的拍着手,嘴里不停的念到:
“超光速,只能这样了。”
这句话不是鹿鸣说的,但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从鹿鸣的推论中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要认知宇宙开端之前的宇宙,就必须让时间倒流到宇宙大爆炸之前的那一时刻,而莱氏方程所提供的方法就是超光速。
“好吧,我必须承认你这个推论虽然不是出于严密的数学方程的推导,但确实存在着哲学上的严密性,”坐在左边角上的一个五十岁,一直没说话的李明道教授,提高了嗓门,把阶梯教室中的喧闹声给压制了下去,显然他感觉到了观众更多的是偏向鹿鸣,“但是你这个推论却存在着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先不管上帝是否存在,人类是否能超光速,我们就假设人类能够超光速,且能让时间倒流,这就意味着人类可以在掌握了超光速技术之后回到过去改变自己的未来。这就会导致了一个著名的祖父悖论。如果我们回到过去杀死我们的祖父的话,我们还能存在吗?无论可以还是不可以都是无法想象的,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人们就没有历史可言,我们在每一刻即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因为过去对我们都是不确定的,我们随时可以改变。而且如果时间真的可以倒流,还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这意味着在无限久远的过去,以及现在,甚至是未来的任意时刻,都会充满来自未来的人,很可能就隐藏在我们身边,可是为什么我们没有发现一个来自未来的人呢?”
李明道这个推测一针见血地让鹿鸣发现了莱氏方程不可解释的现象。确实,如果时间可以倒流,那么也就意味着现在身边就有着许许多多的未来人,可怎么就没看见呢?
“他们存在,只是我们看不见,或者不影响我们现实生活。”
观众席上传来了个嘶哑的中年男子的声音,似乎在为鹿鸣辩护,但是这个观点就是鹿鸣自己看来也站不住脚。
“按照周鹿鸣同学的话说,既然存在了就必然能被发现和探测到,不影响我们的生活且看不见那和不存在有什么区别。”
“谁说不存在了,”角落里又传来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带有浓重的四川口音,“那些我们看到的UFO,以及传说中的小绿人,其实并不是外星人,而是未来人,他们坐着宇宙飞船穿梭时空来到现在的。”
这显然也是不可信的,就是UFO的可信度本身存在不确定性。这个问题依然无法给鹿鸣一个正确的答案。在自己对莱氏方程做出这两个推论之后,他一度认为自己就快要发现真理了,但李明道教授的话,却无意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让他认识到,莱氏方程存在着难以解释的情况。
五位物理学家在喧闹声中宣布科学交流会结束,他们只是鼓励鹿鸣多多学习,再接再厉,仿佛在安慰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孩子。虽然鹿鸣最终是迎着恢弘的掌声和众人的欢呼声走出阶梯教室的,但他明白自己失败了。那些鼓掌的除了一些民科之外大部分都是中文系的学弟和学妹,与其说他们鼓掌是认可他父亲的莱氏方程,不如说这次辩论体现了敢于质疑权威的实证精神,对于理论本身,也许他们中没几个人能比只有大学数学水平的周鹿鸣懂多少。而整个教室中物理系和数学系的学生、学者本身就很少。他没有说服着五个物理学家,更谈不上去说服中科院了。父亲的莱氏方程还将长期埋没在这些发霉的稿纸上。
周鹿鸣坦然承认自己的失败,他更多的认为是因为自己在数学上的无知,如果他能向他爸爸或者哥哥那样有着过人的数学天赋,他能够很好地向北大物理学家演绎莱氏方程的。如果他将来还要继续进行莱氏方程的研究,而不被专业物理学家归入民科,那么他必须学好数学。可是对于擅长形象思维,依靠直觉来思考问题鹿鸣来说,数学恰恰是他最难以理解的,这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似乎他只能走民科的道路,依靠一些商业包装让人民了解自己的科学实验。
“是周鹿鸣同学吗?”
