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吧 关注:204,270贴子:13,330,216

回复:【2016-12-22】艾就艾了,今天开始吃药,记录下我的余生岁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苏53楼2017-01-02 20:19
回复
    村中各处景观并无太多特色,唯有位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的马致远的故居引起我们浓厚的兴趣。沿着小路蜿蜒而上,村中有一处老宅,门楼外影壁墙上还竖立着一块标牌,标牌题“马致远故居”,上面记载着马致远的生平。走过小桥,绕过影壁,然而大门紧闭,旁边贴着告示,说是正在维修。透过门缝望去,院内杂草丛生,房屋破败,人去屋空,令人不胜慨叹。
    元曲《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的代表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被誉为秋思之祖。虽然很难有史料佐证,但世人相信这里就是马致远的故乡,而马致远也确实是元大都(北京)人。





    IP属地:江苏55楼2017-01-02 20:38
    收起回复
      离开故居继续前行,路旁即是著名的京西古道。京西之山,统称西山。群山之中,遍藏乌金。元、明以来,京城百万人家,皆以煤炭为薪。加之这里出产石材,琉璃的烧制更是闻名京城,于是,拉煤运货的驼马成群结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山路石道上来来回回,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从京城到西部山区,再远至内蒙古、山西的商旅道路。
      光阴流逝,人世沧桑,所有的繁华与喧嚣都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举目四望,除了路畔标明“京西古道”几个大字外,惟有一条狭窄的小路蜿蜒曲折,直至于不见。到处都是光秃秃的树木,疏落落的民居,有些人家的墙上仍高悬着“古道商铺”的牌匾。站在古道上放眼远眺,层峦叠嶂,西风如幕,依稀马蹄声碎,情境交融,悠悠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IP属地:江苏56楼2017-01-02 20:59
      回复
        去马致远故居前,我们先去探访了韭园溶洞。从山脚下开始往上爬,结果却无意中闯进了人家院子里,一只黑狗猛得窜了上来,吓得众人狼狈而逃。后来在一位老大娘的指引下,从旁边的一条小路钻过去,穿过铁道,然后才找到正路。
        踏着陡峭的山径,往上没有多远,一个幽深的石洞豁然展现在眼前。洞口不大,高不过两三米,仅容一人走过。洞内深不过十来米,高可数丈,朝下一看,一片黝黑,不知深浅。大家一哄而入,然后打着手电筒纷纷前往一探究竟,我因为知道自己最近极为虚弱,不敢冒然消耗体力,所以只在外面静静等待他们出来,不过,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山洞,不能随众前往,心里总是难免有些遗憾。
        星星亮光迤逦而下,口哨声、呼唤声不时回应,其间也有人胆怯而放弃的,也有人高声尖叫的,甚是热闹。二十分钟后,前往洞底的人们陆陆续续开始返回,由此判断,应该并没有多深,刚才的遗憾也就大为减少。
        出洞之后,沿路返回。远处山峰伫立,云雾缭绕,比起预报的雾霾,这里蔚蓝的天空实在可爱。群友们一边开着玩笑,一边追逐前行,让人看着看着心情也不由得轻快起来。







        IP属地:江苏57楼2017-01-02 21:29
        回复
          继续前进。穿过村子之后,左转右折踏上了一条小径。到处都是枯枝败叶,灌木丛生,旁边应该是成片的果园,但现在除了光秃秃的果树外,什么也没有。越攀越高,道路也越来越陡峭,果然如我所担心的那样,我开始感到吃力起来,汗珠不断滴落,而两条腿就像灌了铅一样,简直寸步难行。
          对于别的群友来说,这样的活动应该是毫无难度的吧。他们大部分人都走在了我的前面,有几个更是一边往上爬,一边追逐打闹,很快就消失在前面的树木中,唯有尖利的呼啸声和笑声不时地传来,在山间悠悠回响。在我后面不远处,只剩下几位年龄较大的队友,他们一看就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总是那样不慌不忙,却又保持着一定的速度,不至于落后太远。
          走了一会,山势更加陡峭,我简直是汗如雨下,不得不停下来,坐在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上休息,脱下羽绒服,装进背包,等到恢复一些体力,然后再鼓足力气朝前赶去。就这样走走停停,直到后面的几位队友都追了上来,这时我感觉实在是精疲力尽了,于是询问他们,前面到底还有多远,如果返回的时候还沿着这条路,那么我还是放弃,就在这里等大家好了。结果领队说下山是从另一条路,而且到山顶已经没多远了,让我再加把劲,一定能爬上去。
          烦言少絮,为了不拖大家的后腿,我简直就是拼了命往上爬,有时手脚并用,有时还要靠队友们连拉带拽,直到下午一点钟,终于到了峰顶。在山下的时候望着这高高的山岭,我就在想这里到底会是什么样子,想不到上来才发现,山顶竟是一马平川,除了长满稀疏的树木外,居然还有广场和草坪,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几台硕大的挖掘机和推土机正在施工,也不知道它们是怎么上来的。






