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下予以有效处理, 对经门下平省所送上之尚书陈奏, 方能
“ 参决于中” , 有发言权。 这样便等于尚书之外又有一尚书,
①见 《南齐书·幸臣传序》 、《南史·王融附魏准传》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360
说舍人省 “ 有如尚书外司”(至陈代一度等于 “ 上司” , 见
下) , 是有道理的。 不过这只是就舍人恩宠极盛一段时期而
言, 如果宠衰或中断, 皇帝亲自审批尚书陈奏, 或仅与宰相
商议大政, 权力便又回归尚书。
其次, 如果说宋末、 齐代中书通事舍人之职掌向代替侍
郎掌诏命演变, 梁代这一职掌便从制度上固定下来。 史载梁
代中书侍郎虽为清美之选, 但或 “ 主省内事” , 或 奉 敕 撰
碑文表奏, 或 “ 掌著作” , ③如要掌诏命, 需兼中书通事舍
人。 因为梁代舍人 “专掌中书诏诰。 ” 如褚 球 “ , 迁中 书郎
复兼中书通事舍人” ; 刘孺,“ 转中书郎, 兼中书通事舍人” ;
谢 征 “ , 迁 中 书郎,舍 人如 故 ”, 均其例。 舍人掌诏诰更突出
的事例见 《朱异传》 。 朱异得梁武帝赏识 “ 迁尚书仪曹郎, 入
兼中书通事舍人” 。 周舍死后, 异代掌机密, 自此二十多年
中官位不断升迁, 最后 “ 迁中领军, 舍人如故” 。 中领军宋、
齐三品, 梁十四班; 舍人宋、 齐七品, 梁四班, 二者相差悬
殊, 其所以升了高官还继续兼一个小小舍人, 就因为在梁
代, 特别武帝后期, 草拟诏诰之权专属舍人。 朱异二十多年
一直负责草拟诏诰敕书, 批答表疏等, 一句话, 掌管机密,
并不是源于他不断升迁之官位, 而是源于他始终未离开的舍
人之职。 因为年资功劳, 所以要让他不断升官; 又因为需要
他掌管诏诰, 因而仍得附上一个 “ 舍人如故” 。 类似制度亦
① 《隋书· 百官志上》 。
② 《梁书· 王筠传》 。
《梁书·陆云公传》 。
④ 《初学记· 职官上》 。
以上分别见 《梁书》 各传。
在这种情况下所升之官等于虚衔、 散官。 如 《陈书· 蔡景历传》 :“迁秘
书监, 中书通事舍人, 掌诏诰” , 后妻弟有罪受牵连,“ 降为中书侍郎, 舍人如
故” 。 秘书监与中书侍郎便等于虚衔。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361
见于 《裴子野传》 。 他 “ 为文典而速” , 极得武帝欣赏, 所以
自出仕不久 “ 兼中书通事舍人” 后, 也是十多年中虽官升鸿
胪卿, 到死依然舍人如故。 这些都是舍人专掌诏诰, 并已制
度化之强证。 因为舍人主要职掌已由 “ 通事” 转为掌诏诰, 所
以后来除通事二字, 但称 “ 中书舍人” , 并一直沿用到后代。
这里还要附带考释一个问题。《资治通鉴》 卷百五八: 徐
勉、 周舍卒后,“当权要者, 外朝则何敬容, 内省则朱异” 。
胡注:“ 门下省为内省” 。 说门下省为内省, 是不错的, ①可
是用在这里解释朱异事, 却不全面。 除朱异二十多年中在门
下省时间并不长, 而是始终 “ 舍人如故” , 任职中书省或舍
人省这一理由外, 还可举出以下两点: 一是 《南史·徐勉传》 :
梁武帝即位,“ 拜中书侍郎, 进领中书通事舍人, 直内省” 。
这里以高官领舍人与朱异情况同, 可是 “ 内省” 却明显指中
“ 参决于中” , 有发言权。 这样便等于尚书之外又有一尚书,
①见 《南齐书·幸臣传序》 、《南史·王融附魏准传》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360
说舍人省 “ 有如尚书外司”(至陈代一度等于 “ 上司” , 见
下) , 是有道理的。 不过这只是就舍人恩宠极盛一段时期而
言, 如果宠衰或中断, 皇帝亲自审批尚书陈奏, 或仅与宰相
商议大政, 权力便又回归尚书。
其次, 如果说宋末、 齐代中书通事舍人之职掌向代替侍
郎掌诏命演变, 梁代这一职掌便从制度上固定下来。 史载梁
代中书侍郎虽为清美之选, 但或 “ 主省内事” , 或 奉 敕 撰
碑文表奏, 或 “ 掌著作” , ③如要掌诏命, 需兼中书通事舍
人。 因为梁代舍人 “专掌中书诏诰。 ” 如褚 球 “ , 迁中 书郎
复兼中书通事舍人” ; 刘孺,“ 转中书郎, 兼中书通事舍人” ;
谢 征 “ , 迁 中 书郎,舍 人如 故 ”, 均其例。 舍人掌诏诰更突出
的事例见 《朱异传》 。 朱异得梁武帝赏识 “ 迁尚书仪曹郎, 入
兼中书通事舍人” 。 周舍死后, 异代掌机密, 自此二十多年
中官位不断升迁, 最后 “ 迁中领军, 舍人如故” 。 中领军宋、
齐三品, 梁十四班; 舍人宋、 齐七品, 梁四班, 二者相差悬
殊, 其所以升了高官还继续兼一个小小舍人, 就因为在梁
代, 特别武帝后期, 草拟诏诰之权专属舍人。 朱异二十多年
一直负责草拟诏诰敕书, 批答表疏等, 一句话, 掌管机密,
并不是源于他不断升迁之官位, 而是源于他始终未离开的舍
人之职。 因为年资功劳, 所以要让他不断升官; 又因为需要
他掌管诏诰, 因而仍得附上一个 “ 舍人如故” 。 类似制度亦
① 《隋书· 百官志上》 。
② 《梁书· 王筠传》 。
《梁书·陆云公传》 。
④ 《初学记· 职官上》 。
以上分别见 《梁书》 各传。
在这种情况下所升之官等于虚衔、 散官。 如 《陈书· 蔡景历传》 :“迁秘
书监, 中书通事舍人, 掌诏诰” , 后妻弟有罪受牵连,“ 降为中书侍郎, 舍人如
故” 。 秘书监与中书侍郎便等于虚衔。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361
见于 《裴子野传》 。 他 “ 为文典而速” , 极得武帝欣赏, 所以
自出仕不久 “ 兼中书通事舍人” 后, 也是十多年中虽官升鸿
胪卿, 到死依然舍人如故。 这些都是舍人专掌诏诰, 并已制
度化之强证。 因为舍人主要职掌已由 “ 通事” 转为掌诏诰, 所
以后来除通事二字, 但称 “ 中书舍人” , 并一直沿用到后代。
这里还要附带考释一个问题。《资治通鉴》 卷百五八: 徐
勉、 周舍卒后,“当权要者, 外朝则何敬容, 内省则朱异” 。
胡注:“ 门下省为内省” 。 说门下省为内省, 是不错的, ①可
是用在这里解释朱异事, 却不全面。 除朱异二十多年中在门
下省时间并不长, 而是始终 “ 舍人如故” , 任职中书省或舍
人省这一理由外, 还可举出以下两点: 一是 《南史·徐勉传》 :
梁武帝即位,“ 拜中书侍郎, 进领中书通事舍人, 直内省” 。
这里以高官领舍人与朱异情况同, 可是 “ 内省” 却明显指中