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爱好者吧 关注:2,662贴子:55,935
  • 11回复贴,共1
病中有暇,梳理一下旧藏,拟每日晒一书,权作一乐。
有言在先:
楼主保留随时删除跟帖的权利。欢迎吧友跟帖进行有益讨论,纯灌水的、爆粗口的、装逼刷存在感的、歪楼跑题的请自觉绕道,否则一律删无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1-01 23:17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1-01 23:19
    收起回复


      5楼2017-01-02 23:50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1-03 21:53
        收起回复




          9楼2017-01-04 22:07
          收起回复


            11楼2017-01-06 00:08
            收起回复


              12楼2017-01-06 23:51
              收起回复


                13楼2017-01-07 23:51
                收起回复
                  关于中东铁路、中东路事件和“满铁”。之前晒书提及的几个问题,这里作一介绍。
                  广义上的中东铁路,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应范围不同,且名称多变,如《中国铁路发展史》称之为“东省铁路”。为方便起见,“中东铁路”在这里特指近代史上先后由沙俄、苏联、日本控制的中国东北境内北部干线(满洲里至绥芬河)和南下支线北段(哈尔滨至长春)铁路。南下支线原为哈尔滨至旅顺,日俄战争后沙俄通过《朴次茅斯和约》将南下支线南段(长春至旅顺)割让给日本。日本霸占这段铁路直至1945年投降,称为“南满铁路”。
                  中东铁路自兴建起,名义上是中俄合办,实际上由沙俄控制。日本通过战争获得南满铁路后,以长春为界与沙俄形成南北并立分据东北的态势。俄国十月革命后,中东铁路一度落入白俄霍尔瓦特之手。这个霍尔瓦特,就是热播谍战剧《悬崖》原著小说《霍尔瓦特大街》的那个霍尔瓦特。在协约国集团干涉下,1920年霍尔瓦特被北洋政府解职,但因政府无能,铁路实际控制权仍在白俄手中。苏联政府于1924年先后与北洋政府和奉系张作霖谈判签订相关协定,实现中东铁路中苏共管,藉此重返东北亚政治舞台。苏方在铁路运营中排斥奉方独揽大权,称雄东北北部,激化了苏奉矛盾,最终酿成1929年中东路事件。
                  中东路事件是中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武装冲突,远超1969年珍宝岛事件,以东北军战败告终。中东路事件催生了黑瞎子岛问题,激化了苏、日、国、共、奉之间及国、共、奉各自内部的矛盾,李立三等人公开提出伤害民族感情的“武装保卫苏联”口号,陈独秀因反对被打成“托派”开除出党。中东路事件也改变了东北亚政治格局,日本借机发动九一八事变,吞并整个东北,纠集满清遗族成立“满洲国”以巩固地盘。
                  苏联的在华利益受到严重威胁,为保全自己,遂于1935年将中东铁路售与伪满洲国(实际上是日本,改称“北满铁路”),退出东北。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根据雅尔塔秘密协定,迫使民国政府接受中苏共管中东铁路及南满铁路(合称中国长春铁路)的安排,苏联再度掌控中东铁路。新中国成立后,与苏联签订有关协定,于1952年底完全收回中国长春铁路(即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结束了屈辱的历史。
                  满铁,即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日本1905年独霸南满铁路后,于1906年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铁表面上是经营南满铁路的股份公司,实则是日本版的东印度公司,是日本在华最大的殖民机构,是日本新大陆政策的先锋队,是日本侵略东北的前哨站和大本营,是日本对华的最大情报机构。战犯片冈一信曾供称:“满铁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太平洋战争的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略的行动中,实起了极大的作用”。可以说,日本的一切侵华罪行皆是从满铁开始的。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只是简述中东铁路和中东路事件,仅梳理大致脉络。中东铁路在1917-1924的实际控制权、中东路事件有关各方的决策背景和斗争过程、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中国东北和东北亚地区的政治格局,都是极为复杂、敏感的历史问题,远非三言两语所能尽述,此文能达到普及知识的目的就算圆满了。满铁的罪恶罄竹难书,也就不费那个劲了。
                  最后,对日俄战争后俄(苏)、日犯我东北的侵害程度作一比较。从客观后果的角度来考察,俄(苏)国侵犯我东北主权的行径,与日本相比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沙俄及后来的苏联,虽一直觊觎中东铁路,但始终维持着中俄(苏)合办的形式,对中东铁路衍生利益的攫取较之日本也显得“克制”一些。即使是十月革命后白俄会办(中东铁路俄方最高管理者职务名称)霍尔瓦特与苏俄首领留金展开激烈斗争时,双方都对中国当局有所忌惮。反观日本,从独霸南满铁路开始,步步为营,皇姑屯,九一八,“满洲国”,卢沟桥,把战火燃遍中国。用大白话说就是,俄国人图你的财,日本人不仅图你的财,还要你的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1-09 23:53
                  回复


