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吧 关注:5,561,012贴子:41,410,124

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专硕(跨考)——碎碎念的经验帖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缘分看到这个帖子的你,也许是没毕业的你,正在准备18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又或者是19年的,甚至是更久之后的;也许是正在职考研的你,每天熬夜看书,周末加班加点;也许是工作不称心的你,来寻找更多的机会;也许是对心理学有着一腔热情的你,决定再修行修行……无论是哪一类,你们都要开始长达一年的修炼,加油。而我,暂且从这个大部队中解放了出来,正在忐忑地等待初试成绩,当然希望有好的结果。但是毕竟自己能做的已经都做了——“尽人事,听天命”,这应该是现在很多和我一样的考研学子的心声吧。我很喜欢文字,于是也决定用文字来侃侃自己的考研路。对自己是个纪念,对你也许也有些帮助。
距离12月24日、25日已经15天了,刚考完那两天也睡不好,第三天总算睡踏实了。放松下来的感觉真的很惬意,但是很不习惯。这半年每天都是早八点到晚一点的作息,看书看书看书,等25日中午十一点半真的从考场走出来的时候,其实真的没有太大感觉了——很平常的一件事,只是觉得写的字有点多,蛮累的。而且两个晚上都感觉自己没有睡得很踏实,兴奋感极强(这个还是有心理准备的,之前的贴心室友已经提醒过了)。有点空虚感是真的,很闲,于是开始追剧。花了一周时间追完了王凯的所有剧,刚考完真的是看到王凯就两眼冒爱心。事实证明,爱过“度”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突然一下容易对什么都不热爱。于是跑到杭州来散心。每天逍遥自在,有时候做好梦,有时候做噩梦,有时候感觉好到爆,有时候心情low到极点,慢慢到今天,其实算是比较淡定了(也许是逃避……)。
“想写写自己考研的经验跟大家分享分享”,真的太多了,有点不知道从何谈起。我是个无论好坏都愿意去接受的人,正是经历了先前发生过的一切才有了现在的你,有时候我就想,这一点跟心理学上的人格投射测验所用的逻辑非常相似,也许这就是心理学在冥冥之中吸引着我。
嗯,理理逻辑,我大概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
……
……(还没想好~也许就有了 ~~~)
============未==========完==========待==============续================


1楼2017-01-10 15:31回复
    【一 关于我的情况】
    我是个工科女,12级。但个人感觉还是有些偏文的,因为一直都搞不定物理。虽然老被人称作学霸,但很伪啊~大四选择了工作,实习了大概半年,家也搬好了,三方也签订了。后来觉得工作不太称心,于是开始搞出了各种幺蛾子。先是网上看了教师资格证,觉得好考,也不贵,花了不到2000报了某个机构的班,于是想当然地觉得自己可以成为一名老师。一个人在外面工作真是挺不容易的,再接着,突然又觉得大概可以考个研究生?其实在大四上半学期有试过考本专业的研究生,但是坚持了一周,觉得自己不合适。内心里还是有点想考公务员,于是就去实习,等着国考、省考。大四下签工作签的很顺利,薪资也不错,并且国考忘了交报名费(这件事我真的蛮后悔),也就踏实去工作了。差不多十二月底,一边上着教师资格证的课,一边心里有了辞职的念头,想去考研。我现在真没法去深究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因为我自己本身是个爱改变的人,喜欢挑战,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本专业兴趣真的不是很大,也比较累。想想自己要被一个工作困着,熬成一个一点都不美的黄脸婆,没人疼没人爱,心里真是虚的。而且吧,现在的小年轻总是喜欢冒险,于是我就快刀斩乱麻,毅然辞职,决定考研。
    考心理学是个偶然,在网上搜考研专业的时候发现的。后来又得知有高中同学大学选了这个专业,我就觉得挺靠谱。上网搜了很多资料,做了很多功课,综合比较各个方面的利弊,我觉得我可能可以真的考上研究生,再读几年书。当时定的计划是这样的:先通过教师资格证笔试(3月),能通过的话,接着准备面试(5月),并且在这一段时间里做好毕业设计,考研开始复习时间为6月中旬——毕业之后。后来的一切基本照计划进行,毕业设计从开题答辩到最终答辩,拖的时间比较长,加上真正到了毕业的时间点有太多的人、地方和东西要留恋、怀念,我心安理得地享受了3、4、5、6月这三个半月的所谓假期。真正开始投入了考研是6月20日。(从这里开始就有很多干货啦~在第三部分我会详细码字的)


