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附上7.00的新版分裂机制说明。
分裂机制
分裂区域现在为攻击方向的锥形(cone)区域(而不像原来是攻击单位前方的圆形区域)
新的分裂数值下,一个单位可以伤害到的总体距离大致不变
(完全没不懂在说什么)
然后以4级水刀为例研究其作用范围。
更新中对水刀范围的解释如下:
潮汐使者(昆卡):
起始范围(Starting Radius):150
结束范围(Ending Radius):450/500/550/600
距离(Distance):675/750/825/900
(括号中为英文更新日志中所对应单词)
实际测试结果如下图:
攻击之前

船长用4级水刀攻击距离自己150码的斧王之后

结论1:水刀分裂范围非常接近于一个等腰梯形(视角原因两腰看起来并不相等)。
下面测量分裂范围大小:
首先是梯形的高

(上图说明:使pugna与船长重合,1级大招施法距离为900,可以看到900码的施法半径正好与分裂范围的底边相切)
结论2.1:等腰梯形的高为900,与技能所述距离一致。
其次是梯形较长底边

(上图说明:使船长与左下角的小萨特重合,查看跳刀的施法半径(1200),正好通过分裂范围的左上角)
结论2.2:等腰梯形的底边为1200。1200=600*2,可以理解为是结束半径600的圆的直径。(在中文更新日志中,Ending Radius被翻译为结束范围,无法理解)
最后,等腰梯形较短底边

(图中绿圈为斧王的攻击半径150,昆卡距离斧王150,可以看到绿圈的一部分与分裂范围基本重合)
结论2.3:以昆卡正前方150码的点为圆心,半径150的圆全部在分裂范围之中。与更新日志中所说起始半径也能算是相符吧。(已旧版分裂为基准的话,旧版半径150的分裂范围内为新版本的起始分裂范围)
我测试出来的的4级水刀分裂范围图:(根据自己的测试猜的,不是按照游戏代码画的)

结语:为什么这个图形叫做锥形(cone)?我实在是不懂,要么说是三角形要么说是梯形。我只能尝试这理解为分裂范围是,高为900,底面半径为600的圆锥(或者说上底面半径150,下底面半径600的圆台),沿着高所截出的一个面(那不就是三角形或者梯形)。实在是搞不清和圆锥有什么关系(难不成意思是被船长水顶起来,z轴有变化的单位也能被溅射?)。
分裂机制
分裂区域现在为攻击方向的锥形(cone)区域(而不像原来是攻击单位前方的圆形区域)
新的分裂数值下,一个单位可以伤害到的总体距离大致不变
(完全没不懂在说什么)
然后以4级水刀为例研究其作用范围。
更新中对水刀范围的解释如下:
潮汐使者(昆卡):
起始范围(Starting Radius):150
结束范围(Ending Radius):450/500/550/600
距离(Distance):675/750/825/900
(括号中为英文更新日志中所对应单词)
实际测试结果如下图:
攻击之前

船长用4级水刀攻击距离自己150码的斧王之后

结论1:水刀分裂范围非常接近于一个等腰梯形(视角原因两腰看起来并不相等)。
下面测量分裂范围大小:
首先是梯形的高

(上图说明:使pugna与船长重合,1级大招施法距离为900,可以看到900码的施法半径正好与分裂范围的底边相切)
结论2.1:等腰梯形的高为900,与技能所述距离一致。
其次是梯形较长底边

(上图说明:使船长与左下角的小萨特重合,查看跳刀的施法半径(1200),正好通过分裂范围的左上角)
结论2.2:等腰梯形的底边为1200。1200=600*2,可以理解为是结束半径600的圆的直径。(在中文更新日志中,Ending Radius被翻译为结束范围,无法理解)
最后,等腰梯形较短底边

(图中绿圈为斧王的攻击半径150,昆卡距离斧王150,可以看到绿圈的一部分与分裂范围基本重合)
结论2.3:以昆卡正前方150码的点为圆心,半径150的圆全部在分裂范围之中。与更新日志中所说起始半径也能算是相符吧。(已旧版分裂为基准的话,旧版半径150的分裂范围内为新版本的起始分裂范围)
我测试出来的的4级水刀分裂范围图:(根据自己的测试猜的,不是按照游戏代码画的)

结语:为什么这个图形叫做锥形(cone)?我实在是不懂,要么说是三角形要么说是梯形。我只能尝试这理解为分裂范围是,高为900,底面半径为600的圆锥(或者说上底面半径150,下底面半径600的圆台),沿着高所截出的一个面(那不就是三角形或者梯形)。实在是搞不清和圆锥有什么关系(难不成意思是被船长水顶起来,z轴有变化的单位也能被溅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