正当他走到北大东门的时候,身后传来了一个男人的叫声,他回过头去看到一个个子矮小带着深度眼睛的男人站在面前,对着他微笑着。他认得这个男人,就是一直把他当过情敌的赵子旭,以前一看到鹿鸣他眼睛总是露出了内心的敌意,奇怪的是,赵子旭的眼神显得异常平和。
“哦,原来是赵哥呀。”
虽然和赵子旭关系不怎么好,但鹿鸣还是很有礼貌的对他打了个招呼。
“我来北大找老同学有点事,没想到听说你和北大物理系的教授辩论了——”
“不,您误解了,不是辩论,一次探讨。”
“虽然我听不懂,但确实说的很好。我觉得有些东西学院派的人很难接受,但并不是说理论就错了,法拉第也不是科班出身的,但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鹿鸣,我在中科院还是认识点人的,我可以帮你,当然可能不一定能帮上忙但我会尽力的。”
虽然赵子旭的话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场面上的客套话,但鹿鸣还是感觉到了他的好意,特别是在这种孤独和困难的时候,这种好意让鹿鸣非常感动。
“多谢了,赵哥,您不用太当回事,不管怎样我很感谢你。”
鹿鸣的语气很平淡,但赵子旭也感觉到鹿鸣的感激是真诚的,因为他知道鹿鸣是个诗人。
“我以前很恨你,一直把你当作我的敌人,鹿鸣真对不起,希望你能原谅我,其实我一直也很喜欢写诗,喜欢幻想的,我们本来能够成不错的朋友,不过都过去,不重要,我们的友谊可以从现在开始。”
说着赵子旭从手提包里拿出了一个红色纸片,鹿鸣看到上面写着金色的喜字,知道那是个结婚请帖。果然赵子旭将请帖交到鹿鸣的手中。
“我快结婚了,就在下周二,鹿鸣,你能来参加吗?”
虽然和赵子旭不大熟,但他深刻体会到这个男人的坦诚,作为一个诗人他知道获得一个坦诚的朋友是多么可贵。
“恭喜了,我一定去的。”
他打开请帖,看着里面的祝词,顿时整个身子都僵住了。他看到请帖上,新娘的位置上赫然写着三个金字——林雨欣。
一、无论宇宙在时空上是有限还是无限的,熵都是可逆的,也就是说存在则熵的涨落,这至少说明时间倒流是可能的。
二、无论宇宙在时空上是无限还是有限的,最终都会得出宇宙的存在需要一个全能的观察者,而这种观察者只能是全能的上帝。”
出乎意料,鹿鸣说完这句话之后没有任何掌声,整个阶梯教室突然陷入了不正常的寂静。莱氏方程宛如一条桥梁一样将理性通向了宗教。这一点,不但在座的物理学家难以接受就是民科也无法接受,虽然不擅长数学推理,但是民科本质上还是把自己划分为无神论者。
“你们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这是我从莱氏方程做出的推论。而且我相信一点,既然存在就必然能被观察且探测到。如果上帝真的存在那么他绝不仅仅存在于我们的数学理论之中,我一定能从现实中发现他存在的证据,这就是我向在座的五位老师讲述莱氏方程的动机,请求你老师们帮助我说服中科院,利用科学实验寻找上帝。”
又是一阵长久的沉默之后,观众席上出现了一些微弱的喧闹声,一些人兴奋的拍着手,嘴里不停的念到:
“超光速,只能这样了。”
这句话不是鹿鸣说的,但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从鹿鸣的推论中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要认知宇宙开端之前的宇宙,就必须让时间倒流到宇宙大爆炸之前的那一时刻,而莱氏方程所提供的方法就是超光速。
“好吧,我必须承认你这个推论虽然不是出于严密的数学方程的推导,但确实存在着哲学上的严密性,”坐在左边角上的一个五十岁,一直没说话的李明道教授,提高了嗓门,把阶梯教室中的喧闹声给压制了下去,显然他感觉到了观众更多的是偏向鹿鸣,“但是你这个推论却存在着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先不管上帝是否存在,人类是否能超光速,我们就假设人类能够超光速,且能让时间倒流,这就意味着人类可以在掌握了超光速技术之后回到过去改变自己的未来。这就会导致了一个著名的祖父悖论。如果我们回到过去杀死我们的祖父的话,我们还能存在吗?无论可以还是不可以都是无法想象的,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人们就没有历史可言,我们在每一刻即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因为过去对我们都是不确定的,我们随时可以改变。而且如果时间真的可以倒流,还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这意味着在无限久远的过去,以及现在,甚至是未来的任意时刻,都会充满来自未来的人,很可能就隐藏在我们身边,可是为什么我们没有发现一个来自未来的人呢?”
李明道这个推测一针见血地让鹿鸣发现了莱氏方程不可解释的现象。确实,如果时间可以倒流,那么也就意味着现在身边就有着许许多多的未来人,可怎么就没看见呢?