          IP属地:江苏59楼2017-01-02 22:25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苏61楼2017-01-02 22:33
            回复
              全文结束。


              IP属地:江苏63楼2017-01-02 22:44
              回复
                十一、梦想,永远都在
                2017年1月2日,服药后第十一天。
                忽然想起以前读过的一句话: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记得我那时还在做着编辑的工作,整天写些心灵鸡汤类的文字,苦不堪言。坦然来说,我从小就不是一个阳光开朗的人,现在天天让我摆出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犹如传播福音一般不停地向迷茫中的羔羊散布正能量,实在是一件苦不堪言的事情。
                因此,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居然莫名其妙地感到非常好笑,但现在我才知道,自己笑的未免有点太早了些。
                或许这句话确实有些不合我的口味,但仔细品读,它说的又何尝没有道理呢?只是正如世间所有的道理一样,我们虽然虽然,却未必能行罢了。
                所以,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不论人生糟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不妨尝试着勇敢地走下去,哪怕前面是悬崖峭壁,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因为,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
                全天结束,晚安!
                2017年1月2日


                IP属地:江苏64楼2017-01-02 22:56
                回复
                  赠远人
                  浮生无奈各西东,几度与君梦里逢。
                  独卧小楼人寂寂,潇潇夜雨伴孤灯。
                  2017年1月2日


                  IP属地:江苏65楼2017-01-03 09:54
                  收起回复
                    十二、过往及明天
                    2017年1月3日,服药后第十二天。
                    前天是元旦,不管人生是落魄潦倒,还是春风得意,谁都希望能有一个全新的开始。宅了整整一个月的我,决定出去走走,于是应群友之邀,前去京郊九龙山远足。本来我对自己非常担心,惟恐体力不支,跟不上别人的步伐,转念一想,此行原就是为了锻炼身体,畏首畏尾又怎么能达到这个目的呢?于是欣然前往。
                    对于爬山,我并不陌生,以前在深圳的时候,每年至少去一次梧桐山,也从来没有半途而废的情形。九龙山位于京西门头沟区,属太行山余脉,海拔并不算高,陡峭程度也远比不上梧桐山的泰山涧、葫芦径,不过,我到底还是高估了自己现在的承受能力。刚开始道路平缓,自然是毫不吃力,但到达半山腰之后,我开始感觉双腿越发沉重,像是灌了铅一样,简直寸步难行,不得不停下来休息。
                    同行的群友不断地从我身边越过,到最后连那些年龄最大的人也渐渐赶了上来。抬头望去,正午的阳光倾泻而下,巨大的山峰笼罩在阴影里,显得更加崔巍。我开始担心自己可能要掉队了。我喝了些水,脱掉羽绒服,沿着脚下的小路走一阵歇一阵,有时甚至是手脚并用,努力让自己不落在最后。
                    就这样几乎透支所有力量,在这隆冬天气里仅穿一件薄毛衣,却依旧汗流浃背,最终连滚带爬地攀上了山顶,虽然精疲力尽,但心底却不由得庆幸战胜这了这场挑战,没有给自己丢脸,仅此一项,哪怕花再大代价我也甘之若饴。
                    休息过后,身体并无异样,包括下山之后,又经过十几公里的跋涉,我反倒感觉有了更多力气。甚至在昨天早晨,我起床之后仍然准时出去散步,沿河畔小跑了一圈。直到昨天下午,我才感觉有些不适,双腿酸痛不已,用手一按,其硬如铁,连迈步都得花好大力气。雪上加霜的是,因为想写篇游记,所以比平时睡得稍迟了一些,结果半夜又偏偏失眠,导致今天早上头晕复发,身上酸疼,其它病症也是纷至沓来,我再也不敢照常散步了,难得的睡了个回笼觉。
                    一天的时间里,我一直惴惴不安,惟恐变本加厉,幸好到了傍晚的时候,终于感觉舒服多了。吃过晚饭之后,虽然腿还是有点酸疼,我还是出去逛了逛,刚开始不敢走太快,后来感觉越来越轻松,腿也不那么疼了,也算是虚惊一场。
                    转眼之间新的一年又过去三天时间了,除了胡诌几句歪诗之外,也就是看看小说,逛逛贴吧,其它什么也没做,真是让人惭愧。春节回家之前起码还要去两次医院,去一次首图,这又要除去三天时间,剩下也就没有几天了,幸好现在没什么非做不可的事情,那就趁着这段时间抓紧时间整理一下手头的资料吧,以备明年使用。
                    今天偶尔看群里的病友闲聊,似乎很多人都说自己自从服药之后,不论有无其它副作用,但都明显感觉性欲减退,于是有人抱怨不已,有人呼天抢地。仔细一想,似乎还真是如此,不过,这样也好,无欲无求,正好心无挂碍,对于我们来说,不反而是一件幸事吗?
                    古人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虽然心底还存在一些不甘,一些向往,但又何尝不明白一切已经尽成奢望?既然如此,索性摆脱欲望的纠缠,也许会让以后的人生减少些许苦痛吧。
                    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假如我们日后有幸回首往事时,又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此刻,我无比期待未来,因为我相信,我一定能看得到,加油!
                    2017年1月3日


