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吴的根据地吧 关注:37贴子:1,643
  • 3回复贴,共1

唯物主义与唯物史观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张角


IP属地:韩国1楼2017-02-03 20:23回复
    唯物主义:是物质决定精神,而非精神决定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具有决定意义。是“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公式,而非“认识-实践-再认识”
    唯物史观:是群众(奴隶)创造历史(时势),造就英雄,而非英雄创造历史。群众路线则要把唯物主义与唯物史观一以贯之:从群众中来,回到群众中去。以上几条本质上是同一个规律的不同表述。人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法,然后物质世界与人类社会却有着相对稳定的秩序与结构。要改变这些秩序与结构,归根到底还是要从物质的那一面,从实践的那一面,从群众的那一面去寻找答案。也即要相信到物质里去找客观规律,理解这些规律并勇于去实践,在群众那里得到检验,从中获得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实践过程是个主观加之于客观的过程,然后一念一想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了。由于这一特殊性,常常发生主客观不符的现象,这是一切错误的来源。主观是个活泼的方面,然而客观却是表面上相对惰性的一个方面。实践的终极目的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实际,并能动地改造客观实际。两个方面的一致性,推动着事物矛盾两级的对立运动,推动着事物向前发展。


    IP属地:韩国2楼2017-02-03 20:25
    回复
      反之实践的终极目的若不是上述所言,那么人类历史只能是宗教书里的幻想史。要想加快事物发展的速度,只能是加快主客观的一致性。由此产生像“共振”那样的效果,也可称之为共鸣。以唯物主义的角度观之谓“顺利”,以唯物史观的角度观之谓“群众充分发动起来了”,也可称之为“同仇敌忾”。不要老是想着“毕其功于一役”,这是不可能的。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都是“战略上的持久战,战役与战术上的速决战”。不能设想“主观加诸于客观”的“主客观相符”的进程是个客观居于静止的状态下完成,客观也是在运动,这就是“主客观相符”的障碍。
      毛主席说:“如果只是读死书,那么,只要你认得三五千字,学会了翻字典,手中又有一本什么书,公家又给了你小米吃,你就可以摇头摆脑地读起来。书是不会走路地,也可以随便把它打开或者关起,这是世界上最容易地事情。这比大师傅煮饭容易得多,比他杀猪更容易。你要捉猪,猪会跑,杀它,它会叫,一本书摆在桌字上既不会跑,又不会叫,随你怎么摆布都可以。世界上哪有这样容易办的事呀!” (见主席《 整顿学风党风文风(二月一日在党校开学典礼的演说) 》)


      IP属地:韩国3楼2017-02-03 20:26
      回复
        也不要沉浸于各种主观幻想之中。毛主席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这样。钟不敲是不响的。桌子不搬是不走的。苏联红军不进入东北,日本就不投降。我们的军队不去打,敌伪就不缴枪。扫帚到了,政治影响才能充分发生效力。我们的扫帚就是共产党、八路军和新四军。手里拿着扫帚就要研究扫的办法,不要躺在床上,以为会来一阵什么大风,把灰尘统统刮掉。” (见主席《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总结:干起来吧,“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要相信我们的“实践”老师总能教会我们。


        IP属地:韩国4楼2017-02-03 20: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