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哥,你以前春节怎么过的?”
记不清什么时候,吴邪带着五分好奇,三分侥幸,还有一点点害怕,轻言轻语地问过张起灵。
好奇他会怎么度过平常人的节日,抱着他会回答而不是沉默的侥幸,害怕他在漫长得看不见起源的回忆中找寻许久,才发现自己其实从来没有这么一段对普通人而言稀松平常的经历。
张起灵看得清楚这个人的情绪,只是不能理解,有什么好怕的。
张起灵的回答是什么。
不记得了?没有必要?还是别的什么?
认真想了想,他发现自己记不太清了。
记性不好他认了,不强求。
他当时回答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不然吴邪怎么会经历无数次的撕心裂肺后偶然提起,脸上的笑还是凉得透入骨髓。
要不我们一起过个年吧。就我们俩。
那个问题的后续,是吴邪提了这么一个怎么看怎么目的不纯的要求。说完,特紧张地盯着张起灵黑黝黝的眼睛,一动不动的,胸口里大概有一百个大鼓在狂敲,好像所有的情感,命运,自己的生死都押在张起灵即将说出口的那个字眼上。
在吴邪心中,张起灵也许真是那个能主宰他命运的神,能让他心甘情愿地死,也能让他心如死灰地活。但是张起灵认为自己根本不配,他不想,也不敢对吴邪的人生干涉什么。更多时候,他希望自己只是这个人生命里一个萍水相逢的过客,吴邪最好一转头就彻底忘了他。他当然知道吴邪想听什么,只是他说不出口,他并不是多擅长撒谎的人。他只能沉默,沉默着和对方对视,许久,缓缓又认真地点头。吴邪愣了,像是没想到他会答应,又像是不敢相信他会答应。过了几秒,反应过来了,高兴得几乎跳起来,恨不得马上抱着眼前人满大街宣布喜讯,不像只是要过个年,像马上要结婚。
也许他结婚那天也不会这么高兴了。张起灵这么想着,心情有些黯然。放倒一个沉浸在情绪中的人对张起灵来说很容易,几乎不用费什么劲。等吴邪揉着发酸的后颈醒来,张起灵早就在某个王侯的斗里大杀四方,根本想不起江南的那座城市里还有一个满屋子喊着他名字叫骂的年轻人。中国太大,大得让人没谱,想在茫茫人海中找一个沉默的老青年很难很难,难度只比在海底捡起一粒砂子小一点点。所以吴邪也就权且骂骂,哪怕嘴上操翻了张起灵全家也不能拿他真的怎样。
时间是个无厘头的东西,很多事情在问出口的那一瞬间没有定下来,以后也许就石沉大海,渺无音讯。等到十年流逝,年轻人的满脸青涩熬成中年人的沧桑疲累,世间事物沧海成桑田,张起灵仍然超脱尘世,吴邪既不再问他的春节经历,也没等到那句话的任何答复。
回复这么个要求很难吗。
张起灵扣心自问。
大概比直接逃开要难那么一点点。
张起灵不是想吊着吴邪。他总是觉得,有些话即使不说出口那个人也能懂,一开始不懂后来总会慢慢悟出来。他就是在等吴邪开窍,等这个人哪天什么都明白了,他也就该走了。只是吴邪没他想得那么傻。吴邪以为,只要张起灵还没说出口,他就还有那个资格接着等,就能一直赖着不走。所以他装不知道,张起灵你丫不是什么都不说么,那我就死皮赖脸地跟着你,爷就喜欢你看我不顺眼又无可奈何的样。
张起灵很没辙,也很无奈。他想了很久,花了很大力气,给吴邪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旅人,在世上漂泊无居,流浪了很久很久,弹尽粮绝,精疲力尽,到了一根稻草也能压死他的地步。在茫茫无垠的旅程中,不知什么时候,他背后跟上了一辆车。他回头去看,那辆车就呜呜地鸣笛,声音很焦急,很诚恳。那是一辆迷失的车,被困在空旷的世界。它没办法,四下无人,它只能跟在旅人身后,抱着赌一把的心态,企图在这个人凌乱的脚步里找到一条出去的路。但是旅人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出去,他只能一路向前,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慢,车就在后面越来越急,鸣笛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
后来呢?吴邪问他。
张起灵低头盯着地面,看上去有些疲倦。他说:
“那辆车发现跟着旅人没有用,另选一条路走了。”
吴邪笑了一下,半带点开玩笑地对他说:“那人太傻了,既然都找不到方向就该搭个顺风车,反正那车也不知道被骗了。”
张起灵无言以对。他费了很多心思编这个故事,想劝吴邪离开,这个人却说他太傻。张起灵做过最大的努力是在长白山上,青铜门前,茫茫十年是给吴邪,也是给自己的机会。但无疑,他自作主张的决定只是加深了这个人对自己的执念。
张起灵不确定要是自己从未出现吴邪会不会过得更好,但他对吴邪变成这副模样应该是有责任的。
都是他的错。
所以没等吴邪再一次找上他,他自己就跑了。他也不清楚自己能在现在的吴邪眼皮底下跑多远,他只是觉得越远越好,最好能远到天际,如果可能,想个法子,让对方彻底断了念想。
“小哥,你以前春节怎么过的?”