                    IP属地:江苏66楼2017-01-03 21:23
                    收起回复
                      2017年元旦九龙山纪游赠群友
                      丁酉元旦日,丙申岁暮时。
                      清晨六点半,觅友出京师。
                      轻轨如飞电,速度赛悬磁。
                      才离王府井,刹那古城失。
                      苹果园前聚,初逢俱不识。
                      年龄有大小,相貌各妍媸。
                      介绍未及已,群规先落实。
                      同行欣作伴,分配明其职。
                      随众离地铁,纷纷人若织。
                      换乘八九二,一路向西驰。
                      四顾群峰绕,朝霭映参差。
                      薄雾风吹散,山河粉黛施。
                      喧嚣声渐杳,楼宇去何之?
                      始悟帝都外,偏僻竟如斯!
                      问讯何所往?答曰古岩石。
                      停车韭园侧,盘点人数十。
                      鱼贯入村内,青松高且直。
                      前方横峭壁,路畔凿冰池。
                      溶洞深难测,铁栏锈易蚀。
                      只疑穷途尽,却被后人嗤。
                      俯身钻灌木,跳跃拽枯枝。
                      辗转迷方向,豁然见古祠。
                      民居依山筑,桃李遍地植。
                      古道荒村外,西风瘦马嘶。
                      人言马致远,数载驻于兹。
                      千古传佳句,何年著伟词?
                      小桥流水处,院落闭茅茨。
                      恨自多情起,毒因爱欲滋。
                      余生复几许?独立诵秋思。
                      群友屡催促,依依不忍辞。
                      迁延日将午,光箭泻如矢。
                      落叶满山涧,溪流似冻脂。
                      林间啼怪鸟,天际九龙嘶。
                      回首人间渺,抬头径若丝。
                      云峰千万座,或化虎与狮。
                      徜恍心生怯,蹒跚脚下弛。
                      力竭双腿重,汗透内衣湿。
                      病愈犹虚弱,宅居怠四肢。
                      认输非所愿,拼命苦坚持。
                      旷谷闻人语,攀行毋用咨。
                      自强天不负,一举见雄雌。
                      绝顶连空阔,穹苍展奇姿。
                      萧疏树木少,绵密草孳孳。
                      躺卧任恣肆,昏昏力不支。
                      歇息片刻后,方把午餐吃。
                      个个甘奉献,人人携美食。
                      腹饥有薰肉,口渴喝果汁。
                      团队重协作,谁复更藏私?
                      缘来即邂逅,缘去亦相知。
                      随缘成聚散,且莫惹嗔痴。
                      生死无定准,命运各有司。
                      祸福谁能料?烦恼更难释。
                      报应终不爽,惟早或来迟。
                      但能明此理,万事勿强执。
                      转瞬天将暮,夕阳下崦嵫。
                      匆匆归路上,口吟成此诗。
                      鄙陋难自弃,雅兴且重拾。
                      诸君请传阅,留待作谈资。
                      2017年1月4日