    6楼2017-01-10 16:54
    回复
      【二 关于报考的学校】
      (一) 招生的基本情况
      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有学硕(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和专硕(心理健康教育和应用心理)。
      我主要讲下自己选择的专业考试内容:
      专硕(应用心理)考试有:思想政治理、英语二和347心理学专业综合。
      2016年计划招生105人(包含推免),2014年、2015年计划招人107人。
      这些具体的官网上都有的,小伙伴们可以自己去查阅。成绩没出来之前,我也不是很想讨论关于这个学校今年会怎么样,也许有点逃避的态度,但确实是心里还没有底。这部分内容后续有想法会重新跟大家交流的。
      (二) 关于书单
      347 心理学专业综合:
      参考教育部颁布的应用心理专业硕士考试大纲,重点考察普通心理学(含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内容。
      1.《普通心理学》(第四版),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实验心理学导论》,邓铸等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
      3.《心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戴海琦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
      4.《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5.《社会心理学》(第二版),金盛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中未及部分请参照大纲内容复习)
      (三) 关于真题题型
      南京师范大学专硕:
      17年大部分是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内容,没有填空、名词解释、实验设计。
      15年、17年题型相似:90个单选题(90*2)、6个简答题(10*6)、3个论述题(20*3)。
      但是16年题型变化特别大:60个单选题(60*2)、10个填空题(10*2)、8个名词解释(8*3)、6个简答题(6*10)、1个实验设计题(1*16)、3个论述题(20*3)。【16年的题型是记忆中的数字,可能有误,人在杭州,手头没有卷子,但总体出入应该不是很大。】


      7楼2017-01-11 16:53
      回复
        今年出题还是比较合情理的,对真题有研究的小伙伴肯定非常有感觉。复习的时候告诉自己不猜题,但心里对于出题的方向还是很好奇。因为16年出乎所有人意料,加了统计的题,而统计这本书并不在官网的参考书目上,但也不属于超纲,毕竟是心理学专业在的范围。在选择题里面有关于统计计算的,有些偏向理科,但是不太难。但一般很少有人考前会捧本统计,所以基本上大家统计的题答不太好,16年分数线也降下来了。但是今年完全回归15年的出题模式,考完觉得很细节,但基本属于书上都有的,背过的心里都有数。
        我是跨考生,所以专业课是报班学习的。考完的时候,我觉得南师大出题还真是在范围内的,考试内容确实是我这半年一直在学习的东西。今年突出的是细节,很基础。依稀记得几个题: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及测验分数解释的程序必须保持一致,这称为测验的()?;将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心理测量工作评价为“至少都与美国的相当,有许多竟比美国的为优”的美国心理学家()?【这个是我非常没把握的一题,所以记得很清楚】;还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等等。这让我心里很踏实,但是我有个毛病,就是会答不完题,在模拟考的时候就这样,正式考试时个人感觉就是论述最后一题没审好题,从普心、社心两个角度,乱七八糟地写了一些东西,那时候思维已经非常跳跃,后来想到一些,但也没多少时间答了,所以有点小遗憾。
        其实整体考的真的不算太难了,对于要考统计、实验设计啊,一些非常复杂的东西来说,考这个只是看书的时候会遇上很多难的点,但是真的考试内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确实,测量、统计、实验都是比较难啃的,但南师这一块儿东西就算考,也考的比较浅,因为是偏应用的。背记的重要性就很突出了。这也是我现在的想法,具体怎么样,还要等分数出来,我心里才有个估量。


        9楼2017-01-12 12:54
        回复
          考心理学理解和记忆是同等重要的,测量、统计、实验,没有理解你就没办法运用;普心、发心、社心不去记,你就无法去理解这些理论里面的深层次联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好像有点理解到这句话的意思。最最重要的是,学会扩大自己的知识结构,用已知推未知,用已有的记忆去记住其他一些拗口的东西,会事半功倍。你坚持下来用这种联想记忆的方式去思考,整个脑子的脑容量都会扩大。以上是我的一点小心得。
          以上是我对于17年南师大专硕的基本情况的了解,希望对18报考南师大的小伙伴有所帮助。
          第三部分我会慢慢写的~有兴趣的可以留心下,我不会弃帖的~


