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紫禁附属吧 关注:2,072贴子:123,066
  • 10回复贴,共1

【 你们要知道 我是很抢手的 】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12-11 13:59回复
    【 众举子群聚弘文馆,赋诗游园,高谈阔论,除充作消遣,沟通了解外,定还存有一争高低的心思。前几日得一帖邀函,请我赴会。零零散散见过一二举子,但类似集中的机遇确是难得,遂回话言“可”,并按时到了地方。士子一一行礼问好,同有所回应。园中漫步,偶有几个胆大的,或近前自荐,或询学问与为官之道。 】
    【 石路蜿蜒,转角后队伍站定,指一景为题,各展章采。此时故意留在人群中心以外,负手静看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
    @鹤尔苏江阳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12-11 14:11
    回复
      你的脸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12-12 17:47
      收起回复
        【 议论书本古文、高谈辞赋雅兴,学识渊博是件值得佩服的事,书读在肚子里,落成底蕴,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他们之中即将有人脱颖而出,入仕为官,又非墨客骚祖,却还在这种方面争锋亮剑,就显得苍白无力。要不然,把他们都归去翰林院育人编书罢! 】
        【 一声“容大人”,叫我醒悟发觉,原还有那么几个人兴致缺缺。转身看去,微抬手。 】
        不必多礼。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12-13 11:27
        回复
          【下几层石阶,转入他所立石子路,换上一副官场上的客套笑容。】早先就听几个人说,容大人精工翰墨,欲邀您同游,不曾想大人竟当真不拘身段,赏脸赴会,今日得见,学生荣幸之至。
          【王文成居百家之先,知一草一木表里精粗,格竹致道,实属后人不能企及。往前方竹林翠涛一指,道】贡院的竹,向来长得最好,大人可愿同往?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诗赋作咏,我不在行。我只愿同人交心,礼王的心迹我明了,也决意不会辜负,便不知眼前容珵,如何。】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6-12-13 12:25
          回复
            【 他抬起头来时,凭着模糊印象记起他是鹤尔苏家的考生,这届词科鹤尔苏氏推选出一文一武,共二人赴试,想来是要在前朝下一番苦功夫了。对于他开口赞扬,未得意扬笑,也未急道谦词。五官如描,几近无波无澜,从另一角度入手,道。 】
            既为副考,当然不能连考生面都没见过,胡选一通。而我这阵子除去这桩事,还能有什么更紧要?
            【 他提起贡院翠竹,表面是发出单纯观景邀约,实则的打算再清楚不过:找僻静处,远离人群,便是有些话想说,不便让别的“闲杂之众”听了去。长眉一挑,有点意思。 】
            别说,我已有许久没来看过贡院的竹,去瞧瞧也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12-13 16:11
            回复
              【八股策论,由考官拟定,他赏识中规中矩恪守陈规的,你洋洋洒洒不羁一通,便是名落孙山,来年再会。所以说,成败天定,而——事在人为。譬如此刻,我手臂一开,作邀约之姿,请他先行。】容大人为官亲和,惜才教才,为圣上广甄贤德,一番苦心令人敬佩。
              【二人行至竹林,竹叶飒飒,青翠欲滴,大有高山仰止之势。】昔年阳明先生由竹入道,悟得个知行合一的道理,这些年来圣上虽不推心学,但咱们读书的也不能忘了先贤训言。
              【侧目一看远处学子。】大人说,是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


              IP属地:上海8楼2016-12-13 17:54
              回复
                【 轻声一笑,不置可否。他一让位,我迈步行于前。心中好奇,他会对我讲些什么,最后等来的是一个虚幻莫测的,依旧从贤者只言中扒下来的问题。眼帘微垂,目光难见时,唇边那分笑就显得愈浓,意味不明。 】
                关于此,世人之惑由来已久,所以你是指望我寥寥数语,下个定论?
                【 我不知他为何借竹林发问,是想表明他自身――善知,善行,还是两者兼具? 】
                实践之序,能付诸于行,少有人明成败根由。虚渺之理,无论常识或是雅言,少有人能谨从为圣贤。何况,只欲浅知糙行,则皆易;力求深知细行,则皆难。可见,分事分人,不能一概较之。
                【 乍止。缓缓抬首,视他,笑面俊颜。 】
                既你问起,我倒想问――若要自审,仅对你一人而言,是属于哪种?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12-13 18:52
                回复
                  并非要大人一个定论,无非是想听听大人治世高见,学习一二。
                  【所以说,和浸淫官场多年的老滑头打交道,总要多费些功夫。我以知行相询,他在上头扣一定糙浅细深的帽子,又原原本本推还给我。低头一闷笑,握住一杆劲竹,惊得栖鸟四散。】浅知糙行的是庸人,深知细行的是圣人,余下中间之辈,相较必有权衡取舍。
                  【将手松开,侧身立他对面,直望他眼底深处。】学生就偏行,空有满腹文墨不知付诸于行者,于国无益。学生是这么想的,故而不讳冒犯,也这么做了,不为博考官青眼,不过是日后同朝为官时,也知,在朝所列,有可相惜。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6-12-14 18:24
                  回复
                    何来高见?我亦俗辈之一。
                    【 高不高见不知道,后一句是实打实的真话,什么克己圣贤、寡欲神仙,与我不沾半点边。目光追踪四散而飞的一只雀鸟直至它再次没入林间不见影子。 】
                    无人觉你冒犯。
                    【 要问自己是偏向和“以行为先”还是偏向和“以知为先”的人共事,定然选择前者。毕竟“知不知”是他的事,与我无关,但“行不行”就与我很有关系了。没人愿意与讲起话来头头是道,咬人动手就退缩犯怂的人共事,即便是那人与你对立的一方,也不快活。 】
                    纸上得来浅,故而重躬行。是讨喜之性。看来同朝为官之日,可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12-14 18: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