“他们存在,只是我们看不见,或者不影响我们现实生活。”
观众席上传来了个嘶哑的中年男子的声音,似乎在为鹿鸣辩护,但是这个观点就是鹿鸣自己看来也站不住脚。
“按照周鹿鸣同学的话说,既然存在了就必然能被发现和探测到,不影响我们的生活且看不见那和不存在有什么区别。”
“谁说不存在了,”角落里又传来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带有浓重的四川口音,“那些我们看到的UFO,以及传说中的小绿人,其实并不是外星人,而是未来人,他们坐着宇宙飞船穿梭时空来到现在的。”
这显然也是不可信的,就是UFO的可信度本身存在不确定性。这个问题依然无法给鹿鸣一个正确的答案。在自己对莱氏方程做出这两个推论之后,他一度认为自己就快要发现真理了,但李明道教授的话,却无意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让他认识到,莱氏方程存在着难以解释的情况。
五位物理学家在喧闹声中宣布科学交流会结束,他们只是鼓励鹿鸣多多学习,再接再厉,仿佛在安慰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孩子。虽然鹿鸣最终是迎着恢弘的掌声和众人的欢呼声走出阶梯教室的,但他明白自己失败了。那些鼓掌的除了一些民科之外大部分都是中文系的学弟和学妹,与其说他们鼓掌是认可他父亲的莱氏方程,不如说这次辩论体现了敢于质疑权威的实证精神,对于理论本身,也许他们中没几个人能比只有大学数学水平的周鹿鸣懂多少。而整个教室中物理系和数学系的学生、学者本身就很少。他没有说服着五个物理学家,更谈不上去说服中科院了。父亲的莱氏方程还将长期埋没在这些发霉的稿纸上。
周鹿鸣坦然承认自己的失败,他更多的认为是因为自己在数学上的无知,如果他能向他爸爸或者哥哥那样有着过人的数学天赋,他能够很好地向北大物理学家演绎莱氏方程的。如果他将来还要继续进行莱氏方程的研究,而不被专业物理学家归入民科,那么他必须学好数学。可是对于擅长形象思维,依靠直觉来思考问题鹿鸣来说,数学恰恰是他最难以理解的,这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似乎他只能走民科的道路,依靠一些商业包装让人民了解自己的科学实验。
“是周鹿鸣同学吗?”
正当他走到北大东门的时候,身后传来了一个男人的叫声,他回过头去看到一个个子矮小带着深度眼睛的男人站在面前,对着他微笑着。他认得这个男人,就是一直把他当过情敌的赵子旭,以前一看到鹿鸣他眼睛总是露出了内心的敌意,奇怪的是,赵子旭的眼神显得异常平和。
“哦,原来是赵哥呀。”
虽然和赵子旭关系不怎么好,但鹿鸣还是很有礼貌的对他打了个招呼。
“我来北大找老同学有点事,没想到听说你和北大物理系的教授辩论了——”
“不,您误解了,不是辩论,一次探讨。”
“虽然我听不懂,但确实说的很好。我觉得有些东西学院派的人很难接受,但并不是说理论就错了,法拉第也不是科班出身的,但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鹿鸣,我在中科院还是认识点人的,我可以帮你,当然可能不一定能帮上忙但我会尽力的。”
虽然赵子旭的话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场面上的客套话,但鹿鸣还是感觉到了他的好意,特别是在这种孤独和困难的时候,这种好意让鹿鸣非常感动。
“多谢了,赵哥,您不用太当回事,不管怎样我很感谢你。”
鹿鸣的语气很平淡,但赵子旭也感觉到鹿鸣的感激是真诚的,因为他知道鹿鸣是个诗人。
“我以前很恨你,一直把你当作我的敌人,鹿鸣真对不起,希望你能原谅我,其实我一直也很喜欢写诗,喜欢幻想的,我们本来能够成不错的朋友,不过都过去,不重要,我们的友谊可以从现在开始。”
说着赵子旭从手提包里拿出了一个红色纸片,鹿鸣看到上面写着金色的喜字,知道那是个结婚请帖。果然赵子旭将请帖交到鹿鸣的手中。
“我快结婚了,就在下周二,鹿鸣,你能来参加吗?”
虽然和赵子旭不大熟,但他深刻体会到这个男人的坦诚,作为一个诗人他知道获得一个坦诚的朋友是多么可贵。
“恭喜了,我一定去的。”
他打开请帖,看着里面的祝词,顿时整个身子都僵住了。他看到请帖上,新娘的位置上赫然写着三个金字——林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