                    16楼2017-01-09 23:55
                    收起回复



                      《王氏高中本国地理》,教育部审定新课程标准世界(按:“世界”指世界书局)中学教本,王益厓,世界书局,1934
                      白天准备今晚要晒的书时,翻出了这册民国老课本,正巧是八年抗战前夕出版的中国地理教科书,那好,就是它了。该书第二编“中国区域地理”第五章“东北区”分为四节,其中第三节“东北区的交通”有如下记载:“此区为日俄逐鹿的地域”,“南满路,即由大连北至长春的铁道,是由日本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所经营”,“南满路在日俄战前,本由俄人经营,俄败,始以此路归日”,“中东路,是即中俄合营胪滨(按:胪滨即满洲里)至绥芬河间的铁路”,“分为三线:西线为胪滨、滨江(按:滨江即哈尔滨)间,长935公里;东线为滨江至绥芬河间,长549公里;南线为滨江至宽城子(按:宽城子即长春)间,长238公里。”
                      第四节“东北区的居民人口都市国防”有如下记载:“外来种族。俄罗斯人,主分布于东三省的北部,日本人主分布于南部,至朝鲜人则分布于南北各地。自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积极移民,实属一可怖的事象”,“大连,位在辽东半岛的东南端上,中日战前,本属寂寞的村落地,寻租于俄,日俄战后,归日经营,遂成东北区唯一的大口岸”,“至西南端的旅顺,本属以前我国北洋舰队的根据地,现日人把他当做旅大租借地的要塞区了”,“长春,土名宽城子……为日俄两势力的限界点”,“旅顺控渤海湾口,实为我国最重要的海军根据地,将来非一并收回不可”,“东北区为日俄逐鹿之场,而日人势力又大,讲到领土的完整,旅大租借地,日人延不交还,几类日属,上述的铁路渔盐林矿,泰半操诸日俄手中,将来东北失地收复以后,国防不能不力求严密,以杜外人的觊觎,这不是国人应尽之职么?”
                      摘抄完毕,再来谈谈这部教科书本身。编著者王益厓先生,时任中山大学地理系主任。此课本抬头冠以“教育部审定新课程标准世界中学教本”,这既是广告,也是对教科书身份、性质的说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行政院教育部于1932年颁布中小学《正式课程标准》,其中规定有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及课时。各大出版商如商务、世界、中华等即根据《正式课程标准》纷纷抢编抢印新教科书,送教育部审查通过后,再供各学校自行选用。当时国内出版业的两巨头,是商务印书馆和世界书局。而中华书局,则是由商务印书馆小职员出身的陆费逵趁着清朝覆亡、民国肇建的千载良机,走编印教材的“捷径”办起来的,跟90年代北京甜水园那帮靠印售中小学教辅发财壮大的二渠道书商如出一辙,也仅能在教科书业务上跟商务、世界比肩。高中本国地理方面,商务推出了何祖泽编写的复习教材,中华推出了葛绥成编写的课本三册,世界先后推出了谌亚达和王益厓编著的教科书,等等。
                      其中世界书局不知何故,在民国二十一年(1932)出版了谌亚达的《高中本国地理》并于次年再版之后,又于民国二十三年十一月改弦更张,出版了王益厓编著的同名教科书。为作区别,特在书名“高中本国地理”前冠以“王氏”字样。这部世界书局的《王氏高中本国地理》全一册,和中华书局的葛绥成同名课本上、中、下册,就是自那时起至抗战初期高中地理的主流教材。我手上的这本,是民国二十五年(1936)九月第八版,用的是道林纸,份量不轻,书中甚至有全彩地图,可谓印制精良,书后版权页上还贴有版权票一枚。此教科书作为用量最大的两种教材之一,曾多次再版(相当于今天的重印),现根据著录及我过眼实物的情形罗列如下——
                      1.民国二十三年十一月初版;
                      2.民国二十四年八月三版;
                      3.民国二十四年八月四版;
                      4.民国二十五年四月六版;
                      5.民国二十五年九月八版;
                      6.民国二十五年十月九版;
                      7.民国二十七年七月十二版。
                      其中民国二十七年七月十二版标有印数,2000册。由以上资料不难看出,世界书局的《王氏高中本国地理》那时有多么畅销。而到了抗战爆发后的民国二十七年,它再版一次仅能印刷2000册,国难当头,痛哉!


                      17楼2017-01-10 23:57
                      回复




                        18楼2017-01-24 23:5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