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淳元《风在吹》宏观听感。
这首歌听了很多遍。
第一遍的时候,听完了整个不能动,持续了30秒。
第二遍的时候,听哭了。(好久没哭了,有种释放的感觉)
第三遍的时候,觉得技巧太牛了。
听的次数越多,越觉得老师唱的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样的感觉,大喵在听老师演绎的每首歌时,第一遍听的时候都有种震撼的感觉,第二遍才能真正进入感情,第三遍开始才能开始觉得老师唱的好。下面我们来揭秘大喵为何如此多娇
![](http://tb2.bdstatic.com/tb/editor/images/ali/ali_020.gif?t=20140803)
1. 老师的优点太多,但是和其他歌手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老师实在“演绎”一首歌,而不单单是演唱。比较有年轮的朋友
![](http://tb2.bdstatic.com/tb/editor/images/face/i_f25.png?t=20140803)
在听以前港台抒情音乐的时候,没听过的歌都能猜出某些歌手会怎么唱。为什么,因为铺陈一样。A段先小声唱,B段在大点声,A2B2再更大声,桥段用点气声,B3来个高潮结尾,结尾在来个大气声。所以这样的铺陈毫无惊喜可言。
老师就不一样。老师的演唱就像电影一样。每首歌都是认真思考消化后再通过完美,特别,却不着痕迹的技巧展现出来。所以有惊喜有反转,第一遍听的时候,大喵的感情变化往往是“哇!哦耶~~啊?哇塞这也行!哇靠还有!我了个去还有!我的妈呀!。。。”
2. 但是光有铺陈不够,技巧和情感不到位都是白搭。大喵是个听歌很矫情的人,谁来个瑕疵都不乐意,何况某些走调的。然而这也是我成为老师音饭的原因,除了演唱会那种比较表演互动性质的场合,老师唱歌99%没瑕疵,偶尔来个瑕疵也顾不过来,已经被后面的感情淹没了。
老师的唱功,就像一个乐器,比起歌手,更像一个演奏家,演奏着嗓音这个乐器。老师的共鸣,用吉他来做比喻的话,就是一把共鸣箱和大提琴一样大的吉他。老师的音色,用衣服料子来比喻,就是哑光的,低调而不失华丽,耐看耐听。一个人的嗓音,是不可能变成乐器的,因为不稳定。老师就是把嗓音的稳定度做到了极限,声音的统一性让很多歌手在这一点上,终身遥不可及。
拉小提琴需要一把好琴,弹吉他需要一把好吉他,歌手却不能只有一个天生好嗓子,而是要有一个好嗓音。老师的技巧就好比吉他的六根弦,不多,却能发出和谐一致的声音。这样的好嗓音绝对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不懈的努力,即使感冒发烧,也不过是一把好琴调音出了点问题,依然能演奏出美妙的乐章。有些歌手,一生病就玩完,因为他的嗓子不是乐器,而是一辆车或者电器,没油了,没电了,就开不动了。《风在吹》这首歌看有人说演唱时似乎有感冒,如果真是这样,这样的唱功太可怕了。
3. 有人会问,唱歌像个乐器,会不会不好,会不会机械化没感情。不要忘了,乐器是人演奏的,同样是世界级好琴,大喵的和吉他专业的不同在于技巧,而演奏家和吉他专业的不同在于感情。乐器本身的音色是单调的感情,人的复杂感情却能通过演奏抒发,只有完美的乐器和完美的演奏无缝辉映,才能有完美的感情。这样完美的感情,不需要你放下一切才能感受到,因为她会帮你放下一切。
也许有人喜欢缺憾美,说感情比技巧比嗓音更重要,但缺憾美只能让你感动一时,但完美的感情能让你感动一世。这就是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和现实中爱情的区别。因为太完美,才能让人向往,让人穷极一生去追求。
所以,
大喵第一遍的时候,听到了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乐器。
大喵第二遍的时候,听到了一种完美的感情。
大喵第三遍的时候,听到了一场完美的演奏。
一个真正的歌手,是不会唱一遍就让你觉得他唱的好的,因为震撼之余的你,坠入音乐的本身的那一刻,你就是音乐,音乐就是你。你会听到歌曲的故事,你会听到歌手的故事,也会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曾经遗忘的是否应该遗忘,曾经放弃的是否值得再努力一下。
当你面对抉择,深陷泥潭,遗失了自己的时候,请去听听郑淳元演唱的《风在吹》,她会帮你“听见你的声音”,一个全世界最珍贵的,无可替代的---ONLY THE ONE VOICE。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e131631c5bf6c81f7372ce08c3fb1d7/7dad38db81cb39dbb46c950fd9160924aa1830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