记不清什么时候,吴邪带着五分好奇,三分侥幸,还有一点点害怕,轻言轻语地问过张起灵。
好奇他会怎么度过平常人的节日,抱着他会回答而不是沉默的侥幸,害怕他在漫长得看不见起源的回忆中找寻许久,才发现自己其实从来没有这么一段对普通人而言稀松平常的经历。
张起灵看得清楚这个人的情绪,只是不能理解,有什么好怕的。
张起灵的回答是什么。
不记得了?没有必要?还是别的什么?
认真想了想,他发现自己记不太清了。
记性不好他认了,不强求。
他当时回答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不然吴邪怎么会经历无数次的撕心裂肺后偶然提起,脸上的笑还是凉得透入骨髓。
要不我们一起过个年吧。就我们俩。
那个问题的后续,是吴邪提了这么一个怎么看怎么目的不纯的要求。说完,特紧张地盯着张起灵黑黝黝的眼睛,一动不动的,胸口里大概有一百个大鼓在狂敲,好像所有的情感,命运,自己的生死都押在张起灵即将说出口的那个字眼上。
在吴邪心中,张起灵也许真是那个能主宰他命运的神,能让他心甘情愿地死,也能让他心如死灰地活。但是张起灵认为自己根本不配,他不想,也不敢对吴邪的人生干涉什么。更多时候,他希望自己只是这个人生命里一个萍水相逢的过客,吴邪最好一转头就彻底忘了他。他当然知道吴邪想听什么,只是他说不出口,他并不是多擅长撒谎的人。他只能沉默,沉默着和对方对视,许久,缓缓又认真地点头。吴邪愣了,像是没想到他会答应,又像是不敢相信他会答应。过了几秒,反应过来了,高兴得几乎跳起来,恨不得马上抱着眼前人满大街宣布喜讯,不像只是要过个年,像马上要结婚。
也许他结婚那天也不会这么高兴了。张起灵这么想着,心情有些黯然。放倒一个沉浸在情绪中的人对张起灵来说很容易,几乎不用费什么劲。等吴邪揉着发酸的后颈醒来,张起灵早就在某个王侯的斗里大杀四方,根本想不起江南的那座城市里还有一个满屋子喊着他名字叫骂的年轻人。中国太大,大得让人没谱,想在茫茫人海中找一个沉默的老青年很难很难,难度只比在海底捡起一粒砂子小一点点。所以吴邪也就权且骂骂,哪怕嘴上操翻了张起灵全家也不能拿他真的怎样。
时间是个无厘头的东西,很多事情在问出口的那一瞬间没有定下来,以后也许就石沉大海,渺无音讯。等到十年流逝,年轻人的满脸青涩熬成中年人的沧桑疲累,世间事物沧海成桑田,张起灵仍然超脱尘世,吴邪既不再问他的春节经历,也没等到那句话的任何答复。
回复这么个要求很难吗。
张起灵扣心自问。
大概比直接逃开要难那么一点点。
张起灵不是想吊着吴邪。他总是觉得,有些话即使不说出口那个人也能懂,一开始不懂后来总会慢慢悟出来。他就是在等吴邪开窍,等这个人哪天什么都明白了,他也就该走了。只是吴邪没他想得那么傻。吴邪以为,只要张起灵还没说出口,他就还有那个资格接着等,就能一直赖着不走。所以他装不知道,张起灵你丫不是什么都不说么,那我就死皮赖脸地跟着你,爷就喜欢你看我不顺眼又无可奈何的样。
张起灵很没辙,也很无奈。他想了很久,花了很大力气,给吴邪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旅人,在世上漂泊无居,流浪了很久很久,弹尽粮绝,精疲力尽,到了一根稻草也能压死他的地步。在茫茫无垠的旅程中,不知什么时候,他背后跟上了一辆车。他回头去看,那辆车就呜呜地鸣笛,声音很焦急,很诚恳。那是一辆迷失的车,被困在空旷的世界。它没办法,四下无人,它只能跟在旅人身后,抱着赌一把的心态,企图在这个人凌乱的脚步里找到一条出去的路。但是旅人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出去,他只能一路向前,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慢,车就在后面越来越急,鸣笛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
后来呢?吴邪问他。
张起灵低头盯着地面,看上去有些疲倦。他说:
“那辆车发现跟着旅人没有用,另选一条路走了。”
吴邪笑了一下,半带点开玩笑地对他说:“那人太傻了,既然都找不到方向就该搭个顺风车,反正那车也不知道被骗了。”
张起灵无言以对。他费了很多心思编这个故事,想劝吴邪离开,这个人却说他太傻。张起灵做过最大的努力是在长白山上,青铜门前,茫茫十年是给吴邪,也是给自己的机会。但无疑,他自作主张的决定只是加深了这个人对自己的执念。
张起灵不确定要是自己从未出现吴邪会不会过得更好,但他对吴邪变成这副模样应该是有责任的。
都是他的错。
所以没等吴邪再一次找上他,他自己就跑了。他也不清楚自己能在现在的吴邪眼皮底下跑多远,他只是觉得越远越好,最好能远到天际,如果可能,想个法子,让对方彻底断了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