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的好处就是,让我们容易理解别人,体会他人的感受;应试教育,让孩子们的交友圈更有质量;应试教育无法规避时,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们与他们同在”。
“应试教育”自有它的问题,只是希望大家可以更加全面地看待一个教育问题,而不是“从众式”地一窝蜂去踩或者顶某个观点。不管你喜欢还是讨厌,你还需要跟“应试教育”“更愉快”地打交道的话,不妨参考一下我的两点建议:
1、用榜样的力量让孩子感受到“应试”的动力
我小时候最痛恨的就是我在房间里做作业,我爸妈在隔壁客厅看电视。这会让我特别讨厌学习,希望早点儿变成大人。但如果有一个大人可以陪伴我一起做卷子,我的心里会好受很多。其实孩子要的并不多,只是希望你能够看到他的努力。
我们每个人都有惰性,所以特别需要榜样的力量。如果你能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不看手机不开电视,干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读书,写字,或者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那么我相信,孩子看到你这个榜样,也会愿意专注认真地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有的父母说我都忙了一天那么累了,还不能休息一下吗?可别忘了,孩子可能比你上班更累,尤其是学龄的孩子,白天上了一天课,放学了还要写作业、复习。这种压力对成年人也是一种很好的督促,会促使我们更加专注和高效地完成工作。 陪他一起认真学习,陪他一起休息玩耍,这些细节的背后展现的是家庭成员对于孩子的“共情”,可别小看了孩子感情上的满足,这可以彻底改变一个孩子的学习行为。
·
2、应该力挺孩子的时候必须站出来!
初中有位语文老师,有天把我爸妈叫到学校,说我的语文成绩太差了。我爸妈说,“需不需要去课外请个家教补习一下?”我到现在都清晰地记得那位老师说的话,她说,“补什么补,你儿子补了也没用!”接着我爸就和语文老师吵了起来,我妈把我带出了办公室。 那天晚上,我妈来到我的房间和我说,“爸爸妈妈相信你,你们老师可能是生气了,千万不要理睬她的话。”当时我就哭了。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特别幸运。很难想象,如果当时我父母没有选择站在我这一边,而是听信了那位老师甚至放弃了我又会是怎样的结果? 我始终觉得这样的人不配当老师,但同时我又特别感谢有全世界最爱我的父母,在最关键的时候选择相信我。而我也是幸运的,后来他们帮我在课外找到了一位特别优秀的语文老师,不仅没让我对这个学科产生厌恶,看,我写的文章现在还有人正在读呢!
科大高新君热心提醒您:
今天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要帮“应试教育”说好话,只是想从一些不一样的角度去分析它可能带来的优势。身在其中,很多事不以我们的意愿为转移,但身为父母,还是有很多可以做的。
比如,你是否愿意和他并肩作战,是否能在必要的时候勇敢站出来维护他,不管在哪种教育体制下,这些都是父母真正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