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
大殿。
白衣的少年端坐高台之上,面色如水,不起波澜:“如今那曹孟德大破袁绍,一份书信就要我江东送质,不知列位是何打算?”
他微微抬手示意,就有侍从将薄薄的纸张送下,在群臣中传阅。
一片死寂。
张昭终究是老臣,不忍见孙权难堪,思索后道:“回少将军。如今汉室倾颓,生民涂炭,此举上籓汉室,下保民物,乃仁义之举。
且鼎峙之计,本非江东所志。曹公顺迎天子,功以义立,若使昭言,则免连横,失合纵,岂有战国流离之祸也。
臣谨言。”
苍老却不失持重的声音在大殿里扩散开来。
这已经说的很明白了,送,是要送的。
程普微凝了眉,道:“小公子毕竟是先将军唯一的血脉,如此只怕人心所失……”
“程公怎么也糊涂了啊,少将军所在便是人心所在,此时此景,万万不可儿女情长啊!”
“大军一旦南下,要葬送我江东大好河山啊!”
“天下都在看着呢,让一个尚未总角的孩童承担一切,诸位不觉可笑吗?一旦送质,要我江东如何立足这天下!要我臣民如何面见先主公!”
“北边如此行事,只怕早有预谋,只是寻找借口罢了……”
……
几乎吵了起来。
孙权微凝了凝眉,没有说话。
难得的既不赞同,也不反对。
如今曹操已破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违其所愿如同忤逆天子。这看似是一纸书信,每个字后面却隐藏着无数兵马。
曹操随时有可能挥兵南下。
但毕竟骨肉之分。
孙权微闭了闭眼,道:“请周大人来。”
周府。
侍从匆匆地赶进周府,一身风尘。到周瑜身旁附耳,不知在说些什么。诸葛亮下意识地避让开来。
周瑜神色渐渐凝重,转身对诸葛亮道:“将军有要事相商,请恕瑜不能奉陪。待他日,必扫榻相迎。”
诸葛亮心知必是江东有了要事,当下道:“周郎不必多礼,快些前去罢。”
待周瑜的身影渐渐远去,庞统突然拉过诸葛亮:“你为何要来?”善卜者总有自己的预感,他总觉得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诸葛亮把事情的由来讲述了一遍。
庞统渐渐凝了眉,诸葛亮是来找他的?
诸葛亮怎么可能是来找他的。
黄月英如此行事,不过是借与自己相见的由头让诸葛亮与周瑜相见。
她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自诩王佐之才,此时却有些看不清了。
除非……诸葛亮的命数他未曾看透。
他挥去脑中奇异的想法,不管怎样,现在重要的是赶紧让孔明离开。那黄月英与徐庶交好,只怕早已忠于刘备,留着诸葛亮在新野还来不及,怎会设计让他前往江东?
大殿。
“公瑾哥可有提议?”孙权到底还是个少年,虽极力掩饰着表面的平静,待到周瑜前来,还是有些耐不住了。
周瑜一笑,道:“昔日瑜曾与伯符登堂拜母,此乃孙家家事,不若先见过太夫人。”
既将殿内群臣剥离开外,又不伤之前求和派的颜面。
眉目温润,笑容疏朗,可安……万千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