          10楼2017-01-13 11:26
          收起回复
            矫情下╮(╯▽╰)╭~~~
            考研的这段经历其实是很幸福的,这段经历对自己来说真的是一种成长。从个人角度看,用了一段非常长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整个人都变得非常独立,包容感也变得很强。现在也不想去预料结果,只知道接下来的是你们的主战场,我也相信只要每个人努力付出了,都会有收获和回报。
            (PS:之前在校的时候,我总会想,考研是信息战,哪里有好的复习建议,哪里有好的复习资料,其实,一路下来,有一件事很明显,那就是半年里每一分每一秒,我手头在做的事情,正是最好的一件事。举个例子,最后十几天,大家都在抢资料、拼速度,有时候为了是否买一个资料而纠结半天,但后来其实研友都会分享,挑都挑不过来。并且很多资料都大同小异,换汤不换药。这可能是我个人的一点教训,感觉有一丢丢浪费时间,所以最后的时候千万淡定。整个过程里,最重要的是你的参与度与投入度。现在刚起头,有的是功夫,有的是时间。那么当前最重要的就是选择赶紧决定好,认认真真看书,并且学会罗列自己的框架(这个办法我后面会说,也许很多人也都在用~)。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跟帖提问,看到后会及时回复。南师大的情况我了解的还是比较多的,并且现在正在准备复试,除此之外,我也收获了很多信息和资料,无论是专硕学硕,希望能够在考研的路上的人一点帮助~你可以去尝试用在你的专业上,也许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我本来是工科生,从没试过这个机构推荐的心理学这样的思考方式,感觉拓宽了我整个人的视野,真的帮助特别大。)
            现在我正在静静的等待成绩、等待复试~
            一直以来的我是一个细节控、强迫症、也容易一时兴起~想把这个帖子写的长长的,希望你们能接受我这些碎碎念~
            ============未==========完==========待==============续==============


            11楼2017-01-16 13:00
            回复
              矫情下╮(╯▽╰)╭~~~
              考研的这段经历其实是很幸福的,这段经历对自己来说真的是一种成长。从个人角度看,用了一段非常长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整个人都变得非常独立,包容感也变得很强。现在也不想去预料结果,只知道接下来的是你们的主战场,我也相信只要每个人努力付出了,都会有收获和回报。
              现在我正在静静的等待成绩、等待复试~
              一直以来的我是一个细节控、强迫症、也容易一时兴起~想把这个帖子写的长长的,希望你们能接受我这些碎碎念~


              17楼2017-01-16 17:05
              回复
                PS:之前在校的时候,我总会想,考研是信息战,哪里有好的复习建议,哪里有好的复习资料,其实,一路下来,有一件事很明显,那就是半年里每一分每一秒,我手头在做的事情,正是最好的一件事。举个例子,最后十几天,大家都在抢资料、拼速度,有时候为了是否买一个资料而纠结半天,但后来其实研友都会分享,挑都挑不过来。并且很多资料都大同小异,换汤不换药。这可能是我个人的一点教训,感觉有一丢丢浪费时间,所以最后的时候千万淡定。整个过程里,最重要的是你的参与度与投入度。现在刚起头,有的是功夫,有的是时间。那么当前最重要的就是选择赶紧决定好,认认真真看书,并且学会罗列自己的框架(这个办法我后面会说,也许很多人也都在用~)。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跟帖提问,看到后会及时回复。南师大的情况我了解的还是比较多的,并且现在正在准备复试,除此之外,我也收获了很多信息和资料,无论是专硕学硕,希望能够在考研的路上的人一点帮助~你可以去尝试用在你的专业上,也许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我本来是工科生,从没试过心理学这样的思考方式,感觉拓宽了我整个人的视野,真的帮助特别大。