                      IP属地:江苏68楼2017-01-04 16:28
                      收起回复
                        十三、这就是生活
                        2017年1月4日,服药后第十三天。
                        清晨醒来,窗外仍旧是雾朦朦的,看看天气预报,说是最近雾霾严重,尽量避免做户外运动。于是起床做了点早餐,吃过之后,继续躺在床上看帖子。今天头已经不晕了,双腿虽然还有些酸疼,但也没那么严重了。十点钟的时候,外面渐渐明亮起来,心里开始有些蠢蠢欲动,于是穿上衣服,戴上口罩,跑出去沿着河岸走了两圈,回来后感觉精神多了。
                        这几天一直在写那首元旦纪游诗,大体框架昨天已经扎好,但顶多只能算是粗稿,尤其后半部分,明显给人虎头蛇尾之感。闲来无事,重新打电脑,开始逐字逐句推敲起来。大概是今天精神状态不错,进度明显比前两天快多了,到中午已经初具雏形,下午继续努力,终于大功告成。
                        这首《2017元旦九龙山纪游赠群友》是五言古诗,共58句,580字。单以篇幅而论,在我以前所写的诗词中应该是很少有的吧,除了很久以前就已经遗失的那首七古《京华篇》之外,也就前几年初到深圳时写的那半首《元旦登梧桐山》可与之相提并论。苏东坡评论绘画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那么,如果仅以文字的多少来评论文学作品,自然更会贻笑大方,只是这几年已经很少写这类东西了,虽然只是勉强成篇,我心里多少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最近一直在思考所谓“不朽”这个问题,甚至连夜里做梦都念念不忘,偶然在百度百科看到这个命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对它的解释,可谓获益匪浅,其翔实深刻,远胜我的浅陋之见,特摘录于下,以为自勉:
                        三不朽,我国伦理思想史上的一个命题。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
                        原文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未对。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穆叔曰:“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
                        这段话记载的是春秋时鲁国的叔孙豹与晋国的范宣子曾就何为“死而不朽”展开讨论。范宣子认为,他的祖先从虞、夏、商、周以来世代为贵族,家世显赫,香火不绝,这就是“不朽”。叔孙豹则以为不然,他认为这只能叫做“世禄”而非“不朽”。在他看来,真正的不朽乃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言及“立言”的不朽,叔孙豹特以鲁卿臧文仲为例,说:“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国语·晋语八》对此亦有记载:“鲁先大夫臧文仲,其身殁矣,其言立于后世,此之谓死而不朽。”历史上的臧文仲何许人也?他立了何言而被视为不朽?原来臧文仲系春秋时鲁国大夫,屡建事功,且长于辞令,就为政立国之事多有高论,在诸侯国间广为流传。他所谓的“立言”是与“立德”、“立功”紧密相联的,并非仅以立言为职志。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口碑不错的历史人物,孔子却批评他“不仁者三,不知者三”(《左传·文公二年》)。看来,要想做到“三不朽”或其中之一二,殊非易事。
                        唐人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对德、功、言三者分别做了界定:“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在后人对“三不朽”的解读中,“立德”系指道德操守而言,“立功”乃指事功业绩,而“立言”指的是把真知灼见形诸语言文字,著书立说,传于后世。当然,无论“立德”、“立功”或者“立言”,其实都旨在追求某种“身后之名”、“不朽之名”。而对身后不朽之名的追求,正是古圣先贤超越个体生命而追求永生不朽、超越物质欲求而追求精神满足的独特形式。孔子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屈原的《离骚》讲:“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云:“立名者,行之极也。”诚然,历史上晋代文人张翰曾说过“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唐代诗人李白亦讲过“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但事实上,二人虽则酒没少喝,但诗文佳作也没少写。
                        “三不朽”中,“立德”有赖于见仁见智、众口难调的外界评价,“立功”需要挤身垄断性和风险性极强的官场,这些往往非一介书生的能力所及;于是,文人每以“立言”为第一要务,以求不朽,这诚如曹丕《典论·论文》讲:“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自传于后。”胡适曾将“三不朽”称为“三W主义”。“三W”即指英文“Worth”、“Work”、“Words”,这三个词的涵义与“立德、立功、立言”相近。在《不朽——我的宗教》一文中,胡适指出了“三不朽论”只限于极少数人、没有消极的制裁和功、德、言的范围太模糊等三层缺点,并提出“社会的不朽”:“我这个现在的‘小我’对于那永远不朽的‘大我’的无穷过去,须负重大的责任,对于那永远不朽的‘大我’的无穷未来,也须负重大的责任。”“‘小我’虽然会死,但是每一个‘小我’的一切作为,一切功德罪恶,一切言语行事,无论大小,无论是非,无论善恶,—都永远留存在那个‘大我’之中。”胡适的“社会的不朽”论旨在把每个人的一己行为与人类的历史发展关联在一起,给有限的个体生命赋予永恒的意义,人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无论是非功过、积德造孽,都要被历史记上一笔。
                        在转瞬即逝的时间之流中,人总想抓住些永恒的东西。美国现代哲学家詹姆士在《人之不朽》一文中曾这样讲:“不朽是人的伟大的精神需要之一。”当然,詹姆士这里所说的“不朽”,是指宗教性的不朽。而中国历史上的所谓“三不朽”,则是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一种凡世的永恒价值。可以说,对死后不朽之名的追求,可以激励个体生命释放出无比巨大的能量,拼搏奋进,建功立业;而置个人身后名誉于不顾的人,则难免流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甚或沦为恶棍暴徒、独夫民贼。历史上,功勋卓著的拿破伦生前总担心自己在十世纪后的世界史上连半页纸都占不到,结果名垂千古;而生前放言“死后哪怕它洪水滔天”的法王路易十五,自然遗臭万年。同时,对不朽之名的追求是要付出非凡代价的,被历史大书特书的旷世伟人都是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做出巨大的个人牺牲并放弃凡俗的某些物欲与私利,而后才功成名就的。例如,被后世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周游列国,讲学传教,结果畏于匡、困于蔡、厄于陈,“累累若丧家之犬”。再如,司马迁因说真话而遭到宫刑,仍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遂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当然,历史上也有些人借名求利,名利双收。但浪得的虚名不会长久,最终难逃历史老人的法眼。
                        曾几何时,社会上充斥着追名逐利的短期行为,熙来攘往奔竞于名利场上的人们根本无暇顾及不朽之名的诉求。不用说“立德”方面的假仁假义、外廉内贪的道德作秀,“立功”方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就是在被先贤古哲视为生命的“立言”方面,时下的不少著书撰文者所追求的也不再是不朽,而是速成,而速成者自然就难免乎速朽。如果从胡适所谓“社会的不朽”的角度看,真不知道急功近利的他们能拿什么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对得起子孙后代?“我死后哪怕它洪水滔天”这句历史上个别统治者的口头禅,如果不幸成了一代人的集体无意识或社会的潜规则,那真是莫大的讽刺和悲哀。
                        服虔所认为达到三不朽的人物:
                        立德:伏羲、神农。
                        立功:禹、后稷。
                        立言:史佚、周任、臧文仲。
                        杜预所认为达到三不朽的人物:
                        立德:黄帝、尧、舜。
                        立功:禹、后稷。
                        立言:史佚、周任、臧文仲。
                        孔颖达除了认可服虔和杜预的观点外,另外认为达到三不朽的人物:
                        立德:禹、成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
                        立言:老子、庄子、荀子、孟子、管仲、晏婴、杨朱、墨子、孙武、吴起、屈原、宋玉、贾逵、杨雄、司马迁、班固。
                        转眼间服药快半个月了,明天就是到医院复检的日子。对于结果,我自然在意,毕竟事关自己的健康,但说句心里话,比起以前,我已经不再患得患失,或许这也是一种成熟吧。孔子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刘震云在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反复告诫人们: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不论先圣还是今贤,所要表达的无非都是一个意思:活在当下。碌碌无为也好,虚度光阴也罢,我们仍然都在沿着自己的人生轨迹前行,毕竟不论对于任何人来说,这就是生活,不是吗?
                        加油!朋友们。
                        2017年1月4日


