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斌楼的武术门派属“戳脚翻子”,又称为“九翻子”,是北派具有独特风格和悠久历史的拳种之一。武术界十大门户“洪、留、戳、指、磨、弹、查、炮、花、龙”中的“戳”便是“戳脚翻子”。该拳套路严谨连贯,手法灵活敏捷,注重腿法,技击时讲究前后左右兼备,变化多,式子多为小架,美观大方,且注重内掩。吴斌楼戳脚翻子是一个古老的拳种,起源于宋代邓良依据珠算九归所创,后传到周侗,再传至岳飞。过去戳脚翻子名师都以岳飞为祖师,演武堂供奉岳武穆,恭为鼻祖。近两百年来的戳脚翻子一派,皆宗法清代的魏老方先生,后传至河北蠡县的“赛毛遂”魏昌义先生,魏昌义传至清末宫廷带刀护卫、曾获清朝皇室“御翻子”封号的“铁腿”魏赞魁,魏赞魁再传至现代的吴斌楼先生。
1915年春,17岁的吴斌楼带着师父的一纸荐书,只身离乡闯江湖,最后落脚北平谋生。当时的北平,各地武林高手云集,一个初涉江湖的乡下后生跻身此地,生计维艰。吴斌楼只好一边做点小生意糊口,一边利用闲暇时间遍访武林高手,切磋、研习。
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北平周边地区的治安十分混乱。北京一镖局于惨淡经营中好不容易揽到一笔护镖生意,却不料接镖的镖师突然患病,镖局上下非常着急。这时,先农坛有一道士以同乡身份向镖局保荐了吴斌楼,他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一口应承了下来。吴斌楼当时只有20出头,白面浅须,像个书生,镖局初时对他有些疑虑,可是想到举荐他的人身份地位不俗,而且谁都知道护镖是刀口枪尖上搏命的生意,没点真本事谁敢应承这个?再说镖行生意也实在不景气,好不容易有了一笔难得的生意,镖局只好铤而走险,大胆启用新人。
当时,生意好的镖局,一般都有一批武林高手充任镖师。而新镖局开张为显示实力,都要“亮镖”。实际上是主动接受江湖上对该镖局镖师武功实力的考察。当时,因为这家镖局生意清淡,所以开张以来一直未敢“亮镖”与同行竞争。
这一次,吴斌楼准备替这家镖局“亮镖”。这对于初闯江湖的吴斌楼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亮镖”成败既决定了这家镖局生意场上的命运,也决定了吴斌楼以后能否在武林立足。
三天后,吴斌楼充任大镖头,带着两名镖师,押送着两车装满贵重玉器的镖车启程。此行的目的地是河北境内的赤城,约250公里,途中山势险峻,河流湍急。
一日,吴斌楼一行来到口外雕鄂堡附近。突然,从路旁的树林中蹿出一蒙面人,手持一把鬼头刀,断喝:“不知死活的小子,竟敢闯爷爷的地盘,快丢下东西,滚回去吧!”铮的一声,寒光乍现,蒙面人已经出手。吴斌楼抖出一条九节钢鞭,斜身躲过一击,挥鞭直攻他下盘。“霍、霍”两声,蒙面人左右两腿的脚踝处已被九节鞭缠住。吴斌楼拧腰借势用力一拉,那人站立不稳,仰面跌倒。吴斌楼抽鞭直砸对手两膝,那蒙面人却从绑腿处抽出一把短刀直插吴斌楼心窝。吴斌楼练的就是刀加鞭的功夫,左手拔刀一挡,“叭”的一声,蒙面人被震得短刀脱手而飞。蒙面人身法奇快,见短刀已失,就地一滚,手握鬼头刀以地趟刀法直剁吴斌楼小腿。吴斌楼是地趟高手,他挥刀舞鞭一个“就地行舟”带着刀光鞭影向蒙面人袭去……行家看门道,蒙面人一见吴斌楼的身手,知道遇上了克星,立即倒行丈外,拉下面巾,拱手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