                19楼2017-01-16 17:06
                回复
                  【关于我的选择】
                  选择本身就是个纠结的事情。往往做一个选择之前,会考虑特别特别多的东西。但是做决定却只不过是一秒钟。我的看法:选择了,就负责。
                  首先选定方向是很重要的,选好院校,锁定目标,既节省时间,也不耗费精力。我在选学硕还是专硕,哪个学校的时候也纠结过。
                  一个是时间的问题,一个是专业方向的问题。专硕3年,偏向学术,如果是个沉得住气的人,可以考虑看看。学硕2年,偏向应用,个人因为是女生,会考虑年龄之类的问题,并且自己可能会更想去工作,面对学术也没有那么狂热的兴趣。(这里拿数模举个例子,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暑假寒假都有比赛。这个比赛在浙大那里一点都不算什么,很多大牛都是花个十天就搞定了。我们学校集体培训的,花了一个暑假培训,然后参赛。每天看文献,敲代码,想东西,挺枯燥的,需要耐心。数模对我来说有特殊的意义,个人觉得含金量比较高,也是锻炼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写作能力,也从某一方面看出你自己能否沉得下心做学术。我当时比赛完是觉得,自己可能不合适做自己本专业的学术。讲到这里,曾经我也是打算过考本专业的研究生,但是高数、线代看多了,真的会头痛。我大概试了三天,就放弃了。其实我也很好奇,如果当初我坚持下去是什么结果。不过后来碰上了心理学,跟它一起待了那么久,我发现这件事情非常合我的胃口,让我的思维方式更加开阔,让我更热爱生活。我想想,每个人都是有际遇的,相信自己当时的选择对那时的自己而言是最好的,勇敢向前走就好了。)
                  学校的话,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是比较牛逼的,985+211;相对来说,南京师范大学是211,但心理学很一流。我当时是觉得选择南京师范大学是缘分,因为一直在做功课,看了好多南京师范大学的资料,也接触到几位学长,后来报班的时候,接触到更多的,觉得这个学校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试一试。毕竟跨考风险大。我觉得学校选择这个事情,对于考专硕来说还是最重要的,选了定下来,你一门心思去复习,浪费的时间比较少。比较迷茫的话,可以从学校热门程度、报录比、自己的优势学科等方面综合分析一下,或者去咨询一些相关学长学姐,会有很大好处。毕竟考研到后期是一场时间战和信息战。物资准备好了,心里也会踏实很多。
                  实际上,作为跨考生,刚接触心理学,觉得它更像科学。尤其是普通心理学这本书,让你觉得学好中学的科学就行了。慢慢接触多了,扩展到社会心理学,你又觉得心理学是一门生活学科,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它的基础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切,你一睁开眼睛,觉察到一样事物,好像是个会亮的东西,然后你会试图去分辨这是什么,在记忆里搜寻相关概念,头顶上,会发光,四方的,然后确认这是一盏灯。这个过程可能比较啰嗦,但确实就是这么个过程。
                  2月到3月在准备考教师资格证,其实也是蛮凑巧的,笔试内容包括了心理学的一些东西,算是带我入门了。而且那个班的老师,上课蛮有趣的,我听得认真,记住得也多,所以后期对一些人名啊、理论啊、实验之类,都有一些了解。感觉奠定了心理学考研路的一块基石!所以后来学到有点相关的知识时候,心里乐开了花。


                  22楼2017-01-17 12:39
                  回复
                    【关于bao ban】
                    我的专业课是跟的jian kuai,jian kuai也是不小心遇上的。大概冥冥之中自有天注定吧,总有那么几个人会聊得来,然后成了一丘之貉O(∩_∩)O哈哈~事实证明这也没什么不好的,专业课资料这块挺省心的,很多东西只要跟着走就好了,让我省去不少麻烦事。说实话,当时报班得知这些就是自己未来的学长学姐时,特别羡慕他们,也有这种心理:觉得只要能考上,做啥都行。很多考研人的这种心理应该非常强烈,也没什么不好的。起码这在前期是一种激烈,让你朝着一个目标前进,甚至有点盲目地紧紧跟随。中期的时候,你的这种感觉逐渐会被很多知识填满、充满,变得更在意知识本身,想要驾驭知识,征服你的专业课、公共课,那种盲目的心理也会淡下来。现在的我也意识到,其实考上只是收获中的一个比较容易看见成果、满足自信心的部分,有很多潜在的东西,比如心境、耐心、毅力,只有这个过程才能赋予你。
                    决定了考研之后,你会体会到一些格格不入的感觉,每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目标坚定,可能会产生强迫症一类的毛病,不过没什么大碍。偶尔刷微博、刷微信,有那么一个时间点,朋友圈里那些多姿多彩的生活,对你再不会有诱惑力。后来为了不必要的浪费(比如一些互动是占用时间的),我就将朋友圈关闭了半年。意志力薄弱的小伙伴可以参考,慢慢会习惯,实在想刷东西,可以去微博上看各种政治刷题,有不少逗逼可以放松心情。


                    25楼2017-01-19 17:37
                    回复
                      【复习计划】
                      一、总计划
                      总体计划是跟着简快的安排来的,因为毕竟总结了很多人的经验,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以专业课为主,其他两门都是后期才有具体的计划。刚开始复习,其实不需要制定那么详细的计划,只要自己心里大概有个数,哪个阶段完成什么样的任务。简快后期都会带着你走,跟着走就不会落下什么。总计划、每周计划、每周总结、每天任务、每天任务总结,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26楼2017-01-20 13:55
                      回复
                        二、每日复习时间安排