                        IP属地:江苏73楼2017-01-04 21:29
                        收起回复
                          十五、著书需为稻梁谋
                          2017年1月6日,服药后第十五天。
                          生活重新步入正轨。早晨七点出发,沿通惠河边散步,傍晚五点出发,前往音乐主题公园闲逛。除此之外,开始看书以及构思我即将要动笔的小说。目前来说有三个选项:一是继续写《打工时代》;二是重新修改《胜者为王》;三是创作全新的《幻世浮生录》。这三部小说都是我计划中必须要完成的作品,但各个侧重点不同,孰先孰后,一时还真是难以决断。
                          《打工时代》的情节主要缘于十八年前我第一次东莞之行的亲身经历,这些年一直念念在兹,却至今没有动手写出来,拖延懒散固然是主因,更主要的是怕自己力有不逮,糟蹋了这个故事。这次最大的顾虑是,这是个现代题材的小说,与普通的网络小说格格不入,到底有没有人喜欢看呢?毕竟是第一次正式写东西,虽然不敢奢望什么,但如果连一个读者都没有,多多少少自信心都会受到一些打击吧,说到底我的内心还没有强大到“刀枪不入”的程度。
                          《胜者为王》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以及楚汉相争的故事,严格说来应该是一篇真正的历史小说。其实前几年已经做了不少准备,也写了十几章,但是随着情节的深入,越来越感觉不得不背离创作的初衷。对于那段历史,我一直心驰神往,并抱着一种崇敬的态度,所以并不打算戏说或恶搞,可是写到后来,我才发现我根本无法继续下去,借用网上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我的才华根本支撑不起我的梦想。最大的问题不在文字表达,更主要的是历史知识的欠缺以及对于细节的把握,所以搁笔至今。
                          至于《幻世浮生录》,算是正经的玄幻吧,也算不上现在新冒出的想法,其故事在多年前就已经有了雏形,而且几经修改,早已面目全非。更可惜的是,今天上网搜索,同名的小说起码有四五部,所以,若是真的使用这个名字,投稿时网站能否通过还很难说,但如果换其他名字,暂时还没想到更合适的,而且忍痛割爱,也确实让人不爽,到时再看有没有什么变通的办法吧。
                          除了以上三部之外,另外还有《故乡祭》、《青春劫》、《相思毒》等也在备选之列。我不怕写不好,也不怕写不下去,唯一最担心的还是年后的生计问题,如果需要一边工作一边写作,那么就要做好持久打算,如果确定暂时不找工作而全力写作,那么就要做好不饿肚子的准备。
                          龚自珍曾感慨道: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他所无法预料的是,若干年后,鄙陋如我连为稻梁谋而著书都做不到。岁冉冉其将暮兮,恐年岁之不吾与,与其坐而论道,不若起而行之,还等什么呢?加油!
                          2017年1月6日


                          IP属地:江苏81楼2017-01-06 22:06
                          收起回复
                            《关于爱情》
                            有人问我:你相信一见钟情吗?
                            我回答:相信。
                            是的,我相信。
                            《红楼梦》中,宝黛初逢,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看罢,亦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他胡说,宝玉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西厢记》里,张生在佛殿乍遇崔莺莺,恰似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你看他: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如果说以上两例均出自文学作品,难免有虚构夸张之处,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遭遇也并非绝无仅有。
                            我就有过这样的亲身体会。
                            二十八年前,我正式踏进校门的那天,正在教室里和新识的小伙伴们追逐打闹,陡然听到有人喊:XX(我们的班长的名字),你坐在哪个座位?循声望去,只见她穿条杏黄色短裙,上身是件淡绿色短袖,扎着两根乌黑的麻花小辫,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就像是一泓深潭,让人不知不觉沉溺其中,难以自拔。
                            近三十年的光阴弹指既逝,而那初见时的惊艳,至今仍历历在目,如同昨日。
                            时间倒退到十年前,当我于不经意间扣开那扇房门时,那人应声而出,眉如远山,目似秋波,那眼神一转,,霎时间让人三魂飞了七魄,脑子像是一下子凝固了,整个人都呆了,满脑子里都是古人那句: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相映红,……。
                            而五年前,当我第一次看到浪吉的留言时,那种感觉又顿时涌上心头。
                            海子在《祖国,或以梦为马》中写道: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我没有海子的恃才孤傲,我只是觉得孤独,难道所有的人都在追求物质的道路上丧失了自己的灵魂?
                            我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生活的艰辛时常让我麻木,让我步入虚伪,我开始违心的谄媚,虚伪的奉承。
                            可我时常会想起你那句:龙泉挂壁作雷鸣,举世谁知心未死?
                            似乎,不止我一个人在挣扎,远方或许也有个人,和我一样,也许会理解我……
                            我无法解释我为何会对远方、对未知那么的向往,我终日忙碌,只是想有一天能离开这一切,去远方流浪。
                            也许远方会有个没有虚伪、没有争斗的世界。
                            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此语我深爱之。
                            其实不独人际交往中如此,在自然界同样存在这种现象。
                            1910年,德国行为学家海因罗特在实验中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随在它第一眼见到的自己的母亲后面。但是,如果它第一眼见到的不是 自己的母亲,而是其他活动物体,如一只狗、一只猫或者一只玩具鹅,它也会自动地跟随其后。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这只小鹅形成了某个物体的跟随反应后,它就不 可能再形成对其他物体的跟随反应了。这种跟随反应的形成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小鹅承认第一,却无视第二。
                            这就是著名的“印刻效应”。
                            由此反证,连自然界中这种现象都司空见惯,我们人类,又怎么能“免俗”呢。
                            只是,纵然是一见钟情,又能如何呢?
                            宝黛的“木石同盟”终敌不过“金玉良缘”,林黛玉最终不得不焚稿断痴情、魂归离恨天。而张生崔莺莺虽然以落难公子中状元、欢欢喜喜大团圆结尾,但众所周知,那不过是王实甫老先生笔下留情而已,在其所本的唐传奇《莺莺传》中,其结局可远没有那么幸运。
                            至于我自己,何曾逃脱这样的宿命?
                            第一个让我情窦初开的少女,如此早已嫁为人妇,儿女双全;曾让我魂牵梦绕的伊人更是杳无音讯;而浪吉,却依旧漂泊在异国他乡,归期未准。
                            若许乘槎逐鹊影,自应河畔见牵牛;此生只怕是痴心妄想了。
                            是以,纳兰容若喟叹道:人生若只如初见!
                            是的,我相信一见钟情,但比起一见钟情惊艳,我更期待一份长久的感情。
                            但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哪怕这辈子粗茶淡饭、栉风沐雨,于愿足矣。