                        27楼2017-01-20 14:28
                        回复
                          PS:我的时间安排跟大家可能不太一样,但是是规律的。我是在家复习,节省了很多走来走去的时间,加上我的生物钟比较奇特,并且根据每阶段复习内容不同、侧重点不同,先后也尝试调整了很多次作息,但发现最适合自己的还是夜猫子模式。
                          【模式一】(6月底-7月中旬)(8月底-9月底)
                          8:00起床、吃饭加背单词 8:30进入复习 8:30-11:50专业课
                          11:50——12:10午饭 12:15——13:00背单词、看书 13:00——14:00午觉
                          14:15——18:00英语+专业课 18:00——19:00晚饭+散步 19:15-23:30专业课
                          大概0点或者0点30分之间入睡
                          【模式二(夜猫子模式)】(7月中旬-8月底)
                          9:00起床、吃饭加背单词 9:30进入复习 9:30-11:50专业课
                          11:50——12:10午饭 12:15——13:00背单词、看书 13:00——14:00午觉
                          14:15——18:00英语+专业课 18:00——19:00晚饭+散步 19:15-24:00专业课
                          大概1点或者1点30分之间入睡
                          【模式三(夜猫子模式)】(9月底-12月中旬)
                          8:30起床、吃饭加背单词 8:50进入复习 8:50-11:50专业课
                          11:50——12:10午饭 12:15——13:00背单词、看书 13:00——14:00午觉
                          14:15——18:00英语+专业课 18:00——19:00晚饭+散步 19:15-23:30专业课
                          大概0点或者1点之间入睡
                          作息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大概调整,因为身体随着季节变化,对睡眠的需要也有所不同。有些人睡得多,有些人睡得少。我就属于需要充足睡眠,脑子才转得快。所以自己可以按节奏来调节~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来安排每天的计划,复习哪一章哪一块哪一部分,精确到每个时间段,我要做些什么,这样子可以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


                          28楼2017-01-20 19:36
                          回复
                            下面就谈谈我对每个学科的看法、自己的复习规划以及完成情况。
                            【1 英语】
                            英语复习就是词汇、长难句、阅读理解、作文这几块大头。刚开始的时候,英语我其实一直都不太怕,因为从初中开始到大学,都还挺好的。但是到后来,真的因为专业课难背,政治又加上来,我觉得自己英语的巅峰状态大概是十月份,到后来已经就是有点啃老本的感觉。所以后期还是多舍得给英语一些时间,保持住非常重要。并且你要相信,自己单词背多了,对句子理解会有好处,句子理解了,做阅读理解也就不难了。提高都是一环扣一环的,一方面的提升一定会影响到其他方面。英语是见效慢的一门学科,坚持非常重要。


                            30楼2017-01-22 15:51
                            回复
                              阅读理解:我考英二,用的资料先是04年—16年英语一的真题,然后是英语二的所有真题。英语只看真题,这话一点没错。看多了自然而然有种感觉在里面,并且做阅读理解有很多技巧。并且英语一相当有难度,当你把英语一啃完两遍的时候,那种提升真的很明显。你可以从出题人的角度去想这个题目的答案,避免很多陷阱。阅读理解正确率可以做个参考,但是前期不要太在意。
                              7月初开始做英语1阅读,两天1篇,第一天做,第二天精读。每次做的时候也计时,自己心里大概有个数,看看训练一个月下来,提升多少。然后找找做阅读的感觉。我一般是在下午做阅读,也是为了找一种感觉。心理学上有一种情境相似性,如果能够回复到与自己学习某种知识时同样的情绪或生理状态,就易于回忆起这种知识。大概到8月中旬就可以开始归纳总结了,归纳总结很重要!归纳总结很重要!归纳总结很重要!你要善于从不同的的问题里去找相似点,明白自己做题时候的套路,做一些自己的笔记。这样正确率会大有提升。我在大概5月份(那时候练着玩儿)做阅读理解的时候,可能会错4个,甚至有过全错。但是等到了8、9月份,可以控制在一篇错两三个。后来转战到英语二也是轻松的。10月开始直接做英语二真题,前面几套分开每天练,后面就是全真模拟,考前两星期做完最后一套,将自己的阅读错题做了详尽的分析。我也没做什么模拟题,就是在模拟考的时候,做了一套英语题。


                              32楼2017-01-22 15: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