                            IP属地:江苏82楼2017-01-07 10:25
                            收起回复
                              十六、定个小目标
                              2017年1月7日,服药后第十六天。
                              天色阴沉的厉害,到处都是灰朦朦的,不知道到底是阴天还是雾霾。早晨七点半,照常沿着河畔去散步,最近温度一直不算太低,感觉不到一丝隆冬的凛冽,没走多远,就开始感觉身上汗津津的。路上依然是车水马龙,离开了朝九晚五的生活,仿佛时间一久,变得有些跟不上这个城市的节奏,居然有些被疏离的感觉。
                              临近中午,窗外更加昏暗,星星点点的也飘起了雪花,但终究还是没有下大。这种天气最是让人讨厌,要么晴空万里,要么鹅毛大雪,偏偏一直这样浑浑噩噩、死气沉沉,简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真是糟糕透了。转念一想,大概是最近太闲了,所以才会这么烦燥吧,如此说来,心情的好坏和天气又能有多大关系呢?到底还是因为自己心里做不到静如止水,所以才会如此吧。
                              看书,上网,做饭,吃饭,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流逝。QQ群里不时有人聊上几句,但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是以很少插嘴。贴吧里又增加了不少新面孔,但依旧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喜怒哀乐,看多了,内心也就很难再起什么波澜了。和网友聊了一会天,大家各自都为自己的工作而忙碌,实在不好意思耽搁人家太多时间,于是草草收场。
                              午睡醒来后翻看了一下几年前所写的稿子,那时因为各种原因半途而废,后来又敝扫自珍,不舍得删除掉,于是专门新建了一个文件夹,一股脑儿存了进去,也幸而如此,才能保留至今。看着这些自己昔日亲手一个个敲出来的文字,既无比熟悉,同时又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岁月变迁,年华老去,人事已非,初心何在?


                              IP属地:江苏84楼2017-01-07 22:2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